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598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39.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课程类论文让绿色成为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小学绿色课程实施策略的浅析内容摘要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国际上一股基于环境保护、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浪潮”正冲击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个领域,学校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知识传授、创新基地,传承优秀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应从小培养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建立绿色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近几年来,我校根据实际现状,努力寻找“绿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绿色资源,深入开展绿色课程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人本性、特色性、发展性的绿色课程体系。本文重点分析了我校绿色课程体系的四个构建策略,策略之一:编撰校本教材,提供绿色课程载

2、体;策略之二:建设隐性课程,充实绿色课程内涵;策略之三:开展特色活动,开辟绿色课程通道;策略之四:挖掘学科资源,渗透绿色课程元素。关键词绿色课程 绿色环保教育 构建策略一、绿色课程实施的背景我们知道,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国际上一股基于环境保护、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浪潮”正冲击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各个领域: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绿色认证、绿色生活方式人类打造“绿色世纪”的目标正成为一种信念被全球人所追逐和向往。学校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知识传授、创新基地,传承优秀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应从小培养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建立绿色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我国基础教育

3、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区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近几年来,我校根据实际现状,努力寻找“绿色教育”的切入口,以“为了每一个孩子今天与明天的快乐和幸福”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绿色资源,深入开展绿色课程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人本性、特色性、发展性的绿色课程体系。二、绿色课程实施的意义(一)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我校地处城乡的结合部,经济不发达,学校校舍破旧,硬件落后,社区环境、文化氛围、人文环境很不理想,学校的现实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相关的绿色教育信息相对比较封闭,组织参加的

4、社会活动少之又少,学生环境价值观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仍停留在较低层次,更谈不上什么绿色成长。学校根据实际现状,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不依靠严格枯燥的说教,而是注重学生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亲自实践,体验绿色教育,实践绿色成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绿色活动中增强了能力,提高了素质。(二)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绿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和创造的空间,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压力、一种责任、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即:课程制度观、课程价值观、课程类型观、

5、课程开发观等,使自身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长期以来,我校教师的角色囿于“传道、授业、解惑”之中,每天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不到创新,专业发展步伐缓慢。正是由于绿色课程的开发,教师的思想观念给予了及时“松绑”,对课程自主决策和实施评价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几年下来,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思维能力、行动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都得以提升,专业发展就落到了实处。(三)推动学校三级课程的协调发展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资源和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

6、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进行绿色课程开发时,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校本化改造,弥补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配置,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推动学校三级课程的协调发展。 (四)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开发绿色课程的时候,我们始终认为“绿色教育”不但是与时俱进的一种教育价值理念,是科学意识,而且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是道德意识与艺术意识。在这种绿色内涵的校本课程影响下,学校将“绿色教育”特有的思维方式

7、、审美情感、时代要求、发展取向,融会于校本化发展的办学思想、观念中,使学校的工作显示出人本性、特色性、发展性的特性,并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始终显现出“绿色”所赋予的内涵、思想与实践发展等特色,实现了教育与个性发展、个性发展与教育有机地整合。三、绿色课程实施的策略分析:(一)编撰一种校本教材 提供绿色课程载体小学时期,是孩子充满好奇、充满灵性、充满幻想的黄金时期。从小植入环保根,来日造就环保人。我校在2001年12月被温岭市教委、温岭市环保局授予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2002年1月被台州市教育局、台州市环境保护局评为台州市绿色学校;2002年5月被浙江省教育厅、省教育环境保护局评为首批

8、省绿色学校;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萌芽在活动中悄然绽放,学校的特色在成果亮化中悄然形成。当我校在环保教育渐成特色、在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环保比赛中屡获奖项的同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同没有有系统的、个性化的校本教材,学校绿色教育要有序开展、持之以恒,将是一句空话,学校绿色教育课程建设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上的动作。因此学校根据教育的实际,把校本教材的编撰定位为:为亮化学校绿色教育特色助跑,为放飞学生希望奠基。开发了以放飞绿色希望为刊名的校本教材,每年级一册,每册6个篇章,渗透“绿色环保、文明礼仪、安全创新、爱国爱集体、亲情孝敬、勤学勤劳、团结助人、”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每一篇章安排了三篇内容,内设“读

