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论民法中的集合物及其现代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论民法中的集合物及其现代应用.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民法中的集合物及其现代应用第26卷第9期2008年9月河北法学HebeiLaWScienceVo1.26,No.9Sep.2008论民法中的集合物及其现代应用程淑娟(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摘要:我国物权法以不动产和动产作为物权的客体缺乏普适性.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应有多种法定的分类,集合物就是相当必要和重要的一种物的类型.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以及企业,都符合集合物的构成要求;它们之所以能作为物权的客体,是要适用统的法律关系.上述几种集合物可以依法成立归属意义的所有权法律关系和担保法律关系.集合物的这种意义能够起到民法上的确权和保护作用.建立多样化的物的分类体系应当成为我国
2、未来的立法趋势.关键词:物权客体;物的分类;集合物;财产;企业中图分类号:DF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33(2008)090034-06onUniversitatesofCivilLawandItsModernUtilityCHENGShu.iuan(NortbwestUniversityofPolitiesandLaw.Xian710063China)Abstract:GeneralutilityislackingforresimmobilisandresmobilisarethetotalobjectsinourPropertyLaw.Astheobjectofprope
3、rty,resshouldhasstatutoryanddiverseclassification,anduniversitatesisanessentialandvitalone.Stateproperty,collectiveproperty,privatepropertyandenterpriseareallsuitabletobeviewedasuniversitates,whichCOuldapplyintegraUycertainlegalrelationsastheobjectofproperty.Themeaningoflegalowningandmortgageisexpre
4、ssedclearlyandexactlybyuniversitates,moreover,thefunctiontoaffirmandprotectrightsofcivillawisrealizedaswel1.InChina,itisofnecessitytosetuDdiverseclassificationinstatutelawinthefuture.Keywolds:objectofpropertyrights;classificationofres;universitates;property;enterprise集合物又可称为聚合物,它与单一物,合成物相并列,是自罗马法以来在
5、民法理论上对物进行的分类之一.这种分类方法在如今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中被若明若暗地应用着,但是却没有引起我国物权法研究的重视,因此既使得我国这部物权法在诸如”物”,”财产”,”企业”等概念表述上存在一些矛盾,也无法解释”财产”,”企业”等概念的确切意义.而笔者通过本文的研究将说明,发掘集合物这个概念的涵义和功能,会使其具备意义深远的现代应用价值.一,物权法以”不动产和动产”作为物权客体缺乏普适性我国物权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依该规定,这部
6、物权法所规定的物权客体应当是特定的不动产和动产.但是,以下几个条文中所涉及的物权客体则既不是不动产,也不是动产.一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虽然在物权法第41条规定:”法律规定专属于国家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取得所有权.”但是,该法第45条则将国家所有权的客体表述为”国有财产”,而没有继续使用第2条所规定的”物”或”不动产和动产”,即”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然而,此处的”财产”内涵并没有在法律条文中进行界定.在学理看来,从最广义上讲,财产是指有经济价值的一切财富(propertyiswea
7、lth),这些财富在法律上即是指财产权,具体可以表现为所有权,债权和知识产权.但是,我国的物权法事收稿日期:200805-15基金项目:程淑娟主持的西北政法大学青年项目转型社会的国家所有权民法保护研究(07XJC001)作者简介:程淑娟(1972一),女,陕西宝鸡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权法,比较民商法.一34实上遵循了大陆法系民事权利类型化的传统,因此国家所有权的客体显然不能按如此广义来理解,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应当是专指债权,知识产权以外的,归国家所有的财富,惟有此才能避免”债权的所有权”,”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等矛盾性表述;然而这一点却并没有通过物权立法予以明确.
