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8837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某中学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31.3问题与建议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1项目建设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52.2项目建设是调整和完善布局、满足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52.3项目建设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5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63.1项目选址63.2项目土地占用63.3建设条件7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94.1需求分析94.2建设内容94.3建设规模10第五章 工程方案135.1设计原则135.2总图设计135.3土建工程方案155.4装修装饰16第六章 公用工程186.1给排水设计186.2电气设计196.3暖通设计216.4弱电设计22第七章 环境保护

2、247.1环境质量现状247.2环境保护标准247.3污染因素分析247.4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257.5项目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267.6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7第八章 卫生安全与消防288.1卫生288.2安全288.3消防29第九章 建筑节能319.1建筑节能31第十章 组织机构3210.1办学指导思想3210.2组织机构32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3311.1 建设期3311.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311.3 工程管理3311.4 项目招投标34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512.1 估算依据和估算内容3512.2 总投资估算3612.3 资金筹措3712.4 资金使用计划37第十

3、三章 社会评价3813.1 社会影响分析3813.2 互适性分析3913.3 社会风险分析40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41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4215.1 结论4215.2 建议42附图与附件431附 图432附 件43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本项目为迁建XX中学工程,建设单位系XX县教育局。1.1.2建设单位概况XX县教育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 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以 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检查学校执行情况;研究全市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普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 年度教育工作计划

4、;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高等 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 计划等。下设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监察审计处、计划财务处、基础教 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督导处、师训高教处等八个处室。 1.1.3项目提出理由 原XX中学位于安徽省XX县XX镇XX村,学校占地30亩,原隶属于XX集团公司管理。根据精神,2006年3月2日起,该学校整体移交给XX县人民政府管理。目前XX中学有初中生850人,在职教职员工43人。XX中学移交后,我县将该校定为县直属学校。由于学校校舍普遍陈旧老化,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专用教室、教学功能用房严重不足,我县及时对该校进行了整体维

5、修改造。由于XX中学位于安徽省境内给管理带来不便;进入90年代后,XX集团公司在XX县城区新建了职工宿舍,大量职工已陆续迁入XX县城区;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县外来民工子女较多,为满足矿区及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愿望,经研究,我县计划对XX中学实行整体搬迁。 1.1.4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 (1)XX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县教育局迁建XX中学立项的批复(长发改经发2008629号); (2)XX县建设局关于迁建XX中学项目选址意见书;(3)XX县国土资源局关于XX中学迁建工程项目的预审意见(长土资预【2008】055号);(4)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XX县教育局迁建XX中学建

6、设项目登记表的批复(长环管【2009】035号);(5)XX县财政局关于XX中学迁建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函(长财函【2009】007号)(6)XX中学对XX中学迁建工程项目自筹资金的承诺函(7)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9)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10)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 2、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充分论证迁建XX中学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方案、建设投资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可行性分析。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项目选址于XX

7、县开发区内,位于经三路东侧、县前街南侧、下莘桥村北侧。1.2.2建设规模迁建XX中学工程拟按36个班级,1800名在校生规模建设,总建筑面积为 44875 平方米。 1.2.3总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8015.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846.3万元,其它费用1715.5万元,预备费用453.7万元。资金自筹3015.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000万元。1.2.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规模1总用地面积m266667其中:建筑用地m235867代征用地m2308002总建筑面积m244875其中:普通教学及专业教学楼m216400综合楼m25040宿舍m216875风雨操场m21080

8、食堂m25400门卫及配电房m2813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015.54容积率0.675绿地率%32.581.3问题与建议1、迁建XX中学工程是教育系统内一项比较大的项目, 工程实施管理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应该选派精兵强将,组织精干的队伍来做好项目前期和工程管理工作,建议聘请一定经验的技术力量来协助进行工程管理。 2、工程处于内,建议建设单位多与区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做好工程与地块周边各项基础设施的衔接工作。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XX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子女到我县就学人数不断增多,对于外来民工子女我县全部安排到当地学校就读,享受与当地

