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433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第2课时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沈北新区财落镇小学 教者 李 莹 指导教师 卢 吉 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感受它们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 2领悟作者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3能展开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种类、特点及生长过程,感受它们的可爱,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正文 导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南极这个亘古长眠、充满神秘色彩的冰雪王国里,生活着许多可爱、

2、有趣的企鹅。看这里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企鹅的数量吗?这成千上万只企鹅构成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同学们,正是这壮观的景象使小作者迫不及待地登上了企鹅岛。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小作者一起去看看这些有趣的小家伙,好吗?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课堂上最美的是琅琅的读书声,请大家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看看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什么样的企鹅。 2、读读描写成年企鹅的句子。学习词语“一般”、“厘米”。 3、读读未成年企鹅的句子。分析“它们”指的是谁,体会作者用“它们”一词描述成年企鹅和未成年企鹅特征的精炼与准确。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语:小作者在企鹅岛上,

3、除了看到了成年企鹅和未成年企鹅外,还了解到企鹅岛上不止一种企鹅。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那几种企鹅。(配乐) 2、了解三种企鹅。 金企鹅。找句子读一读,体会“漂亮”。 出示帽带儿企鹅图片,分析为什么叫帽带儿企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说。学习多音字“颈部”、“系着”,理解“彬彬有礼”并练习造句,进行语言训练:“彬彬有礼的帽带儿企鹅见到远道而来的我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 读读描写阿德雷企鹅的句子,体会企鹅凶猛的特点。学习词语“凶猛”、“迈进”、“驱34 逐出境”。指导写字“驱”、“逐”。 3、小结:这些企鹅有的漂亮,有的懂礼貌,还有的凶猛,作者抓住他们最突出的特点,

4、展开想象,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应用。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的特点写得这样突出?是什么样的感情让作者观察得这样仔细?每个文字的背后都有作者的情感,每一个话语的背后都有作者浓浓的爱意,所以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如果小作者不喜爱他们又怎会观察得如此详细?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这段话,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过渡语:这些企鹅太有趣了,小作者情不自禁的抱起了一只小企鹅。考察队高伯伯还告诉了他小企鹅的一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学习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 三、实践应用,适度拓展 1、扮作小企鹅,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语言训练。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 2、

5、观看小企鹅录像,体会“有趣”的特点。 四、总结升华,设置悬念 1、结束语:你们觉得那些毛茸茸的小企鹅怎么样?小作者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在离开企鹅岛之前,抱起一只毛茸茸的小企鹅照了张相。多珍贵的一张照片啊,再留下几个字就更好了,大家能帮帮他吗?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位小作者,你要对南极,对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们说些什么呢?请练习写一写。 2、布置作业 上网了解南极还有哪些种类的企鹅。 仿照课文抓特点、展开想像的写作方法选择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 板书: 登 上 企 鹅 岛 金 企 鹅 漂 亮 般 帽带儿企鹅 彬彬有礼 驱 阿德雷企鹅 凶 猛 逐 35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单位:马刚中心小学 教者: 迟海

6、 指导教师:刘世英 活动组织与实施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一. 激趣 导入 二、探究 新知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学生举例说明。 明确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 学生通过旋转,了解了复杂图形时间分配 4分钟 15分钟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谁愿意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旋转的现象?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钟面,仔细看看这个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从刚才同学们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看,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什么,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从生活导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感知旋转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旋转方向和

7、旋转角度的问题,为后面从线段的旋转到面的旋转做知识上的铺垫。 在情境中感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旋转的美,明确 谁愿意把它旋转起来? “一个简单的图形 是由一个基本图 绕着一点旋转可以 形旋转而来的, 得到一个复杂而美 认识了中心点。 出示旋转后的课件,用一句丽的图形”。 话赞美一下。 看看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共 36 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基本图形、旋转、中 心点。 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个美丽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的图形,认识这是什么吗? 大风车剧场的标志为了有利于观察和研究我通过想一想、转作为主题图,使学生们把它放在方格纸上观察,仔细一转、画一画的感到亲切、有意思。看看这个标志是怎样

8、形成的? 活动,明确旋转通过亲手绘制大风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在方格方法,并能用语车剧场的标志,对图纸上绘制一个“大风车”标志呢? 言具 为了研究和汇报时方便, 体描述。 形的旋转有明确的认识。 通过观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我们把它们的旋转点设为 O,并把图形编号A、B、C、D。 指名演示汇报,与全班一起 交流。 哪位同学想对他的讲解进 行评价? 还有不同的旋转方法吗? 刚才同学们自己绘制了一学生各抒己见。 个大风车剧场的标志,你认概括出本课的重为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点:中心点、方是关键呢? 中心点 板书: 旋转 方向 角度 向、角度。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物品和

