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9 章环境风险评价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番茄深加工项目9 章环境风险评价环评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是指原辅材料及产品等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物料在失控状态下发生的突发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其定义为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的乘积。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及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影响程度,与物料的性质、物料的泄漏量、工艺流程、管理状况以及防范补救措施等多种因素有关,较难用数字准确表示。但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空发性事件或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洪、应急与减缓
2、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9.1 风险识别9.1.1 风险识别范围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本次风险评价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9.1.2 物质风险识别拟建项目生产的产品番茄红素、番茄膳食纤维和复合果蔬饮料,本身无毒无害。生产中的原辅料,除了冷冻剂液氨,均对人体健康没有损害。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职业性接触
3、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化工产品物性词典及毒理学数据等相关资料,确定该项目的主要危险化学物质为液氨。本项目拟在厂区中部建设一座大型冷库,冷库制冷系统以液氨作为制冷剂,该制冷剂代号R717,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工质,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在限制和禁止使用CFC物质的形势下,氨由于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使用较广泛。氨(NH3)为无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恶臭的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33。溶点-77.7。爆炸极限为15.7%27%(容积)。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4、。氨在常温下加压易液化,称为液氨,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与水形成氨水(NH3+H2O=NH3H2O),呈弱碱性。氨水极不稳定,遇热后分解,1%水溶液PH值为11.7。浓氨水含氨28%29%。氨在常态下呈气体,比空气轻,易逸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其主要理化性质、毒性及其风险危害特性进行识别情况见表9.1-1。表9.1-1 液氨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表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英文名称ammonia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闪点熔点-77.7沸点-33.5蒸汽压506.62kPa/4.7相对密度水=10.8
5、2(-79)空气=10.6灭火剂抗溶性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主要用途主要用作制冷剂燃烧性易燃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UN编号1005CAS NO.7664-41-7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危规号23003包装标志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6、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
7、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
8、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9.1.3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本项目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分析具体见表9.1-2。表9.1-2 项目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一览表名称风险因素风险类型污染物名称对人群或环境危害制冷装置设备缺乏维护产生泄漏、压力罐开关失灵,开裂泄漏氨气低毒违规操作、遇火源或摩擦静电等原因引发火灾和爆炸燃烧爆炸氨气伤害从本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可以看出,涉及物料主要含有易燃有毒的液氨,因此制冷装置存在火灾、爆炸和中毒的危险。根据危险物质的用量及其危害特性,本工程火灾爆炸危险性
9、大于毒害危险性。9.1.4 危险因素识别本工程使用的物料和产品有易燃物料,存在火灾爆炸危险性。火灾危害确定标准见表9.1-3。爆炸危害确定标准见表9.1-4。表9.1-3 火灾危害确定标准序号种类内容1极易燃闪点小于0和初沸点不大于35的液体和液化易燃气体2高度易燃闪点小于21但不是极易燃物质3易燃的闪点不小于21且不大于55的液体和固体4可燃的闪点大于55的液体和固体5爆炸的最低引爆能量超过爆炸触发阈引起爆炸,同时伴有着火现象的物质表9.1-4 爆炸危害确定标准序号种类内容1蒸汽/空气混合物爆炸易燃气体和闪点小于21的液体,在环境温度下气体/液体释放形成的气体/蒸汽/空气混合物有巨大爆炸危险
10、2可能形成爆炸性蒸汽/空气混合物闪点在21至100之间的物质3微细分散的固体颗粒物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场合,可燃液体的烟雾通常也是爆炸性的此次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根据火灾危险性分类、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等有关资料,确定拟建工程主要物料燃烧爆炸和火灾危险类别,详见表9.1-5。表9.1-5 主要危险物料火灾爆炸特性序号物质名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V%火灾危险类别1氨35115.727.4甲由表可见,拟建工程物料属甲类火险,而且工程原辅料的爆炸极限相对较宽。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拟建工程生产车间和罐区的生产
