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8492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档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1.1.2建设单位:甘南州综合档案局1.1.3项目性质:原址新建1.1.4项目拟建地址:拟建的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位于甘南州合作市香巴拉文化广场西侧,甘南州委机关院内,总用地面积18136m2。1.2项目提出的背景甘南州综合档案馆现共有人员编制25名,其中县处级4名,科级1 0 名,一般人员10名。近年来,由于国家档案局对中西部档案馆建设硬性要求和我州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尤其甘南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馆藏珍贵藏文档案数量不断加大,档案人员工作量持续增长,人员编制和工作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信息化办公的特殊需求,

2、办公用房和库房十分紧缺,办公环境特别拥挤,无法满足档案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需求。此外,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两层带帽砖混结构楼房,采用预制板,受当时条件限制,并非按照档案馆要求建设,平面布局非常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各类附属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在“512”地震中受到冲击,被鉴定为危楼,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此危楼一直沿用至今,干部职工没有安全保障。为了满足工作需要,保障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档案馆藏安全,切实改善州档案馆办公条件,节约行政资源,降低办公成本,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十二五”支持甘肃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文件精神,提出建设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1.3建设规模本工程

3、为甘南州综合档案馆业务楼,共7层,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6951.7平方米,地上1-2层层高为4.2m, 3-6层层高为3.9m,7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1.20m;建筑高度29.7m。1.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总投资1869.28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1595.63万元,占总投资的85.36%;其他工程费184.64万元,占总投资的9.88%;预备费89.01万元,占总投资的4.76%。本项目拟申请国家投资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80.67%,地方配套自筹369.28万元,占总投资的19.33%。1.5项目进度计划本项目计划实施进度计划为23个月。具体安排如下:2

4、013年12月2014年3月完成项目前期手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批;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完成招标工作;2014年4月2015年9月完成项目施工;2015年10月项目竣工验收。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编制内容1.6.1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甘肃省实施关于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的办法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 (4)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5、1999年6月7日)(7)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8)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1.6.2编制内容本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国家及省、市人民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方案、建设条件、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节能、消防等方面逐一研究论证,以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建设单位、政府投资主体提供决策与参考。1.7可行性研究初步结论1)、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符合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符合国家的民族政策,项目实施具有政策保障。2)、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是和谐社会建

6、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完善甘南州档案馆的功能,改善其硬件设施,社会意义重大。3)、项目建设选址准确,建设场址区位优势明显,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设计功能完备,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的实施条件。4)、实施“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建设积极可行。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所在地的情况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位于甘南州合作市。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也是甘、青、川藏区唐蕃高原交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

7、往的商贸集散地。 作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藏区唯一设立的县级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54,北纬3959。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环城而过。北距甘肃省会兰州250公里,南距四川省会成都86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均气温2,无绝对无霜期。全市辖七乡四个街道办,39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有272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8.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万人,占总人口46.1%,藏族人口4.08万人。到2011年底,全州生产总值达到80.7亿元,年均递增12.8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亿元,年均递增33.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74亿元,年均递增2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年均递增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递增15.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5亿元,年均递增15.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67亿元,年均递增32.6%,贷款余额达到85亿元,年均递增29.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一系列重要发展政策和一大批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的总盘子,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合作市土地总面积22.9万公顷,其中:草地面积16.3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22%

9、;林地面积3.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58%,森林覆盖率为7.62%;耕地面积1.59万顷,占土地面积的6.59%,水域面积0.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7%。 合作市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湿润,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干燥多风,平均气温2。光热水基本匹配,光照充足,年均降水558mm,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地表径流深200350mm,年蒸发量1222mm。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霜冻、寒潮,强降温、大雪、冰雹和秋季洪涝等。 大夏河诸多支流和洮河流经本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水质好,落差较大,水能蕴藏量较为丰富。在距市府55公里的勒秀乡峡村的洮河干流上建有水电站一座,电站大

10、坝以上流域面积7276平方公里,设计水头14.55米,总装机容量3*2000千瓦,保证出力1816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900万千瓦时,现已并入西北大电网,是该市的一大资源优势。 市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畜牧业是全市的支柱产业,牦牛、藏羊、厥麻猪、酥油是当地优势产品,驰名省内外。以畜牧和矿业为龙头的民族工业已初具规模;交通、通讯方便,目前适逢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合作市将是省内外客商投资、开发、合作的理想宝地。 境内以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优势和各类家畜饲养量达30万头只,年末存栏近25万头只,闻名遐迩的蕨麻猪主产于本地。主要乔木有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和杨、桦、柏、柳等;灌木繁多,主要

