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34935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家乐福所在区域市场调研(超市方要求)36p.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连云港家乐福超市”所在区域调研 二一三年八月主要调研内容一、城市概况: a) 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市区人口;市区面积;未来2-3年规划人口数量; b) 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去年的增长比例;c) 社会生产总值;人均GDP;与去年的增长比例;d) 社会零售总额;与去年的增长比例;e) 私家车的比例;f) 市区内公交线路的数量;g) 城市主要产业;h) 外商投资项目数量及实际引进外资金额;那些外资企业名称;i) 城市发展规划(例如工业往哪里发展,住宅往哪里发展) 二、项目概况: a) 地块红线内面积,建筑面积;商业部分地块占地面积,建筑面积;b) 以项目为中心,2公里为半径商圈内的目前人口数量及

2、未来3年内人口增长的数量;该区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c) 超市所在楼层、单层面积、进深(或长宽)d) 设计总停车位、超市停车位数量(地上/地下);e) 在项目周围500米内现有几条线路、未来3年内拟增设的公交线路数量;f) 预计提供设计方案的时间:目前已规划设计 三、城市商业发展 a) 已开业的大超市的名称;开业时间;面积;营业额;b) 即将开业的大超市的名称;c) 肯德基麦当劳各个数量;d) 高档百货、国际品牌专卖店等。 四、房地产情况 a) 市区住宅平均售价;商圈内住宅平均售价;b) 市区内商铺平均售价。 一、连云港城市概况: 1、连云港是江苏省的十三大省辖地级市之一,是全国首批沿海14个对

3、外开放城市之一。东西长129公里,南北宽约132公里,土地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连云港城市总人口为4393914人,城市面积1033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463平方千米,市区人口1049831人。根据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连云港全市常住人口为4393914人。根据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预测:连云港市域总人口2013年达到480万,2016年达到583万人;城市化率2013年达到52%,2030年达到75%;市域城镇人口2013年达到200万,2016年达到277万。其中实际分布情况如下:辖区、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人)比重(%)人口密度7(人/平方公里)全市合计

4、10334393914100.00 586 连云区 4152316975.27 433 新浦区 76658708813.36 1412海州区 2822310465.26 819市区城镇合计463104983123.89718赣榆县136394943821.61 665 东海县153995225021.67 467 灌云县204181762918.61 461灌南县103362476614.22 608 2、连云港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1、综合综合实力继续增强。2012年GDP达到1603.42亿元,增长12.7%;增幅居全省第5位,总量较上年增加192.90亿元。人均GDP达

5、到36470元,较上年增加4351元,增长12.6%。其中市区人均GDP达到51556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增加值232.4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736.1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634.88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45.9:39.6,第一产业比重保持稳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在转型升级中略有下降,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县域GDP实现1039.42亿元,增长13.3%;比全市增幅高0.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64.8%。其中,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分别

6、实现生产总值331.36亿元、277.3亿元、220.29亿元、210.47亿元,分别增长14.7%、12.6%、12.8%、12.6%。赣榆、东海两县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向省申报验收。2.2、农林牧渔业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食播种面积746.4万亩,比上年增加14.5万亩,增长2.0;亩产484.1公斤,增长1.9;总产量361.4万吨,增长4.4,连续十年丰产丰收。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高效渔业10.3万亩,建成千亩连片基地81个、万亩连片基地8个。燕尾港获批为国家一级渔港。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2个,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

7、达到65%。农业标准化、外向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48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达7个。灌南县获批省级食用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花果山蔬菜和赣榆泥鳅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级认定。完成农产品出口4.1亿美元,增长10%。畜牧生产整体较好。年末生猪存栏170.30万头,增加8.64万头,增长5.3%,其中母猪存栏30.90万头,增长6.7%;出栏306.27万头,增加15.68万头,增长5.4%。家禽存栏1544.35万只,增加21.44万只,增长1.4%;出栏3469.11万只,增加288.24万只,增长9.1%。羊存栏17.80万只,增加0.88万只,增长5.2

