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447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自然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自然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你和我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观察和比较人体外部特征的异同为主线,介绍了人与人之间在体形、体态、肤色、指纹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人体都有相同的组成部分。 学习本单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儿童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人的感官及其功能,学会对人体外部显著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和交流,而且还在于帮助儿童逐步建立“我们只有一个身体,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它,并且使它保持良好的状态”和“人与人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因此,认识自己或他人的特点、需要和才能,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的认识。 第二单元 形形色色的植物 1、教材

2、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比较和测量,使大多数儿童认识到植物使各不相同的。 2)通过实验,使儿童能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 3)通过实验,使儿童能感受到认识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热爱家乡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 2、学情分析: 作为从幼儿园小朋友过渡到小学生的一年级同学,对于植物的存在并不陌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或是在家里或是在生活小区或是在街上又或是在幼儿园都曾见过不少植物,有些家长还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一些植物的名称和简单的特点,故而处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识别植物的特点,叫得出一些植物的名称和其中的一些特点,但他们对于植物的构成是不完整

3、的,大多数孩子不能完整的说出植物由几大主要部分构成,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 植物的叶 1、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植物的芽,并知道植物叶子的生长从芽开始。 2、通过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了解植物的叶是各种各样的,并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叶子贴画的游戏,进一步认识不同植物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是不同的,提高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对自然美的感受。 2、学情分析: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刺激,小学生的好奇心强驱使他们对周围很多事物感兴趣,而这种兴趣正是他们获得各种知识的基础。在低年级自然课中,应努力使教学生动,形象和富有情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植物的

4、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植物叶的生长是由芽开始的,认识植物的叶在颜色,边缘,形状等方面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能用语言,绘画等各种形式对一些常见植物的叶进行描述。 教师在教学时抓住学生对自然界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教师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活动版块: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带有叶和芽的盆栽植物知道植物叶子的生长是从芽开始的。第二部分通过收集,观察各种叶子了解植物叶的多样性,比较植物的叶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不同。第三部分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各种植物叶的异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

5、,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学生一次次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天气变化 单元教材分析 l 单元简介 本单元以常见的天气为主线,介绍了地球上几种最常见的天气变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儿童能感受到:天气每天在变化,天气变化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密切关系。通过描述天气特征的交流活动,有利培养儿童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l 教学目标: 1、使大部分儿童通过观察,回描述常见天气的特点;知道天气经常回有变化,天气变化对环境、人和其他生物回产生影响;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的情况。 2、 某些儿童不会有这么多进步。但是他们应会分辨晴天、多云、阴天等最常见的天气

6、现象,并能用符号进行记录。 3、某些儿童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开始关心每天的天气情况,能简单表述从广播听到的天气预报的内容,并能坚持用简单符号记录每天的天气。 l 教学要点: 1、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2、人和其他生物对不同天气的反应,有些天气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3、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现象。 各种各样的动物 本单元教学设计有下列主题: v 常见的动物 v 鸟 v 野生与驯养动物 v 小动物 v 昆虫 通过上述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用观察的方法来发现动物的多样性;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基本组成和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意识和能力;感悟

7、动物世界的奥妙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能说出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 2、初步学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把动物进行分类,从而体验动物的多样性。 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认识动物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究动物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分类等活动,知道动物的不同特点,体验观察、比较的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动物的不同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领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并初步感悟振动与声音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能用语言与

8、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 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教学难点:建立振动与声音之间的联系,初步领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 学情分析 回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入校学习时间短,其中的大部分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较少,也有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旅游中、在幼儿园的学习中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老师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出发,让他们多感受、多体验、多活动;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 一、教学目标: 4.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领悟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并初步感悟振动与声音之

9、间的联系。 5. 使学生能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6. 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三、教学难点:建立振动与声音之间的联系,初步领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 学情分析 噪声广泛地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他们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体验和感受。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噪声”又是一个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的“科学概念”。这需要老师在“噪声”的概念和现象之间帮助学生建立对应关系,引领学生识别、辨认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进而形成避开噪声并自觉减少、避免产生噪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考察

