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868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知识 见识 学识 胆识 作者:金焕民 关于高手的话题,一辈子也讨论不完,与刘老师相约,这个讨论月底结束,正好为期一个月。事实上,我要说的话,在“一线高手的终极出路”一文中,已经充分表达,后来的博文,都是在进一步强化那些观点,没有贡献什么新的智慧-我是被掏空了。刘老师的系列博文和网友的观点,为这个话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更多智慧。 这次网站利用我在博客贴出已发文章,推动进一步讨论,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将渠道版前后推出的系列文章,加上这个讨论-我与刘老师的文章、网友发的文章和网友的评论,集中起来,就形成了对这个问题的、相对完善的论述。以我对杂志的了解,这是这么多年以来,对一个话

2、题,所进行的最充分的探讨-建议网管费点劲将相关文章更充分地集结起来,凤凰网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专题。 尽管可能有那么一点勉强-写起来有点勉强,但我还是想尝试借知识、学识;见识、胆识这四个词来加深对高手的理解。 在这里,不再去区分什么一线高手、二线高手。高手就是高手,它们可能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但是,在所有关键问题上,他们并没有质的区别。 至于说到失足,不仅仅是一线高手二线会失足,高手在一线企业之间或者二线企业之间移动,也同样会失足,而且失败率估计也大致相当。人挪活,树挪死,能够挪活的人是那此处于窘境的人,相对于不挪等死,自然是挪活的可能性

3、就大些。套用那么一句话:“挪活”者的原因都一样,“挪死”者却各有各的原因。 知识与学识 知识是经验的固化,是人类对某个领域实体和性质的认识成果,它来自社会实践,又高于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 按知识的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直接知识是通过个人的实践和总结得出的知识,间接知识是通过阅读、沟通交流和培训获得的知识。 学识即学问化的知识,是指学术上的知识修养。 知识、学识是从专业角度区分高手的基本标准。拥有丰富的专业和理论知识,当然是高手,但只有那些将知识上升为学识的人,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那么,知识和学识的差别是什么呢? 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

4、,知识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手段获得的;学识是中通过对学习获得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的。知识是输入的,学识是内生的。 第二,知识无论多么丰富,都是别人的;学识即使所有素材都是别人的,但都是自己思维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 第三,知识充其量是方法,学识最低限度是方法论。 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能够做到知识丰富;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博览精思,才能做到学识渊博。 如果说知识来源于读万卷书,那么,学识则是来源于破万卷书-不仅能够“走得进去”,而且能够“走得出来”,所谓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见识与胆识 见识是指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识产生于人的才智,也产生于人的天性与心智。 让许多专业型高手

5、十分看不起的,知识水平较低的实践型高手,多数属于“有见识”者。 胆识是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能力,胆识产生人的见识、历练和意志,是指基于远见的魄力。 见识和胆识,是从实践角度区分高手的基本标准。 如果说见识更多地是来源于个人先天性的聪明才智,那么,胆识则来源于个人后天的生活磨砺。 有见识自然是高手,有胆识才是能够成就大事的高手中的高手。 完全用专业、实践一刀切地将知识、学识;见识、胆识割裂开来,并不科学,这样区分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想说明的问题。 更准确的排序可能是知识、见识、学识和胆识。 无论是读万卷书或者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所得到的间接知识、直接知识,都统统归结为知识; 而利用

6、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形成的结论,就是见识。有些人善于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这是一种见识;有些人善于解决问题,这是另外一种见识。 见识,事实上并不是直接来源于知识,而是来源于基于知识的思维。有些人是基于间接知识,有些人是基于直接知识,有些则是基于两种知识。当个人思维上升到一定高度,逐步达到系统化、体系化阶段时,他的知识和见识,就可以称之为学识。 德鲁克、科特勒可以称为理论大师; 艾柯卡、韦尔奇、松下幸之助可以称为经营大师; 小享得森、汤姆彼得斯可以称为咨询大师。 英雄不问出处,他们都学识渊博。 胆识与学问无关。那是一种实践和做事的能力。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就是因为缺乏胆识。

