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1.2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1.3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资质证书:法人代表:1.4编制程序受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XX省工程咨询公司于2009年5月接受了编制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任务之后,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项目拟建场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就编制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问题与承办单位的领导及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充分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在反复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对工程项
2、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和项目拟建地区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本项目拟建场址建设设想,编制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该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5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3、XX省XX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4、XX省XX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5、XX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经济运行会议八大举措和十大措施责任分解的通知;6、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和数据;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和资料;8、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9、
3、国家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国家jiw1.6编制范围与内容根据国家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和深度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研究论述,对项目的建设条件、总平面规划方案、建设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管理及工程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期为项目的下一步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1.7项目概述1.7.1项目提出的背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
4、发展目标,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无疑是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直观的体现,加强新农村改造,改善农民 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消除农村包围城市的落后局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XX县政府决定在XX县产业集聚区周围开展“城中村”造建设。XX县作为周口市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具有辐射周边、分担周口市城镇职能的重要作用,而XX县产业集聚区是XX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企业创业的航母,是产业
5、集群发展壮大的孵化器、倍增器。近年来,XX县产业集聚区经济快速发展,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厂房用地需求量大。然而从产业集聚区内及周围自然村土地利用现状看,集聚区周围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存在着布局凌乱,分散无序,粗放式用地的问题。这些集聚区内或周围分散排布着的一批农户,不仅占据着集聚区大量急需的土地,限制着企业和集聚区的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同时分散的农户也不利于集聚区的统一管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既不利于集聚区鹅发展,也不利于农户的利益。依据集聚区发展的需求,集聚区统一进行新农村城中村改造,将农户集中起来进行合理安排管理,方便了农户的生活,也为集聚区的发展解决了土地的问题。因此本项目
6、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1.7.2 项目建设方案与规模本次建设项目为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根据XX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经济运行会议八大举措和十大措施责任分解的通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参照当地新农村建设相关规定,结合XX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目前建设进展情况,拟将现狄庄村进行整体搬迁,异地安置,以适应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经调查,狄庄村现有村民120户左右,约480人。拟建新址选定在生产路与集聚区规划道路的交汇处,南部为耕地,与丁亮新村相邻,地理位置较佳,基础设施完善,各种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是该新村建设的理想之地。新村规划占地45亩
7、,共安置村民120户,每户占地面积0.2亩。该新村主要建设村民住宅及公共服务与活动中心,每户住宅建筑面积200,住宅总建筑面积为24000,公共服务与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000;新村总建筑面积为2.5万,容积率0.83。新村村民安置住宅均为2.5层建筑,砖混结构,公共服务与活动中心两层,主体采用框架结构。1.7.3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本项目承办单位为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做好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的征地和规划与建设工作,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顺利完成,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本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征地手续的办理和狄庄新村的规划、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项目建设期为1年。
