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5843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13、坐井观天 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俺认为可针对同学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同学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同学把故

2、事中的道理与自身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导入: 1、你们读过什么寓言故事? 2、师小结:看来你们都

3、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叫坐井观天。 3、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课题的导入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加深了对寓言的认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认识它。 2、你遇到了生字是怎么做的?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点滴的识字经验,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方法仍然有限,差异表现也很明显。“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的小结,更能引导学生掌握省时高效的识字方法。 三、检查字词,巩固学法。 1、出示带拼音生

4、字。 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 指名小老师带读 齐读。 2、检查 指导学生抢读生字词。 开火车带读生字词。 3、摘苹果游戏识字: “、摘苹果游戏识字”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将学生带入游戏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愿望。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指名分段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它们的几次对话? 2、课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它们为了争论天大小的事,进行了几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谁来读给大家听?用“”画出第一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谁读?用“”画出。 第三次呢?用“”画

5、出。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文字”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此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语言,积累语言。 五、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渡:哦,青蛙坐在井底,小鸟呢?小鸟在哪里?小鸟落在了井沿上。这样就引起了下面有趣的小故事。 此环节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为下面讲读课文作了铺垫。 1、自由读它俩的第1次对话, 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它现在感觉怎么样? 读出又累又渴的语气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读,设身处地的体会小鸟的又累又渴,把学生带入作者预设的情境中 过渡: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相信吗? 2、 谁来读读第2次对话。指名读, 你又知道了什么?

6、什么话是大话? 无边无际是什么样子? 大到什么程度? A、用“天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B、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它们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C、正因为这样,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谁能读出它的不相信? 通过角色转换,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过渡:它们俩争得那么激烈,后来为什么笑了呢? 3、自由读读第3次对话,想一想。谁说说青蛙笑什么? A 青蛙的话该怎么读?(加上表情笑,动作摇手) B你真是一只自信的小青蛙!听了青蛙的话,小鸟笑什么? C齐读。 此环节教师适时适当的评价与引导,抓住重点的词语“天天”、“不会”,突出了文章的

7、重点,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4、感情朗读它俩的三次对话。 同桌两个人加上动作、表情试试; 找一对学生边表演边读。! 这一环节的表演读能使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还能更好地再现文本的思想,寓教于乐,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过渡:此时此刻,青蛙一急,后腿一蹬,跳出井口来,它看到什么? 1、谁能把青蛙看到的美丽世界说出来? 2、它会对小鸟说什么? 它对于自己以前的看法会怎么说? 现在呢? 师结:是啊,青蛙原来生活在井底,它知道得很少,现在跳出井口来了,它看到了许多许多,它懂得也就更多了 六、写字教学 这两个字右边一样,左边一个是氵,一个是口。 怎么记住它?。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8、学生写字。 此环节培养学生勤于动眼、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13 坐井观天 小鸟 井沿 无边无际 青蛙 井底 井口大 教后反思: 这堂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

9、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

10、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教师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这一问题时,老师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