11、有沙棘、杜鹃类、黄柏、酸梅和楸类等。种植品种主要是青稞、春小麦和小油菜。在广阔的林间草地栖息着鹿、麝、狐、猞、青羊、黄羊、苏门羚、马鸡、雪鸡、红腹角雉;并生长着多种药用植物和食用菌类以及野生淀粉、油料植物与芳香、纤维植物。在沼泽、水域中有石花鱼、绵鱼、小鲵等。 合作市是以牧业为主的新建高原城市,全市现有可利用草场17.4万公顷,主要以亚高山草甸草场和灌丛草甸为优势类型。天然草场每公顷鲜草产量为3120公斤,草地盖度68%,境内以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优势的各类家畜年饲养量达30多万头只,年末存栏25万头只,每年可产各类鲜肉1900吨、 鲜奶5600吨,各类毛皮4.8万张,酥油产量为140吨。 现有林

12、地2.33万公顷,主要为冷杉、云杉、油松等。森林覆盖率(森林+灌木)为7.62%,活林木总蓄积达56.25万亩。 市内地质结构以多合尔尼克疆成矿构造带贯穿整个辖区,经过地勘部门1958年、1970年先后数次普查勘探,圈定出了金、铜、锑、砷等矿化点多处,同时对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矿床进行了概略研究评价。截止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铜、锑、铁、粘土等十余处,具有进一步勘查价值的矿化区域六个区块。 合作市是甘南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距省城兰州265公里,离闻名遐迩的拉卜楞寺7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兰州至九寨沟、黄龙寺、则岔石林等黄金旅游热线的中继站,也是安多藏区同内地经济贸易和文化

13、交流的主要窗口,传统的香浪节、插箭节等民间节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境内国道213线贯穿全市并与省道徐合公路交错相连,各级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贯穿于每乡各村。市内通讯方便,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联网,市区电话覆盖率达70%。互联网络已在市区内悄然兴起,水电供应充足。全市民族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城市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发展之中。 2.2甘南档案馆现状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于1959年10月成立,1962年2月撤销,1963年8月恢复,与处合署办公。十年动乱中停止工作。1967年10月再次恢复,仍与甘南州档案处合署办公。1988年1月州委决定将州档案处更名为

14、州档案局。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现共有人员编制25名,其中县处级4名,科级1 0 名,一般人员10名。近年来,由于国家档案局对中西部档案馆建设硬性要求和甘南州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尤其甘南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馆藏珍贵藏文档案数量不断加大,档案人员工作量持续增长,人员编制和工作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信息化办公的特殊需求,对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需求逐渐增大。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建于1976年,总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40多平方米。为两层带帽砖混结构楼房,采用预制板,受当时条件限制,未能按照档案馆要求建设,平面布局非常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各类附属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在“512”地震中

15、受到冲击,被鉴定为危楼,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此危楼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甘南州档案事业的发展,作为全州档案工作的带头羊,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的办公和业务用房已十分紧缺,办公环境特别拥挤,无法满足档案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需求,干部职工没有安全保障,无法满足其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2.3项目提出的理由为解决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馆舍不足的问题,增强档案馆库抗灾能力,保障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印发了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并开始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项目,这对于进一步加快中西部档案馆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制约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全国

16、档案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办公条件简陋,设施状况普遍比较危旧,达不到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档案保管能力不足,一些档案面临损毁的危险。为改善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馆舍不足的状况,增强档案馆库抗灾能力,保障国家档案资源的安全,甘南州档案局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建设。计划通过12年的建设,使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馆舍条件基本达到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基本满足市级综合档案馆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的法定职责需要,提升市级级综合档案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7、。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甘南州档案管理水平。近年来,档案事业迅猛发展,但档案馆的建设现状却不容乐观,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建于70年代,建设标准低,设施简陋,库房空间狭小,有些已经成为危房,亟需新建。由于档案馆的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档案馆依法履行安全保管档案、有效利用档案的职责,另一方面由于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行“三室分开”,即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分开;档案库房尚未配置齐全空调机、去湿机、消毒灭菌机、吸尘器等各类现代化保障器材,难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九防”要求。本项目建设将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馆的基