8、1.7.4 项目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估算总投资3947.75万元,拟由县财政出资1147.75万元,其余由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融资方式自筹解决。1.7.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备 注1安置规模户120480人2占地规模m22997045亩3建筑规模m2250004用水量m3/d1635用电量千伏安6246总投资万元3947.75其中: 建筑工程万元2483设备购置万元60安装工程万元18其它工程及费用万元1191.03预 备 费万元112.567资金筹措万元3947.757.1其中:县财政出资万元1147.757.2
9、管委会自筹万元28008建设工期月121.8 结论与建议1.8.1结论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符合XX市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集聚区发展步伐,提升集聚区整体竞争力的政策要求。项目的成功开发,能积极推动该区域的城市化建设,并带来多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1、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提升该区域的市容市貌,改善区域城市景观。3、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使该区域的原居民在经济上获得收益。4、完成集聚区居民由村民向市民的转变,并使原来的村级管理转变为社区管理,真正成为城市组织的一部分逐步改变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彻底打破原来的二元社会结构。
10、总体上,通过科学论证,该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具有可行性,项目经过科学安排,精心施工,最终能实现政府、村组居民和开发商三方共赢的目标。 1.8.2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面临拆迁、补偿安置等繁重工作,而且需要协调土地、规划、市政、拆迁等政府相关部门,中间环节多,协调工作量大,因此,为保障项目改造的顺利实施,使其尽快出形象、见效果,以圆满实现项目既定的目标。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争取政府政策和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使项目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做好项目前期的融资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3、应进一步落实与完善本项目配套水、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
11、建设必要性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XX县工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是行使县委县政府授权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工业集聚区的日常工作,是实施工业兴县、资源共享、集约用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而成立的专门机构,工业集聚区管委会成立于2006年,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管理、园区规划、统一建设、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和决定,制定工业集聚区区行政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组织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论证、工程设计、施工的管理工作,兴办和管理工业集聚区区内的公共事业。编制工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经批准的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计划,对工业集聚区的建设用地进行
12、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组织管理工业集聚区各项基础和公共设施;负责工业集聚区内土地开发管理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负责工业集聚区区的招商引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审核工业集聚区区的投资项目;对入驻工业集聚区的企业指导、协调、服务,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发展环境;审核工业集聚区内的各类投资项目,并在县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局指导监督下,办理工业集聚区区内企业认定初审和申报事宜;依法协调、管理工业集聚区工商、税收、环保、劳动等有关事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兴办工业集聚区各项公益事业;负责工业集聚区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统计和申报;对工业集聚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13、;负责工业集聚区内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企业安全生产的督促、检查、指导和管理;鼓励境内外投资者以资金、机器设备、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投资或作价入股,在工业集聚区内兴办企业;根据需要,负责联系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管理有关部门在工业集聚区区的派出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责工业集聚区党组织的建设和党员的发展管理工作;行使县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2.2项目提出的背景2.2.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生产发展是其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其具
14、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其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其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其体制保障。这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共同构成社 会主义新农村概念的科学内涵,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新农民、新风尚、 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的五新为标志,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 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 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为手段,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
15、无疑是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直观的体现,加强新农村改造,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2.2.2城中村改造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 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 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 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己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
