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8676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建设调研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按这一要求,城镇建设的第一要义是城镇发展,而城镇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提升城镇价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树立科学的城镇建设与发展观,把提升城镇价值作为城镇建设的第一要义。近年来我县的城镇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显著成绩。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城镇建设现状,探索加快城镇建设的方式方法,我就太和县的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把调研情况报告

2、如下:一、总体情况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北邻亳州市,南连颍泉区,东靠利辛县、涡阳县,西接界首市,西北与河南省郸城县相连。城区位于县域最南部的颍河之滨。南距阜阳35公里,北距亳州75公里,东距涡阳县66公里,西距界首市27公里。县域面积1860平方公里,人口167万,县城关镇面积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2万。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先后改名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等都记载着太和古

3、老的文明。太和县气候温湿,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安徽省典型的农业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

4、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均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加工、造船、木材加工、毛发加工、有色金属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太和县商贸经济活跃,以医药贸易闻名全国,是皖西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商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太和交通便

5、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南洛高速公路、商阜高速公路和105国道、308省道在境内纵横交织;颍河常年通航,经淮河通江达海;县城距阜阳火车站和阜阳机场40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二、太和县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1、以规划为龙头,科学引领城镇化建设。规划工作是推进城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镇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的首要之举和关键环节,做城镇规划工作,对我县城镇健康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我县在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工作中,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目标和任务,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6、,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截止到目前,在建设局的具体组织下已完成27个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调整,全县288个中心村、1100个居民点的规划已于去年年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编制任务,在今年初进一步进行完善并严格按法定程序完成了报批手续。目前各村镇已逐步进入实施阶段。2、以增强城镇载体功能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08年以来,我县加大了资金投入,全年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约1.84亿元。其中修建城市型道路120公里,沥青路面180公里,绿化及栽植各种树木2.5万棵,人均绿地面积达0.02平方米,安装路灯580盏;修建排水管道405公

7、里;今年县政府投资350万元用于改水改厕(即沼气建设),同时争取上级资金360万元用于镇村公益事业建设。目前各乡镇在垃圾处理、道路建设、给排水、村容整治等项目上还存在较大空缺,缺少有效的资金支持。城镇建设始终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需要不断增长的公共财政投资支持,但同样重要的是要对外开放。目前我县城建领域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外资和民资进入城建领域的规模很小,这是困扰我县建设进一步加快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加快城建改革,加强对城建领域招商引资环境、方法和政策的研究,既要向外资开放,又要向民资开放,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建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

8、设。3、按照“统筹发展”的思想,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我认为目前其切入点,应该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硬件,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我县在完成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后,各乡镇都在不同程度地按照规划进行实施,主要表现有四个特点:水利设施有所加强、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电力供应惠及大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在新农村建设中较为成功的有三堂镇玉泉新村

9、、李兴镇皇姑新村、马集乡和谐新村,共投资5500万元,安置农民1250户,节约土地资源670亩。此为,县城建局作为职能部门,在村镇建设管理方面加大了城镇规划区建设管理力度,规范了“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办理程序,严格执行法规,加强了用地和建设管理。三、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城建设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新的视角来审视,用群众的眼光来评价,我们的城镇建设仍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与周边城市相比仍有相当距离。主要表现在:1. 城镇规划管理水平较低,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跟不上,建设管理力度不强和管理方法滞后,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

10、薄。致使镇区道路两侧建设按照规划报批情况少,造成了沿街建筑高低参差不齐,建筑风格不显,立面效果差,采光间距不够,镇容镇貌不整等现象。2.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机构改革后,乡镇建设所被撤销,造成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力量薄弱。城镇规划与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保等规划衔接不上、规划水平低,执行也不好。土地、街容街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未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环境卫生管理缺乏专门的机构,城管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3.城镇经济基础薄弱,中心城区辐射功能不强。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基础设施

11、建设速度缓慢,使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城镇建设缺乏有力产业支撑,如县城公厕、县城停车场、县城垃圾处理设施、城市道路建设等仍显不足,有的尚未启动。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财力匮乏制约城镇建设的发展。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乡镇政府财政紧缺,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供热、环卫、防洪、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导致小城镇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层次低,特色不鲜明,中心镇、试点镇、特色镇有名无实,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产

12、业集聚作用不明显,难以发挥示范作用。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乡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四、加快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我国城镇建设划分为五种类型:工业主导型城镇、特色农业主导型城镇、商贸主导型城镇、交通主导型城镇、旅游主导型城镇。我县城镇建设属于商贸主导型城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皖北地区重要的医药加工和集散基地,新兴的工贸城市的目标,城市发展方向以向北发展为主,最终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倪邱为县域次中心,以其他4个中心镇为

13、区域性中心,以105国道与308省道为十字型经济发展轴线的空间发展格局。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着力提升现代城镇经营理念,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真正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典范和宜居诱人的乐土。1、坚持规划先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目的所在,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坚持规划先行,运用发展观,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太和县太和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太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积极与市对接,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不断提升县城品位,完善城市

14、功能;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2、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项目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载体,是城市招商引资和多渠道筹资前提。因此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县城城市化建设,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最近几年是我国城市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就要从经营城市中去找答案,就是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搭建融资平台。我县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

15、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注重配套城市道路,建成城市外环线。重点做好团结路向东延伸至长征路、文明路向东延伸至长征路等11条路的建设。改造排水设施,如杨沟排涝站建设、团结沟(水产局至团结路段)、舒乐东路柳青沟北段改造工程实施等,以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同时要尽快升级改造县城供水管网,抓好公厕、垃圾中转等公共设施建设。3、坚持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特色镇建设,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以城区路网工程为契机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地方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小城镇建设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通过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

16、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在建设资金上要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同时积极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在土地资产运作上,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此外还要积极争取银行贷款。4、坚持以人为本,建管并重,努力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建设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看一个城市怎么样,关键是看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

17、是路越宽越好、广场越大越好,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在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小街小巷等民生的建设管理,加大“三小”公共设施建设的力度,将公厕、垃圾中转房等公共设施建设规范化,二是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规范管理、有序引导、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要严格按照“谁开发、谁建设、谁配套”的原则,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力争建成一片,美化一片,努力

18、促进物业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三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建立清欠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施民工工资“一卡制”,会同县劳动部门成立清欠办,外来施工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前缴纳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执行民工工资上报备案制度管理措施,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行市建管处的“八”字亮剑精神(高、严、细、实、新、准、快、好);四是推进建设系统行风建设,创建学习型机关,全面提升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9、。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就城镇建设而言,也得到了如下理论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提升城镇建设水平的基本前提。科学发展观视域的未来城镇,应是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镇,应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城镇。因此,一是坚持以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或物为发展目的是更新城镇建设模式的出发点、落脚点。在城镇建设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二是城镇建设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统一,防止单一化。三是城镇建设要坚持协调的发展观。应把城镇建设同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同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同农村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四是城镇建设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应立足长远,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要充分考虑代际间的公平,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五,以建立和谐城镇作为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大进展,在城镇建设中,我们必须努力贯彻这一思想。逐步缩小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差别,保证群众共同享受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促进城镇各阶层的和谐共处,营造团结、友好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