18、础设施,配备相应的馆藏仪器及设备,建成现代化的档案馆,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正规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甘南州档案管理水平。2、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的整体服务功能。提高档案馆服务功能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落实档案工作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对档案工作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一是馆舍条件差,不符合新时期档案馆设计规范的要求,档案馆馆舍面积、功能布局相对落后,馆藏档案存在安全隐患,更谈不上在馆内设立方便利用的阅览场所,严重影响了档案馆功能的发挥。二是馆藏结构单一,馆藏数量不足,为社会各

19、界服务的根基不坚实。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以党政机关文书档案为主,而公众需要的多是科技信息、技术动态、经济动态、新产品动态等,而这恰恰是档案馆所缺乏的信息,影响了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是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工作认识模糊。本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甘南州档案馆的基础设施,扩大馆藏档案数量,同时配备相应的馆藏仪器及设备,有利于全面提升档案馆的整体服务功能。3、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甘南州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不仅具有收集、保管、利用档案资料的基本功能,而且还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繁荣科研、发展经济、宣传教育等社会功能。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

20、档案基础设施,满足档案安全保管与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拓展进馆门类,使档案资源体系覆盖各个领域;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档案数据库和档案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工作优势,深入挖掘馆(室)藏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当地档案保管服务水平、满足业务需求的体现 甘南藏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夏、商、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西羌地,甘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七百多年前,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相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驻足。甘南的藏族文化更为灿烂辉煌,特别是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上百座藏传佛教寺院,集中呈现着

21、藏传佛教文化的丰厚底蕴,影响广泛而深远。甘南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有历史上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百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羊巴古城、明代城墙、华年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和砖瓦窑遗址等各类古遗址。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著名的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及茨日那村毛主席故居、苏维埃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景观90余处。甘南历史、政治、文化、经济、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档案史料,特别是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甘南、早期拉卜楞寺院档案材料,甘南地区明、清及民国时期具有甘南地方特色和藏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献,民间艺术民俗档案资料。这些档案弥足珍贵,是研究甘

22、南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甘南州乃至全国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建州以来,各乡镇、县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形成大量档案。据统计,甘南州档案馆保存有86个全宗的58506卷、册档案资料,其中包括文书档案34722卷(永久16487、长期16703、短期1532),会计档案11431册(报表1154、账本3949、凭证6328),历史档案1890卷,科技档案1991卷(内有教学、统计、城建等业务档案),死亡干部档案289袋,资料8183册。另外,还保存有实物档案印章351枚,照片档案65盒等,共编有案卷目录319本,全引目录139本,专题目录17本,重要文件目录10本,共开放档案39个全宗的11941卷,编

23、制开放目录16本。共抢救档案3482卷。由于保管条件差,已有受潮、字迹褪变、虫蛀鼠咬等现象,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要求,各单位档案年满10年就必须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但由于甘南州档案馆馆舍面积狭小,无法履行档案法有关规定。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馆舍的缺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其弊端日渐显现。不仅影响了档案馆正常工作的开展,制约档案保管事业的发展;还不利于内部管理,不利于服务群众。档案馆馆舍新建势在必行。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当地档案保管服务水平、满足业务需求的体现。第三章 功能分析及建设规模3.1项目功能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建于1976年,总建筑面积820平

24、方米,其中库房面积340多平方米。为两层带帽砖混结构楼房,采用预制板,受当时条件限制,未能按照档案馆要求建设,平面布局非常不合理,设施设备陈旧,各类附属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在“512”地震中受到冲击,被鉴定为危楼,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随着甘南州档案事业不断地开拓创新,人员不断的壮大,业务不断的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地增强,现有的办公条件、馆舍条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的办公及业务的需求。馆舍面积严重不足,且由于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行“三室分开”,即档案室、阅档室、办公室分开;档案库房尚未配置齐全空调机、去湿机、消毒灭菌机、吸尘器等各类现代化保障器材,难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实现

25、“九防”要求。 由于原有办公楼已成为危楼,故需新建甘南州综合档案馆,主要功能包括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室用房等主要功能用房和附属用房及建筑设备组成。3.2建设规模需求3.2.1原则按照体制顺畅、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总体要求,甘南州综合档案馆依据以下基本原则:(1)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建设标准、科学规划架设规模和布局,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健全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使档案馆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2)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全州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甘南州综合档案馆需求的实际,制定

