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0014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PPTX 页数:282 大小:69.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2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2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2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2页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ppt课件.pptx(2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1,第1单元 动物与环境,1.1 动物的四肢,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四肢的外部形态特征。(2)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3)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猫足肉垫的特点和作用,意识到猫足肉垫对猫生存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四肢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2)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教学目标,新课引入,动物的四肢,

2、前 肢,后 肢,动物的4条腿叫动物的四肢。,动物的四肢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猫足的结构特点,猫的行为有哪些特点?,前足,后足,走路没声音爬树很快从高处跳下也没事,它的这些本事与身体的哪个部位关系特别大?,爪子和肉垫的作用,肉 垫,爪 子,猫足的结构特点,爬树,捕食,搏斗,消音,缓冲,防滑,猫可以用猫足感知和适应环境,它们的四肢有什么特点?,猴子、青蛙和鳄鱼,后肢比前肢长且粗壮有力,利于游泳和跳跃。,后肢比前肢粗壮,利于跳跃。,四肢短粗有力,趾间有蹼,利于游泳;后肢比前肢长、粗壮,利于爬行。,动物的四肢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动物的四肢适应环境,海龟:生活在海洋,四肢成鳍状,如桨,前肢长于后

3、肢,内侧各有一爪,利于游泳。,马:生活在草原,四肢强健而匀称,奔跑速度非常快。,猩猩:生活在森林,上肢比下肢粗长,利于在丛林中攀缘。,袋鼠:生活在草原,后腿强健有力,利于跳跃,还能用后腿攻击敌人。,骆驼的脚掌,拓展活动,脚掌扁平,只有两趾,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不易陷入沙子中。,总结,1.猫足的特点,2.其他动物四肢的特点,爪子爬树、搏斗、捕食肉垫消音、缓冲、防滑,猴子 森林 利于跳跃 青蛙 水中 利于跳跃和游泳鳄鱼 浅滩 利于爬行和跳跃海龟 海洋 利于游泳马 草原 利于奔跑猩猩 森林 利于攀缘袋鼠 草原 利于跳跃、攻击敌人,动物通过四肢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

4、打“”,错的打“”。猫足的肉垫肥厚,它从多高的地方跳下来都不会摔伤。()所有的动物都有四肢。()猴子和猩猩的四肢特点不大相同,与下肢相比,猩猩的上肢更为粗长。()(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却是马蹄的三倍,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A.防止打滑 B.防止下陷 C.抵御大风海龟的四肢变成鳍状,前肢长于后肢,利于()。A.游泳 B.爬行 C.捕食袋鼠前腿短小,后腿强健有力,利于跳跃,还能用后腿()。A.奔跑 B.攀缘 C.攻击敌人,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查找资料,探究以下问题。爬行动物都有四肢吗?有四肢的爬行动物其四肢有什么共同的特

5、点?它们是怎样行走的?(2)你知道的有蹄类动物有哪些?蹄对它们有什么用?,第1单元 动物与环境,1.2 动物的皮肤,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皮肤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2)知道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皮肤的外部形态特征。(2)通过模拟实验,感知体验动物皮肤的特点。(3)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到动物可以借助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科学态度目标(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皮肤表现出探究兴趣。(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探究动物如何通过皮肤感知并适应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进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喜爱动物,增强保护

6、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猜猜它们是什么动物?,你猜对了吗?,新课引入,看一看,想一想,探究鱼身体表面的特点,它的身体表面差了什么?,鱼身的颜色和环境的关系,探究鱼身体表面的特点,颜色深,颜色浅,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鱼身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探究鱼身体表面的特点,鱼身的颜色和环境的关系,不同环境中的鱼类都是通过皮肤接触、感知环境,让自己的体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鱼的皮肤与环境,探究鱼身体表面的特点,黏液:减少阻力,使鱼游得更快,滑滑的身体也利于逃脱。,鳞片:保护身体。,侧线: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变化。,鸭子的皮肤与环境,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特点:全身覆盖羽

