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090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转学习、成长、快乐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作为富家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我学习着、成长着并快乐着! 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我有幸拜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他在书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

2、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应该从每一间教室和每一节课堂教学开始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阐述到:“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的这一阐述,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改变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解决课堂里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到每个教室里去,

3、他还提到“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态度,看他们是否在持续的学习”,这种对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我懂得教学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形式主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应该以“投入专注”为要求,而不仅仅以热闹为目的,要让孩子投入专注、持续地学习,而不能只是引发的学生的兴奋。 二、教学中要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几何时,认为只有学生发言热烈的课堂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差不多已经成了我们错误的共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

4、是否是思考后的结果,惧怕课上的冷场,都曾是自己课堂上的真实写照。正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同伴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那些“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室”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同样是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教室。 从书中我认识到,要想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首先教师应能很好地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

5、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其次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的在教室里构筑一种让学生有“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构建学生间、师生间一种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再有就是教师应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家长及教师能够息息相通。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者在结束语中的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 三、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

6、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先生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

7、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四、教学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这个提示,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有时候我们虽然“恩、恩”地点着头,热心地听着学生的发言,但其实是希望,可以听到学生的意见和我自己考虑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就总结

8、一句“你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我们其实并不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我们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至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佐藤学先生采用自己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让我看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读完此书,让我对新课程的改革充满了信心,面

9、对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学会聆听,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的个体,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就让我以该书最最本质的阐述来表达我的收获,那就是“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愿我们也能学习佐藤学先生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改革,以取得实质性的成长。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起码我们

10、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时代广场的蟋蟀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塔克住在。 2、柴斯特是在被找见的。 3、柴斯特的家乡在。 4、玛利欧给柴斯特的新家在。 5、玛利欧的爸爸叫。 6、文中指出报刊亭里有、。7、柴斯特是一只。塔克是一只。 8、玛利欧的爸爸的工作是。 9、列车靠近前,玛利欧在。 二、选择题。 1、时代广场的蟋蟀作者是 A、蒙哥马利 B、E.B.怀特 C、塞尔登 2、一开始,玛利欧给蟋蟀柴斯特一个安身的处所是一个 A、 火柴盒 B、竹笼子 C、报纸堆 3、塔克喜欢玛利欧吗? A、喜欢 B、不喜欢 4、保罗是做什么的? A、列车长 B、乘务员 5、

11、柴斯特在乡下是在哪居住? A、草丛 B、树桩 6、柴斯特来到纽约最后坐的是什么? A、汽车 B、地铁 C、走路 7、柴斯特来纽约时被什么压在下面? A、烤牛肉三明治袋子 B、虾肉馅的汉堡 8、蟋蟀柴斯特是跟随落在时代广场地铁车站的一堆垃圾里的。 A、 火柴盒 B、野餐篮 C、垃圾车 9、当玛利欧的妈妈准备将蟋蟀赶走时,柴斯特无意中奏响了一曲意大利民歌,这正是妈妈最爱听的那首。 A、蓝色多瑙河 B、重归苏莲托 C、红河谷 10、蟋蟀音乐事业达到巅峰时,它却突然做出的决定是。 A、用自己的名气帮玛利欧一家赚大钱 B、回归康涅狄格州的老家 C、找一家公司包装自己 11、“既然柴斯特的一生是它自己的,

12、它就应该去做它想做的事。如果成名只是让它觉得不快乐的话,那成名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句话是说的。 A、玛利欧 B、塔克鼠 C、亨利猫 12、时代广场的蟋蟀中柴斯特是个伟大的音乐家,它是 A、有副好嗓子 B、会拉小提琴 C、自身有魔力 D、用两只翅膀摩擦发音 13、柴斯特梦游中吃的是 A、二元钱 B、柳树叶 C、腊肠 14、塔克最喜欢收集 A钱 B纸 C食物 15、柴斯特最喜欢吃 A腊肠 B桑叶 C钱 16、柴斯特因为而被带到纽约。 A贪玩 B贪吃 C被捉住 17、“他穿的上衣上装饰着好些用红丝线绣的龙,外面还加了件丝质背心。老人正衔着一根好长的白色泥质烟斗抽着烟。”这段话描写的是是 A、中国绅