9、学生同样的教学条件。新建的XX中学工程除了可以解决矿区子女850人就学以外,还可以接收外来民工子女950人到新校区就读,解决了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学压力。2.2项目建设是调整和完善布局、满足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原XX中学学校校舍普遍陈旧老化,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专用教室、教学功能用房严重不足。由于XX中学位于安徽省境内给管理带来不便;进入90年代后,XX集团公司在XX县城区新建了职工宿舍,大量职工已陆续迁入XX县城区;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县外来民工子女较多,为满足矿区及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愿望,经研究,我县计划对XX中学实行整体搬迁。因此,新建XX中学,是调整和完善布局、满足九年制义务教育

10、的需要。2.3项目建设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迁建XX中学,总用地面积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44875平方米,容纳学生 1800人。迁建XX中学,拥有普通教学楼、专业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及学生宿舍楼、风雨操场、运动场等教学用房及场地,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先进设施。教学用房都按照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I 类标准设计建设,教学设施按照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意见及有关部门的标准要求配备齐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项目选址3.1.1 选址原则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便捷,环境

11、适宜、场地干燥、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 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平坦、有利于减少工程造价、节约费用开支; 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储藏易燃易爆物品的车间库 房、医院传染病房、公安看守所、高压变配电所、公共交通枢纽站、垃圾堆场、垃圾处理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3.1.2 选址位置项目选址于XX县经济开发区内,位于经三路东侧、县前街南侧、下莘桥村北侧。3.1.3 城市规划项目选址符合XX县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无工业噪声,无化学污染、无电磁波等物理污染,空气流畅,环境安静,地形平坦,适合办学的要求。3.2项目土地占用项目位于XX县经济开发区,范围

12、内总用地面积66667平方米,其中代征绿化用地21721平方米,代征道路用地 6662平方米,代征河流用地2417平方米,净用地35867平方米。项目选址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服务设施。3.3建设条件3.3.1 自然条件气象:属东南沿海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516之间,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2828.3;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2.83.8。年平均雨日14215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50185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为78%左右;年平均风速3.2米/秒左右;无

13、霜期224246天。年日照为45%,气候温和宜人。 地质地貌:项目选址区为平原地区,整个项目区均为平地,平均标高在黄海标高2.5左右。地震:本区属于上海杭州地震稳定区,第四纪以来地壳以缓慢 上移为主,断裂活动微弱,历史地震资料表明,XX县是一个地震震级 小、裂度低、强度较弱的相对稳定的地区,本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本区地震基本裂度为六度,动震加 速度 0.05g。 水文地质: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 压水,本区以前者为主,含水层由轻亚粘土、人工填土和淤泥质土组成,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 1-1.5m,局部地段不足 1m。3.3.2 基础设施

14、本项目地处XX县经济开发区,各项市政配套设施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统一组织落实及实施,为学校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交通条件:本项目西侧为经三路、北侧为县前街。该校区选址相邻于两条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交通便利。供电:该区域的供电网正在按规划建设,新校区的用电可直接接入 市区供电网,确保学校的用电需求。通讯:XX县的电信事业发展迅速,已建成具有通信能力强、业务类别多、运行效率高、安全可靠、质量优良的现代化电信网,完全可以满足学校的通讯、有线电视和 PDS系统的需求。给排水:该区域的市政给排水系统正在按规划建设,新校区的给排 水管网可直接进入市政管网系统,确保学校的给排水需求。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15、4.1需求分析原XX中学位于安徽省XX县XX镇XX村,学校占地30亩,目前XX中学有初中生850人,在职教职员工43人。由于学校校舍普遍陈旧老化,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专用教室、教学功能用房严重不足,我县及时对该校进行了整体维修改造。由于XX中学位于安徽省境内给管理带来不便;进入90年代后,XX集团公司在XX县城区新建了职工宿舍,大量职工已陆续迁入XX县城区。新建的XX中学工程除了可以解决矿区子女850人就学以外,还可以接收外来民工子女950人到新小区就读,解决了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学压力。进入初中段将近 1800 名,按每班 50 人,需 36 个教学班。现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在经济开发区内新建XX中

16、学,规模为 36 个班。4.2建设内容根据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控制指标等规定,结合本工程建设规模和实际 情况,迁建XX中学分教学办公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等三项内容。教学办公区:包括普通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和综合楼。其中专业教学楼包括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综合楼包括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校史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以及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等学校办公用房和公共教学用房。体育运动区:包括风雨操场、300米环形跑道田

