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666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44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试行)一、编制要求 1、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国农办字1999192号文件的精神,以及对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开发工作实际,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简称编制提纲),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两个子提纲,分别适用于新疆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沙化治理项目

2、建设内容,由各地州市农发办编制时对照执行。其他类型土地治理项目,编制单位可根据项目特点和选择的技术方案,参照两个子提纲的章节内容和要求编制。 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规划,要符合国家现行投资政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各项规定,并根据上级下达的当年年度投资控制规模等进行。 3、编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单位资质级别,确定为丙级(含)以上,具备对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等项目的设计资质。 4、所编制的可研报告,项目建设标准原则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执行,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技术要求,可参用或参考相关部门、行

3、业现行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5、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并按照因地制宜、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内容。 6、项目管理费、监理费、勘测设计费、管护费等相关费用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规定的标准提取,杜绝多头提取费用。 7、项目可研提纲涵盖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沙化治理项目的所有建设内容。编制单位可根据各县市项目区的特点和选择的技术方案,对两个分提纲的建设内容和规划设计章节做相应的增减。 8、项目投资估算单独做附件报告,编制要求详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沙化治理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 9、纸

4、张与字体要求: 纸张:标准纸A4;字体:正文宋体小三号、行间距1.5倍行距,一级目录宋体小二号加粗、二级目录三号黑体、三级目录小三号黑体。 10、编排格式: 首页(按国农办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1999192号文件要求)、设计单位资质、报告编制人员、目录、正文、附件(附表、附图、附件报告)等。二、编写提纲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 项目综述1.1 项目背景1.2 编制依据1.3 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1.4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6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论1.7 组织机构和管

5、理1.8 成果构成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2.1.2 水文气象2.1.3 地质条件2.1.4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2.1.5 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2.1.6 中低产田现状2.1.7 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2.1.8 自然灾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2.2.2 农业生产水平2.2.3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2.4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2.3.2 田间工程现状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2.3.4 交通与电力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

6、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四章 农业生产方案4.1 农业生产现状4.2 农业生产方案4.2.1 农业生产发展目标4.2.2 农业种植结构4.2.3 作物产量指标第五章 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5.1 水资源分析5.2 土地资源分析5.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5.4 灌溉可供水资源5.5 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5.6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第六章 规划设计6.1指导思想6.2 规划原则6.3 建设标准6.4 开发任务6.5 规划布局及技术方案选择 6.5.1 规划布局6.5.2 技术方案选择6.6 建设内容6.6.1 水利措施6.6.2 农业措施6.6.3 林业措施6.6.4 科技措施第

7、七章 工程典型设计7.1 渠道防渗工程7.2 渠系建筑物7.3 量水设施7.4 田间灌溉工程与灌水技术7.5 排水工程7.6 土地整理7.7 防护林体系建设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1 投资估算8.1.1 估算依据8.1.2 投资估算8.2 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8.2.1 资金来源8.2.2 筹措方案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9.1 环境影响评价9.1.1 环境现状分析9.1.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9.1.3 对策及措施9.2 水土保持方案9.2.1 水土保持现状9.2.2 项目实施对水土保持的影响9.2.3 水土保持治理方案9.2.4 水土保持措施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10.

8、1 经济效益10.2 社会效益10.3 生态效益10.4 经济(财务)评价第十一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1.1 组织机构设置11.2 实施管理11.3 运行管护 第十二章 对策及措施12.1 结论与问题12.2 对策及措施附 录附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 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比例:1100000)。 2、项目区现状图(比例:110000)。 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总平面布置图、各比较方案图,比例:1/5000)。 4、典型设计图(节水灌溉工程、灌溉渠道、排水沟、建筑物平面及纵横

9、断面图,比例1/100-1/2000)。附件: 1: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投资估算书。2:设计单位资质证书3:项目区农民“一事一议”协议及公示结果4:环保证明5:建设单位工程管护承诺函6:地下水取水许可证(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沙化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 项目综述1.1 项目背景1.2 编制依据1.3 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1.4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1.5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6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结论1.7 组织机构和管理1.8 成果构成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2.1.2 水文气象2.1.3 地质