26、具体的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建设布局和建设规模。(3) 统筹协调,多方支持。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加强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力度,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在项目用地、选址规划、行政收费减免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保证本项目顺利建设。3.2.2规模需求确定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2008),甘南州档案馆应属于三类市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建筑总面积为6600880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15002300平方米,对外服务用房18002300平方米,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23002800平方米,办公室用房400600平方米,附属用房600800平方米。甘南州档案馆现位于甘南州合作市香巴拉文化

27、广场西侧,甘南州委机关院内,总用地面积约18136平方米。因此,甘南州档案馆的建设拟在原址新建,建筑面积确定为7000平方米是能够满足市级档案馆三类标准,是合理的。3.3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及内容甘南州综合档案馆业务楼,总建筑面积6951.7平方米,设计等级为二级。该工程为地上七层档案综合楼;地上1-2层层高为4.2m, 3-6层层高为3.9m,7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1.20m;建筑高度29.7m。耐火等级为二级。一层设置为值班室、服务大厅、展厅、档案用品服务中心等;二层为对外服务用房,三四层均为档案库,五六层为办公室及业务技术用房,七层为大会议室。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分类:类

28、。第四章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411甘南州综合档案馆选址原则社会服务性公共建筑选址建设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选址,它所服务的主体是辖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针对甘南州综合档案馆项目特点和它的服务群体,项目的选址上应充分考虑到交通、通讯方便等方面的因素。为此,甘南州综合档案馆建设场址的选址应遵循如下原则:交通方便,方便群众出行。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有利于场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营。4.1.2建设场址基于以上选址原则,因原甘南州档案馆位于甘南州合作市香巴拉文化广场西侧,甘南州委机关院内,总用地面积约18136平方米,区

29、位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故甘南州综合档案馆拟将原有的危旧楼拆除后,在原址新建。4.2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甘肃省南部,东与定西飞陇南地市毗邻,南与四川阿坝州接壤,西与青海省果洛州、黄南州相连,北靠临夏州。东西360.7公里,南北宽270.9公里,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 以上,共辖七县一市,总人口68万余人,全州财政收入为2.4亿多元。 合作市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高寒湿润区,因受大气环流和高原地貌的影响,全年无明显四季之分,仅有冷暖之分,而且高寒多风雨雪;年平均降雨量38 51nm,全年降水一般从4月下旬开始,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十月上旬结束,持续1

30、了3天,地表冷流深200-350mm;年平均气温1.8,极端取高气温28.4,极端最低温28.5。年平均无霜期为2 9天:年平均日照2372.5小时,每日平均日照5小时,平均日照率为5 3,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大于等于3ms。4.3建设条件4.3.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参照同一院内甘南州委机关干部职工周转房岩土勘察报告,本工程地质情况简述如下,并按此报告进行基础设计。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四层,即杂填土层、粉质黏土层、角砾层、泥质砂岩层。分述如下:杂填土层: 层厚1.73.2m。表部0.2m左右为砼块,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杂色,稍湿,松散。含角砾、碎砖块、少量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

31、成分及结构不均匀。粉质黏土层: 层厚1.33.8m,层顶埋深1.73.2m,层顶标高2888.642890.18m。黄褐灰黑色,稍湿,硬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有角砾。角砾层:层厚1.19.8m,层顶埋深1.73.2m。黄色,稍密中密,湿饱和。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砂岩、板岩、灰岩、石英岩等,多呈片状、棱角-次棱角状,粒径一般为240mm,最大粒径60mm,骨架颗粒含量一般51.361.8%,砂、土为充填物,级配不良,分选差,大小混杂,接触排列。该层局部夹粉质黏土透镜体。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1粉质粘土夹层: 层厚1.42.5m,层顶埋深6.88.2m。黄色,稍湿,硬

32、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土质不纯,手搓有砂感,局部含有粉细砂、角砾。2中粗砂夹层: 层厚2.6m,层顶埋深8.2m。黄色,稍湿,硬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土质不纯,手搓有砂感,局部含有粉细砂、角砾。砂岩层:该层未穿透,揭露厚度2.44.0m,层顶埋深13.516.6m。浅棕红色,稍湿,为极软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泥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干时坚硬,遇水、扰动和暴露易软化崩解。表部1.0m左右裂隙较发育,提取岩芯呈碎块状,为强风化,其下为中风化,干钻不易进。该层为巨厚层,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该层大于50.0m。该场地地下水水面深度5.66.6m。地下水对

