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463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doc(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呼伦贝尔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1.1.2 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 曹晨光(董事长、总经理) 1.1.3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以大雁煤业公司所辖的大雁矿区为中心,涵盖相邻的旗县。1.1.4 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1.1.5 编制依据(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矿区废弃土地综合治理利用有关条款。(2) 国务院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3) 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马铃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

2、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我们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的批示精神。(4) 国家计委投资(1993)530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5)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与技术目录。(6)呼伦贝尔盟农业发展十五和2010年计划。(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水文、地质、气象、环保等基础资料。1.1.6 研究工作范围及研究工作概况(1)研究工作范围通过对项目的建设地点、拟建规模、种植计划、产品类型及产品销售市场、建设方案、条件建议、环境保护、总图布置、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与分析,从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等方面论证了项目的必要性,并对其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

3、行性等方面,提出了可靠的结论。(2)研究工作概况编制单位对项目区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料,并对公司整体经营现状和现有条件进行考察,重点了解该公司在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方面的基础和水平。编制专家和公司技术及管理人员共同对项目的实施内容、产品方案、市场前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讨。根据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土壤、水文、气象、交通条件、国内种薯市场以及国家对该产业的扶持政策,对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产品种类、技术要点、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证。最后根据项目承办单位的要求、当地的自然与经济条件、专家意见和项目建议书的要求

4、形成了本项目。1.1.7 项目投资构成、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投资构成项目的总投资为831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413.6万元,流动资金900万元。(二)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新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总规模预计达30万亩。第一期工程的生产规模为10万亩,加上轮作区共30万亩,第二期工程的生产规模为20万亩,加上轮作区共60万亩。本项目对一期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论证。一期工程分为核心区和示范辐射基地两部分,具体内容与规模如下:1. 核心区核心区是项目建设的重点区域,主要以马铃薯组培快繁中心、微型种薯生产基地、原种生产基地和种薯贮藏库为主体建设内容,规划占地面积为0.2

5、万公顷左右(包括轮作区),设计由4个功能区组成:(1) 马铃薯脱毒种苗组培快繁中心(2)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基地(3) 马铃薯原种生产基地(4)马铃薯贮藏库2. 辐射区辐射区种薯基地的主要用于生产合格种薯,总面积为2万公顷(包括轮作区)。1.1.8 资金筹措该项目申请国补4057万元,地方配套2228万元,企业自筹2028.6万元。1.2 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 该项目围绕国家建设工程中心,温家宝总理批示“把土豆办成大产业”,国家计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要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中国农业建设的一个重点,建设马铃薯产业高科技园区,以及国家正筹备建设的西部大开发马铃薯产业链,在内蒙古、甘肃等四

6、省区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和精神,选择矿区急需改良土地、气候冷凉、适宜繁育马铃薯种薯的呼伦贝尔地区,并且由国家二级企业大雁煤业公司和其控股子公司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科研院所,建设国家一流的种薯生产基地,可以发挥呼伦贝尔地区的地域优势,而且通过种薯扩繁,可以大大提高呼伦贝尔地区脱毒种薯种植水平,提高土地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带动呼伦贝尔、内蒙古,甚至全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面积的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产量提高、品种优化、效益增加的目的。通过建设该种薯生产基地可以带动项目核心区及辐射区农民生产近12万公顷(1530万亩)的马铃薯合格种薯生产,年产值可达

7、2亿元以上,可以为1030万公顷的马铃薯生产提供优质种薯。项目内容融入了“高新”、“高效”和“产业带动”的总体战略思想,符合国家的西部开发、产业化发展及投资扶持方向;项目的投资规模适宜,结构合理,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良好。各子项目均可达到各自预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因而,表现在财务内部收益率高,所得税前可达38.6%,税后仍可达34.3%;财务净现值,税前为11831.0万元,税后为9561.8万元;从建设期计算的投资回收期,税前为4.8年,税后为5.0年。该种薯生产基地建成后,通过引进、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新品种、脱毒微型薯及各级优良种薯的繁育技术、现代化种薯贮藏技术和现