10、条件2.1.4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2.1.5 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2.1.6 土壤沙化状况2.1.7 植物资源状况2.1.8 林草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2.1.9 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2.1.10 自然灾害与风沙危害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2.2.2 农业生产水平2.2.3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2.4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2.3.2 田间工程现状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2.3.4 交通与电力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生产与土地保护的制约因素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四章 农业及林草

11、生产方案4.1 农业及林草生产现状4.2 农业与林草生产方案4.2.1 发展目标4.2.2 结构调整4.2.3 产量指标第五章 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5.1 水资源分析5.2 土地资源分析5.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5.4 灌溉可供水资源5.5 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5.6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第六章 规划设计6.1指导思想6.2 规划原则6.3 建设标准6.4 开发任务6.5 规划布局及技术方案选择 6.5.1 规划布局6.5.2 技术方案选择6.6 建设内容6.6.1 水利措施6.6.2 农业措施6.6.3 林业措施6.6.4 科技措施第七章 工程典型设计7.1 渠道防渗

12、工程7.2 渠系建筑物7.3 量水设施7.4 田间灌溉工程与灌水技术7.5 排水工程技术7.6 土地整理7.7 防护林草体系建设7.8 草地改良工程建设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8.1 投资估算8.1.1 估算依据8.1.2 投资估算8.2 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8.2.1 资金来源8.2.2 筹措方案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9.1 环境影响评价9.1.1 环境现状分析9.1.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9.1.3 对策及措施9.2 水土保持方案9.2.1 水土保持现状9.2.2 项目实施对水土保持的影响9.2.3 水土保持治理方案9.2.4 水土保持措施第十章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10.1

13、经济效益10.2 生态效益10.3 社会效益10.4 财务评价第十一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1.1 组织机构设置 11.2 实施管理11.3 运行管护第十二章对策及措施12.1 结论与问题13.2 对策及措施附 录附表: 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 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 3、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附图:1、项目区位置图(比例:1100000)。 2、项目区现状图(比例:110000)。3、项目区规划布局图(总平面布置图、各比较方案布置图,比例:1:5000)。4、典型设计图(灌溉渠道、排水沟、建筑物平面及纵横断面图;林草种植模式平面布置图

14、。比例/100/2000)。附件: 1:“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沙化治理工程投资估算书”。 2:设计单位资质证书 3:项目区农民“一事一议”协议及公示结果 4:环保证明 5:建设单位工程管护承诺函 6:地下水取水许可证三、编制说明(一)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纲编制说明。第一章 项目综述 本章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内容的摘要性概述。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地点与规模、建设内容与工期、投资估算、效益综合评价结论和实施与管理方案。要求文字简练,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建设基本概况,做到一目了然。1.1 项目背景简要说明项目的由来、已有的规划成果等背景情况,并说明项目立

15、项具有的相关的政策、文件等方面的依据。1.2 编制依据简述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主要说明项目立项相关的各级政府文件与批文、规划成果、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包括: (1)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2)国家、自治区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 (3)项目符合的相关规划成果和地(州、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对项目建议书的审定意见; (4)项目采取的技术措施所符合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1.3 项目建设的任务与目标 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建设要求,简要说明本项目建设任务,即:改造中低产田、发展优质粮食、发展优质饲料粮、发展节水农业的面积。简要说明项目实施后达到的节

16、水、增产、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单方水利用效率、改造中低产田、降低地下水埋深、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用水等方面量化的经济技术指标。1.4 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内容与工期 说明项目区位置、地理坐标;建设面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期,并说明项目建设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1.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说明项目建设总投资及构成、资金来源及比例;自筹资金要说明筹措方案。1.6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实施后,保护、改良和利用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所获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7 组织机构和管理 说明项目建设期的业主单位。简述项目建设期实施组