7、毛,腹部具有绒羽,羽毛大都包了一层油脂。,作用:保暖,不易沾水,冬天也能游泳。,河马的皮肤与环境,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特点:除了尾巴,身体表面几乎没有毛,没有汗腺,很容易干裂。,作用:可以感知环境的冷与热、干燥与湿润。,海豚的皮肤与环境,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特点:皮肤很柔软,皮肤外层生有无数中空突起。,作用:海豚游泳时,整个皮肤表面能按水的紊流作波浪起伏,变得和水波的形状一致,能减少水的摩擦阻力。,变色龙的皮肤与环境,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特点:皮肤表面有纳米晶体。,作用:变色龙能通过调节纳米晶体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使身体颜色适应环境,起到伪装的作用。,北极熊

8、的皮肤与环境,其他动物的皮肤是怎样适应环境的,特点:体表有厚厚的长毛,中空,无色透明。,作用:体表的毛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白色,能够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抵御寒冷。,周围动物的皮肤,拓展活动,观察周围的动物的皮肤有什么特点,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总结,鱼:颜色、鳞片、黏液、侧线鸭子:覆盖羽毛河马:无毛无汗腺海豚:皮肤柔软,有无数中空突起 变色龙:纳米晶体北极熊:中空长毛,无色透明,动物通过皮肤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有的动物表面覆盖着鳞、毛或甲等。,(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北极熊体表的长毛是中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减轻身体的重量。()变色龙体表的颜色会随环境而改变,这是它通

9、过体温的调节来实现的。()鱼的鳞片对鱼身体有保护作用。()(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鱼身摸起来黏黏滑滑,有利于鱼()。A.逃脱敌人的攻击B.隐藏自己的身体C.寻找食物河马经常泡在水里是因为()。A.它的皮肤容易缺水干裂B.它需要大量喝水C.它会用这个方法躲避蚊虫(3)填空。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有的动物皮肤表面覆盖着()、()或()等。,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刺猬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特点?这对它的生存有什么作用?(2)青蛙是靠什么呼吸的?,第1单元 动物与环境,1.3 动物的翅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翅膀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2)

10、知道鸟的翅膀长有许多羽毛,羽毛具有质轻、不易沾水、中空、坚韧等特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动物翅膀的外部形态特征。(2)用观察、解剖、模拟飞行等方式,分析研究翅膀的形态结构,培养科学观察、分析、归纳能力。(3)依据动物在多种环境中的表现,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它们可以借助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如何通过翅膀感知并适应环境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动物的翅膀,动物的翅膀有很多秘密,探究鸟翅膀的特点,观察海鸥和麻雀的翅膀,一根根的羽毛排列整齐、紧密,生活在海边,翅膀更大更长,

11、研究羽毛的特点,探究鸟翅膀的特点,掂一掂轻,滴上水不易沾水,剖开中空,羽毛的特点适应鸟的生活环境。,研究翅膀大小与飞行时间长短的关系,探究鸟翅膀的特点,信天翁最擅长滑行的鸟之一,用同样大小 的纸折出两种“翅膀”大小不同的飞机。室内无风条件下,将两种飞机举到相同高度,朝同一个方向放飞。观察两种飞机从放飞到落地的时间,记录下来。多飞行几次,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翅膀越大,飞行时间越长吗?,动物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研究翅膀的特殊结构及作用,翅膀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利于游泳羽毛间留存一层空气,利于保暖维持身体平衡,企 鹅,动物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研究翅膀的特殊结构及作用,顺风奔

12、跑时,翅膀张开如风帆,提高速度打斗时,翅膀张开吓退敌人烈日下,翅膀张开如如遮阳伞,给雏鸟遮阳求偶时,雄鸟张开翅膀跳舞,吸引雌鸟,鸵 鸟,动物是怎样利用翅膀适应环境的?,研究翅膀的特殊结构及作用,翼展一米多接近两米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远,高度很高,飞行时呈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灰 雁,拓展活动,周围动物的翅膀,观察周围的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点,说一说有哪些新的发现。,总结,1.翅膀的特点,2.翅膀适应环境,羽毛轻、不易沾水、中空翅膀翅膀大小对鸟的生存有一定影响,企鹅:减少摩擦,利于游泳,保暖,维持身体平衡 鸵鸟:提高奔跑速度,吓退敌人,给雏鸟遮阳,吸引雌鸟

