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51904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作文之历史人文写作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作文,主讲:易雄斌,一.什么是文化,黄昏与月亮是文化,黑头发黄皮肤是文化,静谧的荷塘、萧瑟的秋风是文化,浔阳江头的琴弦、青天里的白鹭是文化,塞外的铁骑、江南的水乡是文化,集市的叫卖、重阳的茱萸是文化,燕京的“慷慨悲歌”、湖南的“惟楚有材”是文化,陕西的秦腔、巴蜀的川剧是文化,齐鲁的粗犷刚烈、岭南的融贯中西是文化文化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浩浩长江传来一声“大江东去”的吟唱,当巍巍巫峡回荡声声凄凉的猿鸣,当幽州台落下一声怆然的涕泣,当草堂长啸出“大庇天下寒士”的一腔呐喊,当乌江水畔传来声声“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穷途哀叹我们收紧心跳,任文化熏陶我们的灵魂和良知。当怒发冲冠的慷慨激昂与悠然南山的云

2、淡风轻交融,当大漠孤烟的雄浑苍凉与小桥流水的婉约宁静相撞,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气相交我们拨开时间的烟雾,认识文化的柔美,文化的阳刚与文化的坚韧。,文化作文内在的神韵与丰厚的积淀,更来自生命个体对民族精神之根的牵挂与回归。“文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文化材料的有机组合,更是全球文化大碰撞中,对五千年文化母根的坚守与信仰,是高扬着的民族文化宣言。,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

3、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北京的符号,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不约而同地,多少文人风尘仆仆地朝你赶来了,古都北京,文人扎根在这儿,你宽广的胸襟温暖了他们,你深情的水土养育了他们,你慈爱的双手抚慰了他们。他们的诗歌中、散文中、传记中;他们的寓所里,魂归处;他们的血脉中,都汩汩流淌着你留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气息,然而他们逝去了,你却依旧亘久存在着,于是你的文人孩子们留下的踪迹,成为了你永恒的符号。是钱钟书曾居住的三里河的寓所

4、吗?一位学贯中西的硕儒,不求闻达的学者,“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大儒已逝,但后人瞻仰,仍能感受到那严谨的治学之风。踱步走过,仿佛看见一盏孤灯下,独编管锥篇的身影。,走过鲁迅曾居住的八道湾,四合院里那株紫藤还开得正旺,侍候周家一辈子的老佣人张淑英依旧踮着小脚穿过庭院,守着周家的故宅,向前去探访的客人叨唠着大先生和二先生。走过史铁生在迷惘失落时徜徉徘徊的地坛,千年的古柏沉默不语,葱茏蓊郁,回望一眼,月季正开得烂漫,蝶儿正舞得热烈,仿佛母亲深情注视的眼光。走过城南的陶然亭,高君宇和石评梅安然沉睡,青山无语,碑上刻着他们的墓志铭:“我是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般耀亮,我愿死如彗星般迅忽”。陶然亭无语

5、,停滞了峥嵘岁月。,走过文革中逃脱“除四旧”浩劫的明城墙、钟鼓楼,就仿佛听见梁思成先生痛心的话语:“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倘若在建筑上失掉自己的特色,是大大有碍瞻观的,”又仿佛看见林徽音与北京市长吴晗争执时的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什刹海畔,有储安平“一万分的失神,一万分的慌张”;昆明湖边,有金岳霖的谈笑风生;荷塘月色下,有朱自清的抒怀。我走过窄窄的小巷,穿过长长的胡同,穿过深深的庭院,处处都是文化的气息,处处都是深藏不露的符号文化。古都北京,你养育了一批热爱文学的孩子,他们老去逝去,成了失根的兰花,飘零的浮萍,心里牵挂着你,你是心灵的故乡。他们的灵魂远去,留驻的第一站,一定在你的心头。他们留下的严