17、织机构与职能分工;项目运行管理期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案。1.8 成果构成 说明项目可研报告成果构成,包括报告正本、专题附件报告、附表与相关图件等内容。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本章在介绍项目区概况时要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项目所在的县(市)概况;另一个是项目区概况,但侧重点不同。对项目县(市),只简要说明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区域资源条件、基础设施状况、自然灾害情况、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及水平;对项目区,在考虑项目对选址的具体要求情况下,重点介绍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中低产田状况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

18、、范围和面积,注明项目区地理坐标,体现集中连片的立项要求。2.1.2 水文气象 (1)说明项目区内水文监测站观测项目、年限。综述项目区所在区域的主要河流水文特征情况,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分布、补给、可开采利用条件等基本情况。 (2)说明项目区邻近气象台、站观测情况,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多年逐月平均气象要素。2.1.3 地质条件 (1)概述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和类型。 (2)说明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毛细管水饱和带的埋深、含水层的分布和结构;分区阐明岩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质。 (3)概述项目区工程建设(渠道沿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

19、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4)概述及评价选定渠线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预测产生边坡失稳、湿陷、胀缩、冻融、管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提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基础处理措施的意见。2.1.4 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1)简述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现状。 (2)论述项目区地表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和已利用的程度;说明项目区(所属乡、镇)工农业、人畜和生态用水情况等。可列表说明。2.1.5 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 (1)说明项目区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和现有耕地类型、面积。

20、 (2)叙述项目区现有耕地土壤结构、肥力、盐碱化程度及中低产田分布情况。 (3)分析说明项目区土地资源开发潜力。2.1.6 中低产田现状说明项目区中低产田的类型、等别、数量;作物单产、复种指数等情况。2.1.7 农田林网化建设状况 说明项目区林网化程度、有林地面积、林网占地比例、网格大小规格等内容。林网化程度是指耕地四周完整林带占耕地四周总长度的比例,如耕地四面有林带保护,林网化程度为100%,依次类推;有林地是指覆盖度在0.4以上的完整林地(或林带)。林网占地比例是指林网有林地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网格规格大小是指受林带保护的耕地面积的大小。2.1.8 自然灾害 综合分析说明项目区影响农业生

21、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包括;干旱、大风、沙尘、冰雹、低温、洪水、盐渍化等自然灾害,并说明影响程度。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力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总人口、农业人口、劳动力及所占比例。2.2.2 农业生产水平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农业支柱产业类别、规模、作物结构、种植比例、作物总产与亩产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等情况。2.2.3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说明现状年项目区工农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业总产、产值及所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2.2.4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围绕项目实施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说明项目区所具有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人员、服务体系建设等具备的基础条件。2.

2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说明项目区水源工程、防洪工程、灌溉与排水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运行管护、完好率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2.3.2 田间工程现状 (1)说明项目区斗渠、斗排(含)以下的灌溉与排水渠系现状、运行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说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 (3)说明项目区田间土地平整、灌溉方式及配套工程的现状情况; (4)说明项目区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艺技术和节水管理措施的应用情况。2.3.3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体系 说明项目区具备的适宜各种作物耕作的农机种类、数量、动力等现状情况和相配套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2

23、.3.4 交通与电力 说明项目区交通条件、输变线路情况。主干道是否柏油化,支道是否沙石化;农电网改造是否配套等情况。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章结合项目立项的背景情况、项目区基本概况和制约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项目区水土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结构、骨干水利工程配套、交通电力完善、政府支持、配套资金落实、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 结合项目区基本概况,主要从自然灾害、干旱缺水、土壤盐渍化;田间工程配套及标准差;农业节水技术、高产栽培模式应用和普及程度低;灌溉管理粗放等方面分析说明制约农业生产高产