8、%;出栏38.03万只,增加0.56万只,增长1.5%。牛存栏5.77万头,增加0.52万头,增长9.9%;出栏10.56万头,增加0.16万头,增长1.5%。2.3、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着力提升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353.48亿元,增长26.8%。完成增加值672.47亿元,增长17.3%,居全省第3位。主导产业总量加快壮大。“三新一高”(指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实现产值1514亿元,增长21.2%。其中,“新医药”保持较快发展,实现产值282亿元,增长35.6%;“新能源”实现产值338亿元,增长0

9、.3%;“新材料”实现产值345亿元,增长17.2;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806亿元,增长18.0%。轻、重工业协调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产值933.00亿元,增长28.4%,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产值2420.48亿元,增长26.1%,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轻重结构为27.8:72.2。1271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出口实绩的133户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9.78亿元,增长15.5%,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4.0%。主要行业稳步发展。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九个行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九个行业合计完成产值

10、2523.11亿元,增长26.8%,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2%。其中六个行业完成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骨干企业支撑有力。产值20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达到1342.88亿元,增长2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0.0%,净增产值291.36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41.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0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建筑产业快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430.64亿元,增长16.9%;建筑业增加值152.83亿元,增长12.0%;在外省完成产值158.54

11、亿元,增长11.8%。新增建筑业企业8家。现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31家,行业总资产达到257.43亿元,增长25.1%。2.4、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高开稳走。固定资产投资1280.88亿元,较上年增加237.69亿元,增长22.8%,居全省第2位。增速以年初的29.6%高开,到上半年的22.4%,到全年的22.8%。全年呈现了高开稳走的良好运行态势。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98亿元,增长133.2%,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0.86亿元,增长23.1%,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8.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9.03亿元,增长19.1%,占固

12、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4%。新兴产业投资向好。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34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27.3%。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34.6%;新医药产业投资增长3.4%;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长43.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增长26.9%。新兴产业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加大投入,有效拉动了全市工业投资的稳步增长。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徐圩新区“一区七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示范区重大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出口加工区二期封关运作。列入省、市沿海开发三年计划的180个重点项目如期推进,完成投资1269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增多,在建项目1327个,其中,新开工

13、投资项目834个,同比增加63个,计划总投资1083亿元,完成投资588.1亿元,增长14.1%。亿元以上项目467个,较去年增加84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48个,同比增加47个,计划总投资808亿元,完成投资354.1亿元,增长18.0%。列入今年全市重点建设计划的500个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1040亿元,进展顺利。22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推进正常。2.5、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讯业港口建设强力推进。“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加速形成。主体港区成为全国低碳试点港和科技示范港。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旗台作业区铁路专用线主体完工,矿石带式输送机工程有序推进。北疏港公路、徐圩港前大道、徐新公路、242省道、

14、310国道加快建设,临海高等级公路埒子口至青口段简易通车。全长120公里的港产城联动发展交通大动脉海滨大道开工建设。连盐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新开国际集装箱航线8条,3条铁路班列纳入全国客车化运营,率先开通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的集装箱班列。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增长11.4%,集装箱502万标箱,增长3.5%。交通运输呈现新局面。公路客运量1.59亿人次,增长10.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64.29亿人公里,增长10.6%;货运量1.31亿吨,增长16.2%;货运周转量88.93亿吨公里,增长14.2%。水运客运量25.24万人次,增长2.1%,旅客周转量5737

15、万人公里,下降19.0%;内河货运量完成1725万吨,增长6.4%;货物运周转量121.22亿吨公里,增长6.8%。民航连云港机场飞机起降达6229架次,增长15.2%;旅客吞吐量48.38万人次,增长5.0%;货物吞吐量3611吨,增长6.9%。邮政通讯业务稳步发展。邮政通讯业务收入33.04亿元,增长11.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64亿元,增长27.2%。年末电话用户数486.70万户,增长6.0%;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83.09万户,增长8.5%。互联网用户281.31万户,增长33.8%。2.6、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5.49亿元,增长15.0%