8、代化高效优质马铃薯生产技术,可使呼伦贝尔优质马铃薯种薯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对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优越条件、促进当地农牧业结构调整起着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对整个大雁矿区来说,通过该基地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其他非煤行业转向、增加就业岗位,发挥其综合发展的优势。近几年来,由于矿区土地多年连作,矿区采空区水土流失严重,矿区有2/3的土地沙化退化,主种品种小麦和油菜平均亩产不到200斤,通过种植马铃薯,可以使亩产达到20002500公斤,而且通过马铃薯与豆类作物轮作,能有效改良土壤,防止土地进一步退化流失。同时,由于煤炭市场形势一直没有好转,大雁煤业公司有5000余名职工下岗,急需安置,因此,

9、此项目建成后,不仅能达到改良中低产田的目的,而且可安置下岗或社会人员10000人,并可带动当地运输业、印刷业、劳动力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带动当地职工、农民脱贫致富,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战略重组,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基地建设是以高新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紧密结合为主体,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的同时,采取轮作方式保持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并能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该基地建成后,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并有效地控制土地沙化,保证当地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生态系统趋向良性循环。综合上述分析,该基地建成后将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项目是

10、可行的。该基地的建设将对内蒙古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于大型煤矿转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同时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建议内蒙古或国家有关部门早日立项支持。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内容、数量备注1生产(建设)规模1.1脱毒薯组培快繁中心保存马铃薯品种资源相应的无毒基础苗,年产脱毒试管苗400万株左右。0.15-0.2元/株1.2脱毒微型薯生产基地利用组培快繁中心生产的脱毒苗生产脱毒微型薯6000万粒0.2-0.3元/粒1.3脱毒原种生产基地利用微型薯生产基地生产的微型

11、薯,年生产原种2万吨左右2000-5000元/吨1.4合格种薯生产基地利用原种生产基地生产的原种,年生产合格种薯20万吨左右650元/吨1.5马铃薯种薯贮藏库年贮藏各级种薯2万吨左右2总投资万元8313.6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71702.2流动资金万元9002.3土地深松和改良投入万元243.63项目定员人580其中:管理人员人17工程技术人员人20生产工人人5434主要原材料、资料、动力消耗4.1脱毒种苗万株/年4004.2脱毒微型薯万粒/年60004.3脱毒原种万吨/年24.4总用水量m3/h12885基地占地总面积公顷22032其中: 核心区公顷2032 脱毒种苗组培快繁中心公顷0.2

12、 脱毒微型薯生产基地公顷20 脱毒原种生产基地公顷666.7 贮藏库公顷2 其他辅助工程公顷10 辐射区公顷20000 合格种薯生产基地公顷200006种薯基地总建筑面积M221000其中: 脱毒苗组培快繁中心M22000 种薯贮藏库M2200007年销售收入(100%负荷)万元130008年总成本(100%负荷)万元8332.99年税金总额万元78010年利润总额万元3473.211投资利税率%12投资回收期(静态)年5.013贷款偿还期年4.914财务内部收益率%34.3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8.2所得税前第二章 马铃薯产业市场前景2.1马铃薯产品进出口贸易状况及发展趋势世界马铃薯产品

13、进出口贸易主要包括鲜薯和加工产品两大部分。根据FAO的统计,1999年鲜薯的进出口量约1000万吨,价值20多亿美元。进出口量最大的是荷兰,当年的出口量为120万吨,进口量为136万吨。马铃薯贸易量最大的加工产品之一是冷冻马铃薯制品。1999年的进出口量约400万吨,价值30多亿美元。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冻制品出口国,当年出口约90万吨。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当年进口47万吨。日本的冷冻马铃薯制品仅次于美国,当年进口达到28万吨,价值约2.4亿美元。近年来,国际马铃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继续发展的趋势。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的改变,增加了对快餐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从而加大了