24、高效的主要因素。要用量化的数据和指标分析说明。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一是宏观经济要求分析;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中央及自治区提出的有关大政方针;二是从行业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分析。如国家和自治区制订的规划布局等;三是投资方向分析。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领域或项目;四是从本地区或区域经济与农业发展的要求分析;五是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期望;六是结合项目区中低产田形成的主要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说明项目建设的迫切性,要具体,有针对性。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从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去分析:一是对中低产田改良的具体要求,拟建工程针对主要制约因素的解决效

25、果,对不同解决技术方案的比较;二是从基础条件出发,对项目建设的水土资源、作物结构、骨干水利配套情况、田间水利设施现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的优势条件分析;三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分析;四是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五是承担单位的能力和技术优势等。第四章 农业生产方案 本章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水土平衡分析成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农作物,对中低产田改造后的农业生产达到的增产、增效目标做出预测。此章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项目区的水土平衡和经济评价之用。4.1 农业生产现状 重点说明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比例和面积;总产、亩产、产值和作物收购单价

26、;亩投入和产出等。4.2 农业生产方案4.2.1 农业生产发展目标 结合项目区所在区域和县(市)农业生产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说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业生产预计达到的经济目标。4.2.2 农业种植结构 结合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分析项目区农业结构是否合理,若需调整,说明农业结构调整情况;项目区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灌等)的作物结构要单独分析说明。4.2.3 作物产量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采取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农业栽培与管理技术,对项目设计水平年农作物产量和亩增产值作出预测。第五章 水土资源与水供需平衡分析本章是项目可研报告较重要的章节,是确定项目区水土资源保障能力和灌排工程建设规模的依据。应根据

27、项目区水土资源分析成果,说明中低产田类型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适应性;根据作物灌溉制度、灌溉用水量,灌区内城乡生活、工矿企业和生态用水量等指标进行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5.1 水资源分析 (1)说明项目区水资源总量、构成、特点及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并分析在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说明项目区地表水分水比例和年引水量。 (3)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补给情况、可开采量和已利用量。5.2 土地资源分析 (1)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壤结构、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盐分及中低产田分布情况。 (2)分析土壤理化性状与作物结构调整的适应条件。5.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方法(1)确定现状水平年和设计水平年。以项目建设期开始的

28、前一年为现状水平年;项目建设期结束后并产生效益的第一年为设计水平年。(2)确定供需平衡计算单元。以项目区供水水源(骨干输水工程)控制的灌溉面积来确定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单元。(3)确定供需平衡计算节点。结合项目区骨干引水工程现状情况,确定项目区供水工程引水量的计算节点。项目区若是一条支渠供水,以支渠进口作为计算节点;若是多条支渠供水,以干渠进口作为计算节点。(4)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项目区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结构、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干旱地区以旱作物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P=50%、75%。5.4 灌溉可供水资源按设计灌溉保证率(P=50%、75%)

29、逐月说明骨干供水工程给项目区的供水量,可列表说明。5.5 项目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根据现状年项目区灌溉面积、作物结构、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作物逐月需水量和灌溉保证率(P=50%、75%)的逐月可供水量,分析现状年项目区现状需水量、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结果,并分析项目区现状年余缺水情况、特点和建议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供需平衡可列表计算。5.6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供需平衡分析根据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面积、作物结构、各种作物灌溉制度、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作物逐月需水量和灌溉保证率(P=50%、

30、75%)的逐月可供水量,分析设计水平年项目区需水量、项目建设后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及供需平衡结果,并分析项目区设计水平年缺水状况的改善程度以及节余水量的用途。第六章 规划设计本章是项目可研报告的重点,应根据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立项条件和资金使用范围,并结合项目区自然状况、基础设施条件,针对灌区存在的问题,对采取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规划设计和方案比选,达到经济、合理、效益显著的目的。6.1指导思想 (1)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注重粮食安全。坚持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生物、农业和管理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

31、优的指导思想; (2)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3)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示范推广,重点做好节水农业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6.2 规划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 (2)项目区水资源、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 (3)治理的地块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6.3 建设标准 (1)执行新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新农开办200453号文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 (2)工程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取值,应与所