16、,居全省第6位。其中,批发业零售额57.90亿元,增长19.7%;零售业零售额467.36亿元,增长15.2%;住宿业零售额8.36亿元,增长18.4%;餐饮业零售额41.88亿元,增长6.9%。刚性需求持续不减,中高端消费趋于谨慎。刚性需求中,食品烟酒类消费增长31.1%,服装鞋帽类消费增长16.3%,化妆品类消费增长27.8%;而家电、家具、汽车等中高端消费明显偏冷,其中家电消费增长2.6%,家具消费下降10.4%,汽车消费增长4.6%。汽车及成品油消费放缓。汽车类零售额38.72亿元,增长4.6%,增速较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受到汽车消费减缓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41.23亿

17、元,增长24.3%,增速较上年回落38.7个百分点。物价水平保持平稳。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国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保证物价平稳,避免出现物价的大幅波动。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一季度开始到三季度均保持在102.7%-102.8%较高水平,从1-10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年末下降为102.3%。2.7、对外经济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高标准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暨沿海开发经贸洽谈会、首届东中西区域合作论坛暨西游记文化节等经贸活动,吸引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客商、37家世界500强企业来连投资洽谈。以更大的步伐“走出去”,设立5个境外招商机构,在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18、高质量举办大型经贸招商活动,港口、物流、旅游等49个项目成功签约,71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序推进。直接利用外资7.34亿美元,增长20.3%。内联客方到位资金611亿元,增长15.9%。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5个,对外直接投资1.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80.02亿美元,增长16.0%。国际服务贸易达到13.2亿美元,增长62%。2.8、财政、金融和保险业综合财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总收入564.74亿元,增长22.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94亿元,增长16.0%,增幅居全省第4位。主要税种中营业税为67.33亿元,增长61.6%;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实现16.59亿元

19、、13.09亿元,分别增长6.8%、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3.0%,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38.04亿元,比年初增加149.35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756.75亿元,比年初增加33.3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732.79亿元,比年初增加103.37亿元。保险事业蓬勃发展。保险费总收入38.99亿元,增长10.9%,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从保险构成看,人身险收入23.47亿元,占保险费总收入的60.2%。财产险保费收入12.83亿元,占保险费总收入的32.9%。健康险保费收入1.77亿元,增长3

20、1.2%。2.9、科技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5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项,实施星火计划项目70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组织实施“三百引才”等人才集聚工程,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900人、领军人才48人,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0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支撑不断强化。教育事业成绩显著。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6.36%,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9.66%,高

21、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86%。师资队伍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6名教师被评为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校安工程新建、重建项目开工面积19.5万平方米,加固项目开工面积10.2万平方米,拆除项目完成12.8万平方米。卫生工作有序开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立,全市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100%,新增2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显著。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至25元,服务项目由9类22项扩展到10类41项。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6万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2%。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跨上新

22、台阶。城镇新增就业8.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企保、职工医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9.66万人、67.55万人、32.35万人、38.72万人、35.14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6.12万人、6.84万人、2.61万人、2.01万人、1.75万人。2.10、文化宣传和体育事业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选择100家农家书屋试点建设200个阅报栏,对全市596家农家书屋图书进行更新。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68万户,增加数字电视用户16.9万户,25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达标。推进文化体制改

23、革创新,组建女子民乐团、歌舞剧院、淮海剧团、文化艺术中心四位一体的演艺中心。组织指导33个项目申报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7个项目获引导资金610万元。实现体育基本服务均等、普惠化。完成10个街道、50个社区健身点建设,形成城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城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架构初步形成。推动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覆盖延伸到乡镇街道,基层体育俱乐部建成率达100%。组队参加田径、游泳、球类等20个大项的省年度锦标赛,获得38枚金牌、28枚银牌、34枚铜牌、1151分的优异成绩。开展体育系统场馆资源综合开发经营的研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为群众提

24、供了多样化的公共体育服务。2.11、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快速推进。以城市组团开发为主线、以重点工程推进为突破、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强化城市品质提升、注重海滨特色彰显。实施城建项目906个,年内完成投资556亿元。其中,市区计划实施城建项目402个,年内完成投资248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长33.1公里BRT一号线工程建成运营;新增城市道路54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整治力度加大,修建便民道路80余条,整治人行道路50余万平方米。实施供水、污水、天然气等公用事业重大项目6项,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2%。城市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