16、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 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必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 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所以新农村改造及土地整合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
17、要任务。 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消除农村包围城市的落后局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XX县政府决定在XX县产业集聚区周围开展“城中村“改造建设。秉着“政府主导、现场运作,统一设计、各具特色,统筹布局、优化空间,营造景观、健全功能,全面推进,改善民生。”的原则,力求将新农村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做到最好。改造城中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使更多的“城中村”融入城市的大圈。同时城中村改造的建设也是XX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必要条件。2.2.3工业集聚区发展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XX县作为周口市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具有辐射周边、分担
18、周口市城镇职能的重要作用,而XX县产业集聚区是XX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XX县产业集聚区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小企业创业的航母,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孵化器、倍增器,XX县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从各个方面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使随着XX产业集聚区品牌的的快速树立,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的规模不断快速发展。近年来,XX县产业集聚区经济快速发展,入驻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产房用地需求量大。然而从产业集聚区内及周围自然村土地利用现状看,集聚区周围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存在着布局凌乱,分散无序,粗放式用地的问题。这些集聚区内或周围分散排布着的一批农
19、户,不仅占据着集聚区大量急需的土地,限制着企业和集聚区的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同时分散的农户也不利于集聚区的统一管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既不利于集聚区鹅发展,也不利于农户的利益。依据集聚区发展的需求,集聚区统一进行新农村城中村改造,将农户集中起来进行合理安排管理,方便了农户的生活,也为集聚区的发展解决了土地的问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新农村城中村改造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中共XX省委和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省各地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开展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这
20、些不仅客观上为人口搬迁和新区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形成适宜的外部环境条件。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人口搬迁势在必行。首先,通过人口搬迁可以加快农民向城镇的集中,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实现农村生活社区化,新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建设将拉大XX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框架,打造承担“工业反哺、城市带动”的平台,对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二、项目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人口搬迁可以根本改变目前农民分散居住的局面,并由此造成的用电、上学和医疗诸多不便,集中搬迁和统一安置将降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成本,搬迁农民向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迁居,农民集中居住的新村将会享受到便
21、利的交通、通讯、水、电、气、教育和医疗等生活设施,大幅度地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员环境。另一方面, 人口搬迁将有助于促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大批居民向新的集中居住区搬迁,拓宽了人口就业渠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出路。从根本上说,农民住新村、当工人、增收入、奔小康,顺应农民群众的意愿,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三、搬迁后的土地整合有利于土地集约和合理使用,促进集聚区的发展搬迁后的村庄通过整合,集约了土地资源,并使其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和开发。从自然村土地利用现状看,产业集聚区周围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布局凌乱,分散无序,粗放式的用地相当普遍。如果进行城中村改造,将自然村的人口实行集
22、约化的居住、生活和工作。就土地一项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用来建设集聚区,促进集聚区规模的扩大,加速集聚区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反哺”。此外,按照人口搬迁规划,在今后一段时期,对分散的农村居民住户实施相对集中搬迁,对原有村庄建设实施整治性管理,通过兼并分散的自然村和孤立的居民住户,治理空心村和宅基地,将小片土地连成大片等整合措施,更有利于实现土地耕作机械化、种植规模化、将会节约大量的耕地,将为全县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空间,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会有长足的发展,将有可能真正把现代农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之一,引导部分农民向现代农业转移。四、项目的建设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