9、读名言”、“美文阅读”、“聊天室”等环节,各册内容环环紧扣、螺旋上升,形成严密的教材体系,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有序性、完整性、科学性及创造性。在课时的设置上把它纳入班级课表,保证时间落实。一至四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了三课时的“地方与学校课程”课,由专门教师任教此学科,并且要求如其它功课一样课前写好详细的教学设计。努力做到三保证:专课专上;场所保证,合理安排;过程保证,责任到人。在执教校本教材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在教我们的家乡一课时,让学生进行“亲亲大自然”活动,观察家乡乌龙岙梨树的生长情况,了解学校附近地下水的水质,访问农民对萝卜的栽种经验等,让学生在对家乡山水及农

10、作物的了解探究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建立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二)建设两大隐性课程 充实绿色课程内涵隐性课程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校园物质环境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充满生命力的隐性课程。1、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校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设施、校园美化物态等。学校要进行绿色教育,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舒适、洁净优美的校园,学生置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诱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由于学校校舍破旧,墙面剥落,前操场地面没有硬化,周边环境差,垃圾成堆。学校以三个学段的学生为单位,成立了“校园建筑特性调查小组”、“校园绿化现状测查小

11、组”、“周边环境对校园环境影响调查小组”等三个测查小组,对校园建筑布局的合理性、校园绿化面积、植物的多样性,环境教育设备、周边环境及居民的环境意识等作全面的测查、访问,看到现有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最后提出整改意见,形成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花大力气,着手改善。由于办学经费紧缺的原因,除校舍和一些设施未能得到改善外,学校整修了大门,对校园整体进行了调整,栽种了柏树、杉树、红枫、月季、茶花等草坪绿化带,并计划于六月份对现有的校舍进行整改,对中心校的前操场地面进行硬化,给前幢教学楼外墙张贴瓷砖,给办公室、幼儿教室、以及音乐教室地面铺设复合地板。几年来,学校正是运用了这种校园物质环境

12、的教育功效,才产生了环境育人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方式。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是另一门极富魅力,力量强大的隐性课程。它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情意的精神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影响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刻而久远的。因此,营造健康、活泼、多彩的校园文化对绿色课程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几年来,学校努力挖掘办学潜力,在制度建设、环境布置、精神打造等方面全面推行“文化渗透”的管理模式,利用已有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深化“为了每一个孩子今天与明天的快乐和幸福”的价值理念,让“乐群、乐学、乐思”的特色校风影响着每位师生,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13、,支撑学校的持续发展,并在现有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增设学校精神,设计了以“蓝天、太阳、笑脸”为主题的校徽,寓意学校要着眼于学生的今天和现在,放眼于学生的明天和未来,为师生双方的终身发展服务,使校园成为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乐园!学校还积极创设“墙壁文化”和“班级文化”,由老师经营学校的主题橱窗,一月一个主题,内容涉及时事、社会、科学、环保等各个方面;由学生设计刊出“小黑板大世界”为主题的黑板报,一月一个主题,以校情、市情以及国内外大事为主。在黑板报一角设立“爱的叮咛”,时时在提醒学生安全第一、环保重要的永恒话题;并在学校前操场中间的橱窗设立“我行我秀”专栏,专门刊出学生的环保手抄报、环保征文

14、、环保金点子“等;设立悄悄话信箱,为师生的情感交流开辟绿色通道,这些浓浓的绿色“墙壁文化”,使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体现育人的功能,使广大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熏陶和净化。在“班级文化”中,要求班级成员注重教室卫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要求在黑板上方悬挂国旗、班风,让学生时常感受到班级目标的鞭策;要求用名言警句及学生自己的书画作品、优秀文章等来点缀装饰教室,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要求在书桌的左上角张贴自我警示卡,卡上填写学生个人的奋斗目标、座右铭、以及提醒自己要改掉的坏习惯等;布置“绿色一角”,让学生在花盆里种些大蒜、豆芽、野花之类常见的的植物或在鱼缸中养些金鱼,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培养学生的

15、观察能力和绿色环保意识。通过以上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形成一种浓重的精神氛围,给学生的绿色发展创造了鲜活的空间。(三)开展三项特色活动 开辟绿色课程通道绿色理念要通过绿色的实践行动来具体化,只有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绿色行为,绿色理念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本着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思路整体设计,学校坚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新颖、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系列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从中得到启迪,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素质。学校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有文明礼仪、感恩、科技创新、节约能源、荣辱观、新消费观、环保、绿色奥

