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课程立足生活,着眼学生的未来,力求学生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实现共鸣。本节课的设计坚持在生活的逻辑中构建知识,以课标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发展相结合,坚持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达到实践性、活动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统一的目的。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框的学习,能够认识文化对人的重要影响,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不同文化、文化活动和文化作品等对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文化
2、影响人的特点,并具体运用这些特点分析有关具体事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式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难点: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讨论、活动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案例导入: 情景展现:Flash动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问题探究:从动画中感受到东北人有哪些特征?我们南方人在这些方面有哪些不同?
3、学生回答: 引入课题:北方人和南方人在行为上、性格上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并探究它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是人创造的,而文化又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北方人和南方人在性格、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有关。文化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也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问题探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它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回答: 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
4、一方面,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市民以实际行动为东莞加分,提升了东莞的城市形象。 教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谦让有礼,见面打招呼是基本的礼仪,下面我们来看看见面礼节。 情景展现:从见面礼节看文化的影响 问题探究:1、上面的见面礼节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2、同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交往方式不一样,为什么? 3、同为现代中国,汉族和藏族见面礼节不同,同在一个时代,中国和泰国的见面方式不一样,为什么?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的人彬彬有礼,而有的人却粗俗不堪,为什么? 5、雅典人和西藏人迎接贵宾的礼物不同,说明了文化对交往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 学生:说明了
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学生: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 学生:同为现代人,汉族和藏族,中国和泰国的见面交往方式的不一样是由于各自的风俗习惯不同所引起的。 学生:我们身边有的人很有礼貌,有的人却粗俗不堪,是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平时应积累一定的文化素养。 学生:雅典人和西藏人迎接贵宾的礼物不同,说明了文化对交往的影响通过器物表现。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通过见面礼节的对比,我们也就发
6、现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文化具有多样性,使得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语言、符号和器物也各具特色。 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体现在:交往时的行为、语言、符号和器物上 情景展现: 材料一:今天课堂上,老师让写一篇有关食堂的作文。 物理系的同学会说“给我一根油条,我能翘起地球” 化学系的同学会说“豆浆的成分永远都是H2O” 中文系的同学会说“我轻轻地来,不带走一丝东西,却带走一盘苍蝇” 材料二:一阵大风吹来 美国女孩:双手按住帽子,不管裙子被吹起来了; 日本女孩:双手捂住裙子,不管帽子被吹飞了; 中国女孩:一只手按住帽子,一只手捂住裙子。 材料三: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美国人的名字一
7、般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到小排;欧洲人写信封,地址从小到大排列。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对于饭堂的评价,三者看法各不相同,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 2、材料二中,当大风吹来,三国女孩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举动,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 3、材料三种,中国人和欧美人在姓名、地址写法上的差异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学生:同样面对饭堂,不同专业的学生看法各不相同,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知识素养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人们在实
8、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学生:中国人和欧美人在姓名、地址写法上的差异说明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是由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导致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文化环境,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教师:而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作为中国人,思维中往往强调群体和团队意识,所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矛盾的时候,我们会在认识和行为上优先满足集体的利益。
9、 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各种系统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论正确与否,都会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体现在: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情景展现:Flash新编孟母三迁 问题探究:1、 为什么孟母要三次搬家? 2、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3、辨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无从选择。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因为片中学生几次成绩都不理想,想通过搬家为她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0、。可见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极大。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学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题中观点认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正确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法选择,是错误的。 人们应当提高识别先进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上述动画片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第一个特点。既然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我们同学在平时的学习
11、中就应该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自觉学习、主动感悟,不应接触一些不良的文化。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无形、非强制地影响 要选择健康的文化生活,自觉学习、主动感悟 情景展现 材料一:宋楚瑜回乡祭祖,严遵古训:长者主祭,上香敬酒,三跪九叩,敬献花圈 材料二:连战回乡祭祖,以闽南话向祖母倾诉。 问题探究: 1、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 2、这一特点要求我们选择怎样的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材料一中宋楚瑜回乡祭祖,遵循的是当地世代相传的祭祖习俗:长者主祭,上香敬酒,三跪九叩,敬献花圈,一丝不苟。材料二中连战多年之后回家用的仍是当地的方言,说明长期形成的语言、
12、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教师: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把两岸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就像宋楚瑜说得那样: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台湾人民最终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学生: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文化素养。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个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中学阶段正是我们世界观、人生观
13、、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我们应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三观,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三观” 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 多媒体进行经典训练: 1、文化对人的影响有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A、 B、 C、 D、 2、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表示感谢 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 美国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中国人写信封,地址从大到小排 欧洲人写信封
14、,地址从小到大排列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内容的是 文化差异形成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 文化差异形成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差异既形成人们的交往方式的差异又形成人们思维方式差异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A、 B、 C、 D、 3、台湾亲民党宋楚瑜访问大陆期间,到湖南省时用地道 的湖南话说:“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在这件事表明(B)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4、某中学在学生中开展“三名”活动,引导学生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这一现象 可以丰富学生
15、的精神世界 产生的精神力量能激励学生有更高的追求和发展 必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A、 B、 C、 D、 教师:对照多媒体显示图表进行小结 来自:各种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表现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 特点 深远持久 教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我跟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他们的评价使我又有了
16、新的收获。结合听课老师的评价以及自己备课、上课的过程,我有了以下思考: 1、 课堂教学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段生命历程。但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来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创设一种让学生乐与接受、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那教师又该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呢?在备课之前,我先在学生中作了一个调查:上课时你印象最深的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的前三位是:看视频、讲故事、辩论赛。我想,这也恰恰反映了政治课堂所设置的情境应该是鲜活、生动、学生感兴趣的。于是,
17、我在备课中注重引用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有极大的帮助。同伴学习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关系融洽,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又能互相启发,所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对问题的研究要比个人独立学习更能深入,更为广阔,效果也更好。在开展第四个知识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为什么孟母要三次搬家?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激烈讨论,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发言有理有据,比较到位,这种准确和优秀跟小组合作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发言思路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
18、人都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真正的主动思考。 3、 课堂教学要提高设问的质量 本课的教学知识重点之一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纯粹的记忆并不难,难点是如何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实际问题,指导生活。很显然,“文化对交往的影响因素”和“交往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用一个案例层层分析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于是,我以见面礼节为话题,层层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能力,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能够把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明确知识源于生活,又将回归生活。 4、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旧的课堂
19、教学,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的大量的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好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为克服这个问题,在本课设计中,我从教学实际出发,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其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对于“三讲”中的“讲重点”我采取的措施是:(1)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层次。(2) 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对学到的东西感觉“用得上”,所以通过精心设计学生容易混淆又具有一定梯度和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 5、重视教育之魂: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
20、教育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知识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观形成,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我通过深入挖掘课堂中涵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在学习的过程中,寓之以情,进而晓之以理。本课设计时,我就是对东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集体主义教育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上课过程中当然也显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在导入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如此的差异”这个问题的切口太大了,学生在讨论之后所呈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虽然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回到了预设的轨道,但我想,问题在设计过程时还应更加精细些,这样就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