7、 尽管都是百家讲坛的名角,但是,于丹、王立群和易中天之间的区别,即使没有天壤之间的距离,但差距仍然是十分明显的。 于丹有知识,但只算是有点见识。 她的见识显然不仅仅是基于什么论语、庄子。这个女子的古汉语修养十分了得,加之北京人天生的神侃之功,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以古论今,做全民道德教育,显然比八十年代的曲啸、李燕杰、彭清一等更适合大众口味。 至于学识嘛,那肯定是谈不上的;她的见识足够丰富,很可惜,太零乱,并且多是移花接木而来-属于读书破万卷,“下嘴如有神”那种。 王立群有知识,有见识,有学识。 史记成就了王立群的学术和人生。对史记的研究,见解独到,对史记的传播,深入浅出-是真佛只说家常话。 易

8、中天有知识,有见识,学识渊博。 于丹是借论语说事,是用前人的道理,讲今天的事情。目的是让全民“更道德”。讲到最后把自己都感动了,硬是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我想,她肯定认为自己已经修炼到她所讲的境界。 王立群就是讲史记,用自己的见识讲史记。他既没有像阎崇年那样试图强奸历史,也没有像易中天那样试图把历史变成评书。 易中天也是借三国说事。表面看他说的是三国,事实上他在讲自己的历史观,进而是他的基于历史观的人生观,甚至,他讲的做人、做事的智慧。 因此,如果是跟着易中天读三国,那就是买椟还珠了。 我这么抬高易中天,关键在于我认为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尽管可能是末流的,但仍然可称之为历史学家-他从历史和历史人

9、物中,悟到了智慧。这比那些比他名气大得多的历史学家,从历史到历史对我们老百姓要有用得多。 他提出很多另类的观点,作出许多另类的解读,但都是基于史料,并非胡扯八道;他的另类解读并非执意标新立异,在于遍启迪人们智慧。就冲这些,就足以显得善莫大焉。 反观营销界,在学院派中,有知识者不计其数,有见识得寥寥无几,遑论学识渊博者。我们在营销红皮书作序发问“为什么科特勒们不治中国企业的病”?所谓“科特勒们”指的就是大学教授们。 在实践派中,一曰咨询专家。 有见识者众,有知识者寡,有学识者寥寥。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能做咨询?首先是聪明,聪明就容易产生见识,有见识就能做咨询。这其中愿意博览群书者,为数不多-有空做业

10、务没空读书,更没空研究-靠着聪明才智写点文章出点书,即可成名成家,谁还愿意寒窗苦读?这也是中国咨询公司、咨询专家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原因。一个没有知识库,没有知识体系,没有研究能力的咨询公司,怎么可能走出更远?可惜呀,咨询界曾经明星闪烁,现在,万马齐喑了。 不踏实又想成名成家,必然会浮夸。于是,“新理论”就相继产生了,什么“占位理论”、“插位理论”、“切割理论”。这就是中国营销界的怪现象,一方面是理论贫乏,一方面是,“新理论”层出不穷。 一曰企业家。 其中有见识、胆识的多了,张瑞敏、柳传志的言论、案例都进了哈佛讲堂了。马云、牛根生都作为经营大师在另类的“百家讲坛”上传经送宝了。 及时将有价值的思想传播出来,对中国企业的进步肯定是大有好处的。问题是讲的人应该知道那些都是通往金山的路上,捡到的“碎银子”,那还不是金子。 包政教授最值得称颂的不是他提出了深度分销理论和众多成功咨询案例,也不是他回到书斋潜心研究。而是他承认对许多关键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并且准备花十年时间潜心研究。 当我们能够明白什么是知识、见识、学识和胆识的时候,我想,我们就接近真理了,那时,营销界的高手自然会济济一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