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727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及现代意义 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大量的婚恋诗,反映了周代人们的婚恋观。其中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它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和“氓”的情爱历程,从中反映了周代妇女追求爱情的大胆自主和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也表现了周代女子理智对待爱情和婚姻的婚恋观。观照当今,对我们现代人恋爱和婚姻方面也有很大的启示,可以让我们对爱情更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诗经卫风氓 女子 婚恋观 意义 爱情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耀眼最美丽的花朵。卫风氓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古代女子大胆自主地追求爱情,体现着人类本真状态下的真性情,它也记录了青年男女之间比较古朴自由的恋爱观

2、,同时给我们展现古代女子甜蜜的爱情故事和悲催的婚姻生活及婚变后女子理智地对待爱情,使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 一.女性大胆自主、恋爱自由 诗经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距离远古还不是太久,远古的遗风对周代还有很大的影响,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所以周代青年男女间的相识、相知和相恋有很大的自由,不像后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男女的交往有很多的限制,周代的女子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诗篇一开始描绘了“氓”向魂牵梦绕的女子来求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丝”与“思”谐音双关,表明该女子是“氓”思念和心仪的女子。“氓”

3、是个经常游走在乡间用布匹换蚕丝的小商人,被乡间女子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氓”这个青年就费尽心机来接近女子,假装用布来换女子家的丝。实际上是醉翁之意是想和女子结下百年之好。女子被氓憨厚朴实的形象所打动,于是二人遂陷入爱河。 爱情,是人性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情感。恋爱时相处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虽有相处时的甜蜜快乐,也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姑娘送郎君渡过淇河,又到达顿丘,还是不舍得离去。怎样才能长相守呢?自由恋爱,甜蜜约会,二人的感情终于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女子甜蜜温柔地回敬男子,“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是我不想到你身边和你长相厮守,主要是没有媒人来提亲。虽然他们是自由恋爱

4、,周代“六礼”对民间婚礼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当时民间婚姻也需要了媒人,除了“仲春之月,奔者不禁”外,这是婚姻结合必须的礼节。二人虽然是自由恋爱,女子还是希望“氓”能找个媒人,按照正常的婚姻礼仪来自己家和父母谈论自己的婚姻大事。但由于男子家只是一般的小商贩家庭,家境贫穷,没有财力来备财礼。看到氓的困顿和愁闷,贤淑和善良的女子冲破世俗的礼节束缚,毅然决然自己做主,答应“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秋天就可以把姑娘娶回到家里,长相厮守。 二.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恋爱是甜蜜幸福,也是痛苦和煎熬。卫风氓中女子追求爱情简单却执着。“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和夫君别后,痴情的

5、女子每天来到村口,登上残破城墙,痴痴地等待心上的情人来和自己会面。见不到思念中的情人就哭哭啼啼,茶饭不思,思念绵绵不绝;而见到心爱的人,心情马上晴朗起来,感觉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眼前的一切也变得可爱起来。情人就是她的一切,可见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热恋中的女子是那么可爱、天真和诚挚,两个人的感情已经发展到了难以分开的程度。 婚期如约而至。“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男方用龟板、蓍草占卜婚姻情况,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卦辞很吉祥。于是,男方约定婚期来迎娶自己心爱的姑娘,女方父母只好同意这门婚事,为女子准备还算体面的嫁妆,嫁给了氓,也希望体面夫妻能够恩爱百年,过上幸福快乐的时光。刚结

6、婚的时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女子年轻貌美,生活象惯了蜜糖,眼里跳动的尽是新婚的快乐,想着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依靠,整个人陶醉在爱情甜蜜的港湾。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的家境贫穷,嫁过来之后,女子就下定决心要和心爱的男子患难与共,用自己的双手来打造自己幸福的生活,坚信苦日子总会过去了,只要二人齐心协力。于是,女子全身心地投入这个家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嫁给氓的几年来,日夜操劳,早起晚睡,安贫守道,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希望更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过度的操劳,使女子漂亮的容颜不再。但

7、女子能够勇挑重担,为家庭操碎了心,“女也不爽”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 女子漂亮勤劳、淳朴善良、忠于爱情,在她身上聚集了中华妇女的传统美德,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三.理智地对待爱情 通过婚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女子认识到“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告诫天下的女性不要沉迷爱情太深,不要把自己完全和婚姻捆绑在一起。否则,一旦婚姻失败,

8、受到伤害最深的还是女性。 面对自己不顾一切,辛苦追求来的爱人,最后竟然嫌弃自己,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完全无视女子这几年来对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女子伤心之极,悲叹氓的背叛爱情,自己的遇人不淑。但女子没有为自己的婚姻悲剧而失去理智,而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尽管痛心,但女子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考虑如何为自己负责。女子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辞,更没有报复行为,有的只是痛定思痛。女子怨而不怒,使我们顿生对她命运的悲惨产生同情,也对她在悲惨命运前保持节操产生敬意。所以,把卫风氓看成“弃妇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卫风氓中的女子回忆了恋爱时期,对氓的情意绵绵,自己完全坠入爱河

9、,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义无反顾地嫁给了氓。婚后甜蜜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虽然女子是全身心地位这个家庭付出,“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但丈夫最后还是把她抛弃了。女子有对丈夫的不满和怨言,但她没有一直伤痛下去,而是敢于控诉丈夫的暴行和社会的不公。女子对美好、纯真的初恋热烈地向往,没有后悔可言;婚后的夫妻应该感情专一、互敬互爱、携手到老。直至最后横遭家庭变故,女子断然宣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一切都是过往烟云,不堪回首的往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女子没有忍气吞声地向命运屈服,而是理性地选择了反抗的态度,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对失去的婚姻虽然有太多的不舍和怨恨,还是理智地选择了放手,清楚地理解

10、了爱情与生命的价值,最终战胜不幸,保持了一种人性的独立,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诗经卫风氓中女子的婚恋观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春秋之时,男女之间的交往和相爱也是很自由的,不像我们想象的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后来南宋理学兴起之后才严格起来。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角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他们的恋爱阶段和正常青年男女恋爱一样,甜蜜而幸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永不分离。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也是现代青年男女追求的主旋律。现代家庭也都是比较开明

11、,婚姻都是尊重孩子的意见。现代的父母都是有知识有文化,但是父母的意见还是要参考的,毕竟父母比孩子的阅历丰富,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利于婚后生活的和谐。提到“父母之命”,不要只看到它消极的方面。男女自由恋爱已成趋势,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有必要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本诗的最后结局,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缺少了家长的监护和媒人之间的调停矛盾。当然,最好的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婚姻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使婚姻有更好的保障。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也有专一性和排他性,不允许第三者介入。一旦建立恋爱关系,就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朝秦暮楚,最后只能自吞苦果。对于现代的女性,在恋爱中,不能沉侵在爱的甜言蜜语中

12、。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个傻子,也就是在在爱情的蜜语甜言中失去了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要清醒地对待爱情,通过自己的智慧来理智地对待爱情,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爱情,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诗经卫风氓中,女子几乎把自己全部感情都投入到这个家庭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自从嫁到你家后,揽尽家里的一切家务,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甚至对氓也是言听计从,没有说过半个不字。这些年的付出,没有换来氓对自己的珍惜,而是助长了他的坏脾气,遭到了他的背弃。男人和女人,是家庭的两级,在家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幸福不是靠一味地付出得到的,女人的名字不是软弱,应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更应该独立,不仅经济独立,人格也应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