8、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国有财产之所以能成为国家所有权客体是因为国家所有权客体”天然”具备的”无限广泛性”特征,还有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国家所有权具备公权特征并曾反对将国家所有权纳入私法性质的物权法.然而,属于国家所有的矿藏,野生动植物资源,如果严格执行该法第2条的规定,则因欠缺特定性而不能成为物权客体;至于无线电频谱资源更是与动产和不动产的概念相去甚远.其实,不单国家所有权客体存在这个无法简单等同于“动产和不动产”概念的现象,集体所有权客体和私人所有权客体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在物权法第58条上规定:”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包括”但第63条则表述为”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至于私人所有权的客体,
9、在第64条依然坚持了”私人对其合法的收入,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不动产和动产享有所有权”,但在第66条则完全放弃了不动产和动产这样的用语,而是改为:”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这种状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不是”动产”和”不动产”的组合不仅等于“物”,在某些情况下这个组合还可以等于”财产”?物权立法似乎不能完全否定”财产”成为所有权客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二是物权法对于”企业”一语的使用比较混乱.比如物权法第55条规定:”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如果将该条中的”企业”与第53条和第54条所规定的,主
10、体意义的”国家机关”和”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相并列,此处的”企业”无疑应当也是主体.并且第181条,第183条,第189条等多处条文均把“企业”作为主体意义在使用;但是,第59条第2款规定:“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此处的企业则显然是集体所有权的客体.这究竟是无意地进行了概念的模糊性使用?还是立法已经认可企业这个概念能够存在主体和客体的两种理解?在将企业作为所有权客体的情况下,企业属于物权法第2条规定的”物”吗?如果企业属于物,那么它究竟是不动产还是动产呢?三是在物权法的第四编”担保物权”部分,除去权利质权的客体被第2条作为例外规定
11、以及第180条,第208条,第230条,第231条,第232条等零星使用了”动产”概念以外,在第170条至第240条,基本没有再将”物”或”不动产和动产”作为担保物权的客体,而是将担保物权的客体以”担保财产”这个术语来表述.物权法第2条对于”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总括性规定在担保物权部分再次遭到了遗弃,”财产”概念又一次被张扬.上述这三个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一贯所坚持的,并经立法所确认的,将物仅仅进行动产和不动产的划分方法,确实有所褊狭而缺乏了,普适性.因此,如何解释物权法中的”财产”,”企业”概念,如何在”动产和不动产”之外,探索新的客体分类标准和方法并将其纳入立法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以为
12、,对前述问题引入罗马法中的集合物这个概念就能很好地予以解决.二,罗马法中集合物的含义及其确立标准(一)集合物的含义罗马法中存在多种物的分类方法.有学者指出:”罗马法关于对物所作的种种分类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现代民法虽然删繁就简,灵活适应发展变化了的经济条件而推出新的物的分类,但关于物的分类种种无不与罗马物权法立法观念一脉相承.”_2J罗马法认为,独立成为个体而存在的物就是单一物,单一物在人们的意识和习惯中被视为一个单位,只含有一个”灵魂”;由数个或许多物组成的独立物则是合成物,各合成物合成后,原来的各物便不再独立存在;集合物则是多数物的集合,而集合物中的各物仍保持其独立的存在_
13、3.集合物又可以分为事实上的集合物和法律上的集合物两类,事实上的集合物指由多数有体物组成的集合物,如图书馆一座,羊群一个,碗盏一套.法律上的集合物则是由有体物和无体物组成,各物虽不一定实际结合为一体,但在法律上被视为一体;”或包括各种之物,或包括一物,无一定之内容,如贫苦者只有田一亩,既无债务,更未设债权,其为财产则一,并不失其为法律上之集合物也.”HJ罗马法中所指的法律上集合物主要包括:遗产,嫁奁,某人之财产,家子或奴隶的特有产等_5J.集合物,尤其是法律上的集合物,在构成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甚至还允许包含无体的权利,但集合物本身也是物的一种,也具备物所要求的特定性和独立性.特定性与独立性
14、是各个种类的物所具备的基本属性.所谓特定,是指该物具备自己内在的特质;所谓独立,是指该物能够与其他物相区分.只有具备特定性和独立性的物才能承载民法上的权利.所有的集合物都符合特定性和独立性的要求,因而无疑应当是民法中物的一种.对我国大部分学者来说,比较习惯于物权的客体只能是有体物这个观念,因此,在谈到物的特定性和独立性时,就是指有体物的特定性和独立性.然而,即便以这种观念在处理诸如浮动担保时,也不得不承认(有体)物的特定性和独立性被突破了【6.其实,如果以集合物的观点来研判浮动担保的客体,浮动担保的客体即企业,而企业就是一个始终具有特定性和独立性的集合物.因此,与其说浮动担保制度中被突破的是有