25、沙板桥污水泵站及配套污水管道已建成运行;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5公里,新建污水管网46公里;新增小区管道燃气用户共11000户,完成海宁东路、汇海路、纵五路等城市中压燃气管道约28公里。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投入7.3亿元重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小型桥梁工程、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固加高圩堤26.1公里,疏浚县乡河道236条,整治村庄河塘2148条,新建、改造泵站355座16165千瓦,新建防渗渠道879.4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3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55.5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控制面积78.06万亩,年增节水560

26、6万立方米;专项安排资金用于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园林绿化扎实开展。全面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投资9.2亿元实施111个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地380多公顷。东盐河景观绿化工程、朝阳桥游园等绿化工程已经竣工;孔望山公园、中华楹联园、新浦公园、北崮山生态公园等公园绿地等重要河滨绿化进一步完善实施;建设东路、红砂路等道路绿化工程付诸实施;动物园、园博园、大型公园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优良率87.7%;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得到加强,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控水质状况,每周发布水质报告;生态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市有22个乡镇、街

27、道建成污水处理厂,64个乡镇建成垃圾中转站,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开展PM2.5监测,并于年内规范性发布。声环境质量优于国家标准。2.12、人口及人民生活人口变动平稳。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年末常住总人口440.69万人,同比增加2.08万人;其中市区109.74万人,增长0.6%。常住人口出生率11.49,下降0.0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4.73,上升0.45个千分点。年末户籍总户数139.81万户,其中市区29.57万户;户籍总人口510.99万人,其中市区96.65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8.87,提高5.5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79,上升1.56个千分点。人口计划生育率91.07

28、%,独生子女率55.54%,上升0.4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达54.4%。居民收入快速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2元,增长12.2%,人均消费15615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9589元,增长13.7%,人均消费6210元,增长13.0%。 3、连云港市新浦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3.1、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45亿元,增长15.0%。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9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21.96亿元,增长15.7%,其中,工业增加值13.39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67.57亿元,增长15.8%。三次产业的结构为

29、5.2:23.2:71.6。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8.05亿元,增长37.7%;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6亿元,增长35.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23亿元,增长30.7%。 财政运行总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主体税种占比较高同比略有上升。四个主体税种收入总额18.3亿元,同比增收3.7亿元,增长24.9%,占税收总额的83.5%。其中增值税完成6.5亿元,同比增收1.4亿元,增长28%;企业所得税完成3.76亿元,同比增收4896万元,增长15%;个人所得税完成2.2亿元,同比增收5747万元,增长35%;营业税完成5.8亿元,同比增收1.18亿元,增长25%。二

30、是工业税收增长较快。全区工业累计税收完成4.9亿元,同比增收1亿元,增长26%,占税收总额的22%。三是建筑业增幅高、房地产业略有增长。2011年,建安、房地产业共入库9.1亿元,同比增长30.9%,占税收总额的42%,其中建筑业入库税收3.1亿元,同比增长19%;房地产业入库6亿元,增长38%。 3.2、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28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为5.54亿元,占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9.7%,同比下降1.6%;林业总产值为3318万元,占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6%,同比增长16.3%;牧业总产值为1.80亿元,占当年农林牧渔

31、总产值的19.4%,同比增长11.7%;渔业总产值为13060万元,占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4.1%,同比增长28.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3000万元,占当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2%,同比下降23.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2.7%。现代农业更具特色。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高效农业面积比重由12%增加至47.5%,设施农业面积比重由7%增加至19.8%,建成全市最大的西红柿、水生蔬菜、鲜切花生产基地,新浦跨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行列,新浦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市区首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新增农民经济

32、合作组织26家。休闲农业特色鲜明,建成千亩樱桃休闲采摘园3个,新增云雾茶1万亩,花果山茶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樱桃采摘节、西红柿采摘节、郁金香花卉节成为市区乡村游品牌。农产品质量持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由12个增加至79个,省市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由6个增加至18个,荣获江苏名牌农产品称号3个,“三品”基地占耕地比重达91.2%。 3.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狠抓产业链招商,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2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