10、回家路上的噪声和马路上的噪声检测器,让学生亲身感受噪声,认识噪声及噪声源。 2. 通过听故事和交流使学生认识噪声是有害健康的声音,培养学生避开噪声,并自觉减少、避免产生噪声的行为意识。 3. 通过“制定计划、实验记录、收集和分析记录”让学生简单经历探究的过程,了解不同材料的减音作用,了解减少噪声、避免噪声影响的一些方法。 本单元教学设计有下列主题: v 冬天的特征 v 人们在冬天如何保暖 v 动植物如何过冬 通过上述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冬天的主要特征;了解人们保暖的方法,了解动植物过冬的方式。通过观察、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绘画等活动让学生体

11、验冬天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两年级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胎儿的成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使儿童从多种渠道收集并交流有关母亲怀孕时的各种信息。 2、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 3、通过模拟孕妇的活动体验母亲的怀孕的辛劳和生命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尊重长辈,关爱身边的人。 第一单元 我在长大我曾经是婴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在不断的长大,感受到家庭成员在我们的长大过程中付出的艰辛。 2、通过观察、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理解长大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尊重长辈,关爱身边的人。 第二单元

12、 动植物的栖息地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黄立群 单元简介 儿童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对动物和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将进一步指导儿童认识他们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动植物以及了解它们是如何生存的,从中初步领悟环境对它们生存的重要性。 指导儿童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运用观察、比较、测量和记录等方法,去认识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动植物,例如:生活在圆木和石块下的小动物、生活在洞穴中的小动物、生活在树上的小妇物、生活在城市里的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活在特殊地方的动植物。使他们能从中初步认识到这些植物和动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联系,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适宜的环境,不同的生物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儿童通

13、过本单元的学习将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究身边动植物奥密的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大部分儿童能对自身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动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测量和记录,并能在同伴间描述和交流这些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的显著特征,以及它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的。 2、某些儿童不会有这么多进步,但是他们能辨认出一些动植物并能说出它们是生活在哪里的。 3、某些儿童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会认识到环境的改变将给动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因此人类应该保护这些动植物的栖息地。 单元教学要点 1、寻找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不同的动植物。 2、描绘不同动植物的显著特征。

14、3、交流对“动植物的生活必须有适宜的环境”的认识。 4、交流对“为什么要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怎样保护”的认识。 单元评价点 能描述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它们是怎样在那里生活的。 注意要点 1、教师应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就近选择好具有典型特征的考察地域,例如:学校地面上的环境就包含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许多生物体居住在学校的草坪、操场、篱笆边。黑暗的角落和不经常走的地方,如堆物的仓库就为老鼠、蟑螂、蜘蛛提供了家。即使学校周围的墙也是生物体惬意的家。在阴暗潮湿的墙角上有一些微小植物,那里就是蜒蚰和蜗牛的家,它们通常以苔藓、树叶为食。让儿童观测的对象多些,积累的感性认识就更为丰富

15、。当然教师选择的地点也必须是安全的;便于组织观察、讲解和发现的,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的。 2、在组织儿童就观察的结果交流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不仅要对动植物的外形、习性进行描绘,还要注意将这些动植物的习性与生存环境联系起来,并要鼓励儿童运用一些科学的词汇进行表述,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本单元指导儿童观察的动植物主要是在自然状态下生存的野生的动植物,以使儿童领悟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的紧密联系。 4、在带领儿童去实地考察和寻找小动物前,教师要向儿童进行安全和保护动植物的教育,如:不要踏坏草坪,损坏花坛;不认识的小动物,不要莽撞地去捕捉;捕捉小动物要用工具周时不应伤害捕捉到的小动物。一旦研究完毕,要放