13、士 B、冯赛 C、史麦德利 18、蟋蟀柴斯特是跟随落在时代广场地铁车站的一堆垃圾里的。 A、 火柴盒 B、野餐篮 C、垃圾车 19、柴斯特的老家在 。 A、时代广场的地铁站 B、排水管 C、纽约 D、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 1.它回想起在康涅狄格州的时候,也见过猫和在草地上打架。 A:老鼠 B:狗 C:蟋蟀 2.就在这两只可怕的利爪中间,老鼠塔克却浑然不觉地坐在敌人的下巴底下,它正好奇地望着柴斯特呢!这只开始疯狂地打着手势,暗示老鼠赶紧抬起头来看看,在它的上方是何等可怕的威胁啊! A:猫 B:狗 C:蟋蟀 3.“也许在乡下是这样吧!”塔克说,“但是在纽约,我们可早就冰释前嫌了。亨利是我认识最久的

14、老朋友了。它就跟我一起住在里。今天晚上的收获如何,亨利” A:地洞 B:下水道 C:排水管 4.柴斯特抬起了那对小心折叠在它背上的黑色翅膀,娴熟、快速地举起上面那只,拉过了底下的那只,整个车站都应声回荡起美妙的。 A:声音 B:乐音 C:曲子” 5.它们全都笑了起来。塔克的笑声尖尖的,听起来有点儿像。柴斯特现在觉得快乐多了,感觉前途也不再像当初它独自缩在角落那堆灰尘里时那样阴沉可悲了。 A:尖叫 B:打鼓 C:打嗝 6.“这倒是真的。”塔克也悲哀地搭腔,“他们可能很快就要了。”它跳上一堆杂志,借着从木盖隙缝透进来的一点儿微光,读着那些杂志的名称:“艺术新闻、美国音乐,除了那些留长发的,谁要读这

15、些玩意儿呢” A:破产 B:完蛋 C:玩完 7.管子里好像有上百个弯弯曲曲的转弯,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水管从一条主要管道里通出去,简直就像个似的。但是就算是在黑暗里,塔克老鼠对所有的通道也都了如指掌。好不容易,柴斯特终于看到了上面的亮光,于是奋力一跳,登上了人行道。然后它就目瞪口呆地蹲伏在水泥地上,惊讶得差点儿停止了呼吸。 A:防空洞 B:九曲洞C:迷宫 8.一阵心悸让柴斯特不禁闭上了眼睛。对于一个到目前为止,向来靠高度来度量事物,用潺潺的溪水声来评价周围声音的蟋蟀而言,这幅景象未免太可怕也太艳丽了一点儿。 A:杨树 B:柳树 C:枫树 9.玛利欧带了点儿面包、一块糖和一点儿冷的甘蓝菜,给柴斯特

16、当早餐。他也拿不准,蟋蟀究竟喜欢吃些什么,所以就决定每样都让它试试看。柴斯特跳上了玛利欧的小指头,爬到他手心里放食物的地方。在老家的上,它通常是吃树叶和青草,偶尔还会来点儿嫩树枝;在纽约却吃起了面包、糖果和腊肠,而且还发觉它们挺好吃的。 A:麦场 B:玉米地 C:草地 10. 冬天里的每个星期天,他们一定会围在报摊的收音机旁边,聚精会神地在地铁乱哄哄的喧闹声里,聆听广播中的。 A:戏曲 B:歌剧 C:音乐 11.他的演奏是如此美妙,不但人类喜欢,就连岩石、树木和瀑布都会停滞不动留心倾听他的演奏。狮子不再追逐麋鹿,河川也停住不流,风也屏息倾听。都安静下来了。” A:城市 B:森林 C:全世界 1