9、图案也都是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图学生到前面指说形进行旋转而制成的,让我们 来看一看。 37 设计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 四、课堂 总结 知识小结 1、55页1题 2、55页2题 3、56页1题 4、小组合作设计精美的图案。 、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呢?那让我们也来做一回设计师。 设计要求: a、每人从学具袋中任选一个图形作为基本图形。 b、以这个图形的一个顶点为旋转点,使这个图形在方格纸上依次旋转90度。 c、用水彩笔把你设计的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展示作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我们的梦想伴随着大风车旋转起来! 寻找中心点。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 明确旋转角度。 进行进一步巩固。

10、强调旋转方向。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20 美,体验成功的喜分在大风车的悦,增强学习的兴钟 乐曲声中完成作趣。 品,展示作品。 1分钟 38 五 教学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已有基础,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等充满童趣的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的设计中,我力求做到: 1.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 2. 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就会有惊人的想法涌现出来 39 数学与交通相遇教学设计 沈北新区尹家乡中心小学 陈 艳 指导教师 朱艳杰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根据数量间的等量

11、关系列出方程。 2提高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方程意识。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2、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送材料”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信息,理解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和线路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张叔叔的小轿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请学生读一遍题

12、目。 遗址公园距天桥50千米。 小轿车的速度60千米/时,面包车的速度40千米/时。 两人同时出发。 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2、全班交流“相遇”意义,引导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遇问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1、小组讨论。 40 2、汇报交流。 要知道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首先得知道两车跑的路程谁多谁少?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快一些,相同时间小轿车跑的路程就多,从线段图可以估计他们的相遇地点距离遗址公园近,所以,估

13、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 活动二:思考并解决“出发后几时相遇?”问题 1、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用线段直观的表示出来: 面包车行驶 小轿车行驶 的路程 的路程 遗址公园2、各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出相遇用的时间? 3、汇报交流。 天桥 路程速度=时间,所以,先算出两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就可以用路程速度求出相遇所用的时间: 60+40=100 50100=0.5 所以,出发后0.5时相遇。 我们小组可以列综合算式: 50(60+40)=0.5(时)比他们小组的方法简单。 我们小组是用学过的方程来解决问题的: 我们先假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使40x千米,小轿车行使60x千米。60x+40x=50

14、100x=50 x=0.5 活动三:让学生体会用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算式方法简单,但思考难度大。 方程方法是顺向思维,很容易,所以简单。 小结:有些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更容易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活动四:思考“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 1、各小组讨论 41 2、汇报交流 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多远?实际就是求出面包车行使的路程,就是:400.5=20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 也可以算出小轿车行使的路程:600.5=30 总路程小轿车行使的路程:5030=20 小结:同学们能从多个角度看出问题的实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值得表扬,希望今后再接再励。 课堂检测 1、解方

15、程:9x-4x=6.5 2y+y=105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修建一条9千米的公路,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始修建。甲队每天修80米,乙队每天修70米。多少天完成任务?两队各修建了多少千米? 3、练一练:第4、5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42 课题名称:分苹果 教学年级:一年级 单位:沈北新区第二小学 教师甘英伟 指导教师:刘世英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分苹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每三单元加减法中第八节中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开始,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分苹果一课是有关10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

16、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10的加减法,教材借助“分苹果”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整理出有关10的加减法算式,为学生积累感性认识奠定了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巩固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后,安排了有趣的游戏活动。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而且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们在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已接受过10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因而学习本课的内容,学生不会吃力。同时经过开学一个多月以来的常规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初步理解

17、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积极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习惯。 四、课前准备:学具,10个较大的红富士苹果,印好的表格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活动: 43 活动 内容 玩中学 学中做 做中得 活动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5分钟 10分钟 10 分钟 教师引导 同学们你们喜欢苹果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家估计这是多少个苹果?我们一起数一数。 要把他们分成两堆,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你们有多少种分法?都是怎么样分的? 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

18、 学生活动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5个、6个、8个、.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 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 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小组一边动手分,一方法多。 边记录。 你们都是怎样分的?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小组汇报,展示活动的过程渗透整体与部记录表。 分的思想。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 苹果分成1和9,你想另一部分是到了什么算式?说一 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 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理解10的加减法 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 是10个。 总结“凑十”口令 1+9=10 9+1=10 课件出示“凑十”口令 44 让同学们估计苹果的数量既可以激发同学

19、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践生活。 在自己动手分的过程中体验10的组成,为突破“理解10的加、减”法这一难点,做充分准备。 学生汇报和教师再现相结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这种形式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便于记忆。 直接的鼓励,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情景,最有激励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得后用 计算大比拼谁做的又准又快。前十名的同学各奖励一个苹果。 小狗的妈妈奖励给小狗的骨头让小老鼠偷走了,小狗就要追上了大家帮助小狗查一查一共有多少级台阶?小狗上了一级还剩几级?师有意把问题延伸再上一级还剩几级? 情景出示小猫钓鱼图。 同学们猜一猜小猫今天会钓到几条鱼,河里还剩几条鱼呢? 情景出示寻找对手的

