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1827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学论文:去伪存真,还品德课堂“真实”面目品德与生活(社会)不同于其它学科,没有许多基础知识要掌握,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指导学生的行为,以使学生更好的接触、了解并适应社会生活。所以它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单纯根据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情况就可以判断课堂的效率,在衡量其教学成效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标尺,那就是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那一次我从垃圾入桶开始一课,为保证课堂效果,我搜集了丰富的图片,设计了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课上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他们在课上痛陈乱扔垃圾的危害,讲述环保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学生,一堂课下来,我对自己和学生

2、的表现非常满意,自认为很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当我走到教室门口,发现附近有一些纸屑,刚想找值日生同学打扫打扫,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个检验这堂课效果的一个好机会吗!于是我什么也没说,仔细观察着他们的表现,可期待中的事情却没有发生,而他们的表现也着实让我从头顶凉到了后脚跟他们接连走出教室,却都对这些垃圾视而不见。这不能说不是教育失败的表现。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室里的卫生状况虽有些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难道这就是我引以为傲的课堂吗?这件事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观察周围老师的课堂,也多多少少存在着以上问题,学生课上表现得很积极,对老师的问题对答如流,他们很清楚孰

3、是孰非,可是真正做起来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是“表里不一”,这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此时,我的脑中忽然闪过另一堂课上发生的一件事。那次参加省讲课比赛,我执教的课题是班集体,我们的家,希望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验集体中伙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快乐,并愿意为班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课上,我用孩子身边的点点小事,帮他们发掘与伙伴相处的快乐,用班级中天天可以见到的奖状来勾起他们对曾经为获得荣誉而做出拼搏努力的回忆,用最普通的值日活动来唤起他们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欲望,整堂课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的情感被充分有效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最后的总结中,我听见孩子们发自心底的声音:原来我们班这

4、么厉害!能成为我们班中的一员真好!我爱我们的班集体,我以后要经常为班集体做事!我要为我们班得更多的奖状!从孩子们那一双双纯洁的眼中,我读出了发自他们心底的声音,我知道,这一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此时,评委老师吹响了表示下课的哨声,可就在这时,一个孩子的表现让全场的老师大笑不止,听到哨声后这个孩子带着厌恶的表情向着评委老师喊: “谁吹的?不许吹哨子!”。然后回过头来又满怀期待地看着我。显然,他们是忘记了自己身处的这个“特殊”的教室,忘记了他们的这个“特殊”课堂,而深深地陶醉在课堂之中了。而这位吹哨子的老师俨然就成了打扰他们课堂学习的一个“坏人”。这本是一个发生在课堂中的一个平平常常的小插曲,可是却

5、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我的心中涌动着一种自豪和幸福,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是真正融入了课堂之中才会有这样的表现,这堂课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是发自心底地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是我最大的成功。在课堂的最后,我在大屏幕中投出了我和孩子们的合影,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在他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我读到了意犹未尽。在听课活动结束后,我碰巧又遇到了他们,老远他们就看见了我,他们向我飞跑而来,围在我的周围,叽叽喳喳地像是一群快乐无比的小鸟,他们都在问我:“老师,你还给我们上课吗?”、“我们还想让您给我们上课!” ,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我找到了教育的意义。在两节课的对比中,我发现了答案这样的课

6、堂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做到这样,让学生敞开心扉去接受了,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和成功的,于是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我开始了探索和研究。我有了以下几点收获:一、 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催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空洞的教育,远离生活的内容也许能一时让孩子们感到好奇新鲜,但却无法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打下烙印,虽一时能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却无法做到永恒;而真实的生活场景可以催生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带给他们的也许是终生的受益!在执教班集体,我们的家时,我在课前录制了学生的教室和奖状等来源于他们学习和生活中最真实平凡的事物。这种巧妙而真实的设计,使孩子们被这来自于生活的真

7、实的场景深深吸引住了,在他们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他们的兴奋点被激发了起来,他们敞开心扉去体验课程带给他们的一切,他们对班级的热爱、为班集体努力做贡献的意识真实地流露出来。 受此启发,我开始尝试重新执教从垃圾入筒开始一课,在课堂伊始,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他们整洁美丽的校园照片,此时的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快乐,接下来我又给他们出示了课前拍到的校园中的垃圾图片,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催生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从心底油然而生对干净整洁环境的向往,敞开心扉去接受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后我又设计了课堂中打扫卫生的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两种环境所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从劳动中找到快乐

8、和成就感。我很高兴地看到孩子们在课后的表现,他们从对垃圾视而不见转为在校园里寻找垃圾,我想我这次的教育成功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通过平时师生、生生之间友好和睦相处的照片给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交友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验友谊的美好,产生对真诚友谊的渴望;通过周围人与动物之间的小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要从自已做起保护动植物的情感;用老师和学生旅游时的照片创设情境,激起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二、触动学生情感,借助体验活动,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既

9、是培养品德,就应该走进人的心灵深处,拨动学生心底的那根弦。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所有的话语和活动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是起不到好效果的,只有能走进孩子心灵、撼动学生情感的教育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改变。在2010年5月,我参加了临沂市优质课评比的观摹活动,几位优秀老师的课堂给了我深深的触动,他们的课堂更像是利用四十分钟带着孩子踏上了一次心灵之旅,在这次心灵之旅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释放情感,他们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或高兴、或伤心、或愤怒老师们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情感,孩子们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发自内心的,在这样的心灵之旅中,他们自已找到了是非对错,明白了未来应该怎样去做。他们的道德认

10、知自然而有效地形成了,而这样的认知将会伴随他们终生。这样的课堂是孩子们喜欢的,所以他们喜欢听,乐于接受教师和教材传递给他们的知识。这才是成功高效的教育,是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所需要的。我相信,当孩子们眼含泪花替那只无无辜的小猩猩喊了出:“不要伤害我的妈妈!”的时候,课堂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当孩子们带着厌恶的语气说出身边随意宰杀动物的行为时,我相信走出课堂的他们决不会做出伤害身边珍惜动植物的事。当孩子在声泪俱下的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时,我知道他们虽身处的这个温暖的教室,他们的心灵早已回到那个战炎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在他们的泪花中,我分明看到了他们对战争的痛恨;在他们

11、哽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他们对于和平的渴望;在他们“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呼喊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的未来;在他们用心书写的和平卡上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未来笔直的路这就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的目标。于是,我也开始了我的尝试。在教学神奇的手一课时,我充分引导学生交流双手带给每个同学的成就和快乐,在轻松、活泼、开放的氛围愉快地交流双手的本领,我充分把握这些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在一个个有趣的游戏中去体验、去感悟双手的作用,使他们懂得自己双手的神奇!从孩子们充满快乐的小脸上,从他们很自然的发出我的双手真神奇的感慨中!我看出,本课预设的活动目标很好地达成了,而且他们已经从心底里实实在在地喜欢上了自己的双手。在小心,病从口入中,我用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事例唤起他们当时真实的心理体验;在到哪里找答案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去观察、去发现,课上展开充分的汇报和交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自豪,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在一次次的惊奇中,我的学生爱上了这门课,在一次次的震撼中,孩子们的心灵得以洗礼,在与孩子们的心灵一次次的碰撞中,我收获了为人师的快乐和教育的智慧,我不再片面重视课堂表面的“繁华”而把衡量课堂成功的标尺延伸至课下。披沙拣金,在“真、实”的品德课堂中,师生一起走向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