33、37.4亿元,同比增长40%。墨博建材、三一重工、大唐新能源等过亿元项目成功引进,高纯硅微粉、东浦医药包装、德诺亚电力器材等项目开工建设,康达智手机镜头组件、如年机械、佳普石化等项目建成投产,港圣开关、齐天铁塔、奥林匹亚石材等企业生产销售良好,乐园新材料集团进入上市辅导期,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总数达33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开发区北拓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建成道浦北路、许安大道两条主干道,启动建设3条支干道,开工建设鲁兰河大桥和景观带。14平方公里核心区具备项目入驻条件。 建筑业发展平稳。2011年,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57亿元,较上年增

34、长12.6%。 3.4、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亿元,增长23.7%;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78.52亿元,增长26.0%。全力推进南极北路片区、同和片区、博威江南明珠苑地块等新区开发,加快推进玉带河都市风情带建设项目,南极北路建成通车,启动新浦公园改造工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工业投资19.9亿元,增长3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6.4亿元,增长41.1%。房地产投资良性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41.7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区房屋施工面积为6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商品房销售

35、面积87.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商品房销售额为55.3亿元,同比增长24.7%。 3.5、社会消费品 市场消费保持旺盛。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6亿元,增长17.4%;实现批发零售业销售额299.45亿元,增长25.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21.73亿元,增长24.2%;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7.57亿元,同比增长15.8%。项目引进成果丰硕,总投资60亿元的京能天阶文化广场、总投资50亿元的金鹰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5亿元的苏宁广场完成地下室土方工程,全球知名酒店索菲特进驻,沃尔玛购物广场、亚欧建材装饰广场、韩国乐天玛特朝阳路店建成营业,香港尖沙咀百货对外招商,建成国

36、际花卉城,全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由92家增加至211家。特色街区实现提档升级,陇海步行街被评为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省放心消费活动示范街、省正版正货示范街。街居服务业加快发展,贾圩、公园等9个社区跻身国家和省、市级商业示范社区行列。农贸市场改建全面启动,完成苍梧生活广场等4家市场升级改造。 3.6、对外经济 开放经济逆势奋进。招商引资深入开展,积极推进专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引商,按照“体现特色、有机链接、形成集群、集约发展”的原则,配强专业招商队伍,集中优势力量,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战略投资者、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招来一个、落户一群的连锁群体效应。实行招引资单位首问负责制、项目落户地包保责任制

37、、挂钩干部服务责任制,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项目落地零干扰、服务质量零差错,项目开工落地率、竣工投产率持续提高。到资过亿元项目11个,内联客方到位资金35.67亿元,同比增长21.3%。 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898万美元,同比下降19.8%。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新增个体工商户10955户,私营企业5859户。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进出口总额8.14亿美元,增长8.5%,其中出口7.26亿美元,同比增长31%。 3.7、文化和卫生 文体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体育事业活力增强。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入2亿元,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个,建成社区文化小广场42个、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5个,引进现代化影

38、院4个,新浦文化馆获评国家二级馆,实现城乡群众文体中心全覆盖。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卫生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投入2030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家、村级卫生室26家,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成率达98%。新浦区行政管辖内拥有卫生机构33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913张,卫生技术人员4224人,其中执业医师1651人,注册护士1838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乡镇村覆盖面100%。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8.88%。 3.9、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城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滨河新区3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规划六路、郁洲北路、振华路、浦发路、大浦河桥建设;建成润科现代

39、服务中心,花果山大道、凌州东路实现通车,建成区面积由31.2平方公里扩大到42.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86.6%。旧城改造强势推进,实施解放东路片区、通灌北路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60个,按照新征收条例在全市率先试点改造东圣变压器厂地块,妥善解决南极北路、市气象局地块等一批拆迁遗留问题,累计拆除各类危旧房面积9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3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70个。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建改造城区主次干道40余条,整治便民路120余条,建成南极北桥,打通南极北路,更换人行道板5.1万平方米。省市重点工程保障有力,宁连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着,圆满完成疏港航道、242省道、临连高速、新