14、对作为休闲食品为主角的马铃薯食品的需求。更由于马铃薯加工食品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不管是西餐还是中餐,也不管欧美人、还是亚洲人,对马铃薯休闲食品越来越喜欢,尤其是小孩和16-40岁的女性消费者。美国曾对收入的增加同马铃薯消费的增加关系作过专门研究,结果表明,其成正比例互动关系,当家庭收入在1000-4000美元时(低收入),只有2.5%的家庭使用冷冻马铃薯产品,3.3%的家庭使用罐装和脱水马铃薯制品,24.7%的家庭购买马铃薯片和马铃薯条;而当收入超过10000美元(高收入时),则有13.5%的家庭使用马铃薯制品,6%的家庭使用罐装和脱水马铃薯制品,38.9%的家庭购买马铃薯片和马铃薯条。其他国

15、家目前对马铃薯消费量较大的群体也是收入较高的家庭,表现出与美国相同的消费发展趋势。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马铃薯国际贸易的扩张。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马铃薯产品的需求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亚太区域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受西方国家消费影响较大,马铃薯食品一直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但天生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马铃薯。目前,比如种薯。他们主要是从西方国家进口。这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国际市场。尤其是我国将同东盟各国形成共同市场,马铃薯鲜薯及加工品的出口东盟更是如虎添翼。目前,周边国家日本每年进口速冻薯条25万吨,东南亚15万吨,价值40亿元;全粉4万吨,价值6亿元;其他马铃薯加工食品进口

16、达16亿元;淀粉方面,日本每年进口淀粉及变性淀粉30万吨,东南亚20万吨。鲜薯的出口量也很大,仅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脱毒马铃薯已通过山东、深圳客商出口新加坡、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在5000吨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马铃薯产品的进出口也迅速增加。中国1999年的鲜薯出口量约7.5万吨,价值1100万美元,当年进口量为2万吨,价值750万美元。冷冻马铃薯制品出口约2万吨,价值1600万美元,当年进口冷冻马铃薯制品(主要为冷冻薯条)约8.1万吨,价值6000万美元。中国每年进口淀粉13万吨,按每吨600美元计,价值7800万美元。此外,中国还进口其他马

17、铃薯制品,包括全粉、薯片、变性淀粉等。总值近2亿美元。国内马铃薯产品的需求市场也在迅速扩张,特别是马铃薯快餐产品增长十分惊人。我们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例。目前,麦当劳在北京有88家连锁店,在大陆有近470家,年销售薯条2万吨,按每吨10万元人民币计,则销售收入为20亿元。据权威专家分析,到2005年,麦当劳将在大陆有1000家分店,每年将卖出5万吨薯条,价值5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20%的生产率,5万吨的薯条需要25万吨专用原料薯。肯德基目前每年仅土豆泥一项在大陆的销售收入达3亿元。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有5000-10000家麦当劳连锁店。国内商品薯的需求也是呈增长的趋势。商品薯的需求由鲜薯

18、、食品加工、以淀粉为代表的非食品类加工三大项构成。在此,我们仅仅以淀粉和变性淀粉的需求为例进行叙述。目前我国的淀粉每年需求量约为80万吨,每年的产量仅有30万吨。按7吨原料产1吨淀粉计,则需商品薯50万吨7=350万吨。按亩产1.5吨计,80的合格率则需要近300万亩的种植面积,按每亩120公斤种薯计算,需要种薯30万吨。目前我国变性淀粉的需求量在100万吨左右,按8吨商品薯生产1吨变性淀粉计,则需商品薯约800万吨,也就是说,需要60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这相当于整个内蒙古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需种薯近70万吨。最近两年,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有规模的马铃薯加工项目,可以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原料

19、薯的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尖锐。负责给麦当劳和肯德基供应薯条和土豆泥的辛普劳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买不到合格原料薯。此外,目前我国专用型商品薯的供应也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0%左右。今后,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消费结构的改变,我国马铃薯产品的需求将会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马铃薯14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更低于发达国家70公斤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消费油炸马铃薯片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大约在150倍左右。美国每年人均消费油炸马铃薯片9公斤。如果我国人均年消费鲜薯量达到30公斤,则增加需求176亿公斤,相当于目前我国马铃薯年总产量的25%。按每公斤平均0.8元计,则价值约141亿元。专家预