6、谨、狷介、正直、忠诚,他们留下的文化氛围,就是你亘古不变,浩然长存的符号啊,北京!,二.写作技巧,1.文化描述法:从文化的角度描述,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赋予写作材料以文化的精神。【例】这样寂寞的秋声里,心不知不觉地便撑一支船篙悠悠地划向远方一片苇塘里渐行渐近,模糊朦胧的景色逐渐清晰地显出其轮廓。那一池茂密的芦苇独立于一方瘠土。筛风弄月,风流倜傥,笔直的茎干将生命的绿意一抹抹地挑亮。孤傲的芦苇,你的选择难道就是那份无意让人知晓的散逸与淡泊吗?就像在王维的山水诗里,寻不出半点世俗意味和历史痕迹,然而,在你的背景下所映衬的空灵与清寡中,却上演过太多的或喜或悲或绝望的种种抉择。(2002年高考作文苇岸边

7、的风景)温馨提示:“一池茂密的芦苇”生长于一方瘠土,本来极其自然,但作者独具慧慧眼介入个人的主观情感,,说它“独立”、“孤傲”。芦苇茎干上有绿色的叶子本是芦苇的生命常态,而作者却用文化的语言描述,说它用“笔直的茎干”一抹抹地挑亮“生命的绿意”并将它与文人空灵的山水诗联系。你看,这样一叙述,芦苇就有了文化的精神内涵。2意象铺排法:自然物象具有文化内涵,借用这些自然之物铺排陈列,营造一种文化的诗意。【例】水是王维的“清泉石上流”,水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水是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水是庄周的哲学,是东坡的感悟还是余光中的乡愁。温馨提示:一滴水折射出缤纷的自然意象,例段由水的自然意象联想到文

8、化意象。增大信息的密度,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3环境营造法:用大量笔墨去描写那种弥漫的历史情绪,营造特定的历史环境,让人物在这个环境中活动,再现人物的文化精神。读者透过文字的背后,完成与人物内心世界的亲密接触。为了塑造人物的需要,必须为人物搭建一个活动的舞台。搭建舞台的布景要与表演者的内心协调。【例】北风凛冽,呼啦啦卷起满地的黄沙;愁云惨淡,阴沉沉布满燕赵的天空。当荆轲与国人告别的时候当他跃马扬鞭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马蹄扬起的沙尘之中时,天地不禁为之动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考生感动是一首歌)温馨提示:作者首先推出了一个广角镜头:卷起的满地黄沙,积压的惨淡愁云。然后,推出一

9、个特写的长镜头:跃马扬鞭的身影,马蹄扬起的沙尘最后借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话外音,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荆轲与国人告别的宏大的悲壮场面。荆轲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性格得到生动的演绎。,训练:用文化来解读新化。提示语:梅山 梅山龙宫 紫鹊界梯田 青石街 资江 陈天华 罗盛教 谢冰莹,谢谢!,4.旁观角度切入法:把人物置身于一定的生活场景(历史文化意味的场景)和人物内心世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文笔收放自如。叙事不枝蔓,且采用点状叙事(跳跃性大,从时空上处理),人物形象不具体,只写出神味即可。【例】苏武牧羊 截竹为箫,纷纷扬扬的雪花就是音符。一个牧羊人持鞭在风雪中独立。今夕何夕?谁在雪花

10、飞舞的北国,遥望汉都长安:一片片空白,就是遥远的故国,越望越远。,一瓣瓣飞舞的雪,就是一次次渴望返回故国的心境。十万朵雪花扑打羊群。牧羊的苏武!一次次挥鞭,就是你心灵里吹出的一场场大风。饥饿的雪花正扑面而来。远离故国,沉默是金,心冷似雪而飞雪的尽头就是长安了。望断南雁,归期难料。忍辱负重,铁骨铮铮。深沉浑厚的箫音,如幽幽的寒风,如潺潺的寒水,仿佛来自无际的草原。牧羊的苏武,沿着竹子的骨节,沿着一管长箫六孔的低诉与颤抖,让我潜入了那北国的风雪。全部的情愫,缘于一个感人至深的典故。推开满目的大雪,凄凄的箫音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并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染白。温馨提示:把苏武置身于雪花纷扬的客观世界,作者以竹

