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316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但愿人长久》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材解读.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一、文体 苏教版特有的课文文包诗。从体裁看,属于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课文写了苏轼在中秋夜因思念弟弟苏辙而发生了心情的变化,从而即兴创作出水调歌头的经历。 二、文本解读 前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诗人“心绪不宁”的原因,后三自然段主要写了诗人心境的挣扎、解脱,也揭示了水调歌头后几句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叙事文的常规手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属于故事的背景。第二自然段,初步写了“心绪不宁”的原因一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睹月思人;二是触景生情。第三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心绪不宁”的原因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这一段是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述,类似于总分结构。四五六自

2、然段,苏轼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独白,或者通俗点,就是“自言自语”,心理活动描写的一种方法。具体一点,就是因愁生怨,应该属于移情的手法,类似于女子“因爱生恨”的感觉。纵观苏轼一生的经历及个性,他儒道释皆通,面对重重人生的打击,超然物外、豁达自适。因此“转念又想”就不难理解。并能推己及人,慈悲为怀,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 三、学生在预习中存在较难的问题 1、苏轼为什么只思念自己的弟弟,难道不思念自己的父母吗?自己的老婆孩子呢? 2、苏轼怎么会突然之间“转念又想”? 四、文本的教学价值 1、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进一步体会以人物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 2、文本前因后果的铺垫、照应的写法。 3、“自言自语”式的心理活动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