17、2.玛利欧搭乘市内线的地铁上市中心去。他把火柴盒搁在胸前,好让蟋蟀看得到外面。这是柴斯特第一次看到地铁沿线的风光。上回它一直被埋在牛肉三明治下面,什么也没瞧见,这次它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它爬了出来,身体挂在盒子外头,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这节车厢。柴斯特显得非常好奇,它还想:只要能在多待一天,它就要随时随地好好见识一下这个城市 A:纽约 B:伦敦 C:巴黎 13.柴斯特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它平生第一次见到纽约的白昼光景。虽然这个区域的建筑物不如时代广场那边的高,但也足够让柴斯特自觉 A:弱小 B:渺小 C:微小 14.一位中国老人正跷着二郎腿坐在门口。他穿的上衣绣着好些红丝线的,外面还加了件丝

18、质背心。 A:中国结 B:凤凰 C:龙 15.他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儿奇怪,但是却很好听,很像拨弦时发出的乐音。 A:钢琴 B:小提琴C:大提琴 16. 冯赛是很多年前从中国来到这里的,他讲话的方式很奇特,但是玛利欧却很。 A:讨厌 B:爱听 C:喜欢 17.他欣赏人类各种不同的独特发音方式,几乎不亚于他对乐音的喜好A:青蛙 B:蝉 C:蟋蟀 18. 玛利欧从来没见过这么杂乱的房间,里头堆满了杂七杂八的玩意儿。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19.从丝质长袍、筷子到一包包的手洗衣物,各式各样的东西堆得满架子和椅子上都是。空气里飘散着一种淡淡的、甜甜的的气味。 A:香水 B:香草 C:焚香 20.玛

19、利欧静静地坐着。他很怕一动,那一大堆稀奇古怪的中国玩意儿全都会坍塌下来,把他给埋在下面。他看见面前的一个玻璃箱里,摆着一整排雕刻的中国女神像。 A:水晶 B:象牙 C:玉石 21.她们的上都带着一抹非常奇异的微笑,就好像她们知道些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而且她们仿佛正目不转睛地直视着玛利欧。 A:脸颊 B:面容 C:嘴唇 22.他也想注视她们,但是没办法保持住凝视的目光,只好把移开了。 A:眼神 B:视线C:眼睛 23.这个笼子一共有层,每层都比下面一层稍小一点儿,最上面则是个细细的尖顶。 A:五 B:六 C:七 24.笼子底层漆成红色和绿色,塔尖则是色的,有一边还有个带小闸锁的门。 A:黄 B:

20、金 C:红 25.玛利欧爱死这个小笼子了,一股想拥有它的强烈欲望使他兴奋得全身都颤抖了起来。但它看起来实在是很的。 A:值钱 B:珍贵 C:昂贵 26.冯赛竖起右手大拇指,很郑重地说:“这是个很古老的蟋蟀笼子,以前是专门为中国养蟋蟀预备的。” A:皇帝 B:皇子 C:皇宫 许多年以后 2014-08-26 1.柴斯特2.亨利3.塔克4.马利欧 5.白利尼爸爸6.白利尼妈妈 补充: 我喜欢蟋蟀,因为他有勇气,善良。 补充: 塔克: 它是一只有趣的小老鼠,它就住在美国纽约市时代广场地铁站一个废弃的排水管中,家里乱糟糟的,全都是一些零钱,废纸,柴斯特和亨利猫都是它的朋友,塔克的性格十分开朗,也很容易