20、测,到2010年,我国将有15%的人口以马铃薯及其制品为主食,这将大约是6000万吨的市场,几乎是在2000年总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倍。马铃薯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未来马铃薯产品市场增长的势头表明,异常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今后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2.2马铃薯种薯市场分析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效益都与播种的种薯质量密切相关,近年来,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显著增产作用已成为科研和生产上的一种普遍共识。随着快速高效脱毒种薯微型薯化繁育技术的发展和微型种薯繁殖成本的降低,脱毒种薯繁育将逐步向微型化、工厂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以优质低成本的微型薯为核心的脱毒种薯新型繁育体系已

21、经逐步在种薯推广应用和马铃薯生产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马铃薯种薯的栽培还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种薯培育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因此,马铃薯种薯市场近年来发展也十分迅速。优质原原种的需求。我国目前年需求优质原原种(微型薯)3-5亿粒,仅内蒙年需原原种就达1亿粒;周边国家的需求约为1亿粒。供给方面,如前所述,目前全国主要繁殖单位约有50家左右,总繁殖能力约有1亿粒。其中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的联合,是较大的原原种繁殖单位,而且质量有所保证。由于市场混乱,原原种的市场价格从0.150.50元之间。甚至有个体户也参与“繁殖”和销售,质量和价格差别很大。一级种薯的需求。根据我国的

22、马铃薯生产现状,种薯投入产出比为1:7,每年的种薯需求量为723万吨。按亩产2吨计,需要362万亩的种植面积。适宜种薯繁殖的地方有内蒙、甘肃、黑龙江、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河北张家口、北京北部山区等。目前,我国脱毒种薯的推广面积约为10%,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马铃薯产量、品质的整体提高,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10%的脱毒种薯推广主要是在山东、内蒙,所以山东的马铃薯亩产是目前全国最高的。内蒙呼伦贝尔市生产的脱毒种薯在山东地区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30%左右。2000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达30余万亩。按目前的10%的推广率,每亩按需脱毒种薯120公斤约需种薯8.5亿公斤即85万吨。要把我

23、国的马铃薯加工业搞上去,要使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变土豆大国为土豆强国,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要真正让农民受益,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至少要达到70%,如此,则新增需求36亿公斤即360万吨脱毒种薯。按每亩产2吨计,则相当于144万亩的脱毒种薯繁殖面积;按每公斤1元人民币计,则提供了价值36亿元的种薯需求市场。对新增的脱毒种薯需求的供给,目前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目前,一级种薯的销售价格同原原种一样,差别比较大,从每斤0.4元到0.8元不等。国际上,荷兰等主要马铃薯种薯出口国,通过海运到我国上海口岸的一级种薯价格为600美元/吨,等于5元/公斤。价格比国产的至少高3倍。到东南亚市场是1美元1

24、公斤,我国的种薯将有较大的竞争力。综上所述,马铃薯市场,特别是脱毒种薯市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市场潜力,建立种薯生产基地,有利于规范种薯市场,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身也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章 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生产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不仅是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也是我国农业应对WTO挑战,需要着力培育的优势产业。2001年8月21日,温家宝总理曾深刻指出:“我国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产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豆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土豆消费市场,我们

25、完全应该而且能够把小土豆办成大产业。”因此,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新的运行机制,建设国家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挥高新技术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作用,通过提高脱毒快繁检测技术,加快繁种进度,扩大脱毒种薯推广面积,提高加工转化程度,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科技含量,培育和开拓马铃薯产业国内国际市场,迎接WTO挑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推进马铃薯产业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整体上切切实实地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将是把我国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举措。3.1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状况3.1.1马铃薯

26、产业的发展状况(1)国内外马铃薯生产概况马铃薯在世界各国种植十分广泛。根据联合国FAO的统计,2000年全世界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4个,其中亚洲40个,欧洲40个,非洲36个,中北美洲14个,南美洲10个,大洋洲4个。在过去的10年中(19902000),全球每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保持在1900万公顷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中国472万公顷,俄罗斯320万公顷,印度130万公顷,波兰120万公顷。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一直呈上升的趋势。种植面积从1982年的245.4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471.9万公顷,总产从1982年的2382.5万吨增加到2001年

