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433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B》第4次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病理学B第4次作业病理学B第4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病理学B”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9-11,总分为74分,您的得分为72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EP是一种 1分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子 2.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1分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3. 急性炎症时,首先发生的现象是: 1分 A.吞噬现象 B.血流改变 C.白细胞壁立 D.白细胞游出 E.白细胞变性、崩解坏死 4. 关于LE小

2、体的描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1分 A.又称苏木素小体 B.抗核抗体攻击白细胞核,使其碎裂崩解而形成的游离小体 C.其形态特征为均质的呈苏木素染色 D.多呈不规则形 E.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性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E 5.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 B.类风湿因子可出现于患者的血液与关节病变处 C.关节病变处可出现补体 D.渗出液中可有纤维素 E.关节滑膜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6. 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1分 A.呼吸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混合性碱中毒 参考答案为:C,您

3、选择的答案为:A 7. 引起炎症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1分 A.理化性损伤 B.机械性损伤 C.生物性因子 D.免疫反应 E.遗传性缺陷 8. 按炎症渗出性病变反应的顺序,哪一种排列最后? 1分 A.血管扩张 B.白细胞附壁 C.白细胞游出 D.白细胞吞噬 E.局部血液浓缩及血流缓慢 9. 变质性炎症局部实质细胞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 1分 A.萎缩和坏死 B.萎缩和变性 C.增生和变性 D.变性和坏死 E.增生和坏死 10. 内毒素具有以下特征,其中一种是错误的: 1分 A.为脂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B.易透过血脑屏障 C.具有很高的耐热性 D.反复注射机体可产生耐受性 E.通过激活吞噬细胞,产

4、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机体发热 11.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损害组织细胞的? 1分 A.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 B.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类 C.禁株细胞抑制 D.、型变态反应 E.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 12. 下述急、慢性炎症过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急性炎症一般以变质、渗出为主 B.急性炎症不存在有增生性改变 C.慢性炎症以组织增生为主 D.慢性炎症可急性发作 E.急性炎症常以中性白细胞浸润为主,而慢性炎症常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为主 13. 纤维素性炎的好发部位,除外都是常见的: 1分 A.浆膜 B.粘膜 C.喉头 D.心与肺 E.筋膜 14. 卡他性炎是: 1分

5、 A.浆膜发生的浆液性炎 B.皮肤发生的浆液性炎 C.肺发生的渗出性炎 D.粘膜发生的轻度渗出性炎 E.以上均不是 15. 有关渗出物在炎症过程中防御作用的论述,错误的是: 1分 A.带来抗体和补体,可杀灭细菌 B.稀释中和毒素 C.防止细菌扩散 D.渗出越多越有利 E.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16.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增生性炎? 1分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风湿性心包炎 E.慢性活动性肝炎 17. 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1分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8.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

6、的: 1分 A.“隐蔽”抗原释放入血 B.抑制性T细胞产生过多 C.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内某些组织有共同抗原,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 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E.遗传因素 19. 外源性致热原可激活: 1分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20. 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炎症? 1分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干酪性肺炎 C.小叶性肺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痈 21.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机能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神经系统:早期兴奋,持续过高热可转为抑制 B.循环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 C.消化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

7、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引起恶心、呕吐 D.呼吸系统:由于血液温度上升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 E.泌尿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肾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22. 炎症渗出的最基本要素是: 1分 A.红、肿、热、痛及功能降碍 B.已破坏的细胞被新生的细胞所代替 C.体液免疫反应及吞噬现象 D.血流改变及血液成分的渗出 E.炎细胞浸润 23.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1分 A.具有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核抗体是引起病变的主要自身抗体 B.对某一病人而言,疾病主要累及某一器官系统,故得名 C.抗DNA抗体具有相对特异性 D.狼疮小体是抗核抗体损伤细胞核而形成的游离小

8、体 E.基本病变是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 24. 在增生性炎症中,病变具有病因学诊断的特异性是因为: 1分 A.其组织坏死形态特殊 B.其肉芽肿有特殊结构 C.其肉芽组织有特殊结构 D.其血管壁出现纤维素样坏死 E.有多核巨细胞出现 25. 下列各项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渗出液比漏出液比重高 B.渗出液比漏出液混浊 C.渗出液比漏出液细胞数少 D.渗出液易凝固 E.渗出液是由炎症引起的 26. 下列哪一种细胞属于急性炎症时渗出的细胞? 1分 A.浆细胞 B.异物巨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白细胞 E.嗜酸性细胞 27.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1分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

9、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28. 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的炎症: 1分 A.出血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变质性炎 D.蜂窝织炎 E.脓肿 29. 下列哪种肾炎与自身免疫病有关? 1分 A.实验性异蛋白性肾炎 B.人血清病性肾炎 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微小病变型肾炎 E.狼疮性肾炎 30.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1分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B.红、肿、热、痛及机能障碍 C.组织内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D.变质、渗出、增生 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的白细胞浸润 31. 化脓性炎时,脓液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种细胞浸润有关? 1分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 C