33、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场地标准冻深:1.47m。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Tg=0.45 sec,本场地在勘察中未发现可液化土层,抗震地段属可进行本工程建设的一般地段。4.3.2场地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该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结构简单,分布连续,厚度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均匀,地层承载力较高,无不良地质现象分布,适宜该建筑物的建设。4.3.3市政配套设施1、项目用地本项目用地由甘南州政府无偿划拨。2、供

34、水条件.按照甘南州合作市的供水能力,该项目建成后,能保证其安全可靠用电。3、邮电通讯合作市具有完备的通信设施及服务网络,可保证拟建项目的各项通讯设施的运行。4、供暖条件项目建成后由合作市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暖。5、供电条件项目建成后由合作市电力公司承诺供电。第五章 方案设计5.1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政策、法规、规范及建设工程强制性规范。严格贯彻消防、规划部门对本工程提出的建设意见。2)、结合规范要求,充分考虑建设方提出的建设构思、建议,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做到合法、合规、合理。3)、通过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选用,合理安排各项使用功能,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做到工程的合理性

35、与经济性。4)、尽可能利用有效空间、布置好绿化环境、室内外环境,美化工作环境、城市环境。5)、因地制宜,尊重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区域城市公功能及空间要求,突出地块自身个性,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统一规划、综合利用。6)、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文关怀,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创造适合现代办公的生活环境。7)、在满足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下,充分挖掘地块的资源,力争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致,创造出生活方便、安全舒适的办公空间。8)、 注意节能。采用节能材料和设备,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5.2.总平面设计5.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设计要求。2、当地规划局下发的规划

36、设计条件3、当地规划部门审批并通过的1:1000用地红线范围图及总平面图。5、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年版、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37、2010)6、当地气象基础资料: (1)、气温:极端最高气温39.10极端最低气温21.7 冬季室外气温计算温度-11(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9(3)、雨量:平均年降水量:331.9mm4)、雪:年最大积雪厚度: 10cm基本雪压:0.40kN/ m2(5)、风:全年主导风向:东北向基本风压:0.30kN/ m2(6)、标准冻土深度:147cm(7)、抗震设防烈度:7度5.2.2建设用地概况:甘南州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南州合作市,建设场地内总体地势基本平坦;场地内无名贵树木及古迹。场地周边水、暖电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管网接口畅通,可以进行项目的建设。5.2.3总平面规划设计原则:

38、1、力求使空间更为通透。同时能满日照、实现景观等诸多方面的要求,更为社区的绿化营造提供可能。2、坚持“现代建筑”的原则,以建设经济、美观、文化智能型办公为目标,时代与发展综合兼顾,满足职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要求。5.2.4、总平面规划设计:1、规划退距及建筑间距:根据基地尺寸,严格按规划部门要求退道路红线、地界距离,满足规划、日照、消防间距等不同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日照、消防间距:本工程四周原有建筑均保持有6m以上的消防间距,建筑物自身均满足日照、消防间距要求。2、建筑布置:根据地形情况及地理方位,整个建筑物均呈东西向布置.如此保证每个房间的日照、采光、视线要求。(一)规划原则1.

39、该项目竖向设计根据基地的现状情况、地形地貌和周边城市道路的控制标高点为设计依据,结合建筑空间形态和规划意图进行设计,减少土方填挖量、作到土方平衡、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特色为原则。2.创建稳定的场地和建筑地基,简化见构筑物基础施工条件。3.满足场地排水要求,符合各类管线的埋设要求。4 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二) 竖向设计建设场地设计地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场地和道路设不小于2排水坡度,雨水汇入雨水井由暗管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汇入化粪池(经处理后)经暗管系统排入市政污水管网5.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数量名称备注1总用地面积18136m22新建建筑面积69

40、51.7m2原有建筑21922.1m23新建建筑基底总面积1072.38m24总建筑密度23.4%5总容积率2.08-6绿地率30.6%7小汽车停车泊位数79辆5.3 建筑方案5.3.1、建筑设计原则:建筑设计考虑以人为本,具有易用性、经济性和科学性为原则,设计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力争在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在保证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重简洁合理、有序,平面干湿、污洁分区明确,空间独立,开间、进深合理。注重先进性和新颖性。建筑整体比较方正,选用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5.3.2、建筑主要特征概述:根据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标准,本工程设计

