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论文《陈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文化论文《陈涛》.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俗文化论文陈涛中国传统婚俗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以已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下五千年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接受了历代先人的改造以及不断的完善之后,婚俗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社会文化。这篇文章就中国传统婚俗及其演化与变迁,来浅谈一下习俗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 传统婚俗 变迁 传统文化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婚姻形态和婚姻风俗,每一种婚姻形态和风俗无不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但是很少有像中国传统婚俗那
2、样,能全面的反映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郭兴文在其作品中国传统婚姻风俗中作以上评价,的确,中国传统婚俗同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连续不断,它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阶段,而是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亦步亦趋,在伴随着中国历史长河奔流中被打上了鲜明的历史烙印。 一、中国婚俗定义 婚俗作为一种反映一定婚姻意识的积久成习的婚姻行为,离不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婚姻思想观念的影响。中国在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中,不仅统治阶级的种种思想渗透于市民百姓的婚俗中,如封建的礼仪等,而且统治阶级上层的婚姻行为也常常对下层市民百姓的婚姻方式产生种种影响,如“门当户对”的等级婚、聘礼与包办买卖婚等等。这样,中国的婚俗就应包括两大层
3、次:统治阶级的婚姻习俗;被统治阶级市民百姓的婚姻习俗。这两大层次的婚俗虽有区别,但在中国婚俗的演进中,它们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时交错混杂在一起。少数民族的婚俗,只是不同地域的一种婚俗,是就婚俗所涉及的范围而言的。婚姻礼仪体现着一定的婚姻制度和政治文化观念;婚姻侄语、谚语则较集中地反映了流行于市民百姓中的婚俗,以及市民百姓的婚姻价值观.所以,中国婚俗应该是一种包含着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婚姻涅语等多种因素,并体现于不同阶一级、不同阶层之中的婚俗体系。透过中国婚俗,便能发现传统文化在其中的种种影响与印记。 二、中国婚俗历史演变 (一)、中国婚姻形态的嬗变 原始群婚阶段杂婚 血缘婚
4、 原始社会中同一原始群体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血缘婚限于在同辈间互为夫妻,排除不同辈间的两性关系,是人类第一个婚姻形态。 抢亲婚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同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上古时期,氏族以游猎为主。女子在其时,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抢去。故礼记有:“昏礼不用乐。”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这一抢,却抢出了优生优育。于是,古人悟出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族外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之婚姻 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的一个标志。 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在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里,所谓的“一
5、夫一妻”,在古代中国,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一夫一妻多妾”。中国专偶婚的形成约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对偶婚这种“一夫一妻制”的确立,其意义有: 奠定了具有社会约束作用的婚姻礼仪基础,遂成为一切宗法制度的根源。 促使人类社会形态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化为父系氏族社会。 一夫一妻制确立后,父死子继的继承法确立,婚姻制度,遂成为一切宗法制度的根源。 (二)中国婚俗的历史变更 部落时代分为母系以及父系,母系社会就是母系掌握部落权利,在母系社会,女性能力丝毫不会弱于男性,女战士是比较常见的,父系社会就相反。不过两者都是一对多的结合形式。在这个时代,由于部落之间的战乱频繁,因此需要绝对的人力以及壮丁,所以
6、一对多的结合方式广为接受,甚至于认为力量越强的勇士就应该配备越多的伴侣。这个时候的婚礼一般都会在黄昏时候,围绕篝火,由部落的巫祝为新人祷告,然后围着篝火起舞,最后就算礼成了。而如果说是部落中最漂亮的女子成年了,则会有部落中的婚龄勇士带着自己最值得炫耀的猎物来求婚,不过对象自然是族中长者,女子是没有自己的决定权的。 夏商周奴隶制时期,尤其是周朝,周礼的确立,对于婚嫁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各个阶层必须遵照周礼的严格规范,不得有丝毫僭越,包括婚礼时候的着装、穿戴、婚礼的进行步骤等等都非常严格的指了出来。至于这个时候的奴隶,即便是那些个能够得到主人亲近的奴隶,最多就是指配一个伴侣,至于婚礼,这完全不是努力
7、能够享受的。 其后的秦朝一直到清朝,我统称之为封建时期。秦朝以严刑酷法著称,对婚礼自然也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后汉朝汉武帝开始,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思想之中又沿袭着周礼,因此,婚礼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繁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套路,虽然说各个朝代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还是差不多的。即便是唐朝,这个号称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对于婚嫁也是那么的一丝不苟。 “三书六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素来是封建社会婚俗的真实写照。 民国时期因为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顺带着将帝国主义的文化带进了中国,这个时候残余的官僚资本主义甚至在婚礼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像军阀,结婚的时候也有了婚车,甚至去教堂请神父证
8、婚,这些都是承上启下的变化。 从总的历史来看,中国传统婚俗发展同社会历史发展紧密联系;从横的来看,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区又有各个地区的风俗特点,各个民族有由各个民族的特点。因此,以上只是中国传统婚俗发展演变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三、中国婚俗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1、婚姻发展变化影响社会。从历史发展纵向来看,不是社会发展影响婚俗,而是婚姻发展影响社会。从原始社会来
9、说,真是生产力发展后婚俗关系的变化才导致母系向父系社会的转变;真是一夫一妻制逐步确立,才导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中国传统婚俗是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集中反映。中国古代对祭祖祭天特别重视,慎终追远、尊神事鬼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观念,所以婚礼中拜天地、尊神鬼、拜舅姑尊亲,特别是订婚是要祭告祖宗,新婚入门后三日或三月必须行庙见之礼,这里除去迷信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以虔诚的心灵祷告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孝思与怀念,这也是我国人民提倡孝道的一个体现。 3、中国传统婚俗还是中华民族心里特点的表达。婚姻为人一生中的大喜之日,所以处处避凶就吉,祈祷平安。男婚女嫁要选择吉日良辰,娶亲的日期和时辰都很讲究,以应阴阳媾和、天地交泰顺天应时为准则。 结语 中国古代婚姻文化不仅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而且其文化深层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社会心理等,都可以在婚姻文化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所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其婚姻文化不可或缺。既然是传承多年的文化习俗,就不应该使之落魄,而是应该将其更加健康的抚养。这不仅需要靠我们,还需要靠我们的后人,一代一代努力,一代一代改进。 参考文献: 1、郭兴文 中国传统婚姻习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杨英杰 中外民俗 南开大学出版社 3、梁国楹 (作者), 王守栋 中国传统文化精要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