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2).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题五 第五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名词 1、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为促进儿童数概念发展而有计划、有目的展开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它是建立在教师把握和分析活动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育活动目标,合理选择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充分创设和调动教育活动的环境及其它要素的基础之上的。 2、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列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一般说来,它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体。 4、渗透性原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中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与各种不同教
2、育领域的内容、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加以有机地融合,将其作为一个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对待儿童的早起数学教育。 5、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是一种儿童集体参与的有计划的数学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活动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和创设特别的数学学习材料,让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操作性活动中建构相应数概念的活动。 二、填空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依据有: 为教育活动设计的方向提供依据 、 影响到教育活动设计的范围 、 影响到教育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 。 2、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发展性原则 、 主体性原则
3、、 渗透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系列性原则 。 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 活动目标的设定 ; 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 对学习情境的发展 ; 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对学习过程的安排调整 以及 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 等等。 4、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包括: 内容的科学性 、 方法的科学性 。 5、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 以学科结构为逻辑起点 , 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 ;二是 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 , 整合式编排活动 。 6、正式的数学活动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活动名称 、 活动目标 、 活动准备 、 活动过
4、程 、 活动建议 。 7、非正式数学活动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活动名称 、 活动材料 、 活动规则 、 活动指导 、 活动评价 。 8、在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对活动的组织指导主要体现在: 观察与记录 、 个别化指导方案 、 评价与反思 。 三、选择 1、在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中,为了增加趣味性,贴近儿童的生活,活动名称一般用。 A、数学活动的要求定义名称;B、数学述语定义名称; C、生活语言、活动的要求定义名称;D、随便定义一个有趣的名称 2、为了使教师从幼儿的行为变化中观察他们的发展状况,活动目标以表述比较合适。 A、教师作为行为主体;B、幼儿作为行为主体; C、教师和幼儿同
5、时作为行为主体; D、教师和幼儿都不作为行为主体 3、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幼儿的经验准备,幼儿的经验准备是。 A、幼儿在上课前应预习教师要讲的知识; B、幼儿在上课前应怎样学习的经验; C、幼儿不会有任何经验; D、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 4、在数学教学活动准备中,幼儿的经验准备一般是由。 A、幼儿来完成;B、教师来完成; C、家长来完成;D、大家同时来完成 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建议”是指。 A、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操作的建议; B、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需注意的问题的建议; C、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建议; D、教师和幼儿对
6、活动的建议。 三、简答 1、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哪些基本过程? 答:一、了解、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选择数学教育活动内容 三、制定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四、设计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案 2、简述教师在非正式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答:教师为幼儿提供和创设特别的数学学习材料,让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操作性活动中建构相应数概念的活动。教师对活动指导体现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以及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和教师的自我反思方面。 四、论述 1、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主体性原则? 答:(1)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体。 以儿童作为数学活动的主体,不仅要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形式的安
7、排方面注重激发儿童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为儿童创设具有兴趣性,探索性,可供儿童自由交流和操作的环境与材料来引发儿童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以获得相应的数经验和数概念,而且在儿童自己发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数能力和数思维,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和认识,其次才有可能落实和体现在活动设计的行动层面。 2、举例说明,在正式数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积极关注幼儿的活动,及时地加以绎解和回应?” 答: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发现,有的幼儿已
8、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我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各种卡片、各种积木、作业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 幼儿感知物体的排序规律。 1、小动物们要去参加运动会,大家决定排好队伍再出发。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参加运动会,它们是怎么排的。如小狗、小猫、小狗、小猫教师按这一规律继续在队伍后面继续排图片。 2、老师给小动物准备了很多五角星,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规律,请幼儿
9、继续排序。 二、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插塑积木、雪花片、卡片等,请幼儿进行排序。 1、引导幼儿观察每组有什么物品?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出一两种物品可以按什么规律进行排序。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 一、内容的选择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排序”是一项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需要他们运用有限的数、量、形方面的知识,进行一番系统、连贯的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规律”的东西。排序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简单的判断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目标的定位 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排序活动,我将目标定位在初步感知物体排序
10、的规律,学习按物体的一种规律进行排序;愿意大胆表述排序的规律。 三、材料的准备 此次活动提供的材料很丰富,有卡片、木珠、插塑积木、雪花片,孩子想选择什么材料就操作什么材料,这样在活动中就解决了能力强的孩子等待能力弱的孩子的现象,让孩子们既能享受到操作活动的乐趣,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的组织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活动中作为老师的我要给孩子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和最大的耐心。现在提倡让幼儿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足够的时间。 其实教师在幼儿已有了发散的思维以后,只要点拨一下即可。 示范时出示的是最简单的排序方法,“
11、一红、一绿、一红、一绿”对大部分幼儿来说都很简单。然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操作时,很多孩子只是在模仿我的排序,但我发现他们的能力远不止这些。于是我让孩子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排序,发现个别孩子能排出“两红、一绿、两红、一绿”,“一红、两黄、一绿、一红、两黄、一绿”。既然将操作过程完全放手交给幼儿,那么在活动过程中就应该让孩子大胆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活动中教师更多应该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的主动学习。 五、活动的效果 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简单规律排序,个别幼儿还能自己设计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虽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儿似乎没有按规律排序,没有达到活动目标,但是,他们今天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了材料的特点,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体的规律美,在今后的活动中,他能将今天的收获和感知表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