10、.中性白细胞 D.嗜酸性白细胞 E.淋巴细胞 32. 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1分 A.视前区-前下丘脑 B.丘脑 C.桥脑 D.中脑 E.脊髓 33. 在炎症过程中不属于机体抗损伤性反应的有: 1分 A.变质 B.渗出 C.增生 D.充血 E.白细胞吞噬 34. 传染性发热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1分 A.生物病原体 B.无菌性炎症 C.恶性肿瘤 D.变态反应 E.某些固醇类物质 35. 下列哪一种物质目前认为是“隐蔽抗原”? 1分 A.红细胞表面抗原 B.血管平滑肌抗原 C.眼球晶体抗原 D.肾小球基底膜抗原 E.心瓣膜抗原 36.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1分 A.中性粒细胞 B.下

11、丘脑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 37. AIDS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1分 A.何杰金病 B.非何杰金淋巴瘤 C.Burkitt淋巴瘤 D.恶性淋巴瘤 E.Kaposi肉瘤 38.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代谢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糖元分解加强,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尿糖 B.脂肪代谢过多,而又氧化不全 C.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液中NPN升高 D.发热时,代谢增强,维生素的消耗显著增加 E.发热时经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减少 39. 渗出液被抽出体外,容易凝固是因为其中含有: 1分 A.较多的白细胞 B.较多的红细胞 C.较多的纤维蛋白 D.较多的蛋白质 E.较多的凝血酶 40.

12、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1分 A.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 B.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 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式 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式 E.机体对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41. 退热期常可导致: 1分 A.Na+潴留 B.水潴留 C.Cl-潴留 D.脱水 E.出汗减少 42. 目前认为白细胞致热原与下列哪些物质相一致? 1分 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白细胞介素1 E.白细胞介素2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中性白细胞 B.嗜酸性白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3、 1. 脓肿形成 1分 A B C D E 2. 免疫球蛋白合成: 1分 A B C D E A.正常 B.低热 C.中热 D.高热 E.稽留热 3. 腋下温度3941 1分 A B C D E 4. 腋下温度3839 1分 A B C D E A.型和型变态反应 B.抑制性T细胞产生过多 C.细胞免疫缺陷 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E.感染因子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 1分 A B C D E 6.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于: 1分 A B C D E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不变 D.散热减少,产热增

14、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7.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1分 A B C D E 8. 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1分 A B C D E A.嗜酸性白细胞 B.肥大细胞 C.多核巨细胞 D.中性白细胞 E.类上皮细胞 9. 寄生虫感染的炎症病灶内主要浸润的炎细胞是: 1分 A B C D E 10. 构成结核性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是: 1分 A B C D E 11. 组织内有较大异物存在时可见: 1分 A B C D E A.变质性炎 B.纤维素性炎 C.化脓性炎 D.出血性炎 E.增生性炎 12. 丹毒: 1分 A B C D E 13. 走马疳: 1分 A B C D E 14. 白喉: 1

15、分 A B C D E A.大叶性肺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病毒性肝炎 15. 增生性炎: 1分 A B C D E 16. 假膜性炎: 1分 A B C D E A.产热增多 B.散热减少 C.生成内生致热原 D.使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 E.激活物 17. 致热原的作用关键是: 1分 A B C D E 18. 内毒素引起发热是通过 1分 A B C D E A.局灶性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伴有组织坏死液化 B.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C.粘膜的轻度渗出性炎膜的纤维素性炎 19. 卡他性炎: 1分 A B C D E 20. 蜂窝织炎: 1分 A B C D

16、E 21. 假膜性炎: 1分 A B C D E A.内毒素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红疹毒素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E.本胆烷醇酮 22. 血中类固醇物质含量增高引起发热是由于 1分 A B C D E 23. 型变态反应引起发热是由于 1分 A B C D E A.患者出现血沉加快,抗链“O”抗体增高 B.血液培养细菌阳性 C.全身中毒症状,血液培养细菌阳性 D.器多发性脓肿,高热,血液培养细菌阳性 24. 脓毒败血症: 1分 A B C D E 25. 败血症: 1分 粘膜的重度高热寒战,血 D.A B C D E A.白细胞附壁 B.白细胞游出 C.白细胞浸润 D.白细胞吞噬 E.白

17、细胞趋化 26. 白细胞向炎症灶移动集中称为: 1分 A B C D E 27. 白细胞从血管内向血管外移动称为: 1分 A B C D E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中性白细胞 E.嗜酸性细胞 28. 慢性炎症的组织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是: 1分 A B C D E 29. 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病灶内主要浸润的炎细胞为 1分 A B C D E 30. 病毒感染的炎症灶内浸润的细胞最常见的是: 1分 A B C D E A.内毒素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红疹毒素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E.本胆烷醇酮 31. 新近发现的内生致热原 1分 A B C D E 32. 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发热是由于 1分 A B C D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