20、游戏巩固10的加法我出几,你出几。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0-1=9 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可以使学生在不 自觉中巩固知识。 生连接并公布答案 同桌同学互相拍手练习记忆 学生争做10-= 自由填41页表格 同桌对练数学游戏巩固10的加减法 自由说所得。 13分钟 2分钟 45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沈北新区第三小学 赵素萍 指导教师 朱艳杰 一、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开

21、展学习的。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理解这一概念的重点在于理解“空间”的含义。在现代的汉语词典中“空间”的意思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物体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在这里“容纳”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学生对

22、体积的意义有了准确的理解以后,这部分知识将会变得轻松一些。 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我将抓住这几个关键词来引导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哪些容器放东西多?哪些容器放东西少?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都可以举出合适的例子,这也将成为此节课可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要借助学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是对一些实验活动仍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

23、物体体积的大小。 3、在操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 46 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五、教学准备: 1、教具:烧杯、石块、饮料盒长方体盒子、容器、小正方体块等等。 2、学具:小正方体块硬币 六、教学活动: 一、课前谈话: “三八”节那天,幼儿园的老师留了一个作业:让每个小朋友为妈妈做一件事,很多小朋友都觉得给妈妈打一次洗脚水,比较简单。一位小朋友,打了半盆水;另一位小朋友打了半盆水之后觉得不太满意,就又打了一些水,终于打了满满的一盆水。你觉得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学生发言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生活经验,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探

24、索新知: 认识体积 活动一:初步体会体积的含义 师:如果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饮料盒中,想一想你会看到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每个烧杯里都会剩下一样多的水。 师:会不会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教师操作 学生观察 师:为什么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饮料盒中有其他的物体。 师:那会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学生独立思考 组内交流 汇报 预设:1、饮料盒里的水没倒满 2、有可能会想到具体的物体。 3、放在水里可以沉下去。 47 4、每个盒子里的物体大小不一样。 验证猜测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活动二:学练结合 1、说一说教室里的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大

25、?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小?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42页试一试: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学生独立思考 组内交流 汇报 3、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42页书中的形状,哪个体积大?为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觉得一元钱的硬币垒在一起时,直的和斜的体积不一样。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4、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捏成正方体,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一些?为什么? 认识容积 活动一:初步体会容积的含义 师:猜一猜: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为什么? 学生思考 汇报 师:如果是这样的两个容器呢?哪一个里面的体积大一些?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48 学生思考后汇报 预设:1、将一个容

26、器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2、用量杯向容器内倒水 实验验证 小结: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容器容纳的水的体积是一样的 板书:容纳 总结并完成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活动二:学练结合 1、说一说教室里哪些容器的容积比较大?哪些容器的容积比较小? 2、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交流 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用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学生独立思考 后组内交流 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

27、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 七、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49 课题:Module 10 Unit 2 课时:一课时 单位:沈北新区虎石台镇第一小学 教者:金 悦 指导教师:李 莹 Topic Module 10 Unit 2 Type New Lesson Purpose Teaching aims on the knowledge 1.The target drills: Go straight on! Stop! Dont go! Turn left/right! Teaching aims on commun

28、icative ability 1. Be able to master the expressions. 2. Be able to use the imperative sentences. 3. Be able to comply with the traffic rules. Teaching aims on humanistic competition 1. Good 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 2. To be polite when in public places. 3. The strong desire to learn Eng

29、lish. 1. To grasp the target drills. 2. To master the imperative sentences. Get most of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expressions of imperative sentences. To get them clear how to use them when necessary. Main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s I. Warmer II. Presentation Tape

30、recorder, pictures, computer, a big ball, and etc. Teachers activities Sing with all the students. Students activities Looking at the slide show and sing the song : You are happy. Throw the big ball to some of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do the actions: Do the actions with Clap your hands! teacher

31、when catching the Stamp your feet! big ball. Sing with me!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contents of Module 10 Unit2. Hand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50 1. Make an environment. 2. Practise the sentences. In this class you should know the correct actions to obey the traffic rules. I am a policewoman

32、. You are passenger. Do you know these signs? The students watch the programme on TV. Let students look at the slide show and try to say what they should do. When they are right, write the sentences of this unit on the blackboard. 1. Stop! Dont go! Guess what they should do. 2. Dont ride your bicycl

33、e here. 3. Turn left! Ask them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Discuss in a group to make a right ac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icture.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some groups. Type some different pictures and give the Work in a group to discuss pictures to each group. Such what they should do at that