21、激动。它曾经在柴斯特出名时做过它的经纪人,甚至用自己一生的积蓄,刚才提到的那些捡到的零钱,换回了柴斯特的自由。 柴斯特: 它是一只特别有音乐天分的蟋蟀,甚至可以说是个音乐天才。从前它居住在康涅狄格州,一次偶然事件,使它来到了纽约,从此便被一个叫做玛利欧的小男孩当作宠物收留了,住在美国纽约市时代广场地铁站,白利尼家的报摊里,曾经因为自己的音乐天分,让白利尼一家人兴奋了好几天。 亨利: 它是一只可爱的猫咪,同样在美国纽约的那个废弃的下水道居住,它遇事不易慌张,做事十分稳重,看起来就像一个绅士,它和塔克,柴斯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和塔克曾经一起想办法帮柴斯特解围,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是一片新心意呀/还

22、邀请柴斯特到它们家吃饭。 玛利欧; 一个家庭贫困的小男孩,十分喜欢小动物,收养了柴斯特,还用自己的零用钱给柴斯特买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小笼子,曾经因为柴斯特无意中吃掉了半张两元钱,而要去打工,换回柴斯特的自由。当然玛利欧也是很懂事的,除非是特殊情况妈妈要赶走柴斯特,否则,玛利欧是决对不会和妈妈反驳的。 玛利欧的妈妈; 她是一个矮胖的女人,而且比她承认的要强壮的多。是个典型的主妇,除非玛利欧和爸爸一起背水一战,否则,想战胜妈妈,嘿嘿,想都别想。因为老妈在家里的地位可不一般。妈妈很讨厌昆虫,不过很喜欢听柴斯特唱歌,妈妈偶尔哼上两句,声音还真不错呢。 玛利欧的爸爸; 他的个子很高,可稍微有点驼背,但是他

23、整个人总是能流露出一种和善的神采。在家里,爸爸是很公平的,谁做的对,他就把重要的一票投给谁,总的来说,爸爸还是很支持玛利欧养柴斯特的。 教学反思: 读书推介课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要学生们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本书的内容,我设计了音乐导入,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氛围,让他们觉得读书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封面上的信息顺势引出作者、主要人物、简介和目录。故事猜想的情节是最能吊起孩子们胃口的一处设计,基本上全班都能主动的去思考,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积极发言。最后将主人公的前后形象进行对比,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

24、那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书中找答案了。 本节课经过反复的修改与老师们的指导,模式基本上能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阅读期待”这个目的,但我想不能浅尝辄止,要真正的把孩子们的读书指导落到实处还需要每天的坚持,为此我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设计了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在书中找寻答案。 每章节的导读: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一章 导读: 第一方案: 依据第一章,画一张故事背景图,标示出:时代广场、地铁、玛利欧家的报摊、塔克老鼠的洞穴 第二种方案: 1.在时代广场看到一些什么? 2.玛利欧一家报摊的生意情况怎样? 3.谈谈你对玛利欧的初步了解。 两种方案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完成本次阅读。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

25、二章 导读: 1.柴斯特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吗?你从哪里知道? 2.谈谈玛利欧对蟋蟀的喜欢程度,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试着评价一下玛利欧的爸爸和妈妈。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三章 导读: 1.在本章中柴斯特这样说到:我可是只乡下蟋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2.从柴斯特的身世,我们知道“由于他偷吃腊肠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埋在烤牛肉三明治的下面了而带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地铁站”,你感觉柴斯特是一只怎样的蟋蟀?从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3.通过塔克和柴斯特的谈话中,试着评评塔克。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四章 导读: 1.柴斯特与亨利猫见面的那一部分,真是写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请依据图,用文字简单而完整地描述出其

26、中的“波折”。 2.柴斯特因为自己的大惊小怪而觉得丢脸,他原以为猫和老鼠应该是世仇?不曾想在时代广场却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 3.在35页,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柴斯特的眼睛渐渐地适应了这些灯光。它抬起了头,看着上面很高很远的地方,在高过纽约,也高过整个世界的夜空里,它认出了一颗过去在康涅狄格州常看到的星星。等它们又下到车站后,柴斯特再次躺进了火柴盒里,它心里仍忍不住惦记着那颗星星。想到在经历了这一切新奇又陌生的遭遇后,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它熟悉的东西,依然高挂在那里,对着它眨眼,实在让它好过了许多。”。依据此段文字,请猜测一下后面可能的情节及故事的结局。 4.阅读到这儿,你对时代广场的蟋蟀感兴趣吗