16、回它们栖息地。 5、为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收集多种动植物图片及相关录像。也可发动儿童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第三单元 加热 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 钮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等教学活动发现温度变化对物体性状的影响。 知道人们用加热的方法烹调食品,制造各种器具。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在观察、实验和比较中的新发现。 2教学重点、难点 交流通过观察、研究“热可以引起物体性状变化”的活动获得的认识。 认识人们用加热和冷却的方法制造各种物品,尝试自己用加热和冷却方法制做物品。 3。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突出“体验性”,即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

17、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第四单元水会流动 单元简介 本单元以水为主线,从儿童熟悉的河水导入,通过水在静止时有一个平坦的水面;水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会有不同的形状;如果倾斜容器,水会流出;河水会不断沿着地势的坡度由高向低奔流人海等几个侧面揭示了水具有流动性的特性。教材还隐含有“流动的水有能量”等水的其他一些物理性质,同时显示水流动时产生的能量可以被人们利用。这些内容都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和能认识的。 本单元采用玩水的方式,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与理解寓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儿童在富于趣味的活动中开展观察、研究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学科学的特点及要求。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能亲眼观察到有的河面平静如镜;有的河水

18、奔腾不息;而瀑布又是多么雄伟壮观,等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欣赏水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也可激发他们研究水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 1、大多数儿童能在游戏活动中交流关于“水会流动”、“水的流动是有规律的”、“水能可利用”的认识;能欣赏大自然中水环境的美;能体验到认识大自然的乐趣,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2、某些儿童不会有这么多的进步,但是他们能知道水会流动。 3、某些儿童会更大的有进步,能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能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能联系水会流动的规律,提出利用水能的新设想。 教学要点 1、发现静止的水有一个平坦的水面。 2、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探究怎

19、样把容器里的水倒出来。 3、开展如何使静止的水流动起来或设法阻止水流动的方法的讨论,并开展试验。 4、发现水在河里流动的规律。 5、发现密封的空气能帮助物体漂浮。 6、试一试,怎样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起来。 第四单元水会流动 单元简介 本单元以水为主线,从儿童熟悉的河水导入,通过水在静止时有一个平坦的水面;水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会有不同的形状;如果倾斜容器,水会流出;河水会不断沿着地势的坡度由高向低奔流人海等几个侧面揭示了水具有流动性的特性。教材还隐含有“流动的水有能量”等水的其他一些物理性质,同时显示水流动时产生的能量可以被人们利用。这些内容都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和能认识的。 本单元采用玩水的方

20、式,将对水的特性的认识与理解寓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儿童在富于趣味的活动中开展观察、研究和交流。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学科学的特点及要求。 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能亲眼观察到有的河面平静如镜;有的河水奔腾不息;而瀑布又是多么雄伟壮观,等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欣赏水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也可激发他们研究水的兴趣,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 1、大多数儿童能在游戏活动中交流关于“水会流动”、“水的流动是有规律的”、“水能可利用”的认识;能欣赏大自然中水环境的美;能体验到认识大自然的乐趣,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 2、某些儿童不会有这么多的进步,但是他们能知道水会流动。 3、某些儿童会

21、更大的有进步,能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能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能联系水会流动的规律,提出利用水能的新设想。 教学要点 1、发现静止的水有一个平坦的水面。 2、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探究怎样把容器里的水倒出来。 3、开展如何使静止的水流动起来或设法阻止水流动的方法的讨论,并开展试验。 4、发现水在河里流动的规律。 5、发现密封的空气能帮助物体漂浮。 6、试一试,怎样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起来。 第五单元 漂浮与下沉 闸北区实验小学 夏 方 l 单元简介: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水会流动、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流动的水有力量”等水的一些基本性质。本单元使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知和发现:物

22、体在水中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水有一股托起水中物体的力;密封的空气能帮助物体漂浮等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水有浮力”的概念。是学生对水和空气的认识在原有的水平得到拓展。 学生通过“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他们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观察和表述的能力,更能引导学生感悟和思考物体沉与浮的原因。 l 教学目标: 1、大部分学生能对在水中的物体的状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和记录,并能感受到水有浮力,知道哪些物体会在水中漂浮或下沉。 2、通过某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多的进步,但能知道几种会在水中漂浮或下沉的物体。 3、某些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能发现物体是否漂浮与