32、在灌区要求一致,并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规定。 (3)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新疆土壤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与规定,确定土壤盐碱化分级和中低产田划分标准;项目区设计排涝标准、设计排渍标准的取值和排涝模数、排渍模数的计算除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要求;当项目区需要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时,其排水设计标准除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规定外,还应加强相关的田间试验和现场调查,科学确定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控制深度;当项目区需要进行涝、渍、盐碱化兼治时,其排水

33、标准应根据综合治理要求合理确定,或分别根据排涝或改良盐碱土所要求的排水标准从中选取最为安全的数值,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实施井灌井排的渠井结合的项目区,除应以改良盐碱土规定的排水标准作为地下水位的控制上限外,还应确定可以容蓄回灌补源水量的地下水位控制下限值。 (4)灌溉和排水的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 50288的要求。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的方式防止土壤盐碱化;使用生活或工业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处理且达到灌溉水质标准。 (5)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等)应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3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等技术规范的规定。 (6)农业技术措施采用的标准 条田建设。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的田(地)块,要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原则上条田面积100-400亩,田面坡度均匀一致,达到一次灌水1-2日结束的标准。 畦灌田块规格。畦田是在末级灌渠的基础上,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沿田块长边方向保留一定坡度,实现薄层灌溉水沿纵坡方向的均匀流动,畦块地面高差5厘米。畦田三改(长改短、宽改窄、大改小)是我

35、区主要灌溉作物冬小麦重要的田间节水措施。(节水小畦规格) 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必要时进行简易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土壤改良。一是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农家肥每亩施1500-2000公斤;秸秆还田量每亩为300-500公斤左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定要在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微量元素,达到一定的土壤养分平衡系数,保证土壤养分含量指标稳

36、定或略有提高。具体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二是深耕(翻)深松。通过深耕(翻),每年加深并熟化耕层2-3厘米,3-5年使耕层厚度增加至25厘米左右。同时深松的基本要求为35厘米以上,每3年深耕(翻)深松一次。 良种繁育与推广。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凉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 (8)林业建设。应重点突出农田防护林对沙化的遏制和治理作用,其建设标准应符合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育

37、苗技术规程GB/T 6001、新疆主要造林苗木质量分级DN65/T2201和自治区林业厅发布的行业技术文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林网化建设规范的要求,因害设防,因地制宜选择防护林树种,确定合理的防护林结构和占地比例。如果选择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根据栽培树种,除执行上述通用标准外,还要执行相应的果树栽培技术标准。6.4 开发任务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项目的建设要求,发展优质粮食、发展优质饲料粮、发展优质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特色林果业、发展节水农业的面积。说明本次中低产田改造的主要任务和达到的建设目标。6.5 规划布局及技术方案选择 6.5.1 规划布局 (1)水利措施规划布局 1灌溉与排水工程布

38、局 简述现有工程布局,渠、沟、路、林、田布局,灌排系统的布局情况。说明遵循的原则,满足灌溉、排水、防止盐碱化等要求; 说明灌溉渠道系统改造与灌区总体规划和灌溉要求的关系,以及灌排系统初定更新改造方案; 说明渠道设计输水能力、边坡稳定和水流情况;各级渠道之间和渠道各分段之间以及重要建筑物上、下游等的水面衔接; 说明排水系统布设情况(设计排水流量、排水面积、排水模数); 简述穿过村镇的灌排渠沟是应按照生态环境和水环境建设要求进行改造的原则和要求。 2渠系建筑物布局 简述渠系建筑物布局、工程规模、作用、运行与灌区总体布置的关系;对灌排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和新建,同灌排系统水位、流量、泥沙处理、施工、运

39、行、管理的要求以及适应交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情况; 说明在灌溉渠道轮灌组分界处或渠道断面变化较大的地点设节制闸的原则; 说明渠道穿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时,渡槽、倒虹吸、涵洞或桥涵等的布置情况;渠道改造设置量水设施,以及与灌溉建筑物结合布置情况。 3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布置(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集雨灌等) 说明项目区自然条件、水源条件、作物结构、管理水平等是否适宜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应用; 说明工程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情况和处理方式、地形坡度是否具备自压条件和采取加压方式。 按照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 103、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低压管道