17、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 生活服务区:包括食堂、宿舍及门卫用房等服务用房。4.3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并结合迁建XX中学周边的实际情况,XX中学拟按设置36个班级,每班50人,1800名在校生规模进行建设,建设标准为 I 类。 1、用地面积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XX中学规划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和绿化用地等部分。参照初级中学I类 36 班标准,学校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 25.20m2/生,项目规划用地面积应不少于 45360平方米。同时,根据浙江省学校建设项目控制指标,单位用地面积应小于33m2/人,故项目规划用地面积应

18、少于59400平方米。结合上述测算,并结合经济开发区规划和场地实际情况,XX中学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5867平方米。2、建筑面积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XX中学校舍应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参照初级中学I类36班标准,学校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为11.58m2/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应不小于20843平方米。学校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见下表:初级中学各类用房建筑面积招标表序 号用房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74801普通教室90002专用教室74003公共教学用房1080二学校办公用房5040三学校生活服务用房22356总计44875根据上

19、述建设标准和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 XX中学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4876平方米,各类用房建筑面积如下:1、教学办公区序 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1普通教学、专业教学楼164002综合楼50402、体育运动区序 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1风雨操场108023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个3篮球场5个4排球场2个3、生活服务区序 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m2)备注1食堂54002宿舍168753门卫及配电用房814机动车停车位50第五章 工程方案5.1设计原则1、遵循国家现行的法规、政策与XX县中心城的总体规划相一致。 2、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场地的环境要素。 3、保护

20、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学校建筑群合理配置,达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形成生态型校园。 4、依据学校的各种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做到功能分区科学,结构 布置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的智能化的校园。 5、符合地块特性,充分考虑学校的性质,力求校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体现学校文化与生态意识的有机结合。5.2总图设计5.2.1总图设计学校按使用功能分成教学办公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共三大块。 教学办公区,位于学校用地的西南侧。包括普通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和综合楼,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的中心,也是学校整体形象的重点所在。体育运动区,位于学校用地的西面。包括风雨操场、3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

21、和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既用于教学使用,也是学生的课余活动场地。生活服务区,位于学校的东侧及南侧,包括教职工和学生食堂及宿舍,是教师与学生就餐及住宿的场所。考虑到师生出入安全,学校设有两个出入口,北面一个主交通出入口,南面一个次入口。5.2.2交通组织校区内道路,布局简洁、流畅。校园主干道为正大门入口中央绿荫大道及环教学楼、宿舍楼的机动车道,单体建筑间设计为铺装小路,满足教学要求和消防要求。 校区主入口设置于北侧的县前街,在校园主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多层通高主入口大门,东侧是树荫机动停车场,为外来车辆服务。在风雨操场的右上角设置非机动停车场,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校园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无

22、障碍设计实施的范围包括室外活动和运动场地入口通道处,绿化景观活动空间入口处,学校教学用房及食堂等主要出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厕所和轮椅席等。5.2.3绿地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以塑造校区印象为重点,利用多样化的校园主题要素: 植物景观、人工景观与文化景观等,拉近校园与自然的关系,努力打造一个师生教学、休憩、散步、交流的理想场所。 绿化景观带主要设置在综合楼及体育场四周、中央绿荫大道西侧、教学楼和宿舍楼内庭及河道两边,再加上教学区通往住宿区内的两座景观桥,整个校区内绿化景观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 通过建筑的组合、植物的配景达到校园印象潜移默化培育的目的; 广播音乐在校园道路上响起,阳光穿透枝叶晒

23、落,路边高大的树木伴随 着季节的更替变换姿容,广大师生在漫步、在聆听音乐、在思考。无形 中,空间形态的特性通过人的真实的感知,得到了很好的反映。5.3土建工程方案5.3.1建筑单体综合楼位于该教学基地的左上角,紧靠多层通高主入口大门,独立成为一体,多层建筑,高五层。设二个出入口,分别对内和对外,方便将来功能上的灵活使用。风雨操场分为两层,可作为多功能厅使用,有东北两个方向的楼梯 直接进入。教学楼平面的主体部分由两幢普通教学楼及一幢专业教学楼组成。教室的一面为2m宽走廊。教学楼两端布置楼梯间和卫生间。 专业教学楼由各种专业教室组成,其中包括实验室(理、化、生)、 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

