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8865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修改08608.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1 总则1.1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温度不高于80的清水及化学性质类似水的其它液体,吸入口直径100mm及以上的一般多级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输送液体温度高于80但不高于110或吸入口径100mm以下的多级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也可参照执行。1.2 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按电动机维护检修规程执行。2 检修间隔期2.1 检修类别检修分定期检修和不定期检修。定期检修分小修和大修两类。2.2 检修间隔期检修间隔期见表1表1 h检 修 类 别小 修大 修检 修 间 隔 期2160432016080168003 检修内容3.1 小修3.1.1 更换填料或检修机械密封。3

2、.1.2 检查轴承,校正联轴器。3.1.3 紧固各部位螺栓,消除运行中发生的缺陷和渗漏。3.1.4 清理或修理冷却水和润滑油(脂)。3.1.5 清理,检修吸入口滤网、逆止阀和运行系统阀门。3.2 大修3.2.1 包括小修内容。3.2.2 检查泵轴弯曲情况,调整各部位间隙。3.2.3 检查,修理平衡盘与平衡环的端面接触及各段间、叶轮轮毂、轴套、平衡盘轮毂、轴肩、紧固螺母的端面接触。3.2.4 检查或修理轴瓦,调整泵轴线与泵体基础平面的平行度。3.2.5 找正联轴器。3.2.6 修理或更换叶轮等各主要零件,更换轴承垫片和其他易损件。3.2.7 对整机和辅机进行清洗,除锈涂漆。4 检修前的准备4.1

3、 技术准备4.1.1 设备使用说明书、装配图、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4.1.2 设备运行、监测、缺陷、隐患、故障、功能情况记录,并进行分析。4.1.3 设备在检修前应进行有关技术参数、噪声、振动、磨损、泄漏、老化、腐蚀及性能方面的预检,并记录。4.1.4 制定检修方案。4.2 物资准备4.2.1 拆装工具(特别是专用工具)、检测量器具。4.2.2 需更换的备品配件及修理用的材料。4.3 安全技术准备4.3.1 选择安全的施工现场。4.3.2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可靠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4.3.3 切断电源,隔断与泵连接的管道,挂禁止开启警示牌。5 检修方法5.1 拆卸5.1.1 放出泵壳内液体,拆

4、去有关管路、引线。5.1.2 拧下吐出侧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和吐出段、填料涵体、轴承三件间的连接螺母,卸下轴承部件。5.1.3 拧下轴上螺母,卸下轴承内圈,轴承压盖和挡套,卸下填料体。5.1.4 卸下轴上密封圈、轴套、平衡盘和键,卸下包括末级导叶、平衡板在内的吐出段。5.1.5 卸下中段,依次卸下其余各级叶轮,中段和导叶;直至卸下首级叶轮。5.1.6 卸下联轴器5.1.7 拧下吸入段和轴承体的连接螺母,拧下轴承压盖上的螺栓,卸下轴承部件。5.1.8 将轴从吸入端抽出,拧下轴上螺母,依次卸下轴承内圈、密封圈、轴套、挡套。5.2 轴、轴套5.2.1 泵轴弯曲时允许以两轴颈为准,用反复校直方法矫正,并对

5、表面的伤痕和压痕修复。5.2.2 更换的轴套、间隔套的材料应符合要求,其硬度应比轴的硬度低。5.3 叶轮更换新叶轮或修补原叶轮时,均需进行静平衡校验。5.4 装配5.4.1 装配按拆卸的相反程序进行。5.4.2 滚动轴承装配时,应采用热装法,需用专用工具,严禁用锤敲打。5.4.3 装配中应测量:a 叶轮口环、叶轮挡套、平衡挡套和轴套的圆跳动。b 平衡盘端面跳动。c 转子轴向窜动及平衡环的端面跳动。4.4.4 联轴器装配后两平面平行度的检查,可用千分表检查联轴器法兰平面上四个点,亦可用塞尺检查。5 检修质量标准6.1 泵体6.1.1 泵座与基础应接触严密。6.1.2 泵体纵向和横向水平度应不大于

6、0.1/10006.1.3 调整电动机水平度应不大于0.1/10006.1.4 泵与电动机中心的同轴度公差采用GB1184中的8级规定。6.1.5 有轴向膨胀滑销的泵,滑销和销槽应平滑,无毛刺。6.1.6 泵段应无裂纹、气孔或严重砂眼。密封面应无毛刺和碰撞变形,接触面应达到75%以上。6.1.7 润滑系统输出、吸入管路其密封压力分别为0.05MPa和0.15MPa。6.2 导叶及扣环6.2.1 导叶流道部分应光洁,无杂物,导叶与口环配合部位不应有严重通孔、汽蚀等缺陷。6.2.2 导叶口环与叶轮口环径向间隙6.2.2.1 导叶口环直径在360mm及以下的见表2表2 导叶口环直8012012018