27、?还想读下去吗?为什么? 时代广场的蟋蟀 第五章到第八章 导读: 1.奥尔普斯是谁?史麦德利先生为什么称柴斯特为小小的黑色奥尔普斯? 2.冯赛先生卖给玛利欧一个怎样的蟋蟀笼子?从冯赛先生前后不同的态度中你读懂了什么? 3.第七章中这样写道“柴斯特在睡梦中还听到塔克老鼠在笼子里快乐地低吟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4.塔克一生的积蓄指得是什么?它把一生的积蓄用在了哪里?这是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5.你若是塔克的话,你又会怎么做呢?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九章到第十二章 导读: 1.当玛利欧发现他的蟋蟀吃了两块钱的钞票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决定给柴斯特喂养什么?依据是什么? 2.塔

28、克、亨利与柴斯特的晚宴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这次晚宴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简单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 3.当火灾发生后,每个人的表现如何?柴斯特有被赶走吗?为什么? 4.当史麦德利先生发现了柴斯特的天赋后,他的表情如何? 5.柴斯特会演奏哪些曲目?请介绍一下。 时代广场的蟋蟀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 导读: 1.当柴斯特备受人们关注的时候,它的心情却起了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在第十三章节中又是如何描写一片黄叶的? 2.你觉得柴斯特的告别演唱会是一个怎样的演唱会?你希望柴斯特留下来吗?请写出理由。 3.柴斯特走了,你认为他们的友谊会就此结束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书目 精读书目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波

29、丽安娜 推荐书目本丛书共12册,包括:苹果树上的外婆、一百条裙子、青鸟、绿野仙踪、彼得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波丽安娜、柳林风声、中国神话传说、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木偶的森林和时代广场的蟋蟀、。 二、活动时间 XX年9月至12月,开展晨读、午诵、暮省。 三、参加对象 四年级三个班和二年级一个班同学 四、共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尝试共读一本书的班级读书会形式,鼓励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和撰写随笔,分享读书心得。 3、教师在与学生共读童书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五、共读方式 本学期每班有12本推荐书和2本精读书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被称为美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是值得

30、细细品味的好书。对这本精读书,每班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为“班级读书会”,由学生轮流为全班同学朗读本书篇章,由教师组织讨论话题,记录员记录讨论情况。师生共同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主题集中的随笔撰写。在本书班级读书会开展期间,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主题活动。在家中开展亲子共读,写好读书笔记。 六、读书会主题活动 1、主题活动之一:朗诵会 2、主题活动之二:小书签制作和展示 3、主题活动之三:手抄报制作和展示 4、主题活动之四:活动分享与汇报 七、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内容简介 萨哈拉?呵呵,这不是地名,是人名!这个女孩心中的秘密也有撒哈拉沙漠那么大、那么宽。在学校,在老师同学眼中,她是个需要“特别的帮助”的笨学生,

31、她是“特别的萨哈拉”,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但是实际上,萨哈拉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偷偷地藏在图书馆里,期望有一天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萨哈拉本以为“真正的自己”只有最好的朋友瑞秋才知道,直到一个“行为怪异”的波迪小姐成了她的新老师,崭新的生活也在萨哈拉面前展开,一场奇妙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波丽安娜内容简介: 波丽安娜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母亲早早就去了天国。她和做牧师的父亲生活在一起,非常不幸的是,她的父亲也去了天国。所以,她只好来到很远的波丽姨妈家。但是,这个富有、独自住着一幢大房子、脾气古怪的波丽姨妈并不欢迎这个外甥女,她甚至都不去车站接波丽安娜