15、体物的特定性和独立性,不如说该制度突破的是”物权客体只能是有体物”这个思维的桎梏.其实,法律上对物所要求的独立性也好,个体性格也好,根本不是一个事实层面的判断,而完全取决于交易观念和当事人的意思.在交易需要的前提下,法律只能被动且灵活地服从这种需要.历史上将人(奴隶)与物区分,有体物和无体物进行区分,从来都是交易的需要;而非单纯的哲学抽象.集合物所具有的特定性和独立性,已经是一个经由实践发展和法律专门认可所形成的规则.(二)集合物得以确立的标准对物进行分类的前提是确定分类的标准.我国着名的罗马法学家陈朝壁先生通过研究罗马法中物的分类,指出一35了罗马法中其实存在三种物的分类标准,即按物的性质将
16、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动产和不动产,消费物和不消费物,可分物和不可分物以及替代物和不可替代物;按物的用途则将物分为融通物和不融通物,特定物和不特定物,单一物和集合物以及主物和从物;按物之移转方式则可以将物分为要式移转物和略式移转物J.因此,从表面看来,单一物,合成物以及集合物是按物的物理构成方法进行的分类;但从深层次来看,这种划分依据的是物的功能.所谓功能,就是功用和效能.物的功能问题也就是物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或使用而具有的特性.”物的外在组成形式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尽管它们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统一使用的目的,或一个物在一个大的统一物中事实的使用.”“J可见,法律将某
17、物规定为集合物是因为该集合物能够发挥一个特定的功能,此时,该集合物就是该情形下物权的客体;除此种物权法律关系以外,该集合物的具体组成部分依然可以采用其他物的分类标准,各自产生相应的法律关系.以作为集合物的遗产为例,在继承发生后,遗产分割前,遗产属于全体继承人共同所有;此时的遗产作为一个集合物就是全体继承人所有权的客体.至于遗产具体组成部分,则按其具体表现形态各自适用相应的法律:其中的动产和不动产,因继承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适用物权法第29条:”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而遗产中知识产权则适用相关知识产权法的凋整.可见,集合物这个概念的使用,在物权法中同样不
18、具有普适性;而是在特定情形下才能将集合物作为物权的客体.这些情形需要通过立法来予以明确,并与物的其他分类,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形成互补.对物进行分类采用的标准不同,其实代表着研究角度的不同;就同一物而言,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类别归属.而民法集合物的现代意义主要在于对采用有体物作为物权客体的不足进行弥补.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中多强调物权的客体为有体物,如德国民法典第90条规定:”法律意义上的物,仅指有体物.”日本民法典第85条规定:”本法所称的物,谓有体物.”但正如有学者指出,如果说物权的客体只能是有体物,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拥有一个有体物的人,是否对有体物的组成部分也有所有权?比如一所房子的
19、所有权人,是否对房子里的所有东西都享有所有权?再比如一个图书馆的所有权人或牛群的所有权人,他到底对什么有所有权,是整体意义的物(图书馆或牛群)呢?还是这个物的组成部分(图书或每一头牛)?而这个问题用有体物的概念根本无法解释.再比如单一物的混合还比较简单,但如果是有体物和无体物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的物,问题就更复杂了.这种混合而成的独立物如果是某人的部分财产,就成为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财产(asset)和这个人的世袭财产(patrimony).这些财产只能用集合物这个概念来解释.此外,集合物这个概念的特别之处还表现在集合物中允许包括债务,例如遗产作为最典型的集合物,即使遗产中含有债务,也不影响适用
20、对物诉讼来保护相关权利人.可见,集合物这个概念的使用,确实是为了弥补将有体物作为所有权客体的片面性.同样是在德国,虽一36一然其民法典第9O条明确将物限定为有体物,但是学者指出”,有关财产的概念在德国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该法典第1992条规定:”人死亡时,他的财产作为一个整体移转于另一个人或数人.”此外,与财产有关的条款还有第310条,第311条和第419条.再如德国破产法第1条第1款规定的”所有在破产程序宣布时所有的财产以及破产人作为共同的债务人被强制执行的财产.”或许是由于与普通法系相比,民法法系对于哲学影响格外开放,例如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就为法律提供了一个简明的说明理由,这使哲学
21、家觉得他们也懂得法律,可以“悠哉游哉地对法律评头论足”;并且由于民法法系的法条大都出于法学家之手,虽然法律发展有效渊源的自然属性影响着哲学的浸透程度,但是法学家们的学术论文却都是按照哲学体系来阐述法律的典型形式J.在这种知识背景下,学界格外信奉有体物和无体物的划分,认为”有体物是符合既能为人所感知又能为人所控制这两个条件的物”_9;并因此将物权解释为”主观权利”,所有权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由其依据自己的意愿处分其物,而其他人不得干涉的权利”l9J,也都不足为奇了.对于动产和不动产的划分,则是以在移动后是否会改变该物的法律性质为判断标准,近代以来由于动产和不动产逐渐在权利的取得,利用和诉讼管辖等