23、水面取决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能结合生活经验,设计使沉的物体漂浮起来的方案。 l 教学要点: 1. 开展对不同物体在水中沉、浮状况的调查。 2. 通过实验、记录和分类的方法,发现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漂浮、有的会下沉。 3. 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一股向上托起的力。 4. 研究物体的沉和浮跟物体的材料、重量和体积的关系。 5. 发现密封的空气能帮助物体漂浮。 试一试,怎样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漂浮起来。 第六单元 会动的玩具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 戴慧霞 一、 内容分析 玩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熟悉、非常重要的认知材料。本单元紧紧围绕玩具,从玩玩具入手,延伸到对玩具动力的认识,为后继

24、第七单元“能量”的学习做好铺垫。本单元有以下两个教学内容: 玩玩具 探究玩具的动力来源 二、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一些玩具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发现玩具运动与能量之间的联系,比较不同玩具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儿童玩弄玩具、拆装玩具、给玩具分类、观察使用电池和发条两种不同动力来源的玩具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操作、分类、观察、比较、表达等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玩具的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单元重点目标:通过研究一些玩具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研究使用电池和发条两种不同动力来源的玩具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

25、分类、观察、比较、表达等探究能力。 三、 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具体教学建议 本单元设计以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指导原则,按照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三位一体”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设计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引领他们从身边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玩具去认识他们的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比较不同玩具的特点。通过玩弄和拆装玩具等活动尝试建立玩具运动与能量之间的联系,领悟“玩具需要提供能量才会动”以及“不同玩具的能量来源各不相同”。 由于本单元的学习主要着眼于为后继 “能量”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在自然牛津教

26、材本册第七单元和第八册中还要进一步涉及对能量的学习。因此,教师进行教材处理时注意把握深度,设计各种贴近学生的小组活动侧重于培养学生操作、分类、观察、比较、表达等探究能力。 四、 单元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注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开展适时适切的评价,积极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具体可以结合学生活动表现的积极性、能否从玩弄和拆装玩具等活动中发现和建立玩具运动与能量之间的联系、能否选择并正确使用器材、能否从不同的侧面思考和解释现象与问题、能否正确表达探究过程与结果、开展小组活

27、动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的形式进行评价。建议在每节课结束时开展一次评价,以鼓励为主。 电 与 能 量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演讲活动说明生活中哪些器具需要用电。 2、通过烹调实验、活动知道电能产生能量。 3、通过绘画了解电是从哪里来的,录象了解用电安全的必要性。 燃 烧 和 能 量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知道物体燃烧能产生能量,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情感意识。 2、 通过合作交流知道燃气的能量能使热水器里的水变热,认识正确安全使用燃气的重要性,提高安全使用燃气器具的意识。 3、 通过观看录像,交流知道有关燃气运输的常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人

28、体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通过交流讨论,初步了解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 通过数据比较,了解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大小不同。 3、 知道植物所需要的能量的来源,通过对有光照、没有光照条件下金鱼藻生长状况的观察与比较,初步了解金鱼藻等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提供能量。 4、 通过比较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运 动 与 能 量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能量。 2通过观察交流能列举出一至三种能量的来源。 3通过小组活动、集体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 第八单元 磁铁 虹口区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 周雅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

29、过观察和比较、实验和交流能清楚地表述磁铁的基本性质。 应用磁铁进行游戏并了解电和磁铁有广泛用途。 在掌握磁铁能吸铁的同时了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指南针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通过体验来感受电与磁铁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认识事物的兴趣及仔细探究科学现象的态度。 2、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选择配套教材试一试或走迷宫进行教学。 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和,选择介绍指南针的发明及电广泛用途的资料进行教学。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清楚地表述磁铁的性质。 对磁铁特点及作用进行交流并对此活动感兴趣。 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整节课突出“体验性”,即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