11、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企业在按照国家、部及行业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装置周围设置事故围堰及消防供水系统,并配备消防器材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后,拟建工程火灾爆炸危险在可控制的范围内。9.1.5 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附录A.1中的有关规定,项目所涉及到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的危险化学品为液氨,其辨识结果见表9.1-6。表9.1-6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危险化学品名称临界量(t)危险化学品的量(t)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氨108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
12、04)中推荐的方法:该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对照表9.1-7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的评价等级。表9.1-7 评价工作级别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通过与表9.1-7对比,本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主要评价内容为:风险识别、源强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定,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以功能单元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其敏感保护目标见表1.6-1和图1.6-1。9.2最大
13、可信事故源项分析冷库氨在正常工况下的自然损耗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发生在非正常工况条件下。发生氨泄漏的常见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善,工人违章操作以及设备、容器陈旧,管道破裂,阀门损漏,钢瓶或贮槽、贮罐爆炸或运输不当,贮罐暴晒等导致生产性事故或意外事故所造成。根据调查,同类装置典型事故案例见表9.2-1。表9.2-1 同类装置典型事故案例汇总表序号事故类型事故过程事故原因事故后果1氨气泄漏产生火灾2013年8月31日上海市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一个车间的管道泄漏造成15人死亡、5人重伤、20人轻伤。2氨气泄漏导致火灾、爆炸2013年6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吉林宝源
14、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主厂房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高温导致氨设备和管道发生爆炸。公司管理不力没有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3氨气泄漏2007年11月4号9时许,浏阳市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的英善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氨气泄漏,半吨氨气倾泻而出,神仙坳社区内顿时充斥着刺鼻的气味由于当天停水,无水冷却储氨罐,导致压力升高冲破了管道连接口的垫片,再加上设备老旧,导致氨气泄漏周围3000多居民紧急疏散,多名员工中毒4氨气泄露2007 年11月10日9时20分左右,吉林德大有限公司肉食加工厂深加工车间内突然出现了恶臭味,深加工车间19班内22名女工都出现了中毒
15、症状。制冷设备管道老化,造成了氨气泄露22名女工出现中毒症状5氨气泄露2005年5月12日晚,浙江省岱山县一水产公司发生一起严重氨气泄漏事故。氨气泄漏原因是由于制冷氨气机缸垫损坏所致由于当地消防部队抢救及时,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6氨气爆炸1994年8月17日凌晨4点,安徽省萧县罐头厂实罐分厂1500吨冷库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使三层框架结构2000多平方米的原料冷库炸毁,一楼顶板炸塌,墙体炸崩,值得庆幸的是,爆炸发生在凌晨4点多钟,工人尚未上班,周围没有人员,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出现麻痹,安全意识不到位,日常巡检不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财产直接损失175.5万元综上所
16、述,本项目冷库环境风险来源于氨泄漏。氨泄漏因素主要有:(1)管路系统泄漏(包括管道、阀门、连接法兰、泵的密封等设备及部位); (2)储气罐泄漏;(3)自然因素,如地震、雷击等。根据类比资料,冷库氨泄漏一般产生自储气罐泄漏,本项目冷冻机组液氨循环用量约为8吨,根据统计资料,该类容器失效允许概率1.010-5。本次评价考虑当且仅当有一座冷库氨储罐发生事故时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9.3 风险管理9.3.1 事故防范措施本工程潜在风险较高的风险源是各种易发生泄漏的装置设备、毒性物质、电力设施、各种机械设备,企业应严格按照有关危险化学物品生产、使用等国家有关规定,在设计、设备选材、生产、安全管理等方
17、面应加强管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做好对设备的维护、检修,切实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同时,应加强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报警措施,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9.3.1.1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根据第4章的计算,本工程完成后卫生防护距离最大为150m。根据防护距离管理要求,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根据对厂址周围社会环境状况的调查,拟建项目厂址最近的居住人群是距