41、等级为二级。该工程为地上七层档案综合楼;耐火等级为二级。一层设置为值班室、服务大厅、展厅、档案用品服务中心等;二层为对外服务用房,三四层均为档案库,五六层为办公室及业务技术用房,七层为大会议室。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分类:类。5.3.3、建筑立面设计: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具体使用功能,设计力求新建筑与周边原有建筑环境相融合,同时又突出本项目建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故建筑造型以简、细腻为主要取向,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运用简洁明快、主题化的手法诠释建筑形体的美感,建筑造型更是体现清新别致的形象,塑造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形象。使外观上亦有虚实对比,增加层次。并通过窗户、檐口、屋顶、墙面的分色处理,

42、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充满动感。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极具标志效果。使其在周边众多各具特色的建筑群中可保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5.3.4、剖面设计:本工程地上1-2层层高为4.2m, 3-6层层高为3.9m,7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1.20m;建筑高度29.7m。5.3.5、无障碍设计:一层设计有无障碍坡道,每层均设有设置无障碍卫生间。5.3.6、主要装修用料:外墙为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刷丙烯酸外墙涂料;内墙为加气混凝砌块,卫生间为200厚烧结粘土多孔砖,走廊及公共部分为乳胶漆墙面,其余墙面混合砂浆抹光,涂料刷白;顶棚为板底粉刷石膏抹灰顶棚,涂料刷白;建筑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外门为三防门,

43、内门为夹板门,楼梯间及其前室、设备用房、管道井门均为不同级别防火门;防水材料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涂料。所有外门为铝合金平开门。5.3.7、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项目名称甘南州档案馆备注建筑类别二类高层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主要结构选型框架结构建筑层数、层高及总高度 地上1-2层层高为4.2m, 3-6层层高为3.9m,7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1.20m;建筑高度29.7m建筑总面积6951.7 建筑构造及装修墙体外墙为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或钢筋混凝土墙/内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地面均为水泥拉毛地面楼面均为水泥拉毛楼面屋面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 门外门铝合金平开门,其余为

44、成品实木门等窗窗户采用塑钢中空玻璃窗顶棚水泥砂浆顶棚内墙面水泥砂浆墙面刷涂料外墙面大部分为水泥砂浆墙面外刷涂料,部分为面砖贴面5.4结构设计5.4.1工程概况该工程设计规模:总用地面积18136m2,新建建筑面积:6951.7。地上1-2层层高为4.2m, 3-6层层高为3.9m,7层层高为4.5m,室内外高差1.20m;建筑高度29.7m。5.4.2、 设计依据及条件1、图纸及规范、文件1)、根据已确定的建筑方案及初步设计图。2)、设备各专业的初步设计条件图。3)、设计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

45、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关于加强“5.12”汶川地震后我省城乡规划编制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工作的意见甘建设2008249号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02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

46、DBJT25-98-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建筑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5.4.3 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参照州委机关干部职工周转房岩土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为四层,即杂填土层、粉质黏土层、角砾层、泥质砂岩层。分述如下:杂填土层: 层厚1.73.2m。表部0.2m左右为砼块,下部以粉质黏土为主,杂色,稍湿,松散。含角砾、碎砖块、少量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成分及结构不均匀。粉质黏土层: 层厚1.33.8m,层顶埋深1.73.2m,层顶标高2888.642890.18m。黄褐灰黑色,稍湿,硬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有角砾。角砾层:层厚1.19.8m,层顶埋深1.73.2m。黄色,稍密中密,湿饱和。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砂岩、板岩、灰岩、石英岩等,多呈片状、棱角-次棱角状,粒径一般为240mm,最大粒径60mm,骨架颗粒含量一般51.361.8%,砂、土为充填物,级配不良,分选差,大小混杂,接触排列。该层局部夹粉质黏土透镜体。该层作为基础持力层。1粉质粘土夹层: 层厚1.42.5m,层顶埋深6.88.2m。黄色,稍湿,硬可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土质不纯,手搓有砂感,局部含有粉细砂、角砾。2中粗砂夹层: 层厚2.6m,层顶埋深8.2m。黄色,稍湿,硬可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