27、的6456.4万吨。过去几年中种植面积增加较快的省区有黑龙江、云南和山东等省。黑龙江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26.55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42.08万公顷,排名从1998年的第8位上升至2001年的第4位;云南从1998年的25.26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37.87万公顷,排名从第9名上升至2001年的第5位;山东省从6.71万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12.73万公顷,排名也从第17位上升至2001年的第12位。在过去20年中,马铃薯单产也有一定的增加,但增加幅度远低于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单产从1982年的9.7吨/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13.7吨/公顷,产量增加了41.2%,而同期

28、种植面积增加了92.3%,总产量增加了171%。估计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的种植面积还将有一定的增加,原因有:1)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马铃薯的比较效益显著高于粮食、豆类、油料和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农民会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2)在马铃薯加工业的带动下,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增加;3)南方冬作区在冬闲田上种植马铃薯和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的面积有快速增加的趋势。在未来的几年中,马铃薯单产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原因有:1)种薯质量改善;2)病虫害防治技术将提高;3)投入增加;4)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随着种植面积和单产的提高,马铃薯的总产也将有一定的增加。呼伦贝尔市马铃薯种植面积93.1万亩,总产112万吨,

29、但我市没有上规模的种薯生产基地,大部分种薯需要外调。(2)种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虽然我国很多年前就开始规范种薯的生产和经营,也针对种薯生产制订了一些相关的法规,但目前我国种薯生产基本上还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没有权威的部门组织、管理和协调马铃薯种薯生产,种薯的质量差异巨大。国外普遍采用的注册种薯生产制度还没有在中国实施。商品薯生产和种薯生产没有严格的区分。利用组织培养进行马铃薯原原种(微型薯)生产的技术已经普及,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原种生产需要量。但生产出的微型薯质量难以保证,也没有权威机构对各单位所生产的微型薯进行检测和监督。在种薯经营上,也同样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一些根本不具备种薯经营资格的

30、单位和个人都在从事种薯经营。因品种不适当、种薯质量差引起的案件时有发生。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对种薯的质量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种薯质量达不到国家或地方制订的质量标准,农民将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种薯生产者赔偿损失。因此本种薯基地将在保证种薯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自己的生产规模,并将生产规模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管理范围内。随着农业结构的区域布局日趋合理,我国将形成以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北部、河北坝上、甘肃定西、云南昭通等地区为核心的种薯生产基地。国内同行权威专家一致认为内蒙东北部具有建设现代化、大规模的产业化种薯基地得天独厚的优势。(3)种薯的需求量与目前的生产能力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在472万

31、公顷左右,按每公顷用种1.82.25吨计算,需要各级种薯8501100万吨。按每公顷生产1520吨种薯计算,则中国需要6070万公顷左右的合格种薯生产田。尽管在未来的数年内,中国仍会有一部分农民继续使用自留种薯生产马铃薯。但是,如果按一半的种植面积使用合格种薯,马铃薯每亩用种量在120公斤左右(每公顷2吨左右),则中国需要3040万公顷的合格种薯生产面积,种薯的需要量巨大。3.1.2 国内外马铃薯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1) 品种研究方面的技术发展状况 目前西欧北美一些发达国家在马铃薯育种目标方面特别重视多抗性和专用品质育种。欧洲77的马铃薯品种具有抗病种质亲缘。由于1845年爱尔兰晚疫病大流行,

32、遭受大饥荒,因此,特别重视抗晚疫病品种的选育。从40年代开始,已将某些野生种的抗病基因,转育到四倍体栽培品种中。但近年来由于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发生了变化,晚疫病对全球马铃薯的生产又一次形成了威胁。目前,国际马铃薯中心已开展了全球抗晚疫病协作计划,期望在710年内育成新的抗晚疫病品种。在加工品种选育方面,国外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统计,从1876年开始,北美洲共育成44个适合炸片、炸条品种,而最新育成snowden(1992)、ND860-2(1996)、NDO1496-1(1997)、NDA2033-2(1997)等都有良好的加工品质,有的具有耐低温糖化的特性。国外在双单倍体及2n配子利用上已取