18、离厂址200m李平坊村,在拟建厂址周围200米范围内没有人群长久居住区,拟建厂址能够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9.3.1.2 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企业采取的水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1、防渗措施项目区内一般区域采用水泥硬化地面,装置区、罐区、污水站、化学品库等污染区采取重点防渗,并完善废水收集系统。为了防止管道内有污染介质渗出而污染地下水,主装置的正常生产排污水、设备(泵)渗漏和检修时的排水管道采用管架敷设;事故水收集沟做防渗处理;对排水点分散的生活污水排水管道在地面下敷设,管道采用耐腐蚀抗压的夹砂玻璃钢管道;所有检查井、水封井和排水构筑物(包括化粪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防渗漏处理
19、;在污水排水管与检查井及构筑物连接的地方采用防渗漏的套管连接,管道与管道的连接采用柔性的橡胶圈接口。危险废物和工业固废贮存场所防渗效果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6-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相关要求。2、事故废水收集措施在化学品罐区、装置区、原材料库、危险废物和工业固废贮存场所四周设废水收集池,收集池和事故池用管沟相联,如发生事故,事故废水和泄露物料经管沟流入事故水池。在装置开停工、检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有可燃、有毒、对环境有污染液体漫流到装置单元周围,因此设置导流设施。消防废水通过废水收集系统进入厂区事故池,再
20、分批送污水处理站处理,不直接外排。确保发生事故时,泄露的化学品及灭火时产生的废水可完全被收集处理,不会通过渗透和地表径流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1)事故水池设计分析厂区污水站设事故水池,有效容积为900m3,用以容纳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上述废水通过调节和切换,分批送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事故发生后,废水进入事故水池,事故废水收集及处理流程见图9-2。事故废水管沟泵排放污水处理污水站事故水池事故废水图9.3-1事故废水收集流程(2)事故废水处理分析当发生泄露事故时,泄露物料收集于事故池中;当发生火灾时,物料与消防水一同进入事故水池。因此,首先对事故水池中的废水进行检测,确定废水水质情况。然后由
21、泵渐次泵入厂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单县煤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3、其他措施埋地铺设的管道、阀门设专用防渗管沟,管沟上设活动观察顶盖,以便出现渗漏问题及时观察、解决,管沟与污水集水井相连,并设计合理的排水坡度,便于废水排至集水井,然后由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9.3.1.3 防火防爆措施泄漏事故的防止是运行和储运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一系列重大事故。经验表明阀门和管件接口的损坏是引发泄漏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泄漏事故的关键。本项目制冷系统中存有大量的氨,总氨量约为8t,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旦
22、发生重大事故,将会对厂内工人及其附近的南王庄和杨楼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但我们也不必谈“氨”色变,氨的危害性不外乎毒、燃、爆,但这些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外界条件才可形成威胁。因此只要有的放矢地对各源点加以予见性防范措施,就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氨扩散。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氨易溶于水的特性,在高压区、包括冷凝器、贮氨器普遍加装强力喷淋水系统,并以控制阀分区控制。一旦某处发生大泄漏,则立即以喷淋水对其稀释,极大地缓解氨扩散。同时,大量的喷淋水还可使区域降温,扑灭诱发爆燃的火种隐患。自来水管网压力不足之处,可在喷淋总管进口端加设防爆型管道增压泵,以提高喷淋压力和水量,
23、并为其提供专用电路。(2)所有安全阀的放空管一律接至循环水池或专用水桶,一旦跳阀则不会将氨气直接排至大气中造成扩散影响。(3)压缩机房内可对调节站设置喷淋装置,而对压缩机,氨泵等的泄漏,可视强度由分布在整个机房区域的消防栓机动压制。机房应分设多处消防栓,并配备适当水龙带,配直射、散射两用水枪,这样在排险中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泄漏点、稀释液氨而且可大大减轻抢险人员的氨负荷及室内气体的浓度,确保人身安全。机房内的防爆型排风机对于降低气体浓度,防止爆燃至关重要。但应设集风罩(屋顶型可不设),并在散风口处设喷淋系统,防止向外部大气环境扩散。(4)库房为密闭空间,一般不为重视。实际上库内不便喷水和无法排风,
24、最易形成燃爆浓度。所以当发生氨泄漏时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如下:)立即切断系统的供液电源;)开启该系统压缩机抽真空,待压力归零后保持运转;)排气通过机头放空阀直接排至水中(真空度不必大,降至零即可,防水倒吸),从而制止管道或设备继续泄漏;)以配好的稀盐酸溶液用喷雾器向库房空间喷雾,有条件者以高压氮气或二氧化碳向库中灌注,以破坏可燃性气体分子的结构,同时形成偏高压,有利于库内气体的排出)最后,待一切正常后再处理泄漏点。建议在建库时设大容量的氮气容器或二氧化碳容器作为源点控制设备设置,并配以管道、阀门通向库房,实施有效地防爆燃控制。(5)根据系统管道外径尺寸以高压区为重点,配备各种口径的的堵漏专用管卡
25、。当管道发生泄漏时,抢险人员在水龙掩护下,根据管径及裂口大小选择相应管卡,内垫橡皮,几分钟内就可将漏点堵住,待善后处理。该段时间由于有水龙压制稀释,扩散的影响会极小。(6)为避免泄漏在各设备之间的影响,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存贮较多及高压设备,均设置防火防爆墙。(7)在冷库制冷机等易发生“液氨泄露”的位置设置氨气报警器,以便及早发现泄漏、及早处理。设置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及事故处理池,保证泄漏物料能迅速安全集中到事故池,以便集中处理。(8)防止管道的泄漏,经常检查管道,地下管道应采用防腐蚀材料,并在埋设的地面作标记,以防开挖时破坏管道。地上管道应防止汽车碰撞,并控制管道支撑的磨损。定期进行系统试压、定期