7、0180260260360径向间隙径0.240.040.400.600.500.700.600.806.2.2.2 导叶口环直径在360mm以上时,径向间隙应参照随机安装说明书。6.2.3 口环与导叶的配合应采用H7/k6。6.3 泵轴6.3.1 轴颈的直线度和圆度不得大于直径尺寸公差的1/2。6.3.2 轴颈表面不得有伤痕,其表面粗造度Ra值不大于1.6m。6.3.3 以两轴颈圆柱面为基础,联轴器处轴段的径向跳动不的大于表3规定。表3 mm直径径向圆跳动18500.03501200.041202600.056.3.4 键槽中心对轴心线的对称度公差等级为GB1184中的8级。6.4 叶轮6.4

8、.1 叶轮的径向圆跳动及端面圆跳动允差见表4。表4 mm叶轮孔直径径向圆跳动允差端面圆跳动允差80500.050.04501200.060.061202600.080.106.4.2 叶轮的静平衡允差见表5规定。表5叶轮外径mm静平衡允差g200320030053004008400500106.4.3 叶轮用去重法进行静平衡试验,切去的厚度不得大于原壁厚的1/3。6.5 转子6.5.1 叶轮、平衡盘、联轴节对轴的配合采用H7/js6。6.6 平衡盘装置6.6.1 平衡盘与平衡环的端面接触面积应达75%以上。6.5.2 轴套、间隔套与轴的配合采用H7/h6。6.5.3 键与键槽应有过盈量,不加垫

9、片,键顶部间隙为0.040.10mm,其配合保证的过盈量按表6规定。6.5.4 转子预装后测量各叶轮口环处径向圆跳动不大于表7规定。6.5.5 轴套、间隔套和平衡盘轮毂的径向圆跳动不大于表8规定6.5.6 平衡盘的端面圆跳动不大于表9规定。表6 mm轴 径407070110110230过盈量0.0090.0120.0110.0150.0120.017表7 mm叶轮口环直径5050120120260260500口环径向圆跳动0.060.080.090.10表8 mm直 径5050120120260260500径向圆跳动0.030.040.050.06表9 mm直 径501201202602605

10、00平衡盘端面圆跳动0.040.050.066.6.2 平衡盘与平衡环的径向间隙为0.40.8mm。6.6.3 平衡盘轴向定位应使叶轮与导叶的流道中心对正。6.7 滚动轴承6.7.1 滚动轴承(向心球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的内径小于100mm时。与轴的配合采用H7/js6;当内径为100200mm时,与轴的配合采用H7/k6。6.7.2 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尺寸,取泵总装后转子总窜动量的1/2。6.7.3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滑道表面应无腐蚀黑斑及坑疤缺陷。6.7.4 径向止推轴承与轴承支座端盖的间隙为0.20.4mm。6.8 轴封6.8.1 填料密封6.8.1.1 压盖与轴套的径向间隙为0.751.

11、00mm。6.8.1.2 压盖间隙适当,不得歪斜或与轴摩擦,填料对口应开45斜口,每圈对口错开90以上。6.8.2 机械密封6.8.2.1 密封环接触面的表面粗造度Ra值不大于1.6m。6.8.2.2 轴的轴向窜动量一般要求不大于0.5mm。6.8.2.3 机械密封部位的轴或轴套,其径向圆跳动允差见表106.8.3 密封的冷却装置6.8.3.1 轴端密封的冷却水室应无裂纹、泄漏现象,不得因积垢、腐蚀等原因堵塞流道,外部冷却水系统应畅通无阻。6.8.3.2 机械密封装置的直接冷却冲洗系统必须装有过滤网,过滤网应完好无损。6.9 联轴器6.9.1 弹性柱销联轴器的销柱孔轴线位置偏差不得大于0.10

12、mm,固定式联轴器的螺栓孔应配铰。6.9.2 弹性柱销联轴器的橡胶圈或牛皮圈与销孔的直径间隙为0.51.0mm,与柱销的配合应带一定的预紧力。6.9.3 联轴器装配后的角位移和径向位移见表116.9.4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见表12规定表10转 速r/min径 向 圆 跳 动 mm75012000.08120015000.06150035000.05350072000.037200100000.02表11名称直径mm角位移mm/m径向位移mm弹性柱销联轴器1003003005000.200.200.050.10表12类 型轴 孔 直 径间 隙(标准型)间 隙(轻型)弹性柱销联轴器253835655