30、脑,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磁铁有吸铁和钢的本领和同极相推、异极相吸的特点,那它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对磁铁做进一步的探究 四年级 第一单元 保持健康运动与休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运动员与普通人的心跳速度差异原因,感知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通过选择运动项目和制定运动计划,学习科学健身的方法。 3、通过睡眠对人体作用的资料分析和探讨,认识睡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4、培养树立学生科学健身的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一单元 保持健康疾病与免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交流,学生知道引起疾病的简单原因。 2、通过

31、交流,学生知道什么是人体的免疫,如何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习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了解常用药物的种类及药物都有毒性。 2、通过观察、实验活动,知道吸烟、酗酒和吸毒会损害身体健康, 3、通过对吸毒危害的资料分析,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培养学生远离毒品的意识。 第二单元 城镇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城镇环境、植物、动物及其相互的关系,分为以下几个主题: v v v v v 考察城镇人与其他动物的异同点 分析城镇考察成果 城镇中的植物 城镇中的动物 城镇中的食物链、食物网 单元目标: 通过了解城镇环境、植物、动物及其相互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中的

32、一些普遍规律,领悟保护城镇环境,保护城镇生态平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建议: 1 本单元主要目的是通过城镇环境和城镇动植物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生态学的有关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应承接第六册“池塘”“森林”两个单元,注意从整体入手,主要把握动植物与环境的联系,动植物之间的联系,不要拘泥于动植物本身的细节。 2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两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是研究动植物之间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意结合一些实例去研究,允许学生选择一些熟悉的动植物研究,可能效果更好。 3 对本单元中列举的一些城镇动植物,在教学中可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4 要注意通

33、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记录、自行收集资料以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表面现象,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5 要注意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植物的形状、结构、环境等,通过分析、思考、推理,帮助他们建立动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6 教师要尽可能准备学生观察用的图片、音像资料;动植物的实体、标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7 组织学生考察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绿化。 8 组织学生考察前,要进行安全与卫生教育。比如:发现不知名的动物不要直接用手去捕捉;每次考察活动结束后要洗手等。 9 教师要动员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10 教育学生爱护小

34、动物,带回教室的小动物,观察结束后应该送回原栖息地。 第三单元 海岸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继“城镇”之后对学生进行的又一个生态学方面的教育,也是小学阶段生态学方面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海岸的环境、海岸的动植物,以及海岸的动植物与海岸环境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综合认识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揭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奥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有充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获取关于海岸生态系统的各种信息。从中感悟到海岸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帮助学生巩固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单元结构图: 水陆交界处 与池塘比较 多沙的海岸 多岩石的海岸

35、 特点 类型 多淤泥的海岸 多卵石的海岸 动植物的栖息地 海岸的 动植物 动植物的特点 海岸 海岸食物链 海岸 食物网 海岸食物链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 1、 观察认识海岸的环境特点,了解海岸动植物的种类和它们的显著特征。 2、 能举出一些具体的食物链来说明海岸动植物间的联系;知道海岸环境对动植物的生活很重要。 3、 知道保护海岸生态、海岸环境很重要。 教学重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了解海岸环境的特点和海岸的动植物,分析研究它们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教学关键:能发现许多不同的食物链构成复杂的海岸食物网,感悟到保护海岸生态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海岸的环境 第二课时 海岸的动植物 第三课时 海

36、岸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磁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磁现象是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随着人类对磁现象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涉及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对磁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简单磁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选择了磁铁和电磁铁为主要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对简单磁现象作进一步的研究,认识磁铁的性质、电磁铁的构造和特点。了解磁铁和电磁铁的广泛应用,磁场及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影响,初步感悟电与磁的联系。 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辨别物体是否有磁性,比较磁铁磁性的强弱,认识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指南针的原理;

37、通过实验、收集整理资料,认识磁铁周围的磁场,了解磁场对物体的影响;通过制作活动认识磁性材料的磁化、电磁铁的构造特点和改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磁极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认识自然事物间存在的联系和影响,深化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培养他们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究电磁现象奥秘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实验、制作等活动,了解磁铁的磁性有强有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指南针的原理,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通过制作和实验,认识电磁铁的构造,探寻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和极性的相关因素,知道一些电磁铁的应用实例。 3在探究磁性、磁场和电磁铁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和合作