13、灰雁:翼展长,拍打有力,振翅频率高,迁徙时有序飞行,动物通过翅膀 接触、感知并适应环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只有鸟类能飞翔。()有些动物的翅膀适应环境,有些动物的翅膀不适应环境,鸵鸟的翅膀就不适应环境。()体型越小的鸟飞行能力越弱。()(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我们在研究羽毛特点时没有采用的方法是()。A.掂一掂 B.滴上水 C.称羽毛的重量鸟的翅膀由()构成。A.羽毛、骨骼、肌肉、血管等 B.羽毛、脂肪 C.骨骼、肌肉鸵鸟的翅膀在关键时刻能够()。A.把自己包裹起来,免受敌人攻击B.虚张声势,吓唬敌人 C.帮助它起飞,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观察

14、图片,回答问题。这是哪一种动物的“翅膀”?这种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它是怎么飞行的?(2)下面这种鸟是蜂鸟,它体型非常小,飞行时会像蜜蜂一样发出嗡嗡声,穿梭在花丛间觅食。猜一猜蜂鸟飞行有什么特点,再通过查资料进行验证。,第1单元 动物与环境,1.4 冬眠与迁徙,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迁徙和冬眠的过程、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及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冬天的动物,冬天到了,平时我们熟悉的动物去哪儿

15、了?,探究动物的冬眠,冬眠时的模样,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探究动物的冬眠,冬眠的原因,躲避严寒,缺少食物,迁徙的表现及原因,探究动物的迁徙,悲壮的迁徙天国之渡,猜猜它们飞向哪里?,季节变化,觅 食,迁徙的表现及原因,探究动物的迁徙,繁 殖,河流海洋,孵化,成长,产卵,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拓展活动,既不冬眠也不迁徙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总结,1.冬眠,2.迁徙,原因:躲避严寒、缺少食物表现: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代表:青蛙、刺猬、乌龟,动物通过冬眠、迁徙等方式适

16、应季节变化。,原因:季节变化、觅食、繁殖表现: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代表:角马、大麻哈鱼、大雁,(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动物过冬的时候要么会冬眠,要么会迁徙。()动物在冬眠的时候会一直沉睡,从不醒来。()角马迁徙的原因是为了觅食。()休眠是动物对极限温度的一种适应。()(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动物冬眠期间不吃不动,主要是消耗体内的()来维持生命活动。A.脂肪 B.肌肉 C.血液蝙蝠一到冬天就躲到岩洞或树洞里去睡觉。它们会()一动也不动。A.躺着 B.站立着 C.倒挂着成群的大麻哈鱼逆流而上是为了()。A.进入河流寻找合适的场所产卵B.进入海洋生活C.进入

17、海洋产卵,基础达标,综合探究,松鼠会冬眠吗?它是怎样过冬的?,第2单元 植物的生活,2.1 植物的“身体”,科学概念目标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2)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植物“身体”的结构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与同学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植物世界的多样性,懂得珍爱生命,爱护植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你能叫出这些植

18、物的名字吗?,植物的“身体”组成是否一样?,由凤仙花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观察凤仙花,了解其“身体”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由凤仙花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巩固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花,茎,果实,种子,叶,根,种子植物的“身体”构成,探究其他植物“身体”的构成,种子植物的“身体”通常情况下包含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蕨类植物的“身体”构成,探究其他植物“身体”的构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没有花、果实和种子。,树 蕨,孢 子,苔藓植物的“身体”构成,探究其他植物“身体”的构成,苔藓植物没有花、果实和种子,一般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非常简单,称

19、为假根。,其他植物的“身体”构成,探究其他植物“身体”的构成,海带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和种子。,叶状体,起固定作用,周围植物的“身体”,拓展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找一找它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总结,1.植物的六大器官,2.植物的“身体”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子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没有花、果实和种子。苔藓植物:没有花、果实和种子,一般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为假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和种子。,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 植物则只具备其

