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399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第四讲 格律诗的音节和押韵 一、格律诗的音节 我们知道,格律诗有严格的平仄规定。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道理很简单,就是为了吟咏起来好听。 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且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且较短的。 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平声或仄声。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中交错出现,那就能使声调富有变化,而不至于单调。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于特有的审美情趣。 格律诗的音节节奏形式,一般是按双音节或单音节来划分的。格律诗平仄组合时,一句诗从前至后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点,最后一个单字为一个节奏点。 五言格律诗音节节奏常见形式是“二、二、一”,也就是一、二两个字为一个音节,三、四两个

2、字为一个音节,最后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五言格律诗三个节奏点分别在第二字、第四字和第五字。 如:“潮平/两岸/阔”, “ 海日/生残/夜” 。 前句节奏点在“平”、“岸”、“阔”字, 后句节奏点在“日”、“残”、“夜”字。 七言格律诗音节节奏常见形式是“二、二、二、一” ,也就是一、二两个字为一个音节,三、四两个字为一个音节,五、六两个字为一个音节,最后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七言格律诗四个节奏点分别在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子和第七字。 如: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前句节奏点在“里”、“啼”、“映”、“红”字; 后句节奏点在“村”、“郭”、“旗”、“风”字。 其中五言格律诗的

3、主要节奏点在第二字上,七言格律诗的主要节奏点在第四字上。大家可以读读一下两首诗: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格律诗音节的平仄要求: 1、本句内平仄相间。 本句内音节平仄相间。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也就是句内“平仄相间”,间就是间隔,相间就是相互间隔。然后才是句间搭配。几乎每句格律诗的单句中,仄音节和平音节都是相间的,即第一个音节是平音节的

4、话,第二个音节就是仄音节,这个规律称之为“平仄相间”。 注意:一句诗从前至后每两个字为一个音节,最后一个单字为一个音节。仄音节和平音节是按偶序字的平仄来确定的;也就是按节奏点上那个字的平仄来确定的。 如: “国破/山河/在” 就是,仄音节/平音节/仄音节 “早岁/那知/世事/艰” 就是,仄音节/平音节/仄音节/平音节 2、联内句间平仄相对。 格律诗上下两句为一联,一联中上下句节奏点平仄是对立的。 如: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上句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 下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平”, “春”和“破”平仄对立,“木”和“河”平仄对立。 如: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

5、初平/云脚/低。 上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句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面”和“山”平仄对立,“平”和“北”平仄对立,“脚”和“亭”平仄对立。 3、联间邻句平仄相粘。 平仄相粘是指上联下句与下联上句节奏点平仄相同。 如: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上联下句“城春草木深”的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平”, 下联上句“感时花溅泪”的平仄组合为“平平平仄仄”,“时”和“春”的平仄相同,“溅”和“木”的平仄相同。 又如: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上联下句“水面初平云脚低”的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6、, 下联上句“几处早莺争暖树”的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平仄仄”,“面”和“处”平仄相同,“莺”和“平”平仄相同,“暖”和“脚”平仄相同。 4、韵脚分明。下面详细讲一下这个问题。 二、押韵 1、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放在诗句固定的位置上,一般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和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韵尾和声调相同,就称为押韵。)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 如,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麻”、“家”、“瓜”三字韵母中都有“a”,读起来

7、押韵。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构成音韵回环美。随着语言的发展,语音的变化,有的诗古代读起来是押韵的,今天读起来并不那么押韵。 如,唐代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和“家”、“花”,今天读起来是不押韵的,古音“斜”读“xia”,是押韵的。 2、韵部和韵书 隋唐以前的诗,是以当时口语为标准押韵的,那时没有韵书,也不分韵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按照汉字声、韵、调的关系编成韵书,如李登声类、吕静韵集、沈约四声等。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把汉字分为193部。唐代扩展到206部,并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人刘渊删繁就简,将同用的韵合并,