26、检漏。管道施工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埋地管道应有阴极保护。(7)根据生产特点和安全卫生要求,总图布置按照功能分区进行布置,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设计,操作人员巡查通道,消防环行通道围绕装置区设置。(8)根据消防要求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在罐区设置固定式及移动式消防冷却系统。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规定,各车间根据需要需要配置足量的MF8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足量的消防器材。界区内的消防及检修通道与界区外的主要道路及消防道路相通,确保消防通道通畅。(9)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要求,在爆
27、炸危险区域内选用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防爆型电气、仪表及通信设备。爆炸危险区内的建筑构件、相关设备、管道等按规范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10) 在建、构筑物的设计中,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占地面积、防火间距、防爆及安全疏散等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进行设计。(11)在工艺管道的安装设计中,全面考虑抗震、防震和管线振动、脆性破裂、温差应力破坏、失稳、高温蠕变破裂、腐蚀破裂及密封泄漏、静电等因素,并采取安全措施加以控制。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或压力设备、管道和储罐按规定设计安全泄压装置。(12)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阀门,输送管道采用焊接方式,法兰连接处采用可靠的密封
28、垫片,以有效防止危险物料的泄漏,减少爆炸混合气体聚集的几率,确保在正常运行状况下,危险物料得到安全控制。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金属管道除需要法兰连接外,均应采用焊接连接。(13)在车间设置可燃气体报警器,增加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自动检测系统。在罐区及生产区域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器,检测信号送至控制室的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盘上。在主装置、仓库、罐区等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报警信号送至控制室的火灾报警盘上。当人员发现可能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控制室、调度室或消防队,以便及时处理。(14)电气专业的设计严格按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定划分生产装置作业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并选用相应的电气设备和控制仪表
29、,设计相应的防静电和防雷保护装置。生产装置根据需要设计双电源,保证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检查仪表的用电。(15)加强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配备完备的灭火装置,每个职工均应培训学习针对各类易燃易爆原料生产特点的灭火、防爆、拯救知识。在易燃易爆车间和生产岗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及消防工具,如干粉灭火器等,对这些器材应配备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以备事故时急用。 (16)有火灾爆炸、毒害、人身危害的场所及企业的供配电站、供水泵房、消防站、气防站、救护站、电话站等公用场所,应设能延时的事故照明。(17)消防站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b 宜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c
30、 宜远离噪声场所。 d 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9.3.1.4 生产管理防范措施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切实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积极推广科学安全管理方法,强化安全操作制度和劳动纪律。对职工要加强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培养职工要有高度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并且要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工艺参数变动及泄漏等的危险、危害知识,在紧急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方法。加强对新职工和转岗职工的专业培训、安全教育和考核。新进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对转岗、复工职工应参照新进职工的办法进行培训
31、和考试。应针对事故发生情况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救援设施器具的良好度。从工程筹建开始就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包括各种技术图纸、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规章制度、设备运行档案、特种设备档案、电气设施检测数据、安全部件检测记录等,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加强对电工及电气设备的管理,并对职工进行各种电气事故案例的教育,不乱拉临时线、防止各类电气事故的发生。应规定作业场所要严禁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的使用,以避免自动控制系统、报警系统受到干扰而引发事故。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危化品的等的运输应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危险化学