23、必然要求。 从微观层面看,实施人口搬迁,有助于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节约土地和集约用地,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宏观层面上看,人口搬迁及新城村建设的实施,对推进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五、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该区域的市容市貌,改善区域城市景观项目建设后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使该区域的原居民在经济上获得收益;完成当地居民由村民向市民的转变,并使原来的村级管理转变为社区管理,真正成为城市组织的一部分。改造后,原居民将逐步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彻底打破原来的二元社会结构。总之,通过新农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节约土地资源,提
24、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集聚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城镇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3.1改造项目原状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6个自然行政村。2009年拟改造1个,即狄庄村。该村共占地95亩,120户村民。本次拆迁范围:东到狄庄村东生产路,西到付桥粮库,南到涡河,北到生产路。拆迁建筑面积:28000。随着XX县及产业集聚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是,城中村的情况与城区相比差别越来越大。生活环
25、境差,水、电、暖、气、路、垃圾处理及社区服务很不完善,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了广大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产业集聚区今后的发展,不利于XX县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发展。为了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使广大城中村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为了产业集聚区今后朝着“高规格、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拟对狄庄村进行统一搬迁,异地安置。3.2项目建设规模拟建新村为住宅区,拟安置狄庄村村民120户,按每户平均人口4人计,共480人左右。在XX县县委、县政府及产业集聚区的大力支持下,狄庄村改造项目顺利启动,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通过与狄庄村委、搬迁
26、农民的多次协商和沟通,拟建新址选定在生产路与集聚区规划道路的交汇处,南部为耕地,与丁亮新村相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参照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规定,确定平均每户占地面积为0.2亩,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按200设计,住宅总建筑面积为24000,公共服务与活动中心建筑面积按1000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5万,容积率0.83,新村占地45亩。3.3项目建设方案考虑到该村的人口、原居住环境等因素,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拟建新村居民住宅平面定为联排房屋形式,每处院落尺寸为:长13.4m,宽10m,住宅层数定为2.5层,共建造住宅120处,满足120户农民正常居住的需要。第
27、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建设地点现状XX县位于XX省东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处黄淮平原,涡河中游,东邻曹操故里安徽亳州,西接太康、淮阳、南与郸城毗邻,北与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市相连,是古代思想家、道教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全县现辖22个乡镇,554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总面积1245平方公里,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的35个扩权县和全省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县以及47个改革开放重点县之一。XX县地处中原腹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北距陇海铁路70公里,且紧邻105国道和106国道,311国道、许亳高速、商沈公路贯穿全境,省道商临路、老沈线、鹿柘路纵横交错,境内已实
28、现村村通油路,拟建中的许亳铁路穿境而过,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南北通融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县22个乡镇全部通国内、国际直拨电话,移动通讯与全国联网。XX县产业集聚区位于XX县城规划区北部,与县城隔涡河相望,东起迎宾大道,西至207省道,南到涡河,北至许亳高速公路;总占地面积8.4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1万多人。在XX县县委、县政府及产业集聚区的大力支持下,狄庄村改造及土地整合项目顺利启动,产业集聚区通过与狄庄村委、搬迁农民的多次协商和沟通,拟建新址选定在生产路与集聚区规划道路的交汇处,南部为耕地,与丁亮新村相邻。该地块东西长约162m,南北长约185m,合45亩。拟建新区
29、为住宅区,该区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周围幼儿园、小学、中学、广场、医院、邮局、银行、超市、书店等各种服务设施齐全,通讯和信息网络设施完善,人文环境良好,适合本项目的建设。4.2自然条件4.2.1气候条件XX县位于暖温带南部,是北亚热带向暖带过渡的地带,兼有两种气候带的特征,属大陆性季风型的亚湿润气候。境内气候差异很小。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多变,夏热冬冷,秋季降温较快,雨热同季、干湿冷暖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但雨水集中变率大,易旱、易涝。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0.7年平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755.2毫米历年平均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数:2277.3小
30、时主导风向:春夏:偏南风 秋冬:偏北风平均风速:3.3米/秒基本风压:0.4千牛/平方米基本雪压:0.45千牛/平方米4.2.2地形地貌XX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由于过境河流均注入淮河,又称黄淮平原。全境地势平坦,但由于古河道交相沉积,黄河多次泛滥淤积,局部形成槽状和碟状洼地。地势西北略高,东南偏低,平缓倾斜,自然坡度为1/45006000。XX县地质构造属周口盆地的一部分,北临太康隆起,与华北盆地开封凹陷形似,“箕状”呈北东走向,该凹陷受亳县郸城大断裂的控制,从主体来看该凹陷处于继续沉降过程,各时代沉积中心保持在该断裂带的北侧,续存性较好。区内普遍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物质,其下埋藏着第三
31、系堆积物。不同时期的古河道、阶地均埋藏于地下,第四系各时代古地形的起伏与基底构造带的隆起区位置相吻合,在凹陷区的边缘地带有断裂发生,其走向和分布分别与华夏系、新华夏系的基底构造相一致。4.2.3水文地质XX县属淮河流域北翼的一部分。境内有大沙河、兆河、惠济河、涡河、白沟河、清水河、晋沟河、黑河等14条大中型河道自北向南呈扇形排列:43条小型沟河,93条深沟水渠。人工开挖的鹿辛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XX县浅层地下水丰富,在全省属强富水区。按水均衡法计算,可开采量为1.06亿立方米。浅层水在25米以上,平均埋深2.39米,年变幅度1.75米。水质良好,适宜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XX县境内有较大的河流1