13、0757095801201001501526282102122151415262628210凸缘联轴器各种紧密接触7 试车与验收7.1试车前的准备7.1.1检查个连接螺栓及地脚螺栓,应无松动。7.1.2 检查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应畅通。7.1.3 用手转动应灵活,泵内无杂音。7.1.4 接通电源,检查供电系统正常。7.1.5 点动检查电动机转动方向应正确。7.1.6 泵内注满水,排净泵内气体。7.2 试车7.2.1 本机只进行负载试车,其时间不少于1小时。7.2.2 运行平稳无杂音。7.2.3 润滑系统,管路无泄漏。7.2.4 填料密封处滴漏不超过20滴分。7.2.5 电流不超过额定值。7.2

14、.6 轴承温度不大于70。7.2.7 泵的振动允许值符合表13规定(在轴承座处测量)表13转 速r/min1800以下1800500双峰值振幅mm0.0760.0517.2.8 泵的噪声测量符合GB10890的规定。7.2.9 压力、流量平稳,能力不低于铭牌标示的90。7.3 验收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质量标准,试车合格,检修及试车记录齐全,可办理验收手续。8 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8.1 维护8.1.1 不得采用关小入口阀的方法来控制流量。8.1.2 定期检测出口压波动、泵体的振动、杂音、冷却水进出口温度、轴承温度、电流等,是否超出规定。8.1.3 注意检查油箱中的油位,大修后运行一周应全部更换润滑

15、油,以后1000小时更换一次。8.1.4 停机时,关闭泵输出口阀门,同时慢慢关闭吸入口阀门以确保流量系统的最小流量,最后关闭进出口水阀,停止电机及有关本系统的阀门。8.1.5 待多级泵停止状态时,关闭辅助油泵的电源及阀门,关闭冷却系统的阀门。8.1.6 待检修或长期停止使用的泵,放净泵内液体,必要时将泵卸开擦干净,涂防锈油妥善保管。8.1.7 备用泵每班盘车一次(不少于180)。8.2 常见故障处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比表14表14故 障 现 象产 生 原 因处 理 方 法流量不足1 泵或来液管内有空气2 吸入压力或来液蒸汽压力差别不大3 泵体或入口管线有漏气处4 出入口管线有堵塞5 叶轮中有

16、异物6 液体粘度超过设计标准7 口环磨损或泵体内部间隙大1 排出气体2 调整吸入口扬程3 消除漏气处4 清除堵塞物5清除异物6调整粘度7 更换口环调整间隙电动机过载1 泵流量大于规定值2 泵的动静部位研磨3 联轴器同轴度超限1 用流量计检查2 调整合理暖泵3 调整同轴度泵振动大1 泵与电机同轴度超标2 叶轮静平衡超差3 泵的动静部位摩擦4 管路给泵的作用力使泵不平衡5 基础螺栓松动1 重新调整2 重新校验平衡3 消除摩擦4 重新调整支撑管道5紧固螺栓振动峰值时大时小1 泵的动静间隙过大2 外界干扰1 缩小动静间隙,消除其振动现象2 找出外界因素并消除续上表故 障 现 象产 生 原 因处 理 方

17、 法密封泄漏1 泵转子轴向窜动,动环来不及补偿位移2 操作不稳,密封腔内压力经常变动3 转子周期性振动4 动静密封面磨损5 密封端面比压过小6 密封内夹如杂物7 弹簧力偏斜8 轴套表面在密封圈处有轴向沟槽,凹坑腐蚀9 静环或动环的密封面与轴的垂直度偏差太大1 调整轴的窜动量2 调整操作程序3 排除振动4 研磨或更换密封环5 合理调整6 清除杂物7 调整或更换弹簧8 修复或更换轴套9 减少垂直度偏差轴承温升大1 润滑脂干固、脏2 泵轴与电机轴不在一条中心线上1 清洗、更换润滑脂2 调整、对正水泵不吸水、压力表、真空表针剧烈跳动1 注入水量不够2 进水管与一表漏气1 加大注水量2 检查、清除水泵不

18、吸水真空表表示高度真空1 底阀堵塞或未打开2 吸入管阻力大,吸水高度太高1 消除或更正2更改吸水管,降低吸水高度水泵不吸水但压力表有压力1 出水管阻力大2 叶轮堵塞3 泵转速不够4 电机反向1 可缩短水管,减少阻力2 清洗叶轮3 增加转速4 检查改正附多级泵型号规格表位号名称规格型号参数数量制造厂441-1A/B/C生产水加压泵(100DL72-25X2)Q=72m3/h H=50m n=72%,2级3上海东方441-2A/B/C生产水加压泵(65DL30-15X3)Q=80m3/h H=45m n=63%,3级3上海东方441-3A/B/C/D消防电泵(200DL300-20x5)Q=300m3/h H=100 n=79%,5级4上海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