22、方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法律规则,因此我国物权法以动产和不动产作为物的主要分类形式也是值得肯定的.相比之下,以实际功用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单一物,合成物和集合物,确实显得浅显甚至粗俗,但物毕竟是为人所用的;当对物的功能需求超过对其抽象本质认识所带来的,逻辑一致的学术快感时,人们必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物的功能方面.其实,在注重具体事实关系的日耳曼法中,法律上的物就不是从抽象哲学的性质角度来理解,而均是以物的经济用途来决定的其是否可以存在法律关系,即使物的独立构成部分自身不是一物,但是法律也允许一物的构成部分成立独立的权利;反之,独立的各物的集合,以其结合体,视为物之一体,此种物之总体,于各物之外,成为新的
23、标的物;还能创立独立的法律关系aoJ.三,”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私人财产”和”企业”在构成上符合集合物的要求(一)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在构成上应当被看作集合物集合物在构成上有自身的特点,罗马法中事实上的集合物均是由有体物构成,而法律上的集合物不仅包括有体物,还可以包括无体物.其实,集合物既然是按功能对物进行的划分,那么该物的具体组成元素是其内部的问题,关键是集合物作为一物所发挥的作用.因此集合物,特别是法律上的集合物,在构成上应当具备无限的包容性.就我国物权法中的国有财产而言,物权法具体规定了矿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无线电频谱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山岭,草原,荒地,
24、滩涂,文物以及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等等.上述具备广泛性和某些专属性的国家所有权客体,只能以国有财产来概括,而绝非”动产或不动产”能够概括.与私人所有权的客体仅满足个人利益不同,国家所有权客体存在的目的是满足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利益的需要.这种目的或用途的重要性和多样性,相比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抽象性质,则显然为立法的政策性目标所重视.”国有财产”便成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的立法表达.国家所有权是一种公共所有权,其客体的”扩张性”并非中国特色或由特定的意识形态所决定.例如,德国民法典中的物皆为有体的,占有一定空间的权利客体7,并且该民法典第93条规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5、不能单独成为特定权利的客体,而且应与主物的法律归属保持一致.然而另人瞩目的是,德国公物法上的”物”则不受此限制.在德国公物法中,无论是单独的物还是某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均可成为独立的公物,也不因其作为民法上从物的地位而被主物的法律性质吸收.如在私有不动产上设置的交通标志虽然是作为主物的不动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是独立的公物,其所有权也不被主物的所有权所吸收.此外,学者指出,多个财产或者财产集合体,虽然在民法上不是一个独立的物,但可以成为一个统一的公法财产,如<联邦长途公路法中规定”道路是由路面,上层空间,附属物以及联邦道路边的辅助设施和辅助经营机构等部分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公物.”更有甚者,在德国
26、民法上根本不作为物看待的空间,海洋等都可以成为公法上的物_l.相较于公法私法严格界分的德国,我国的物权法基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私法化,因此这部<物权法所呈现出来的关于国家所有权客体的规定,实际上糅合了德国民法中的物和德国公物法中的公物的规定.这就使我国的国家所有权客体不可能仅仅采用传统大陆法系民法私人所有权客体的规定.看来,若以民法通过确立国家所有权来实现我国这些”公物”上的公益目的,就不得不冲破传统民法以有体物或”动产和不动产”作为客体的狭隘了;作为集合物的”国有财产”概念无疑成了最优和唯一的选择.至于”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这两个术语中所使用的”财产”其实同样具有无限的包容
27、性.”在农业社会,个人财产主要指土地,土地的产物和少数动产.到了工业社会,个人财产扩大到生产资料,资本,就包括了物权,债权,乃至知识产权,股权等等.”_lJ我国物权法第58条列出了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第64条规定了私人所有的”合法收人,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原材料等动产和不动产”,第65条则规定了”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因此,就法律保护而言,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如果把这两类财产按集合物的标准来衡量,它们都符合集合物的构成要求的;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在此情形下同样可以成为所有权的客体.(二)客体意义的企业亦符合集合物的构成要求而作
