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6219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一轮复习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考向预测:(1)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观点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载体,考查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及其观点。(2)以生活中的观点和事例为载体,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考情分析:07-14年广东政治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0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2、义基本形态的区分”(0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07、11)、“哲学的基本派别”(11);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08)。复习时要掌握:一个基本问题、两个基本派别、两个对子,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1.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含两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3、,即二者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不同的回答。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而少数哲学家坚持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4、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有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ABC D2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气者理之依也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物是观念的集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A BC D,A,D,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肯定了思维

5、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谁先谁后;谁是本原谁是派生;谁决定谁),(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1.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基本问题回答的是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B,A,我国的许多典故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和

6、存在的关系的是,D,漫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右边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均衡论诡辩论唯心论A B C D,C,考点二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最终必然滑向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及其根本观点,【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例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

7、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又被成为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或半截子唯物主义,【例举】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伽桑狄: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水 火 气等),把物质

8、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三种形态比较,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例举】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

9、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8”就是发,喜鹊报喜,乌鸦报丧等都是属于主观臆造的,领导“拍脑袋”决策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例举】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2)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4)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例举】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

10、水决定人的命运,1、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6、中外“神创论”7、我思故我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2009广东高考)“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它们共同体现的观点是A

11、.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2.“气者,理之依也”3.“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5.“世界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火。”6.“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

12、无一物,何处惹尘埃。”,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哲学发展史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除此之外,哲学发展史上还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的。根本对立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注意区分两个对子与两大阵营,注意:1弄清三个划分标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凡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凡唯心主义都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精神是世界的本原。(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

13、可知论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标准:对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理解“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1)区别: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2)联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4、;正确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1、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2、二元论是哲学的基本派别之一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犯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错误,没有科学依据4、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注意:唯心主义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注意: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两个,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注意:缺乏科学依据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改错,(注意:划分唯物和唯心的根本标志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

15、的问题),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8、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0、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注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还看到意识的反作用),(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注意:朴素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局限性,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1.(2

16、011上海高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D,C,3.(2011上海)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主

17、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4.(2011广东)“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 点相通的是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A,C,5.(2010全国)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6.“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强求而得到的不一定能使自己更幸福,这是命。此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A,7.2008

18、年10月27日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属于不可知论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形而上学观点A.B.C.D.8.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领导干部位置变了、权力变了、眼界变了,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至关重要。这一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A,D,9.从世界观角度来看,漫画中股民的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1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19、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A.存在决定着思维 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 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B,A,11.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实际,不懂规划,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这种“拍脑袋决策”属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C.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12.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

20、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一定道理,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有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B,C,(2010山东高考)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A,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是被知道。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

21、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出它体现在哪些方面。,【解析】解答第(1)问要明确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明确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共性和个性。解答第(2)问时要注意,所举生活中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答案】(1)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同点都

22、是把意识当做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观点。(2)宗教思想都认为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另外,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者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世界观。(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答案

23、(1)村民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村民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村民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唯心主义世界观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错误的世界观。农业发展、农村工作要反对迷信、提倡科学,故甲的态度不正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使人们在客观世界面前消极被动,不利于人们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态度也不积极主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既从客观事实、条件出发,又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故村民丙的态度是一种正确态度。,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

24、发生“75”事件,这是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受伤。然而,西方媒体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夸大甚至歪曲事实。在报道中,西方媒体习惯用一些词语表明自己立场。例如,镇压(Crackdown),中国向新疆挥动“铁拳”。而对于暴力犯罪,则淡化为抗议者(Protester),把暴力行动的策划者热比娅称为“和中国战斗的钢铁女人”,英国卫报也特意刊登了赞颂热比娅的一篇人物特写。问题:西方媒体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答案:(1)西方媒体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典型表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2)在现实生活中,如同学与某人要好,看他什么都顺眼,什么都对。而对另一个与他有意见的人,就什么都看不顺眼,无论他做了什么,反正都是错的。这与“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的错误没什么两样,都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3)以上内容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从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内容,真正掌握哲学的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