16、运、食品安全等。1 举办绿色艺术节。绿色艺术节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为宗旨,通过形式新颖、内容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并以小行动影响大社会,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锻炼自我的舞台,更好地体现出学校素质教育下新时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学校开展“绿色环保,爱我家园;崇尚科学,放飞理想;清歌飞扬,放飞心灵;顽强拼搏,挑战自我”为主题的艺术节,内容涵盖环保宣传标语征集、环保小制作、环保摄影、家庭护绿养绿、绿色家庭评比、环保节能小灵通信息台、小论坛、智多星擂台赛、想象作文、环保小课题探究等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拓展了学生的

17、活动视野,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使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了充分的陶冶和发展。2、主题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是营造绿色文化的重要突破口,利用少先队活动渗透绿色教育活动,既丰富了少先队的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普及环保知识的目的。少先队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性节日,组织队员开展宣传活动。如植树节开展“我为地球添新绿”主题大队会;世界环境日开展“我需要地球,地球需要我”征文演讲活动。学校开辟绿色基地,把校园绿化带分配给每个中队绿化,并让队员为学校的花木鉴别,为每种花草树木挂上牌子,牌子上写着:属、科、习性等,让队员熟知并“照顾”好身边的绿色朋友。学校少先队还成立环保小队、护绿小队、考

18、察小队,环保小卫士们利用课间、午间等时段活跃在校园内,检查督促其他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净化美化“自己的家园”,真正体现“东小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的环保愿景。学校还按低中高年级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唱”“答”“讲”“做”系列竞赛活动,“唱”就是让低年级的下同学唱环保儿歌,咏环保三字经;“答”就是在中年级进行环保知识口答,笔答竞赛活动;“讲”就是让高年级学生用自己撰写的环保小论文在主题会上演讲。学校规定每学期要上58节的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班队课,通过小品、相声,讲故事,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多样的表演,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绿色环保知识,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3、

19、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丰富学生的绿色教育载体,积极推进绿色课程的有效实施,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绿色环保行为,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针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环保节约型社会形成、民营企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查,挖掘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组织学生开展“美丽的社区我的家”公益劳动、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协助社区开展宣传、咨询、管理工作,为烈军属、孤寡老人与残疾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难题等,让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培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组织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宣传活动,通过主题演讲、节约型社会专题采风等形式

20、,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组织学生开展预防网瘾活动,通过情景剧、记录片播放等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帮助学生有效预防网瘾,弘扬和发展先进网络文化,为学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四)挖掘多门学科资源 渗透绿色课程元素鉴于国家课程计划编写的各科教材中,绿色环保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绿色环保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等特点,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教材中的有关绿色环保教育知识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融绿色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中,利用各学科知识有机渗透绿色环保教育知识。语文课,如鸟的天堂瀑布桂林山水等课文教学,通过录音带、课件等多煤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

21、中,既欣赏了课文中所表述的优美环境,又对祖国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环境有了感性认识,使绿色环保意识得到加强;数学课,条形统计图学习后,教师可搜集全国各大城市的环境污染指数,让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分析哪些城市的污染指数高,哪些城市的污染指数低,造成污染指数高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哪些建议?美术课,把绿色环保教育贯穿于欣赏教学、绘画教学、创作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环境的美;科学课除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了解认识外,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何保护珍贵的动植物,如何维持生态平衡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社会课的地球人类的家园,通过教师的讲解、课件图片播放等,让学学生

22、认识平原、山地、森林、海洋、河流等,并了解我们在地球上离不开水和土地,人民在土地上种植作物、放牧牲畜和开采资源,进行各种生产活动。这些知识使学生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绿色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改革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举措。我校在绿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突破原有的课程观,建立了较为科学的绿色课程观,在课程的实施和创造过程中收获着责任,收获着成功;孩子们跳出课本,走进生活百科,探究生活奥秘,收获着童真,收获着快乐。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引人深思的,如课程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课程实施的严肃性需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家庭、社区的绿色观念需进一步形成。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我们一如既往地以高亢的热情、务实的措施、高效的投入建好“绿色课程”、用好“绿色课程”,绿色课程一定会成为我校教育中最亮丽的色彩。参考文献:1刘需东.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杨龙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3黄志斌.绿色和谐文化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吴琤光.学主题班队活动设计集粹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5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6陈胜庆.绿色探索者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