28、为客体的企业,其构成则更为鲜明地体现了集合物的特征.企业不仅包括有体物,或各种动产和不动产,还包括很多无形的财富,如商誉,顾客群等;企业还很可能包含着债务.但在商法上,企业的上述要素缺一不可.属于传统民法上的物成为企业要素的必要性自不待言,但是,企业的特点恰在于”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日益同企业主本身相脱离的现象相对应,以至于企业被看作能从一人传给另一人的东西.至于企业由哪些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元素所构成,已无关紧要.”_lJI在今日,所有人为物资之支配,多须与他人劳力结合,取得信用或订立交易关系,而延揽顾客,始可全其作用.此时物权除对于物之纯粹的物之支配关系外,应包涵对于物资现实利用的法律关系.故
29、近时法律欲以物与其利用之法律关系,认为包括的一体营业中数物与权利关系相结合,构成营业财产,作为一个物权的客体.”我们应当注意到,作为企业组织的各种权利的综合之所以有特殊的价值,恰恰是因为有将与其密切结合的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作为前提.像企业中的无形财产,只能是在长期的营业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I,企业作为一项财产包括债务也是商事生活的必然规律.例如,一个铁路财团被拍卖时,买受人由于要继续经营这个企业,不仅要承受单纯的法律上的财团构成部分,对于运输条件,材料购人等有关的与第三人之间存在的继续契约关系,该企业在该地方拥有的事实上的利益,维持与企业受雇人之间的雇佣契约关系,企业运转所必要的账簿,事实上
30、都要承受_l.所以,企业中无形因素的存在,不是企业成为物权客体的障碍;即使是债务,也能成为企业的组成成分.总之,企业在作为客体概念来使用时,只能作为民法中的集合物来对待.否则根本无法为客体意义的企业找到容身之处.四,集合物作为物权客体能承载鲜明的立法意旨集合物既然是根据物的功能对物进行的分类,那么立法应当考虑的是什么情况下来规范这种功能,也就是说,依集合物所拟达到的功用而设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一种作为权利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质要素是权利以及与此相关的义务或法律约束.罗马法学家为此指出,集合物这个概念,是为了适应”有体物和无体物之总和,因受同一法律关系之支配,而视为一物之单位也.”_4
31、J可见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哪些情形下对于集合物在整体上适用“同一”法律关系.总体看来,物权法对于集合物所适用的法律关系有两大类,一是归属关系,二是担保关系.除此以外,立法所确立的各种法律关系并不需要以集合物为客体,集合物的各构成元素自然可以各由不同的法律关系所支配.对笔者前面所主张的将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以及客体意义的企业以集合物来对待的观点,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一)作为所有权客体的”国有财产”,”集体财产”,”私人财产”和企业集合物如同其他的物一样,存在归属或确认所有权的问题.在涉及归属问题时,适用的就是所有权法律关系.虽然德国学者将德国民法典中的”财产”理解为”各种权
32、利的总和”,与笔者所主张的将财产作为集合物而允许其内涵具有无限包容性的观点不同,但他们在”提到一个财产时,总是和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个人就是这个财产的所有者”J该学者所指出的财产概念与归属的联结意义,对我们是有所启发意义的.以”国有财产”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恰如我们在说”一个人的财产”时是对财产归属的强调这些财产属于其法律上的主体,即国家所有.同一37样,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同样强调的是财产作为一个整体归属于集体和私人.物权法作为定分止争之法,划定财产的归属是其首要功能.这种划定或确权并非仅靠所有制或宪法来完成,民法和物权法依据自身的法理同样能够做到.应当说,物的归属与利用或支配是两个不同
33、的法律事实,在归属清晰的前提之下,才有所有权主体对物的支配或利用问题;归属可以是将物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看待,只要能区分开此主体与彼主体所有即可,而不必讨论这个物的具体构成元素.也只有在支配或利用问题上,才强调物的特定性或物应当为有体物,否则支配和利用无法实现【1.我国的<物权法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权,而确权保护是实施法律保护所有权的首要措施.例如我国物权法第56条规定:”国家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第63条规定:”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第66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雒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