20、中的几部分。,(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苹果树的树干和凤仙花的枝干有本质上的不同。()地球上的植物形态多样,“身体”构成不完全相同,却都有各自的生存方法。()植物的种子主要是用来给动物吃的。()(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凤仙花的繁殖靠的是()。A.茎 B.种子 C.根苔藓植物没有()。A.果实 B.茎 C.叶下列植物中没有茎、叶的分化的是()。A.海带 B.葫芦藓 C.蕨 D.梨树,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银杏树上结的白果常常被用作食物,你知道白果是银杏的什么吗?(2)下图是水中的浮萍。你知道这种植物的“身体”构成吗?,第2单元 植物的生活,2.2 植物的

21、根,科学概念目标(1)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2)植物的根部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直根、须根、变态根的特点。(2)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植物的根,植物的根都是些什么模样呢?它们对植物有什么作用?,观察植物的根,把握根的特点,给植物的根分类,它们哪些像菠菜的根,哪些像葱的根?,观察植物的根,把握根的

22、特点,比较菠菜和葱的根,直根系,须根系,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叫根系。,观察植物的根,把握根的特点,直根系和须根系,观察植物的根,把握根的特点,认识变态根贮藏根,直根系 贮藏根,萝卜的根体肥大多汁,贮藏大量养分,所以也叫贮藏根。,变态根是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根。,观察植物的根,把握根的特点,认识变态根气生根,气生根是指由植物茎上发生的,生长在地面以上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根。,支撑身体,帮助呼吸,观察植物的根,把握根的特点,认识变态根寄生根,寄生根是寄生或半寄生植物的突起状的根,伸入寄主茎的维管组织

23、,吸取寄主养料和水分。,吸取养料和水分,猜测根的作用,探究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验证根的吸水作用,探究根的作用,1.为什么要在水面覆盖一层植物油?2.一段时间后,瓶中的水会减少吗?说明什么?,根的保护,拓展活动,园林工人在移栽植物时是怎样保护植物根部的?,总结,1.根的分类,2.根的作用,直根系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变态根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根。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可以发生变态。,固定植物,吸收水分,(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葱的根是须根,比较细软,对葱没有固定作用。()萝卜是直

24、根中的变态根,变态根都是由直根变态而来。()直根系中的主根和侧根对植物的生长都有作用。()(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主要区别是()。A.根系分布的范围大小 B.根系中根的数量多少C.有无主根、侧根之分寄生根往往()。A.长在其他植物身上 B.长在土壤里 C.长在水中为了固堤保土,人们常在河堤和山坡上植树、种草。这主要是利用根系()。A.向地生长的特性 B.向水生长的特性 C.向肥生长的特性,基础达标,综合探究,红薯是变态根,我们吃的土豆和红薯很像,它是土豆的根吗?,第2单元 植物的生活,2.3 植物的茎,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茎的特点。(2)了解植物的茎有支撑植物“身

25、体”和运输水分的功能。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比较不同的茎,发现茎的特点,认识特殊的茎。(2)做茎的运输水分实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科学态度目标(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茎的作用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2)尊重证据,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植物的茎,怎么让蔫了的植物重新“站立”起来?,感知茎的特点,茎的共同特征,不同形态的茎,感知茎的特点,缠绕茎:这种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缘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牵牛花),攀缘茎:这种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

26、,唯有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以特有的结构攀缘其上才能生长。(爬山虎),不同形态的茎,感知茎的特点,平卧茎:茎通常草质而细长,在近地表的基部即分枝,平卧地面向四周蔓延生长,节上通常不长不定根,植株蔓延的距离不大。(地锦),匍匐茎: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有少数植物,在同一植株上直立茎和匍匐茎两者兼有。(蛇莓和酢浆草),认识特殊的茎,感知茎的特点,鳞 茎,鳞片叶,认识特殊的茎,感知茎的特点,球茎,根状茎,猜测茎的作用,探究茎的作用,水分进入根内部后是怎么运输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的呢?,验证茎运输水分的作用,探究茎的作用,1.浸泡在红色水里的凤仙花发生了什么变