24、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和 劳动技术教室等,通过连廊与教学楼相连,便于教学。师生食堂建筑高二层,局部三层,位于基地的南侧,方便教职工和 学生的就餐。师生宿舍楼位于基地东侧,共5幢5层的楼房,方便学校师生住宿。在教学区西侧及综合楼南侧设置田径运动场,300米6道塑胶环形跑道,中间为足球场,田径运动场南侧设篮球场5个,排球场2个。5.3.2竖向设计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平坡式。雨水由暗管排至周边水系。场内现状地 面标高一般为2.5米左右(黄海高程),根据城市防洪百年一遇标准,拟定室外最低地坪标高不低于 3.61 米。建筑大多为多层建筑,普通教学楼和专业教学楼层高为3.9米,综合楼、风雨操场、食堂层高

25、均为4.5米。5.3.3立面和造型学校内各建筑单体应满足规划条件与功能要求,外形和建筑风格应 美观明快、富有立体感、透视感、现代感。立面布置要求轮廓清晰、色 彩鲜明,与校园景观和周边环境融合一体。建筑物要有合适的朝向和良 好的采光、通风条件。5.3.4结构设计根据校区建筑的特点:风雨操场屋面采用网架结构体系,其余主要 建筑均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局部大空间采用密肋梁体系,个别配套用房 采用砖混结构体系。本工程为五层,根据本地区经验做法,拟采用桩基础方案。因本工 程尚未进行地质勘察,根据该地块周边地质情况,桩基考虑采用预应力 管桩,桩长和桩径待勘察后再确定。5.3.5防震本工程场地基本烈度为六度,基

26、本地震加速度0.05g。5.3.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 66667平方米 其中:净用地 35867平方米 代征地 30800平方米 总建筑占地面积 9540平方米 容积率 0.67 绿地率 32.58% 建筑密度 14.36% 停车位 50个5.4装修装饰建筑装修装饰应遵循简朴协调、经济适用的原则,兼顾美观和地方 特色。5.4.1室内装修墙面、顶棚一般宜做普通装修,门厅可做中级装修。音乐、语言、 计算机、视听等专用教室可根据需要及经济条件做普通或中等装修。所 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走廊、门厅、楼梯间均宜做高度不 低于 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饮水间、浴室、厕所宜做

27、高度不低于 1500mm,便于冲洗的墙裙。5.4.2室外装修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 修。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第六章 公用工程6.1给排水设计6.1.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 版)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业主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要求 本设计主要包括基地内建筑物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的设计。6.1.2给水设计1、给水水源 水源

28、接自学校北侧的县前街市政给水管网,接入管径 DN200,以满足整个学校生活及消防用水。根据总平面布局特点,区内主干管呈环状供水。2、用水量估算 根据建设标准,迁建XX中学为 36个班级,学生1800名,教职工 140人,共1940人。按每人日用水量为50公升计,每日用水量约为97m3/日。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为 4.04m3/h。3、给水系统校区可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4、消防用水 校园内各幢建筑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及灭火器,消火栓系统 采用市政管网供水,初期由屋顶的水箱提供十分钟消防用水量。消防供 水管在学校内布置成环状,室外消火栓间距小于120米。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

29、量为 15L/S。6.1.3排水设计采用污废合流、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田 径场雨水由地下盲管收集,道路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汇合后排入市政 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实验 室废水经酸碱中和沉淀池,待水质为中性沉淀后与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市 政污水管网。6.2电气设计6.2.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 年版) 10KV 及以下变电

30、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设计范围:整个区域的变配电系统;照明及配电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等。6.2.2供电负荷按照 50VA/m2的负荷指标,本工程用电设备总容量为 1043KVA。同时需要系数综合考虑取 0.65,计算装机容量 678KVA,选用 800KVA变压器。6.2.3负荷等级根据学校规模及将来发展需要,按三级负荷考虑供电。学校管理用 电,计算机系统电源,防盗信息电源,主要通道事故照明电源均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6.2.4供电电源本工程采用一路 10KV 电源供电,接自市供电源的变电站。电压为 380/220 伏,电源频率