32、,而是派了一个女仆南希前往,以至于小女孩把女仆误认为是姨妈。小女孩知道后落泪了,但她马上又找到了快乐的理由转而破涕为笑。波丽安娜给这个小镇上的许多许多人讲过她的“快乐理论”,她觉得自己是在玩快乐的游戏。久病在床、厌倦一切的斯诺太太,老汤姆,南希,怪人彭德莱顿,查尔顿医生这个孩子的“快乐理论”和“快乐游戏”使离婚者不再离婚,使怪人彭德莱顿收养了孤儿吉米,使牧师改变了愚蠢的念头,使这个小镇和这个世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当她遭遇车祸躺在病床上时,探望她的人络绎不绝。小镇的女人们谈论波丽安娜的不幸时旁若无人地泪流满面,男人们也在各个角落里为她流泪 八、每章讨论和撰写话题 第一章:我和德里 1、如果让

33、你写一本书,或者拍一部电影,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主角? 2、萨哈拉为什么不愿意做作业? 3、读了第一章,你觉得萨哈拉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 4、萨哈拉和德里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第二章:我的理想 1、萨哈拉认为瑞秋是她最好的朋友,那么,你理想中最好的朋友是怎么样的呢? 2、萨哈拉告诉了瑞秋她的理想,她说她要写的书就是记录每天有意思的事情,而瑞秋却说:每天做的事情不是有意思的事情!对于这个看法,你同意吗? 第三章:图书馆女孩 1、萨哈拉是那么喜欢去图书馆,在她心里,去图书馆看书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2、萨哈拉想和巴黎成为朋友,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巴黎也想和萨哈拉成为朋友,可是在这章里最后为

34、什么萨哈拉还是没有和她成为朋友呢? 3、你们是怎么和别人成为朋友的? 第四章:每天都是新的 开学第一天,大家都想象着新老师的模样,这是个从外地调来的新老师,不知道年龄,不知道性别,不知道任何的一切。于是,大家期待着,忐忑着,连萨哈拉也享受着新老师并不知道她“历史”的喜悦。如果你是萨哈拉,此时,你那复杂的心情该如何来形容。写一写你的心情。 第五章:她 波迪老师终于出现了,写写波迪老师留给自己的第一印象。 第六章:寓言中的世界 打开我们的“烦恼收集器”,写下自己的烦恼,如果你不愿意自己的烦恼被其他人知道,你可以画上 的记号, 第七章:挨揍的乔治 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它是否真实却并不重要?为什么?

35、第八章:建筑的意义 记下波迪老师的“六条名言”,想想它会给你的语文学习什么启示? 第九章:波迪小姐,请进! 故事体验:想像自己是萨哈拉,在房间听到妈妈和波迪小姐的对话,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第十章:谁是孤儿? 诗是有用的,文学是有用的,但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对你有用的是什么呢?或者说,适合于你的水晶鞋是什么呢? 第十一章:苹果的故事 “苹果的故事”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空间让我们细品、静思、联想、回味,请写下你的思考。 第十二章:名字的由来 1、波迪老师为什么要送给萨哈拉一盆开着鲜艳小花的仙人掌? 2、写写你名字的由来。 第十三章:我的自传 一本优秀的书给人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请选择一个

36、角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九具体工作行事例 九月份:向学生推荐儿童阅读书目,并详细介绍 十月份:各实验班级开展童书阅读活动 十一月份:各班级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活动内容,如:写随笔、做手抄报等。 十二月份:第一次童书阅读成果展。 一百条裙子导读単 仔细阅读一百条裙子的第一至三章,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旺达没来上学,佩琪和玛蒂埃是在第几天才发现的?谁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全班同学是什么时候才发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旺达的座位在哪里?佩琪和玛蒂埃的座位又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你认为我们班的座位又是根据什么来编排的呢? 3、旺达、佩琪、玛蒂埃、塞西莉这几个女孩分别穿的是怎样的裙子?请用书中的语