33、得成效,利用不减数配子已将二倍体野生种对线虫、青枯病、黑径病等的抗体引入四倍体栽培品种中,并育成了新的品系和品种。在育种手段上,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马铃薯品种改良的工作也有新的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品种间遗传分析或品种鉴别,构建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点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最引人注目的是马铃薯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如,通过基因工程育成的新品种已经问世,在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抗病毒病、真菌、细菌病害、抗逆性、提高淀粉含量、改变蛋白质含量和组成、降低还原糖含量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马铃薯育种工作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和常

34、规遗传基础储备。到目前我国已经选育推广了100余个马铃薯品种,为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以前育种对产量关注有余,而对品质育种重视不够,特别是适合加工型的品种选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种薯产业化方面,我国起步更晚。脱毒种薯技术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产业化应用是在80年代,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尚处在发展阶段。经过近20年的推广和应用,农民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脱毒种薯的增产效果,标准化种薯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种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我国育种技术同国外差距很大,欠缺专用型品种。从近10年我国马铃薯生产、马铃薯加工业和马铃薯市场发展来看,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景越来越好。联合国粮农组织

35、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报告表明,过去30年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生产(除小麦外)比其他粮食作物增长都快。平均年增长3.6,预计2000年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到2010年将达到世界产量的50。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产量约占发展中国家的60(1999年),占世界产量的20。根据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2008年奥运会申办的成功,将会促进旅游业大发展,马铃薯营养快餐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因此,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用途呈现多样化,专用品种更加需要,适用新技术将普遍采用。所以选育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

36、新技术,优质种薯的生产,市场前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内蒙古播种面积大,产业基础好,自然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管理优势强,加之劳动力充足,种薯生产成本低,与周边省市和国家有明显竞争优势,如果我区我国种薯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与欧洲产品相比起优势更加明显。(2) 种薯繁育方面的技术发展状况 近20年来,世界各国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脱毒种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均有国家级的脱毒快繁中心。脱毒原原种的繁育已经规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有权威的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已经形成了种薯生产制度化、标准化和国际

37、化。形成利用工厂化生产脱毒种薯的技术体系,生产脱毒试管薯和微型薯;采用高灵敏的生物技术进行病毒检测,并根据病毒传播媒体和病毒感染特性,针对各自的具体生态环境提出了不同的严格的种薯生产技术规程。国内种薯繁育状况。国内真正的种薯繁育是从70年代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得到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和脱毒种薯。目前,我国科技人员已研究总结形成一整套从试管苗试管薯微型薯原种各级种薯的技术体系。已建立起检测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的现代快速、灵敏的诊断技术,如酶联、斑点酶联、免疫吸附电镜、往返电泳、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并不能保证所有成活的茎尖都能完成脱除病毒,必须经过严格的

38、检测,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病毒抗血清和病毒检测设备,不多的仪器也仅限于少数科研单位,我国生产的大多数所谓的脱毒种薯未经过病毒检测,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种薯质量已经成为目前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也是种薯难以出口的主要因素。要改变状况,就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应建立权威的种薯快繁中心和脱毒种薯检测体系,以保证种薯生产健康发展。(3) 马铃薯加工技术 加工业搞得比较好的国家有荷兰、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加工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国际上加工方面的技术竞争主要体现在专利产品开发与申请方面。从19972001年的5

39、年中,欧美国家共申请了182项专利,其中以加工内容的专利占98项。我国小作坊式的粉条加工由来已久,但真正现代工业意义上的马铃薯加工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主要以引进国外设备为主,但由于适合加工的品种、合格原料薯短缺,限制了加工业的发展。在设备、研发人员方面,也由于人员分散,资金投入少,研发出来的设备科技含量低。最近两年,我国科研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先进的加工设备基本上还是依赖进口。可以看出,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要实现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引进、消化、集成创新的道路。3.2马铃薯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方面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调

40、整种植结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国际市场供求的变化和充分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机遇,我国农业的发展可以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扩大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抓住这个机遇,选择正确的优势产业,培育优势产品和产业带,不断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马铃薯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是今后我国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也是我国农业应对WTO挑战,需要着力培育的优势产业。1、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较强比较优势(1) 马铃薯产业本