27、化?2.由此推想:植物茎的内部有什么?,验证茎内导管的存在,探究茎的作用,纵切,横切,导管,运输水分,茎的其他作用,拓展活动,树瘤是怎么形成的?,植物的茎除了运输水分,还能输送养分。,总结,1.茎的特点,2.茎的作用,支撑植物“身体”运输水分(导管)输送养分,有节、节间,节上有侧生器官(叶、芽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平卧茎变态茎:鳞茎、球茎、根状茎,(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草莓的茎是匍匐茎。()对植物来说,茎比根更重要。()柳树粗壮的枝干是茎,垂下的细条不是茎,而是叶的一部分。()所有的植物都有茎。()(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茎和根在外形上

28、的主要区别是()。A.茎比根粗 B.茎比根坚硬 C.茎上长叶和芽荸荠的食用部分是荸荠的()。A.根茎 B.球茎 C.块茎(3)填空题。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茎能()植物的“身体”,还能()。,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查找资料,说说树为什么怕剥皮?(2)日常生活中吃的芹菜杆是不是茎,为什么?,第2单元 植物的生活,2.4 叶的蒸腾作用,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植物叶的蒸腾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科学探究目标(1)会做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并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2)能在尊重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想象出植物体内水分排出的过程。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叶的蒸腾作用表

29、现出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与人的关系,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会更湿润呢?,探究叶的蒸腾作用,猜想水的去处,植物体内的水是怎样排出去的?,是这样的吗?,探究叶的蒸腾作用,由对比实验感知叶的蒸腾作用,塑料袋包得很紧,外面的水不可能进去,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来的?,几乎没水珠。,有很多水珠。,探究叶的蒸腾作用,探知叶表面的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气孔,气泡,将刚摘下的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叶子表面有什么现象发生。,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给植物降温。促使根

30、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叶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生活中的应用,拓展活动,为什么园林工人在移栽植物的时候要去掉一部分枝叶?,总结,1.叶的蒸腾作用,2.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定义: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给植物降温;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农民在移栽幼苗时会给幼苗遮阴,这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会带走植物体内的水分,对植物不利。()植物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叶片上

31、面的气孔流出来。()(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排出去的。A.根 B.茎 C.叶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塑料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A.增强光合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基础达标,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多。由此可以说明()。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B.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3)分析题。某同学为了验证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

32、要部位,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有何不足之处?,基础达标,综合探究,叶片上的气孔有时会张开,有时却会闭合。其中的原因何在?,第3单元 土壤与岩石,3.1 土壤的成分,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2)明白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2)掌握酒精灯的用法。(3)能制定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在课堂学习中想知道、爱提问,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

33、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目标,新课引入,大地的馈赠,美丽的风景离不开土壤的孕育,让我们一起探究土壤的秘密!,探知土壤的成分,直接观察,初步感知,你从土壤中发现了什么?,水分、动植物残体、动植物活体、大小不同的颗粒等。,探知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沉积实验,黏土,沙,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气泡,探知土壤的成分,酒精灯的用法,1.取下灯帽,扣放在桌面上。2.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探知土壤的成分,加热土壤,加热土壤,你闻到了什么?,土壤里的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土壤是怎样形成

34、的?,拓展活动,母质(风化的岩石)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土壤,总结,土壤的成分,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土壤中的沙和黏土是一个整体,无法分开。()土壤中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微小的生物。()土壤是由岩石经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变成的。()(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土壤中含有的成分是()。A.水分和空气 B.腐殖质 C.以上物质都含有在土壤中最常见到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官是()。A.茎 B.根 C.果实因为土壤中有(),所以很多小动物都能生活在土壤里。A.空气 B.黏土 C.沙,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人类的哪些行为

