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之咏》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花之咏教学设计 花之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学生分析: 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学生对它比较了解。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抒发
2、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
3、板书课题:花之咏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 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第几种意思呢?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由孩子们咏花引入课题,学生通过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花之咏就是花儿的歌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湛蓝、孕育、天幕、招徕、抚养、赠物、叹吁、聆听、啜饮、琼浆、芳香四溢、仰目朝天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4、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5、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
4、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读自悟,自己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课文时会更积极。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交流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 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生1:这句话好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我”
5、比作“一句话” 师:文中的“我”指谁? 生1:文中的“我”指花。 生2:这里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我从“吐、收、藏”这几个词知道的。 师:每一个优美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老师也想来读读,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自由说。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师:这个比喻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 2、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生1: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花”比作“星星”,还把“草地”比作“地毯。 师:我能请问你“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对,还有哪个词也写颜色?(碧绿)深蓝是的颜色,
6、碧绿是的颜色。作者把天空和草地的颜色写得如此鲜艳,目的是什么? 3、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天把我孕育,春天把我降生,冬天把我抚养,秋天催我入眠。 生1: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花比作“大地的女儿”。 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3:拟人和排比 师:这里既有比喻,又有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年四季花儿在大地怀抱里生长的过程。谁能读? 4、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师:我还是什么呢? 生1:我还是礼品、彩冠、赠物。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这些都是花的什么? 生2:花的作用 师: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物,是人间真情的象征。请你来
7、读,读出对花的赞美之情。 5、师导读前四个自然段 、品读五至七然段 师导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要点: 1、“携手”是什么意思?书写时“携”字的右上是“隹”不是“住”。 2、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3、叹吁:叹气。这里指花散发出香气。芳香四溢:到处散发着香气。 4、招徕:招揽,招引。第六段中的三个“她”分别指“草原”、“空气”、“白天”。 5、“啜饮”中的“啜”就是“饮”的意思。两个意思一样的字合成的词,增加了文章的韵律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而单独用“饮”就没这种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结构的词,你能找到吗?琼浆:美酒。
8、6、“幻想”: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想法,换个词。花的理想是什么? 7、这仅仅是花的心声吗?不是,这也是作者的心声。 作者渴望什么,追求什么呢? 8、师:希望和平,向往幸福的生活就是他所追求的“光明”。让我们再次读出作者的心声吧。 三、总结全文。 1、本文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作者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和理想。作者与花已经融为一体。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这叫 2、课题能还能改为“咏花”呢? 3、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什么是第一人称呢? 四、拓展仿写。 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上一两句话。 五、作业超市。 收集有关花的诗、词、句、故事,办一期专题手抄报。六、教学板书: 花之咏 歌唱美丽 追求光明 借花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