40、沭河治理、蔷薇河下游疏浚等重点工程征地拆迁,累计征地4000亩。 生态城区建设加快。绿化新浦亮点纷呈,建成青年公园、玉带河滨河景观带,完成云台山景观生态林一期工程,实施新浦公园改造,全区新增特色游园38个,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43家、优秀居住小区14家,新建改造绿地508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5个、4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标准1.5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环保基本国策严格落实,加强环境监管,严格准入制度,强化综合整治,治理排污不达标企业11家,拆除浴室小锅炉130家,城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1%、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41、%;配合完成大圣湖备用饮用水源工程和东海尾水排放通道工程,蔷薇河饮用水源地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4%。 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四城同创”深入开展,新浦区跻身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城区更加整洁靓丽,妥善处理玉带河23条船只、千余辆非法营运残疾人车等管理顽疾问题,建成马路市场疏导点14个,新增美化亮化面积220万平方米。环卫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投入1.8亿元,更新环卫专用设备65台,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134座,主要干道机械清扫率达100%。环卫工人待遇不断改善,人均年工资增加6000元,实现倍增目标。数字城管开通运行,解决市民反映热点难点问题1.1万件,办结

42、率达97.9%。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实施道路保洁权拍卖试点,推行“三分钟”、“百米一岗”、“机扫人保”等环卫作业模式,制定出台环卫保洁权下放、领导干部创建联系点等8项制度,“领导干部周六义务奉献三小时”等6项主题活动在全市影响较大。 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社区两房平均面积从不足100平方米增加到400平方米,7个社区超过100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模式,社区公共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特色社区创建深入开展,建成市级以上和谐社区41个,和谐社区达标率达55%。居家养老服务经验在全市推广,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8个。新浦区

43、荣获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区,省级双拥工作模范区“四连冠”,新南街道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各社区荣获国家和省市表彰200余项。 3.10、人口、居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所扩大,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达到41.2万人。全区人口出生率达10.7,自然增长率为3.76,计划生育率达99.88%,独生子女率78.79%。2011年全区在岗工资达到32119元,同比增长10.6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380元,增长16.5%。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201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86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6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31人,城乡劳动者职

44、业技能培训4918人,职业技能鉴定(不含统考)765人,取证604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68以内。企业在岗技能提升人数1473人。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93.75%。 4、据连云港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新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连云港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 ,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增幅排全省第四。2013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75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增长 23.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去年的32%提高到35.4%;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6亿元,增长9.9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

45、414420.3万元,增长14.6%;乡村83045.2万元,增长12.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442592.8万元,增长14.9%;餐费收入54872.7万元,增长9.8%。按行业类型分,批发业42596.8亿元,增长10%;零售业399897.6亿元,增长15.4%;住宿业3399.1亿元,增长8.4%;餐饮业51572亿元,增长9.8%。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综合零售25998.7万元,增长40.9%;食品、饮料等专门零售1501.4万元,增长40.9%;文化、体育及器材专门零售3228.5万元,增长42.6%;医药专门零售2353万元,增长82.1%;汽车、燃料零售13

46、2815.5万元,增长22.0%;家用电器及电子器材零售5481万元,增长4.9%;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等专门零售11019.5万元,增长112.0%。 5、随着现在市民生活条件逐渐转好,私家车已逐渐成为中高收入家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从市统计局城调队了解到,2010年,连云港市每百户家庭拥有6辆私家车,2011年翻了一倍。而到了2012年,每百户家庭中就有15辆私家车,还有部分高收入家庭拥有两辆或两辆以上私家车。也从市交巡警部门获悉,截至去年年底,连云港市新增私家车20000余辆。港城已逐渐步入了“私家车时代”。连云港市区内公交线路数量共计57条线路,其中快速公交(BRT)主线B1、喂给线1(H1)、喂给线2(H2)等7条连接主要干道和景区,常规公交线路42条,常规公交夜班4条,常规公交旅游线路4条。 6、连云港利用外资情况:2012年连云港市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09亿(上报数)美元,增长21%,增速列全省第四位,完成确保目标的101%。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8个,期中香港投资项目66个,实际到资3.9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为48.7%,实际到资同比增长30.45%。 7、连云港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