37、言来描述。 4、为什么会觉得旺达、佩特罗斯基这个名字很奇怪?你认为呢?你觉得自己的名字起得好么?为什么? 5、佩琪在嘲笑旺达的时候态度很恶劣吗?她认为自己这样对待旺达残酷吗?你有过这样对待别人的时候吗? 6、在佩琪嘲笑旺达的时候,玛蒂埃又是怎样的表现?为什么她希望佩琪不要再嘲笑旺达了? 7、别的女孩又是怎样帮着佩琪一起嘲笑旺达的?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嘲笑别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8、旺达在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和六十双鞋子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她为什么会这样? 9、你认为旺达是先画了一百条裙子再说这件事的呢?还是她说了后才去画出来的? 10、如果旺达说的真的是一个谎言,佩琪应不应该嘲笑她? 一百条裙

38、子导读単 仔细阅读一百条裙子第四至七章,认真回答下列问题。 1、只有在什么时候,班上的同学才会想起旺达? 2、大家都说班里数佩琪画得好,为什么她的作品却没有获奖?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3、旺达的一百条裙子获奖后,被挂在哪里?为什么她的画能获奖,难道是因为她画了一百条而不是一条? 4、当佩琪看到旺达画的一百条裙子时,她是怎么说的?当她听说旺达要转学时,她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5、佩琪除了嘲笑旺达有一百条裙子外,还嘲笑过旺达什么? 6、旺达家的周围环境怎样?请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描述。 7、关于老斯文森,镇上的人们有哪些传闻?你认为这些传闻是真的吗? 8、为什么玛蒂埃不敢给佩琪写纸条制止佩

39、琪? 9、在和佩琪一起去旧金斯山寻找旺达而不得相见的那个晚上,玛蒂埃作出了一个怎样重要的决定? 10、玛蒂埃感到是自己逼走了旺达。她编了怎样的故事、做了怎样的梦希望这一切能改变?你认为这样做有用吗? 11、旺达用怎样的信纸给十三班的老师和同学写了一封信?你认为旺达在写这封信时是怎样的心情? 12、旺达送给佩琪和玛蒂埃的分别是怎样的两条裙子? 导读单(三) 1. 在旺达身上有哪些迷人的优点?你能列出1234条吗?每一个优点都要有依据. 2. 有没有什么是你不喜欢的? 3. 有没有什么让你困惑不解? 4. 那个镜头最令你难忘?或是书中哪一段描写让你拍案叫好? 5. 你从这本书中收获了什么 读完整本

40、书后的自选超市 1我是小作家。 品人物 品情节 品写法 品妙笔 2我是广告家。 3讲故事我最棒。 4我是小演员。 5我是朗诵家。 6我是谁? 7我给作者写封信。 一百条裙子导读课反思 2011-03-19 08:40:2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客户端 先后两次执教一百条裙子导读课,特别是在教研室王莹老师的指导下,在中心教研组各位老师的点评之后,对阅读导读课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现反思如下。 一、导读课要向学生推荐“有着一颗好心脏的好书”。 评课时,有一位老

41、师借用了作家余华的一句话“一本好书有一颗好的心脏”,这句话说得真好。当前学生可选择的文学作品很多,但内容的优劣参差不齐。导读课,应当为学生推荐优秀的适合学生年龄阅读的好书。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读这一本书,还会影响学生日后对书目类型的选择。如何确定导读的书目呢?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老师很重要,老师要会甄选书目并提前阅读。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一百条裙子这本书时,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题目,而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这几个字。凭以往的阅读经验我知道,最近国家引进的获国际大奖的儿童文学书籍基本上是优中选优的好作品,值得一读。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从校阅览室借出这本书立刻读了起来。故事选材很新颖,特别是结局令我始料不