34、占,哄抢,破坏.”这些条款,尤其是关于国有财产法律保护的规定,在很多学者看来应当算作物权法”不得已而为之”的公法性规范,从而不愿意多从民法角度加以研究.然而,任何一种权利,不仅要由法律设定,还要得到法律的保护才能存在和行使;只要是法律所设定的权利,都必须同时得到法律的保护.当我们在确权保护意义上谈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时,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不仅是法律保护的具体对象或物质对象,更是作为集合物的相应所有权的客体.至于企业的归属,问题就更复杂一些.我国物权法除了在第59条第(四)项中明确”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外,对于企业的态度非常含混.将企业作为客体对待的观点在我国似乎随着对计划
35、经济的批判而被否定.然而,在当代商事主体法定类型化为公司,商合伙,商个人的语境下,即使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上将企业作为主体,但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现实考虑,企业的实质只能是客体|l引.在现代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由于交易便捷和安全的考虑,要求商主体的责任形式具有公示性.如果单纯以”企业”的身份在市场交易中存在,除了可以与”事业单位”相区分外,就根本无法向对方当事人展示其投资者负担哪一种民法责任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是单独责任还是连带责任.这显然对于交易的安全和效率都没有什么利处.因此,商法上才确立起了商事主体的类型法定原则:商事主体的类型由立法强制规定,投资者只能按照法定类型来选择设立商事主体,而不能
36、任意创设出法律未规定的商事主体.而从历史角度看,企业一以贯之地被作为商人经营的客体.在商业实践的早期,商人的”家计”与其经营的企业并不区分,后来,一方面由于家族以外其他人的加入,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计算单位的确定化与便捷化,便使”企业”作为经营性财产与”家计”的区分成为必要和可能H.当一定额度的资金划拨作为企业资本,以确定的货币计算反映在商业账簿上,则营业收支就必须与家庭收支及私人收支划分开来Ll引.因此”家计”与”企业”逐渐分离即实现了所谓的”资产分割”.经由”资产分割”形成的企业,即将商主体设立人以及商业使用人的个人财产,与商主体的财产进行法律上和事实上的区分;对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来说,商主体的
37、企业还成为其资信程度的判断依据.而在资产分割完成以前,为了提供给债权人信用,主要采用维持大家族共同体和家族成员或企业参与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方式;但资产的分隔使企业成为商人信用的可靠断依据,企业的独立化则使企业的资产成为”有效建立信用,且比任何其他方式更持久的方式.”|l9J企业的客体地位不言而喻.有学者认为对于企业,无须谈论其所有权问题l2.但笔者不以为然.既然用于经营的财产与投资者的个人财产进行了”分割”,便使”企业”这种财产必然存在民法上的归属问题.历史足以证明,企业与商事人格的分离各有自己的意义,商事人格的存在是为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开展交易,因此该人格的存在使商事主体能够方便地支配各项企业中
38、的具体财产;但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意义或框架性的财产必然属于投资者或股东所有,如果存在多个股东则他们按出资份额对企业按份所有.公司,合伙或独资仅仅是不同的经营方式,它们分别代表者出资者对于企业的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控制需要.而我们将企业作为一个集合物谈及其归属于投资者时,这种所有权同样含有深刻的保护和确权意义.正如有学者指出:”也就是从最早的时候起,公司中的股东同时扮演着公司所有者和公司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角色,因为股东对于公司资产并没有法律上的权利该公司属于公司所有,所以他便被慢慢剥夺了对该资产的法律所有权;但就整个股东集体而言,则通过其参与权而被赋予了支配整个公司资产并获得全部利润的权利.公司是属
39、于他们的,也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经营的.”因此,客体意义的,作为集合物的企业无疑属于投资者,企业是投资者所有权的客体.(二)作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客体的企业法律史学家霍维茨指出:”将l9世纪法律与18世纪法律戏剧性区别开来的东西是在多大程度上法学家开始依据现在的决定对我国商业特征的重要性制定法律论点,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依据如下判断的必要性制定法律论点,即判断遵循特定的公共法律规则是否将导致我们的商业法规改善.”【1J作为集合物的企业在某些情形下能成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客体,其实恰恰印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当作为一个集合物的企业适应商事实践的需要而发挥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时,在企业之上成立用益物权和