31、为 500.5 赫兹。6.2.5供配电系统本工程用电设备均为 380v/220v,电源均来自校内变电所,各建筑 物在适当地方设置分配电间,采用分区树干式供电方式。6.2.6线路敷设本工程配电干线均沿校园内的电缆沟或直埋地敷设,楼内配电支线 均用 BV 线穿电线管或PVC管沿墙,在现浇板缝暗敷。6.2.7防雷与接地设计1、本工程属二类防雷系统, 屋顶设置避雷小针,并组成20*20或 24*16 的网格,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构筑物均可靠与避雷网连通,利用 柱内主筋做防雷引下线,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25米,接地极利用建筑 物钢筋混凝土基础。 2、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防雷装置连通。

32、 3、接地采用 TN-C-S 接地保护形式,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4、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重复接地、弱电接地均利用基础主筋作联合接地体。 6.2.8照明设计1、各单体内设一般照明,公共走道、楼梯、前室等设事故照明,各主要出入口,通道口设诱导指示灯。 2、教学、办公用房应采用配有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 灯。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 明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度标准。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 1700mm。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宜设局部照明。教学用房的照明要能够 分楼、分层、分部位控制。 3、风雨操场采用金属卤化物灯。4、总体设庭院照明,采用金属卤化

33、物灯或高压钠灯。6.3暖通设计6.3.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划 GB50019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 年版)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设计范围:综合楼、教学楼的教师办公室、实验室等的空调设计;风雨操场的通风设计;化学实验室等的通风设计6.3.2空调方式综合楼、教学楼的教师办公室、实验室等房间采用一拖一分体式空 调,室外机的布设应不影响主楼外观。6.3.3通风设计教学、办公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 质量。教学用房应有换气设施,确保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低于1.5。化学实验室、药品储藏室及储藏柜、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应

34、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有效的排气装置。 图书馆采用除湿机;变配电房、实验室、厨房采用机械通风系统。6.3.4防排烟设计根据消防规范要求对风雨操场、图书馆、实验室进行消防防排烟设计。6.3.5管材和保温1、空调及一般通风管道采用镀锌钢板或无机玻璃钢制作,风管保温采用 30mm 厚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板制作。 2、排烟风管材用耐火极限为 1 小时的材料制作。6.4弱电设计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 GBJ4281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T926.11997 2、设计范围本工程是涉及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重要工程,是在教学的软硬件配 置上实现面向 21 世纪学生教育功能理

35、念的工程;从该中学的功能分布及可能需要的要求,考虑由如下弱电部分组成: 1、安全防范系统 本院安全防范系统采用综合防范技术,采用摄像机等安保设备,将图像、红外微波、门禁、巡更等技术集成为体,使人防与技防达到有机结合,系统布点主要是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学生宿舍的出入口、校园内的重要机房等。机房设在综合楼。其他配置将根据校方的具体要求及配合专业单位定。 2、电话通讯系统(PABX) 在校区内设程控交换机使校园内通讯系统与市话网联系,供校园对 内或对外通信使用。 3、综合布线系统 采用结构化布线技术。为校园内语言、数据通讯构筑一个宽带高速通道,为现在及未来的内总体的数据信号采用光缆传输,语言信号采用铜

36、缆传输,机房设在图书馆行政楼。 4、计算机网络交换系统本系统是构筑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基础之上,用于数据信号交 换、传输、记录等的专用网络,其功能可将教学与办公自动化,各教学 楼之间的数据交换、计算机教学等。具体配置将根据校方的具体要求及 专业单位配合来定。 5、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兼具二大功能,紧急状态下与校方广播联动,作人员疏散指导,消防救灾指导等,在通常情况下,用作校园内的上下课的铃 声及背景音乐及语音呼叫。机房设在图书馆行政楼。 6、多媒体教学系统 在校园内 PDS系统、网络交换系统基础上,配置相应的多媒体教室终端以组成一个高效能实用教学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可做到资源共享、电化教学

37、等具体配置将根据校方的具体要求及配合专业单位来定。第七章 环境保护7.1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XX县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工程区域附近无污染源。7.2环境保护标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主要采用如下标准: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

