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7548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3985038禽流感中的防控消毒和防护.ppt.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7N9禽流感防控中的消毒隔离和防护,2003年的SARS,人感染H7N9禽流感: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外科口罩护目镜隔离衣手卫生,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手卫生开窗通风疫点消毒,预检分诊咳嗽礼仪隔离病人口罩使用规范转诊,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防控策略,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基本要求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二)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

2、禽流感患者的病区;(三)医务人员的防护;(四)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一、基本要求,防护用品管理要求,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应符合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和GB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要求。,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卫通20126号 现发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以上标准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特此通告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消毒灭菌的基

3、本要求,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相关的规定。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5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WS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

4、、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5、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注意事项 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含氯消毒剂,1适用范围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2使用方法2.1消毒液配制2.2消毒方法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我们现在的拖把!,拖把、抹布已成为

6、重要传播源头,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发热门诊;(二)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三)医务人员的防护;(四)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一)发热门诊,1.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3.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

7、确穿脱防护用品。4.陪伴者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什么是标准预防,三类隔离方式: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强调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手卫生2.戴手套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6.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手卫生要求,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

8、u/cm2。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戴手套的要求,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手套的应用指征,1 清洁手套的应用指征(1)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2)接触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2 无菌手套的应用指征(1)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2)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

9、。(3)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3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不同患者采样时 要更换手套!,戴手套注意事项,1 诊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必须要更换手套。2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必须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3 戴手套操作中,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4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一次性医用口罩,由3层无纺布构成,国家没有规定一次性医用口罩过滤效率的具体要求;医院采购时要索取产品标准,了解产品的相关性能。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

10、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有行业标准,国家作为二类医疗器械管理,采购时要索取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大于5m颗粒,过滤效果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实际使用时一定要分清医用外科口罩的内外面,不能反戴;一般鼻夹结构是在外面的。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等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有国家标准,我国按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管理,规定口罩的过滤效果要达到N95要求(对非油性0.3m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95%),同时还要具备表面抗湿性、合

11、成血阻断性能等医用防护要求。医用防护口罩用于空气隔离(如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的防护,一般要求肺结核门诊和收治病区的医务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目前美国3M公司生产的2个型号,1860型号是最经典的碗状结构,9132型号是折叠结构的。,口罩的应用指征,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的口罩,一般原则为:1.一般诊疗活动中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2.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时、在进行体腔穿刺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3.在感染性疾病科以及发热门诊,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4.肺结核门诊以及收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方法,(1)将口罩罩住

12、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形同虚设 不如不戴!,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6)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

13、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适合性检验!,适合性检验利用一种喷雾的方法,在佩戴口罩后,检验佩戴者是否“感受”到口罩的泄漏,感受来自喷雾试剂所具有的味道,鼻子闻不到,但舌头可以尝到,而喷雾的颗粒大小设计成合格口罩滤料能100过滤的范围,所以当佩戴者舌头感到有味道时(如苦味),说明口罩存在泄漏,这不仅能判断口罩是否合适,也帮助使用者了解口罩佩戴和调节方法,若用这个方法检验单纯的一次性外科口罩或纱布口罩,佩戴者很快就会尝到味道,无法通过检验。关于如何采用适合性检验,国家标准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附

14、录E 提供了详细的说明。,戴口罩注意事项,(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时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2)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4)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5)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按佩戴方法步骤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6)不能使用纱布口罩作为个人防护用品。,摘口罩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手仅捏住口

15、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4.切记必须在安全区域 摘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防护服能预防医务人员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的污染,同时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病人受到感染。各种隔离衣可提供保护和屏蔽细菌减少感染传播的作用,但并不是接触所有的病人都需穿隔离衣;只有在衣服有可能被传

16、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液体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隔离衣阻断微生物向其他病人、环境传播的作用远不如洗手更有效(隔离衣只穿一次,湿了就无效,应立即更换,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或塑胶围裙有防止液体渗透作用)。鞋套防止工作鞋、袜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的污染;防止污染清洁环境。,防护服应用指征,1.有可能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2.对病人施行保护性隔离时,如护理大面积烧伤病人、骨髓移植病人以及大创面换药时。3.对感染性病人如传染病人、特殊耐药菌感染的病人等实施隔离时。,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

17、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

18、无害化处理。,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6.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复用的被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环境、物体表面消毒,1.环境、物体

19、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2.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3.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对于少量的溅污(10mL),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血液或体液的溅污(10mL),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二)收治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的病区,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2.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

20、者可以同室安置。,集中收治病区,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基于传播途径的三种隔离防护,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是针对有传染性或疑有传染性的患者或

21、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菌感染的预防,是除标准预防以外的隔离防护措施,必须通过切断传播途径才可预防的感染。隔离防护包括有三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他们可以联合为有多重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进行隔离防护。,(一)接触隔离,接触隔离是有目的地减少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包含从皮肤到皮肤接触和物理的移动,由感染的病人直接(不经媒介)将病原传给易感宿主。病人自身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通过已感染的部位或定植的细菌,通过接触途径传播给其他部位而遭致感染。如为病人沐浴或执行其他的护理通过物理的接触。也可发生在两个病人之间经由医护人员的手、未及时更换的手套、污染的医

22、院环境、医疗用品和设备,以及病室中的用具传给病人。,接触隔离的实施措施,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接触传播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病人,在进行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隔离。(1)病人隔离: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无条件时可将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防护要求:进入隔离病室接触病人包括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

23、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3)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飞沫隔离的实施措施,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腮腺炎、流脑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隔离。(1)病人隔离:可疑传染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床间距不少于1米;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应分开安置。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当必须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

24、护,病人病情允许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加强通风。(2)防护要求:进入隔离病房,需佩戴帽子与医用外科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当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空气隔离的实施措施,如果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水痘、麻疹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1)病人隔离: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有条件时,安置于负压病房。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25、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做好空气的消毒。(2)防护要求: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护面罩。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三)医务人员的防护,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

26、手套后洗手。(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

27、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2.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非必须)戴手套穿鞋套(非必须)进入污染区。3.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1.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特别注意每个步骤之间的手卫生,严防污染。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切记摘

28、除口罩的环境必须是安全的)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特别注意每个步骤之间的手卫生,严防污染。3.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四)加强对患者的管理,1.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4.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