32、3条,涡河绕县城而过。境内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有涡河、惠济河。涡河:发源于黄河大堤以南,水源主要靠非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地下水排泄补给,年径流量悬殊,变化较大,丰水期在78月份,枯水期为11月至翌年5月份。在城区段自玄武闸至县城闸,长24公里。流域面积108平方公里,流量52立方米/秒,涡河付桥闸蓄水800万立方米,涡河玄武闸蓄水600万立方米。惠济河:自贾滩闸至李营闸与涡河汇合入淮河,长9.5公里,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流量55立方米/秒。惠剂河东孙营闸蓄水1500万立方米。以上河流目前均受到污染,水质为类。地表水位普遍高于地下水位,地表水可入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属中等富水区
33、,水位埋深44.5米,水质已污染,不宜饮用;中层地下水:水质类型复杂,水位埋深9米左右,矿化度较高,为微咸水,有一定污染;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水位埋深914米,适宜饮用。4.3交通条件XX县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县城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北近陇海铁路70公里,311国道、许亳高速、商沈公路纵贯全境,紧邻105国道和106国道,省道商临路、老沈路、鹿柘路纵横交错,县乡公路纵横交织,道路网完善通畅。4.4基础设施条件4.4.1供水XX县在县西南部建设路南端建设一座供水量为5万吨/日的水厂(XX第二水厂),远期扩建为10万吨/日。水源由孙阁水源地供给。而且供水管网同步进行
34、建设。该水厂将为狄庄新村提供可靠的水量供应。4.4.2排水XX县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采用村内化粪池收集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产业集聚区城市排水管网中。雨水可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中。产业集聚区四周规划城市排水(含污水、雨水)干管,集聚区内铺设分支管线,经汇总后送往位于县城东南部的XX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污水处理规模为3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程度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而且排水管网同步进行建设。4.4.3供电产业集聚区内国能XX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开工,2007年8月投产发电,该工程年发电量为1.4亿度,将为集聚区提供充足的电力。集聚区内于2006年
35、建成了3.5万伏变电站,专为集聚区内企业供电。另集聚区距北关35千伏变电站不足2公里,该变电站也可对集聚区进行电力供应。综上所述,集聚区有充足的电力供应,且集聚区内供电网络已形成,可满足本项目的用电需求。4.4.4通讯XX县通讯基础设施良好,固定电话装机容量12万门,无线通讯实现无缝隙覆盖,有线电视和网络线路遍布乡村,接入便捷。4.4.5交通运输条件XX境内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网已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4.4.6材料供应条件狄庄新村地处平原,新村建设用材可以从当地获得,集聚区内又有大华建材有限公司,建材供应充足,运输条件良好。4.5社会经济依托条件2007年
36、,XX县完成生产总值102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是周口第二个突破百亿元的县。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在20以上,最高的达到了56,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前移了29个位次,增幅居全省首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0亿元,是XX历史以来支出最多的一年,是全市支出最多的县市,综合财力明显增强。XX县抓住省政府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机遇,组成专门工作班子,搞好政策研究和项目对接,争取上级资金124亿元,位居全市第一。两个愿望实现了: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8.48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集聚区,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使XX多年建设工业园区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过去工业只有玄武经济一枝独秀的格局;通
37、过努力争取,增设城西高速出口的愿望实现了,使XX县境内高速出口达到5个,是全省通高速的县市出口最多的。特别是西出口,不仅仅是出行方面,更重要的是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企业群体壮大了:辅仁、鞋城、志元3个企业集团再次进入XX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行列,周口有6家企业进入,XX县占12;尾毛产业被XX省中小企业服务局批准为省级产业集群,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畜禽尾毛基地;培育和发展了国能生物发电、大华建材、天华玻璃、清川棉业等一批高成长型企业,形成了第二个企业方阵,为XX县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XX工业有四大龙头,现在新的四个龙头企业已经显现。城市框架拉大了:栾台路北段等10
38、条城区道路,全部建成通车,城市框架拉大了12平方公里。特别是东西两个迎宾大道、南北环城路网建成后,城区控制规模可达到80平方公里,达到中等城市水平。城市功能完善了: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兴建了28个城市公厕、17个垃圾中转站、6个住宅小区,完善了供水、供气、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文化旅游景观群形成了:投入近3亿元,启动和建设了老子文化博览园、老子故居、道源碑林、道祖苑广场、李母墓等景点,过去两个景区只有老君台、太极殿两个景点。旅游只能看一个小时,现在形成了景观群,游客来XX旅游可以游览一天。特别是老子文化广场,建成后将是XX文化的又一大景观,显示了XX人的大气。招商引资更加理性
39、了:前几年,XX县是全县动员、全民招商,处于招商引资的初始阶段。2007年,XX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激励目标,用目标统揽,用奖惩激励,变要我招商为我要招商,招商引资更加理性了,没有召开过多大型的招商引资动员大会,没有强调千篇一律的统一做法,但是项目一个个落地了,而且是落地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竣工一个。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了: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3586元,同比增长203。粮食总产839万吨,增长198,再创历史新高。XX的知名度提升了:老子故里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4A级旅游景区,是周口第一家挂牌的4A级旅游景区;民政部批准在XX成立中国道学研究会,国