11、萧贯穿全文,暗示苏武坚贞的品质,写出苏武对故国的思念,对祖国的忠诚。,5意境再现法:利用历史人物的诗文,再现作品意境,以此丰满人物性格。【例】陆放在长安 口 何 蔚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陆放天底下最美的王冠戴在诗人头上。陆放你知道,这是帝王们无法比拟的王冠,它是用整个春天的灵性,由你亲手编成。酒旗飘扬。长安的石板路上,走着轿子和乞丐,还有更多的平民百姓。他们都醒着。在长安,唯独诗人陆放,酒瓶已经干涸,他只好用野风将自己灌醉,醉得神志不清,竞能将面前的世界,看得比任何一个清醒的人还要透彻。,你可以想象,这是在四月。暮春。那一天,长安市上柳花照人;而紫燕正

12、衔着隔年的旧草和新泥,掠过朱雀桥和古城墙,飞入寻常人家。它们黑色的剪影使池水打皱;它们委婉的叫声令诗人感动。陆放你这时也许只睁着一只眼睛,你的另一只眼睛却铁门一样被你关闭。那里储满了诗歌、爱情以及人世间的许多沧桑。你的两只眼睛就这么交替打开和关闭。你看着纷繁的市井起伏不定。你看见鼎盛的王朝在你的帽檐下一闪一闪。彩色的草本的王冠戴在诗人头上,迎着暖和正午的光照,它开始枯萎,像宝石收敛光芒。失意的诗人在长安。他路过酒楼、茶肆和烟花柳巷,神态优雅,超脱而又飘然。那情形令每一个打马而过的公差和前呼后拥的达官显贵多么妒嫉。,陆放,你依然一路吟诵着,往前走去,双手反剪于背后,仰面长啸,胸膛高挺如一头狮子。

13、早逝的贵人和迟开的花朵。婚丧嫁娶的好春天。一闪而过。除此之外,都市头顶上的云影,仍显得同穷乡僻壤上空的云影一样,寂寞而又荒凉。这一切都在诗人眼中浮动。陆放,你终于随手摘下了头顶上的王冠,你对着一群纨绔子弟的背影最后吟了一句:不曾富贵不曾穷。接着,你就真的看到了,每一位善良的百姓,头顶上都戴有一顶太阳的王冠。它们黄土一样地闪着亲切无比的光。温馨提示:文章借用诗人陆放的诗歌,艺术地再现诗歌意境,立体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塑造了诗人形象。,9经典引用法:借用和化用经典人物的故事、传说、典故、作品内容等,丰满人物形象。【例】茅屋秋歌口 佚 名事隔多年,我年轻的忧思已不能保持唐朝最初的美丽。一杆旗帜在风

14、中猎猎了千年沧桑。秃笔掷下,惊醒多少风雨?一支笔伸进民间疾苦的深处,就再也没有出来。王朝庄严的画卷上谁不经意,溅上这么多现实的血和泪?而王朝仍在笙歌的悠扬中兀自划着当年的画舫,纸醉金迷,流连忘返。,一支笔,伸进水深火热的民间,伸进千年痼疾的原始病灶,进行力不从心的诊断和救治。失望注定是你的!秋江之上,最后的破船,在王朝苦心经营的繁华和美丽边缘,开始向死亡漫长地漂流。我恰在此时走进史书,走向江边,身后的茅屋已被冷风席卷了千间广厦的幻想。我的手已不能扶起你贫病衰弱的身躯了。已不能揩去你忧思纵横的浊泪了,已不能翻检你鬼哭神歌的诗稿了。秋江之上有谁看见我茅草般蓬乱的长发根根矗立,直刺青天?事隔多年我年轻的忧思仍保持唐朝最初的美丽吗?温馨提示:作者巧用杜甫沧桑的人生故事,化用诗人作品里的经典内容,寥寥数语,就使一个忧患深重、爱国爱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