35、破坏了土壤?(2)在土壤中经常可以看到蚯蚓,它们的存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第3单元 土壤与岩石,3.2 土壤的种类,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知道其分类标准。(2)明白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宜生长的植物。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对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土壤种类的探究兴趣,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人类利用土壤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多样

36、的土壤,描绘一下你见过的不同土壤。,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观察、比较,感知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摸、捻,搓泥条,攥、捏,比较,分类标准: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分类:沙质土(含沙多)、黏质土(含沙少)、壤土(含沙适中),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沙质土:渗水速度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速度慢,保水性好壤土:渗水速度适中,保水性适中,注意事项: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同时向瓶内倒水。,探究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认识其他类型的土壤,东北地区的黑土,华北地区的褐土,南方地区的红壤,西北内陆地区的荒漠土,青藏高原上的冰沼土,土壤不同,特点不同,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同,不同土壤分别适

37、宜生长的植物,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调查周边土壤类型,了解其适宜生长的植物,拓展活动,总结,1.土壤的种类,2.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沙质土:含沙多,渗水速度快,保水性差黏质土:含沙少,渗水速度慢,保水性好壤土:含沙适中,渗水速度适中,保水性适中,沙质土:需水量少,抗旱耐寒植物黏质土:需水量大,喜肥植物壤土:大多数植物,(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保水性就好。()西瓜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很肥沃。()(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类型是()。A.荒漠土 B.黑土 C.红壤最适合大

38、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将一把湿润新鲜的土壤用手捏,不能成团的是();能捏成团,扔到地上不易散开的是();能捏成团,扔到地上会散开的是()。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三类土壤颗粒的组成,做了一下实验:称取相同质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一份,分别放入大玻璃容器中,注满水后,反复搅拌,使土壤中的颗粒自然悬浮在水中,停止搅拌后,让颗粒自由沉降,直至上面的水变清。三类土壤在水中自由沉降的先后次序是怎样的?(2)钱塘江江底的淤泥在土壤分类中最有可能属于哪一类?先猜想,再查资料加以明确。(3)我国幅员辽阔,

39、土壤类型丰富,土壤颜色繁多,主要有红土、黑土、黄土、褐色土等等。请到附近的菜地、农田等调查本地土壤的类型。,第3单元 土壤与岩石,3.3 保护土壤,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其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2)懂得土壤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密切,保护土壤意义重大。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2)能设计实验,探究植被能否减缓水土流失,认识到保护土壤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研究水土流失的实验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尊重事实,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

40、学目标,新课引入,土壤和我们,土壤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观察图片,感受土壤的作用,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事物,它们和土壤之间有关联吗?,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深化认识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它,它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因此显得格外珍贵。,我国的土地资源,探讨保护土壤的方法,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仅为0.001平方千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逐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土地的人口压力将越来越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如沙漠、戈壁、石质裸岩、冰

41、川以及永久积雪区。另外,居民点、道路占地等也无法利用。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如涝洼地、山地、盐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低产地等。,被破坏的土地资源,探讨保护土壤的方法,荒漠化,电池污染,水土流失,塑料污染,保护土壤的行为,探讨保护土壤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避免农药和化肥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从而避免植物、土地受到危害。,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土壤的方法?,植树造林,捡拾地膜,水土流失实验,探讨保护土壤的方法,哪个木板流下的水会更多?,植被能保护土壤!,保护土壤,人人有责,探讨保护土壤的方法,“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大家一

42、起保护土壤,为我们的生存创造更好的环境。,制作绿肥,拓展活动,总结,1.土壤对我们的意义,2.保护土壤的方法,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息息相关,植树造林捡拾地膜,(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防止水土流失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事。()少年儿童要响应祖国的号召,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污染破坏土壤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下列活动会对土壤造成破坏的是()。A.植树造林 B.分类回收垃圾 C.开窑烧砖下列哪样事物不是来源于土壤?()A B C在种蔬菜时施用化肥()。A.会严重污染土壤,要绝对禁止B.越多越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C.科学合理地