42、及,我为旺达的那份宽容流下了眼泪,是感动,也是心酸;更为马蒂埃那份深深的歉悔而揪心。我想起自己所教得每一届学生中几乎都有像旺达这样不被大多数人接纳的、自卑的学生。我一直想为她们做些什么,这本书恰恰可以帮我这个大忙,也许这也正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初衷吧。当我与作者产生共鸣时,是不是就算找到了这本书的“心脏”呢? 我想,当你找到一本书的“心脏”时,也就把握住了这本书的脉搏:哪些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最为重要,哪几个段落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联想,那些文字易引起读者产生共鸣设计导读课时,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会耗费吹灰之力,而是水到渠成。 本学期我新接五年级一班后,先后推荐了两本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文学作品:蓝色的

43、海豚岛和一百条裙子。现在班里的“淘气包马小跳”几乎不见了,反而在部分学生的书包中出现了更多获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可见,推荐给学生“有着一颗好心脏的好书”,真的很重要。 二、阅读课不等于“看书”,一定要在潜移默化之中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思考。 这是第二次执教导读课后最大的收获。 第一次的导读课设计,我注重的是故事情节。仅仅是想通过几个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保留悬念,从而调动起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 王莹老师听过课后,肯定了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内容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做法,同时也提出了她的观点:阅读导读课,不应当仅仅满足于从故事情节这一个角度去引导,还应当潜移默化之中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44、,教给学生学会思考。比如:知道读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明确故事主人公,这对了解故事内容有帮助;知道通过阅读对人物的语言、外貌、活动等文字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特点;知道通过构建人物形象、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感悟作者心声。这一系列读书方法无需挑明,但要在课堂上有所渗透,从而让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阅读,课下自主阅读时也能够有意识的运用这些方法,更深入、全面的感受人物特点,感悟作者心声。这既为日后的阅读交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质量有长远的影响。 一番交流,使我对阅读导读课的目标、任务有了崭新的认识,教案调整过程中努力加以运用。二次授课的课堂,学生不仅对故事情节依然满怀好奇与期待,阅读方法

45、的渗透,让学生对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如:通过听旺达外貌、居住环境的描写,学生感受到旺达的贫穷、孤单、缺少母爱,旺达的形象开始塑造起来了;通过听佩琦、马蒂埃与女孩们嘲笑旺达及寻找旺达的相应文本的朗读,了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佩琦和马蒂埃先是戏弄旺达,然后又寻找旺达,主人公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了。当学生拿到书自主阅读时,就会在导读课的基础之上,继续丰满人物形象,并在了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一基础上,感悟出作者的心声:做人要宽容,同时千万不要戏弄、嘲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不要做让自己歉疚一生的事情。 这次的研究、授课经历,不禁让我想起了李希贵校长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中的一段文字

46、:阅读不等于看书,阅读要质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测、假想,然后才能有感悟、体验,这样的效果,仅仅靠“看书”是无法达到的。 三、阅读导读课的形式可丰富多样。 评课时有的老师提出导读课形式的多样化问题。老师提的非常好,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我认为这是在导读课教学方面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一百条裙子的导读课主要运用了猜读法。我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故事情节的猜测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我授课的前提是希望学生没有读过这本书,这样才会使学生愿意积极投入到情节的设想与交流之中,才会有效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本课的导读形式比较适合于老师向学生推荐,且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书目。 我认为导读课,也可充分利用

47、学生的阅读资源,采取学生推荐的形式。记得一节阅读课上,我让学生推荐他们读过的优秀书籍。一位同学选取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一个片断。读的时候,同学们一直笑声不断,天真可爱,行为又有些另类的小豆豆极大的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没有猜想,没有疑问,却几乎全班都买了这本书来读。 我想,导读课的形式应根据所推荐书目的内容特点而定,应当是不拘一格的。 以上是授课之后自己不成熟的几点思考。 静悄悄的革命精粹解读 本书及作者简介 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另一力作,由李季湄老师翻译,长春出版2003 年出版。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倾听的课堂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