40、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等技术规范的要求,说明工程系统田间管网规划布置方案。 (2)农业措施规划布局 农田工程的规划布局。说明项目区田间土地平整、机耕道路、深耕(翻)深松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对项目区采取的非工程措施,如增施农家肥面积与数量;秸秆还田的方式、面积与还田量;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和作物的施肥方案;项目区轮作制度;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提出规划和技术要求。 (3)林业措施规划布局 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说明项目区农田林网化建设树种选择和林网结构(通透、疏透、紧密型)选择的技术要求,苗木质量来源和质量等级,农田防护林灌溉方法,确定合理的农田林网化建设方案。 选

41、择发展特色林果业,应确定果树品种、苗龄和苗木等级,栽植结构(株行距及授粉树搭配),灌溉和整地方式,栽植坑大小和基肥施用情况。 (4)科技措施 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区采取的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出设想和计划,同时做出项目区技术推广、收益农户对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计划。6.5.2 技术方案选择 (1)水利技术方案选择 1渠道工程防渗形式选择 论述对原有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新设计渠道的纵横断面,并复核渠系控制建筑物的底板高程设计成果情况。 说明在渠床土渗透性强,地下水位相对较低,渗漏损失量大;高填方渠道、傍山渠道、修建在陡坡地段的渠道以及其他情况下,根

42、据灌区节水改造要求、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在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防渗衬砌形式。 论述对渠床底土较粘重,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渗漏损失水量不大;对需用地表水回灌补源的井渠结合灌区;引洪淤灌、引洪补源渠道,不宜进行衬砌的理由。 说明防渗措施应遵循原则,选择断面形式与当地条件结合情况。衬砌材料选择,防渗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以及寒冷与高寒地区防冻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 2低压管道输水工程 说明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上先进性,经济上合理性,和实施后能否取得明显效益等情况。 说明灌溉水源水质有关要求。 论述利用引水线路天然落差进行自压输水可行性;对在管道系统进水部位设置加压泵站方案的合理性

43、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说明低压管道系统的取水口选择原则,以及管道输水过程与供水渠道的行水过程协调情况。 3微、喷灌工程 从自然条件、作物种类、水源条件、管理水平和经济可行等因素选择工程形式。 从水源水质情况选择工程过滤系统形式。 从水源位置、地形坡度、经济可行上,论证工程是否具备自压条件,并选择工程系统加压方式。 对喷灌工程还要从作物种类、管理水平和经济上,选择喷灌形式(管道式、机组式;固定式、半固定式)。 4量水设施选择 简述量水设施设置依据、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说明需设置位置与数量,选择量水设施形式。 参照灌溉试验规范SL13、堰槽测流规范-SL2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水工建筑物

44、测流规范-SL20、灌区量水实用技术指南等规范和资料,选择量水槛、梯形(三角、矩形)堰、量水槽等不同形式。 5田间灌溉工程与灌溉技术 田间灌溉渠道是否需要防渗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缺水的自流灌区,田间渠道一般可不进行防渗;缺水但可以实行井渠结合的自流灌区,应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田间渠道是否需要进行防渗;扬程较高的提水灌区,田间渠道一般宜进行防渗。 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一般宜采用以地面灌水方式为主,但应平整土地,采用符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要求的沟、畦规格,必要时进行渠道防渗或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方式。 纯井灌区一般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方式;井渠结合灌区应进行采用改进地面灌水方式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方式的方案比较,选择符合节水要求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 水稻灌区,宜改变传统的淹灌方式,推广应用“浅、湿”等节水灌溉技术。 6排水工程技术选择 说明排水工程现状,初步确定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配套和改造方案。 说明采取完善沟道、渠系建筑物、整治沟道,增强其排泄能力等措施。 说明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