34、as the map of going to the situation. supermarket. Write the sentences under the pictures. 51 III. Practice After discussing, they should show the answers. Analyse the reason. 1. Go straight on. 2. Turn left. 3. Go! Its green now. They should also tell the reason why they do that. Change the picture

35、s to get them (Because there is a traffic light. practise in different ways. After There is a crossing.) three times changing,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module. Tell them the idea: All roads lead to Rome. Work in a group and try to get In our daily life there are many the dif

36、ferent answer. rules in other situations, for we need a good environment. Ask them to speak out some other rules. Think about the teachers questions and talk about them in a group. eg, 1. Put the litter into the litter bin. 2. Dont climb trees. 3. Dont walk on the grass. 4.Read English newspapers. 5

37、.Respect our parents. 6. Give our seats out 52 IV. Summary V. Homework Give out a map to every one. Ask them to write some directions. 1. From school to home. 2. From the library to the market or to the different places they like. Ask the students to sum up what we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Collect t

38、he rules or expressions Give out a map to every of imperative. one or a piece of paper to them. Hand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Module 10 Unit 2 Go straight on! P1 Stop! Dont go! P2 Go! Its green now. P3 Dont turn right here! P4 Be quiet! Bus stop Park Book shop School market Railway station 53 品德与生活

39、课题: 23、垃圾分类 单位 新城子乡二台子小学 教师 张妍 指导教师 尤洪啟 活动资源和材料 淘儿头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如学生用过的作业本、饮料瓶等,装垃圾用的不透明塑料袋,制作垃圾箱的工具和材料,搜集与垃圾和垃圾再利用相关的资料。 活动过程设计及策略 第一 课 时 一、我和垃圾“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神龙俱乐部这个节目吗?那里面的小记者可多了!淘儿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淘儿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吧! 淘儿: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些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就跟我来吧! 师:同学们,用你的小手摸摸看,猜一猜它是什么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袋子里的东西拿

40、出来,里面都装了些什么?你猜对了吗?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垃圾都是怎么来的呢? 淘儿:喜不喜欢我带来的“新朋友”呀!让我们一起和新朋友玩个游戏吧!游戏就叫我给垃圾来分类。 二、 我给垃圾“来分类” 师:同学们,有些垃圾是不能够再使用的,可是有些垃圾却是可以再利用的。在你的眼里那些垃圾是还可以再利用的呢? 生:我认为是电池。 生:我认为是饮料瓶。 生:我想是用过的作业本。 生:我认为是苹果核。 师:让我们一起来给垃圾分分类吧! 第一组:有害垃圾 第二组:不可回收垃圾 第三组:可回收垃圾 结论:可回收的垃圾在回收后是可以再利用的,而且可以做很多新的东西。将所有的垃圾都放在一起,这样做是不对的。

41、54 师总结:同学们,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把不同种类的垃圾放在一起了。 三、 我帮垃圾“来找家” 师:让我们设计一个属于我们的分类垃圾箱吧! 师:我们已经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分类垃圾箱,请你们动手把桌上的这些垃圾分一分,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吧! 淘儿总结:我们的垃圾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那么家里的垃圾和我们周围的垃圾该怎么分类呢?你有那些神奇的“金点子”,把它寄到小神龙俱乐部吧!让我们帮垃圾创建一个“最棒的家园”! 活动评价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枯燥的内容情景化、生活化、现场化。教学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经验背景,从学生兴趣出发,调动

42、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55 品德与社会 减少自然灾害 单位 石佛乡小学 教师 焦睿 指导教师 尤洪启 设计理念 教材中位置:我所设计的课是辽海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 第 3单元的第4课减少自然灾害。 (一)、活动目标的拟定 1、拟定思路 本课是第 3单元“平安生活每一天”这一单元中的第4课减少自然灾害。本课通过观看短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模拟表演等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认识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使平安伴随我们的重要性。进而能加强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维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们身边常见的各种各样的

43、自然灾害如:洪水、冰雹、地震、台风、海啸等。了解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和人们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重要性,并学会当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不同的自救办法;知道自然灾害的预防办法。渗透用科学的方法,减少自然灾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做到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认识生命的可贵。 、活动设定 1、活动准备 学生都没有自然灾害的亲身体验,缺乏对自然灾害的危害、自救自护、预防等方面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所以直观的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在本节课中必不可

44、少。 教师准备:课件;近几年来自然灾害统计表;自然灾害中的自救自护图片等。 学生准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等。 、活动思路 看短片,给学生以真实体验 56 这节课我从一个小短片入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自然灾害发生时所带来的危害。那惨烈的场面足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减少自然灾害”。在讲解自然灾害中的自救自护时,让学生模拟表演一下,增强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学生资料的整理和汇报 有一部分是将学生收集调查到的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在课上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了整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体现出了本学科资料搜集、整理、汇报的关键和学生们小组合作意识的增强。 思想教育 学生收看录象: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