32、品运输许可证,或者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的单位运输。在生产界区各工段均设置集中控制室,工人操作休息室和分析化验室,且与工艺生产设备隔离,除少数岗位外,工人除短时间在生产现场巡回检查外,大多数时间在操作室内,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9.3.1.5 三级防控体系设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2005152号文件,本项目将设应急防范措施,即:厂区设置事故水池,在雨水口处加设挡板、阀门,防止污水泄漏和污染消防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具体如下:在污水处理站附近设置储存能力为900m3事故池作为防控措施,用于事故状态下储存污水,并在雨水口处增加切换阀门和引入污水处理站的事故池管线,防控溢流至雨水系统的污水进入东
33、沟河等周围地表水体中。9.3.2 应急预案9.3.2.1 公司应急预案公司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及当地公安部门的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详细的应急计划,并组织对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或演习,以确保异常发生时将异常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微小泄漏和预警事故的工艺处理发生此类事故,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事故较小对工艺生产无影响,岗位人员应及时采取切断致灾源和通知车间人员、监护并设置标示如:挂牌、合理调整工艺指标等处理措施。一般事故的工艺处理发生一般工艺事故或着着火事故,采取报警和切断致灾源措施,对泄漏物及时收容并中和处理,对设备、存储容器可以通过喷水
34、降温冷却,对厂房采取及时通风置换措施等。对较大事故的工艺处理措施立即切断致灾源或喷水冷却容器设备,设立警戒区,挖坑或围堤、稀释处理。交通运输事故处理措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发生事故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事故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危害源,
35、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企业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安全距离:存储罐上风向300米。安全路线氨气泄漏:撤离路线是存储罐南北路向北向南撤离,东西路可以向西向东撤离;救援指挥小组要在事故发生时及时确定上风向并通知所有在场人员,救护人员和伤者及现场无关人员按安全路线向上风向撤离至安全距离外。在安全距离内小组要及时设立警戒
36、标志或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擅自进入危险区。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隔离分为一、二、三级区域一级区域:指现场危险源周围50米应设立警戒线,救援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距离的隔离泄漏危险化学品,杜绝扩散并采取冷却、收容、稀释等措施,此区域只有救援小组成员方可进入。二级区域:指距离危险源上风向50米以外至三级距离之间为二级区域,二级区域设立专人监护,杜绝外来人员进入或遗留人员的继续撤离,以及临时救援指挥部设立在二级区域外。三级区域:指在安全距离设立警戒点,其距离外为安全距离,距离内至二级区域之间为三级区域。 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发生泄漏及着火事故后,要及时分析、检测现场环境及危害程度,如泄漏处理分
37、析是否构成危及人身、设备安全,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及时保护和撤离;如着火要检测、分析火势蔓延的可能性和着火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发生泄漏着火事故后,应急救援小组要及时组织抢险小组进行现场抢险救护,及时控制致灾源(如采取紧急停车、关闭阀门等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迅速排除现场灾患,消除危害。发生泄漏及着火事故忘却应急救援预案后,抢险小组成员要在指挥小组的合理指挥下按照预案程序及时进行现场人员、设备的救护工作,组织现场无关人员和受害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转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报告救援指挥小组,指挥小组根据汇报情况决定事故救援的升级上报和组织协调处理。如事故有蔓延扩散,有车间及分厂无法进行
38、控制的趋势,应及时通知公司安全环保部和生产调度启动公司救援预案。氨气泄漏应急处理措施及防护急救措施l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l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
39、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l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40、首先将受伤人员移到危险源上风处现场救护。较重的应及时送医务室救护或通过救援人员现场救护。应急救援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有公司救援组织。预案分级的条件: 分为以下三级: 车间级:岗位、车间能及时处理不影响人员安全和正常生产时。 分厂级:车间需要调动分厂协调处理时。 公司级:分厂救援小组组长决定需要公司协调处理时。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当事故超出分厂预案控制范围时,小组组长应及时汇报公司安全环保部和生产调度度关闭分厂级救援预案,协调及实施公司救援预案。应急培训计划针对车间员工及救援小组所有成员,以保证预案的贯彻落实。演练计划车间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年一次,以检验车间预案的
