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140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伊索寓言》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伊索寓言教案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课伊学题 索寓言 科 语文 备课时间 10.23 设计人 皮淑华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5、体会寓言在表达上的特点:语言精练,用词准确、鲜明。 学习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设计评价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小组内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三则寓

2、言的寓意和表达方法。 3.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巩固伊索寓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老师设计预习单 ,准备课件。 学生做预习单 教学过程 修改 创意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吗?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三个寓言故事,这三个故事都是出自伊索寓言。 (板书:12 伊索寓言) 借助预习单,生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

3、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美观、正确、规范。 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三则寓言故事都讲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了解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学习狐狸和葡萄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

4、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即狐狸的形象 看着这只狐狸,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到底有没有狼? 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建议这样的人今后怎么做?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学习蝉和狐狸 1、板书课题,自由读,看看是一个什么

5、样的故事。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先写狐狸设下圈套,诱骗蝉儿上钩;接着写蝉儿识破欺诈,使狐狸凶相毕露;然后写蝉儿聪明机智的缘由;最后故事点明寓意:启发人们要善于吸取教训。 3、那我们还记得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的狐狸是怎么具体骗蝉的,出示课文一、二节: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狐狸先设下一下圈套,“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词语表现了狐

6、狸会骗?狐狸表面上是花言巧语,其实是在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中,乌鸦而在蝉和狐狸的故事中,蝉就没有上当。 4、这两个故事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那为什么乌鸦上当了?而这里的蝉却没有上当呢? 5、读3、4两节,看看蝉聪明在什么地方? 蝉觉察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就对你怀有戒心了。” 蝉摘下一片树叶来之前,一定怎样想过?扔下后产生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了什么? 从狐狸的猛扑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凶狠、贪婪。 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的样子,会怎么想呢?它是怎么说的呢? 从蝉对狐狸的一番话

7、中,你发现了什么? 5、谁能用一句来概括蝉的聪明? 出示: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6、这里的聪明人就是指在乌鸦和蝉面前,狐狸都但蝉却没有 7、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 8、那么狐狸是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对那些中了“圈套”的乌鸦说些什么? 生活中并不是常有灾难,但聪明人 9、练习: 如果乌鸦又一次碰到狐狸,它会 如果小白兔和乌龟再一次赛跑,它会 如果 10、在你读过的故事中,有这样的聪明人吗? 11、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聪明人吗?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 2. 选择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小练笔:咱也编寓言故事,注意语言精练

8、,用词准确、鲜明。 附: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正确 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我会收集 你读过伊索寓言吗?知道里面的哪些故事?你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吗?不知道的,一定要查查资料哦。 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教学反思 字 成功之处:三则伊索寓言学完了,回想这课的教学轻松却不失深刻。三个

9、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填补文本空白。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当狐狸想尽办法也没吃到令它直流口水的葡萄时,它的内心世界一定有着丰富的话语。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之后,故事的寓意也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2、用好肢体语言。在语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自己琢磨这两次的

10、大叫有什么不同。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开始表演了。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牧童否定,对寓意的深刻领会。 3、注意故事对比。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 不足之处:选择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时,有些学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去说和表达,总想背课文。 磨课组长签分管主任签字 刘媛媛 魏广娥 教学建议: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