43、使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能保护土壤,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查找资料,了解黄河水变黄的原因。(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生活在土壤里?,第3单元 土壤与岩石,3.4 认识岩石,科学概念目标(1)懂得岩石具有多样性,在颜色、花纹、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观察大理岩、砂岩和花岗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岩石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研究。(2)培养比较、观察、分析的能力,及用图和文字表达的能力。(3)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究岩石特点的兴趣。(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欣赏

44、自然界中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新课引入,欣赏岩石风貌,关于岩石,你知道多少?,观察岩石的特点,观察岩石,发现特点,在岩石的新断面上观察!,观察方法:用手摸、掂量、用鼻子闻、放在水里、轻轻敲打等。,观察岩石的特点,测试岩石硬度的方法,手指甲划后留有划痕较软手指甲划后没有划痕,铜钥匙划后留有划痕较硬铜钥匙划后没有划痕,小刀划后留有划痕很硬小刀划后没有划痕非常硬,注意安全!,观察岩石标本,发现岩石特征,体会不同岩石的不同特征,岩石由颗粒组成,岩石的层理,岩石中的生物痕迹,观察岩石标本,发现岩石特征,认识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45、。,用大理岩装饰的墙面,观察岩石标本,发现岩石特征,认识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用砂岩装饰的罗浮宫,观察岩石标本,发现岩石特征,认识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很硬。,用花岗岩雕刻的栏杆,制作岩石标本,拓展活动,。,(1)按一定标准给岩石分类。(2)制作岩石标本。【实验器材】各种岩石、标签、锤子、岩石标本盒等。【实验过程】把岩石洗干净、晾干。把岩石砸成与标本盒大小相近的小块。把岩石贴上标明岩石名称的标签。把岩石装进盒子里。,总结,1.岩石的特点,2.不同岩石的特征,颜色、结构、软硬、气味,大理岩: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

46、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花岗石: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很硬。,(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一些粗糙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有可能变为光滑的岩石。()不同的岩石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岩石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用作台阶的最好材料是()。A.大理岩 B.砂岩 C.花岗岩在观察岩石时,不能()。A.用指甲掐,看能否留下痕迹B.用水泡,看是否会冒气泡C.用舌头尝它的味道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的是()。A.大理岩 B

47、.砂岩 C.花岗岩,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列举几种岩浆岩。(2)为什么在河边采集到的石头一般是圆的、没有棱角呢?,第3单元 土壤与岩石,3.5 矿物和矿产,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2)明白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能在产品与相应的矿产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科学探究目标(1)举例说明人类怎样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农业生产。(2)能运用简单的工具对常见矿产进行观察、研究。(3)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探究矿物和矿产与人类

48、的关系,愿意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2)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教学目标,新课引入,铜是从哪里来的?,岩石中含有哪些物质呢?,初步认识矿物,花岗岩的组成,长石,石英,云母,长石、云母、石英都是矿物。,初步认识矿物,岩石的组成,方解石,白云石,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花岗岩:石英、长石、白云石砂 岩:石英、长石大理岩:方解石、白云石,矿物的特点,常见矿物的特点和用途,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矿产和人类的关系,铁矿石和我们的生活,金属基本上都是由矿物冶炼而成。,矿产和人类的关系,磷矿石和

49、我们的生活,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矿产,人人有责,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拓展活动,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油气,海滨砂矿金红石,海底矿产海绿石,总结,矿产和人类,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砂岩:石英、长石大理岩:方解石、白云石,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利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石墨常作为固体润滑剂。()所有的岩石都是矿产。()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矿物组

50、成的。()保护矿产资源就是要少用矿产资源,能不用的最好不用。()(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A.石英 B.云母 C.长石下列几种矿物中,用来点豆腐的是()。A.方解石 B.方铅矿 C.石膏下列矿物中,能吸引铁钉的是()。A.方铅矿 B.赤铁矿 C.磁铁矿制作模型、塑像常用的一种矿物是()。A.滑石 B.方钢矿 C.石膏,基础达标,综合探究,(1)岩石和矿物的区别是什么?(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情况及开采中存在的问题。,第4单元 物体的形态,4.1 固体、液体和气体,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2)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