41、组织效果,从而确保预案适时改进。9.3.2.2 社会救援应急预案为了减少和降低异常泄漏对附近居民造成的影响,除了内部制定严格的应急计划,减少异常泄漏、降低环境影响程度外,公司也应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如消防、环保和医疗等部门联合制定社会救援应急计划,以应对突发性事故发生时采取紧急处理。应急组织公司应将自己使用的危险化工品的名称、理化性质及其毒性以及中毒解救措施列单向当地政府汇报,并由其牵头组织应急组织指挥中心,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指挥或调度。应急组织指挥部应有政府、项目、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医疗部门等部门组成。同时由消防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医疗部门各自组成专业救援队伍:消防部门组成消防
42、救援队伍,并配备防护防毒用具,以备发生突发事故时对公司进行消防支援;医疗部门组织中毒医疗救护队,根据公司提供的中毒物品名称以及解救方法负责对公司以及附近区域中毒员工和群众进行抢救工作;环保部门组织检测机构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测支援,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政府除负责统一指挥外,还应负责公司附近区域群众的紧急撤离工作。应急设备与材料公司应配备消防队,并应配备防火灾、爆炸事故应急设施、设备与材料,主要为消防器材。公司消防队配备雾状水、喷淋设备等,以备在储品突发泄漏时进行喷淋降低有毒储品的挥发扩散量。应急通讯、通知和交通应急组织指挥部内部应规定应急状态下的通讯方式、通知方
43、式和交通保障以及交通管制等措施,便于联系、指挥和交通顺畅。人员培训与演练应急计划以及组织分工制定后,应定期组织和安排人员培训、演练以及联合演习,以熟悉各自的职责和职能。公众教育和信息联合对公司附近区域群众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发布有关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有关危险化学品以及自救方面的知识。记录和报告设置应急事故专门记录,建立档案和专门报告制度,并由专门部门负责管理,以便总结经验,改善应急计划和提高处理应急的综合能力。9.3.3应急监测预案要求企业成立应急监测科,同时依靠当地环保部门的应急监测能力。1、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监测科应设现场调查组、现场监测组、实验分析组、质量保证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各组织机构
44、均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完成应急监测工作。2、应急监测方案监测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氨地表水监测:PH、COD、NH3-N等。监测频次: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监测,事故发生1小时内每15分钟取样进行监测,事故后4小时、10小时、24小时各监测一次。监测点位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汇漏量大小,分别在距离事故源0m、100m、200m、400m不等距离设点,设在下风向,并在最近的村庄各设一个监测点。监测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执行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仪器环保监测站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监测仪器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配备的主要监测仪器。企业自身监测能力不足时,可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3、应急监测工作程
45、序应急监测程序启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授指挥部下达的应急监测任务后,应急监测科应立即按本预案启动应急监测工作程序,下达应急监测预先号令,召集人员,集结待命。应急监测准备在应急监测科长指挥下,各专业组根据职责和分工,在15分钟内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现场调查组根据已知事故发生信息,提出初步应急监测方案。现场监测组完成现场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等准备工作。质量保证组完成现场质量保证等准备工作。后勤保障组完成应急监测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等准备工作。实验室留守人员做好应急监测实验室准备工作,随时对现场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现场采样与监测应急监测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警戒区域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和环境污染事故
46、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进行自身防护。保证组根据现场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初步监测方案进行审核,根据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确认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报科长批准实施。当事故现场污染物不明或难以查清时,质量保证组和现场调查组在进行现场调查的同时,通过技术咨询尽快确定应急监测方案。现场监测组与后勤保障组迅速完成电力系统的安装架设。应急监测报告样品分析结束后,质量保证组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编写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报告要对应急监测结果、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污染范围、污染程度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和说明,并提出消除或减轻污染危害的措施和建议。报告由应急监测科长审核,并经科长批准后上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跟踪监测对事故发生生滞留在水体、土壤、作物等环境中短期不易消除、降解的污染物、要进行必要的跟踪监测。应急监测终止应急监测终止程序接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终止的指令后,由应急监测科长宣布应急监测终止,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安排正常的环境监测或跟踪监测。应急监测终止后的工作现场应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