40、务院已正式行文批复,近期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XX被省政府命名为“XX十大文化强县之一”;被中国城市经济研究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报联合评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县、最佳投资县。据了解,一个县同时获得两项殊荣,在全省只有XX一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XX电视台旅游气象等栏目,把老子故里作为XX的一个品牌播出,中央、省两个主流媒体天天有声有影,名气大升。省、市先后在XX县召开了农村敬老院建设暨“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平安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财税工作、农业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政法信息建设、农村公路综合整治、沼气建设工作10多次现场会。先后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
41、综治工作先进县;再次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连续4次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XX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一年来,仅来XX进行考察、调研,指导工作的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就超过200人次,省委书记、省长一年内先后亲临XX调研,这是在XX发展史上所没有过的。XX县共落地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84个,合同金额25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02亿元。实施了“双十六”工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0个,总投资169亿元。“双十六”工程成为XX县委、县政府抓项目的一个品牌,数量远远超过了32项。一年来,到处是火热的建设场地和施工场面。目前,
42、30项重点工程和项目都已完成设定任务或基本完成任务。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5.1总图布置 5.1.1设计原则1、满足城市规划控制要求,区域协调的原则。2、建设环境友好型新村,实行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原则。3、建筑与景观并重,提倡以人为本的原则。4、功能与设施现代化,推行灵活通用的原则。5、近、远期结合,有利于发展的原则。5.1.2设计指导思想1、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小区建筑的景观语言,使居民在审美情趣上产生共鸣,增强其热爱城市的荣誉感。2、创建环境优美新村模式,在整体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表达上既要有强烈的现代感,又要追求人文城市的永恒境界。3、打破地域局限,解放设计思想,将优秀
43、的社会文化溶入规划与建筑风格的设计中,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社会设计思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村建设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4、根据XX县城市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使建筑设计思想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当地的精神风貌。5、充分考虑日照、通风、向阳、避阴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满足安全疏散和功能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筑设计与组合尽量紧凑,降低过道、走廊等辅助面积的比率,减少空间浪费,强化室内环境的营造。6、细致地创造室外环境,注意刻划细部环节,营造一个温馨健康、和谐宜居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使新村一草一木都参与陶冶情操,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引导,具有自由博爱的人格取向,从而达到和谐、高品位社
44、会的目标。5.1.3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产业集聚区生产路与集聚区规划道路的交汇处,占地45亩左右,地形呈长方形,该地块东西长约162m,南北长约185m。该区城市道路四通八达,周围幼儿园、小学、中学、广场、医院、邮局、银行、超市、书店等各种服务设施齐全,通讯和信息网络设施完善,人文环境良好。根据周边建设状况,新村建设主要以居民住宅为主,不再进行其它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 拟建新村为居住区,确定平均每户占地面积为0.2亩,每户住宅建筑面积按200设计,住宅总建筑面积为24000,公共服务与活动中心建筑面积按1000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5万,容积率0.83,新村占地45亩。住宅平面定为联
45、排房屋形式,每处院落尺寸为:长13.4m,宽10m,住宅层数定为2.5层,共建造住宅120处,满足120户农民正常居住的需要。新村内的主干道为10m宽,次干道均为6m宽,公共服务与活动中心位于临生产路的主出入口处,各住宅均匀分布在新村内,共9排。5.2道路规划及场地排雨水 5.2.1道路系统在新村中,建筑是新村的主体,道路形成整体的骨架,建筑物、道路共同构成新村环境的主体。本设计新村道路系统主要分为二个层次,分别为主干道和次干道。与城市规划相连的道路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路面宽以规划为准,主干道为10m宽,次干道均为6m宽。整个新村道路系统组成环形路网,形成有序的交通组织,同时可使消防车畅通地
46、到达每一个角落。5.2.2道路形成及场地排水道路形式采用城市型道路,暗管排水方式。区内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根据场地整平标高及周边水系水面标高的现状,新村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布置形式,排雨水横坡不小于5,雨水经道路暗管汇集后排入区外城市道路雨水管网中。总平面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1总占地面积平方米2997045亩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50003建筑物占地面积平方米113004道路、围墙等占地面积平方米104505绿化用地面积平方米25506建筑系数%37.677容积率0.838绿化系数%8.55.3建筑结构方案 5.3.1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
47、、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10、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等。5.3.2指导思想与原则1、理解环境,塑造环境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建筑物要与周围自然环境达成和谐关系。建筑设计既是一个由内部要求到外部空间秩序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外部环境约整内部空间划分的过程。2、注重功能,简明高效建筑表现离不开其内在功能。居民楼非常强调其内在的安静、效率和秩序性,既要为内部提供一整套信息传输的环境,同时也要为外部的交流、联系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