38、2523-90) 其他有关标准7.3污染因素分析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建筑材料装卸、运输、使用及堆放等环节各搅拌作业中 的施工扬尘,运输机动车排放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噪声污染:打桩、混凝土振捣、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噪声等。 废水及固体废物污染:施工队生活污水排放、泥浆废水、建筑垃圾、建筑中弃土、废建材及生活垃圾等。 2、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包括厕所污水、盥洗污水、食堂油污水和 实验室废水等。所含污染物含COD、BOD、大肠杆菌等。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气、机动车行驶排放的汽车尾气和车辆停泊产生的汽车尾气,其中排放量较大的有CO、THC、NOX三项。 固

39、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有果皮、果壳、饮料罐、包装袋等。 噪声:主要为设备噪声,包括食堂抽油烟机、发电机、排风机等设 备噪声。7.4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湖州市有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 明施工措施。 1、施工扬尘 对运输黄沙、石子、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 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应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沙石等建筑材料必须用帆布或塑料织布封盖。 2、施工噪声 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和噪声敏感时段;除抢修、抢险、施工工艺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

40、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 在夜间施工的,报环保部门审批,并且告示附近居民,施工噪声标准执 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标准和规定。 3、建筑及生活垃圾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表层土、废渣等建筑垃圾,应尽量用作回填土, 不要随意抛弃;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 放,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清运、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应收集至指定的垃 圾箱,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施工驻地应设置临时公厕,施工人员生活粪便水必须经化粪池处理 后定期清运,不得随意排放;施工期地下涌水或渗水及其他含泥砂污水 必须经沉淀池处理后达标排放。在建筑材料、外墙装饰材料的选用上,应充分考虑其潜

41、在污染,应 避免或减轻光污染、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机废气污染等。7.5项目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废水污染防治 拟建项目主要的废水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有厕所冲洗水、食堂用 水,主要含有机质。按照环保条例,生活污水不可直接排入内河。 建设项目应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生产污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送凤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2)加强废气污染防治 食堂应选用清洁能源,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油烟排放须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相应标准。 办公、实验室、会议室、卫生间、设备用房设计排风系

42、统。 (3)加强噪声控制 主要是设备噪声,采取一些降噪隔声措施,控制噪声污染,同时采 取低噪声系列产品。对于空调机组,通风机有较大振动和噪音的设备,需采用有效的消 声隔振措施,以达到环保要求。 (4)加强固废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以生活垃圾为主。办公、实验楼、风雨操场等场所备有垃 圾收集设施,间隔一定距离备有垃圾收集设施,所有垃圾定期清运,由 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化学试剂、废化学药品等固废,须 收集后送有资质的危险固废处置单位安全处置,严禁随意倾倒排放。 (5)绿化保护 区内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绿化管理,对区内的绿地或树木进行护理, 美化周边环境,保证绿地质量,并有利于防治大气污染。 本项

43、目将严格执行环保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污染防治设施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6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项目在施工建设中的地基开挖及施工车辆的频繁往来将不可避免地损坏原土地的自然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导致水 土流失,因此要严格做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好场地的排水,防止 发生水土流失,并接受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挖填同步;完善排水设施,筑好排水沟, 有效汇集水流,避免水流冲走砂土,破坏周边水土;工程施工结束后, 应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复原;按照要求及时建设好草皮及植树绿化工 作,以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第八章 卫生安全与消防8

44、.1卫生施工期间由于民工较为集中,极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特别是痢疾、肝炎等病感染率较高。因此要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委托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工区的卫生防疫宣传工作,检查施工 人员饮水饮食卫生,加强工区的粪便、垃圾和其他污染物的管理,对已 发生传染病例要隔离治疗,周围人群打预防针处理。工区根据施工人员 数量配备流动垃圾筒,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应指定专人收集清理,另外 现场施工人员为防止粉尘污染,可配戴防尘口罩,以减少对身体的不利 影响。营运期间,办公、会议室等场所饮用水由开水房供应或直接供应瓶 装饮用水。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及时收集清运,污水、废水经处理后达 标排放。8.2安全本项目按规范进行电气安全设计,其中包括设备接地、建筑物防雷 等。1、防触电:所有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构件等均须与接地系统连成电气通路。 高压侧 10KV 为中性点接地系统,低压 380/220V 系统保护采用 TN-C-S系统。2、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设置防雷装置,采用屋面板内钢筋作接闪器,梁、柱钢筋作下引线,基础钢筋作接地体的防雷设施;教学楼信 息系统等重要机房应设雷电涌保护装置。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