40、担保物权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德国民法学者虽然大多否定企业能成为民法上的物,但德国商法学者指出,”和物一样,企业也可以进行临时出让.最重要的形式是企业用益租赁和用益使用.,r23J日本学者指出,”使企业整体成为概括担保权的客体,同时也使企业整体上成立所有权及用益权成为可能.”|1.1日本在立法上更习惯于用将企业作为客观意义的营业概念来使用.如日本商法典第245条()规定:公司实施下列行为应有第343条规定的决议:”2,缔结,变更或解除有关租赁全部营业,委任他人经营营业,和他人共同承担营业上的全部损益的契约及类似契约.”就担保物权而言,在企业之上能成立担保物权的认识甚至早于其上成立所有权的意识.例如
41、德国有财团抵押制.即以企业人(企业主)现在财产中特定之财团,即供企业经营之用,依企业目的结合而成为企业组织之构成分子的物和权利.日本和旧中国民法中的财团抵押均借鉴自德国J.在我国这部物权法中,虽然没有明确企业能够成为用益物权的客体,但对现实中存在的企业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应当认可企业成为用益物权的客体.并且在物权法的第四编中,在很多地方使用了”担保财产”而没有囿于”动产和不动产”,尤其是第180条和第181条的规定.应当说,将企业作为担保物权的客体,是与企业作为一个集合物所要发挥的功能不可分离的.就担保价值而言,企业构成要素之组合,会产生大大超过其个别要素经济价值的简单相加;因此使整体意义的企
42、业能够成为担保物权的客体.结语:我国应当建立法定的,多样化的物的分类正如本文前面所指出的,由于我国<物权法中仅仅采用了”动产和不动产”这一种法定的分类,而在某些情形下这种分类却无法应用.这导致整个的物权法条文中多处以”动产和不动产”的表述来取代”物”或物权客体,从而显现了对”物”这个概念贯彻的不彻底性,造成了一定的立法缺陷.其实,立法需要明确的不仅仅是集合物的概念和范围,以及因集合物所产生的归属和担保法律关系,我们目前需要的是通过立法建立起多样化的物的分类.因此就需要我们抛开物只能是有体物或只能是”动产和不动产”这样的思维定势.还”物”一个多样性的本来面貌.在我们多为追捧的德国民法典中,
43、除了动物以外对物的法定类别还包括代替物,消费物,物的重要成分,从物,营利和农业的附属物,孳息等.在<法国民法典中虽然对于财产仅仅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但是,其”财产之作为不动产,或依其性质,或按其用途,或依权利的客体”如此分类所指的不动产范围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而不限于性质上的不动产.在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则规定了可流通物,禁止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不动产和动产,不可分物,复杂物,主物与从物,果实,产品和收益,动物等.并在该法典的第132条明确将企业规定为权利客体,且作为”法律上的不动产”.每一种物的类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意义.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物,需要靠历史的经验和法律的智慧来把握,又怎么能
44、用“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来穷尽呢?注释:参见GeoffreySamuel:ArePropertyRightsSoSimpleInEurope?InPropertyLaw:CurrentIssuesandDebates.EditedbyPaulJacksonandDavidC?Wilde,AshgateDartmouth,2000,第174页.作者文中所指的图书,牛群属于事实上的集合物,后文所指的个人财产assets,世袭财产patrimony,以及遗产属于法律上的集合物.参考文献:1尹田.论国家财产的物权法地位J.法学杂志,2006,(2).2谢邦宇.罗马法M.北京
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65171.3意彼德罗?彭梵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89,142.4陈朝壁,米健,等校.罗马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81,7485,81.5周栅.罗马法原论?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10311,204.6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526.7德卡尔?拉伦茨.王晓哗,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84,409,410,380,410.8美艾伦?沃森.李静冰,姚新华译.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20122.9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25.1o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52.u德汉斯?J?沃尔夫,奥托?巴霍夫,罗尔夫?施托贝尔.高家伟译.行政法?第2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57.切谢怀拭.外国民商法精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68.B荷兰雅各H?毕克惠斯.张晓军译.荷兰财产法结构的演进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7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