8、编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汉字分为107韵,被称之为“平水韵”。后来金人王文郁又减少到106韵,一直沿用至今。 平水韵共106韵,上平声15部,下平声15部,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在平水韵中“上平一东”:“上平”是指“平声韵部的上卷”,“一东”是指“第一部东韵”,其中“东”是这一个韵部的首字,也就是代表字。 如,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游”、“流”、“楼”、“舟”都是押的“平水韵”的“尤韵。 3、格律诗末字用韵规则。 每首诗第二、四、六、八句末字必须是平声押韵,第三、五、七句

9、末字必须是仄声;首句末字入韵用平声,不入韵用仄声。 如: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第二、四、六、八句末字“深”、“心”、“金”、“簪”为平声字,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在”、“泪”、“月”、“短”为仄声字。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第三、五、七句末字“树”、“眼”、“足”为仄声字,第二、四、六、八句末字“低”、“泥”、“蹄”、“堤”为平声字,首句末字“西”为平声

10、字,与“低”、“泥”、“蹄”、“堤”同为上平声“齐”韵。 三、利用粘对和押韵规则推导格律诗的基本类型 在上两讲中我们要求大家记住五言格律诗的四个标准句式以及五绝和五律的四个基本类型,大家也已经记得差不多了,但就是感觉在实际的写作运用中还比较僵硬,不利于掌握。实际上,我们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只要记住四个标准句式,按照粘对和押韵的规则,注重第一句的平仄相间,以下的各句会自然推导出来。 首先复习一下四个标准句式: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注意这四个句子的句型都不一样。 如,在创作过程中,你的五绝诗的第一句的句式是:“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这个句子是你的五绝

11、首联的出句,它的音节特点是“平音节/仄音节/仄音节”,音节节奏点分别在第二字、第四字和第五字,这个句式是“平起仄收”。 那么按照对的规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音节/平音节/平音节” 具体来说,出句的一二两个字是平声字,那么对句的一二两个字就应该是仄声字; 出句的第四个字是仄声,那么对句的第四个字就应该是平声字,又因为这个句子是对句,所以必须押韵,那么第五个字就一定要是平声;又因为四五两个字都是平声,那么第三个字就一定是仄声字,根据以上的推导,你的第二句的平仄就应该是“仄仄/仄平/平”。 再根据粘的规则推导一下第三句。 第三句是尾联的出句,根据粘的规则,它应该和上联的对句的音节平仄相同,上联的对

12、句是仄仄/仄平/平,它的音节特点是“仄音节/平音节/平音节”。音节节奏点分别在第二字、第四字和第五字,这个句式是“仄起平收”,那么按照粘的规则,第三句就应该仄仄平平仄。“仄音节/平音节/仄音节”。 具体来说,首联的对句的一二两个字是仄声字,那么下联的出句的一二两个字也应该是仄声字; 首联的对句的第四个字是平声,那么下联的出句的第四个字也应该是平声字,又因为这个句子是尾联的出句,不能押韵,必须用仄声字。因此第三句的句式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 再根据对的规则推导第四句。 上句是仄仄/平平/仄,它的音节特点是“仄音节/平音节/仄音节”。音节节奏点分别是第二字、第四字和第五字,这个句式是“仄起仄收”

13、,那么按照对的规则,第四句就应该平平仄仄平。“平音节/仄音节/平音节”。 具体来说,本联的出句的一二两个字是仄声字,那么本联的对句的一二两个字就应该是平声字; 本联的出句的第四个字是仄声字,那么本联的对句句的第四个字也应该是平声字,又因为这个句子是对句,必须押韵,所以第五个字就一定是平声字。因此第四句的句式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 归纳以上分析,如果当你选择你的五绝的第一句诗的形式是“平平平仄仄”以后,那么。你的整个一首诗的五绝的基本形式就是固定下来了。 这个类型就是:平起首句不押韵式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再如,在创作过程中,你的五绝诗的第一句的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首句押韵,根据粘对规则,那么第二句就应该是“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第三句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第四句就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整首诗的类型就是: D、平平仄仄平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注意:在五绝中,第一第四句的“起”是一致的,第二第三句的“起”是一致的。 至于其它的五绝和五律的类型的推导过程与此基本相同,大家可以自己推导一下,也可以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进行推导运用。 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