41、身已经具备明显的经济优势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在国内主要农作物从单产和产值比较中(见下表)可以看出马铃薯是最有优势的,虽然种植面积马铃薯排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之后,但每亩单产却是水稻的2倍多、玉米的3倍多、小麦、大豆、花生的4倍-9倍。生产者每亩实现的产值马铃薯分别比其他主要作物高2.5倍-4倍;内蒙又是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内蒙东、西部是全国重要的种薯和商品薯基地,马铃薯以成为我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被农民成为“致富圪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呼伦贝尔大雁一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马铃薯地域、资源优势,近几年大雁地区马铃

42、薯脱毒种薯发展力度之大、速度之快、成效显著,以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中,我国马铃薯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体系中的地位将日益提高、作用将日益重要。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亩产值一览表(2001年)作物名称面积(万亩)总产量(万吨)亩单产(吨)生产者亩产值(元)水 稻43218177580.41300小 麦3699693870.25251玉 米36423114090.31291大 豆1422215400.19274马铃薯707866280.94752 资料来源:2001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我国

43、马铃薯产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还在国际竞争中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马铃薯产品的价格方面来看,我国马铃薯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由于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难度大、成本高,活劳动消耗远远大于其他作物。因此,马铃薯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马铃薯产品的成本就低,价格也就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国际市场马铃薯价格在330-350元/吨之间。而国内淀粉用的马铃薯价格在240-340元/吨之间,低于国际市场价格90元/吨。仅原料一项可使国内马铃薯淀粉单位成本至少低于国际上500元/吨。因此,我国马铃薯

44、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是十分明显的。第二:从马铃薯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来看,发展我国的马铃薯产品加工工业具有原料资源充裕的优势。由于马铃薯加工原料的出品率低、异地加工的原料运输成本高,原料无法大半径运输,决定了它的初级产品加工只能在资源产地进行。而发达国家的淀粉深加工企业欲从国外进口原淀粉维持生存受到本国政策的限制:因为淀粉属粮食范畴,发达国家的粮食本身过剩,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这样,至使马铃薯淀粉业在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如荷兰政府对马铃薯种植业的补贴一再提高,但仍抑制不了种植面积一再下滑的趋势,至使加工企业不得不关闭。所以,马铃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马铃薯是适

45、宜于多种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东、西、南、北都有种植,特别在我国西北地区和西南山区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在内蒙呼伦贝尔岭西,由于气候冷凉,适宜马铃薯种植产量高、效益好,马铃薯成为这一地区首选农作物。据专家估计,未来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将会达到9000万亩左右,我国将会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生产中心。大量外国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正是由于我国的马铃薯产品加工工业具有原料资源充裕的优势。第三:我国在发展马铃薯种薯的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以微型薯工厂化繁育为核心的新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是目前世界马铃薯种薯发展的趋势

46、。这种微型薯工厂化繁育体系是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脱毒苗快繁、温室生产小薯、网棚繁殖原原种、开放繁殖基地生产原种和合格种薯的基本模式。我国种薯繁育体系基本同国外是相同的,这种繁育体系虽然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只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按技术规程操作,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繁殖材料。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比较优势。还有种薯生产的比较优势同东南亚国家、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是我国的潜在种薯市场。近年来这些国家马铃薯生产发展也比较快,购买中国种薯也是这些国家最经济的选择。我国政府目前也正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我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正在形成。因此,马铃薯种薯生产作为一个新

47、兴产业,在我国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并有可能成为周边国家的主要种薯供应商。目前呼伦贝尔鹤声薯业公司正和俄罗斯、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洽谈贸易出口问题。2、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1) 发展马铃薯产业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脱贫致富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一般亩产10001500公斤,高者达2500公斤以上,我地区小面积突破亩产万斤大关。马铃薯投入产出比为1:4,大豆为1:2.5,小麦为1:2。一亩马铃薯相当于两亩粮食产值。我地区马铃薯的产值是小麦的8倍、油菜的4倍。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产,马铃薯在我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农民种一亩马铃薯相当于3-4亩粮食作物的收入,特别内蒙西部一些干旱地区,只有种马铃薯才能有较好的收成,是农民脱贫致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