38、学习分享成功的快乐。 注意要点 1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本单元教学是要求学生通过磁铁对周围磁性材料影响的实例,感悟磁铁周围存在磁场,不出现磁场的其他概念。本单元要求进行的实验较多,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注重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样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2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时,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分析电磁铁的三个组成部分入手,思考确定实验方案。注意通过电磁铁的研究,引导学生感悟磁与电的联系,形成自然事物间存在各种联系的观点。 3注意对学生进行科技发展史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科学

39、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4注意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能用交流电进行任何实验。 家庭用电输电网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收集有关发电站、输电网资料的基础上,了解电力输送的基本过程。 2、 使学生能了解输电网,辨认主要输电设备,知道输电入户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变压器和电度表等装置的作用。 4、 学生能主动参与,勇于表述自己的见解。 家庭用电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导体、绝缘体的性质和用途。 2、 让学生认识到电路如果出现短路可能带来的危害和保险丝的作用。 3、 了解导体、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能主动参与,勇于表述自己的见解。

40、 家庭用电短路和保险丝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电路如果出现短路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 2、 使学生了解保险丝的作用。 3、 让学生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4、 学生能主动参与讨论和交流,勇于表述自己的见解。 家庭用电电灯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存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与导体的粗细、长度、材料等有关。 2、 通过观察白炽灯、荧光灯的基本构造,了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主动参与,勇于表述自己的见解。 第六单元 光 单元教材分析 l 单元简介: 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光和色彩,水会流

41、动吗等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学习了发光物体、影子的产生、光和颜色等知识,而且他们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不少对光现象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本单元以光的传播为主线,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颜色等内容,组织学生对光的简单现象和原理开展研究,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现象和原理,逐步积累有关光学的知识。 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不同种类的光源和人们利用灯光信号的实例;通过调查分析,设计实验、记录现象了解不同的镜子的镜面特点、成像特点和应用,感受光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光的

42、传播路线,光源发出的光沿着直线向四周传播。认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通过观察三棱镜实验和人造彩虹实验,认识白光由七种可见光组成;通过制作潜望镜,了解光的传播路线和反射的应用;通过研究简易照相机的构造了解人的眼睛结构和视觉原理,通过对彩色电视机、彩色图画的观察和研究,认识光和颜料的三原色,了解物体、生物和颜色的关系。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多次经历“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等环节,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感悟到一些科学本质的规律。 学生将运用调查、观察、比较、实验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开展探究活动;他们还将收集有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讨论和分析,交流和分享研究光现象和简单原

43、理。这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l 单元目标: 1、使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调查、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的光源和人们利用灯光信号的实例,感受光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作用。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广的折射现象;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镜子和透镜的成像特点,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应用。通过三棱镜实验和人造彩虹实验认识七色光谱,通过研究照相机,认识眼睛的构造特点;观察电视机和彩色图画了解光和颜料的三原色;研究物体、生物和颜色关系。 2、有些学生不会有这么多的进步,但是他们能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参与各项活动。能认识不同种类的光源和灯光信号,认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现

44、象。了解不同镜子的镜面和成像特点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眼睛的构造特点,认识任何动物利用光和颜色的实例。 3、有些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他们对光现象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会在研究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从而获得结论;能用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光现象;他们可能对特殊的、新型的光源更有兴趣,会收集更多的这方面信息。 l 教学要点: 1、收集有关光源的资料,对光源进行分类。 2、了解灯光传递信息的实例。 3、研究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了解人们根据镜面的特点有选择地使用镜子的实例。 4、认识光反射现象,通过研究潜望镜,体会光的反射路线。 5、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并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研究透镜,发现不同透镜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7、研究眼睛的构造,了解简易照相机的结构,认识它们之间相互的联系。 8、探究彩虹的成因。 9、认识光和颜色的三原色,通过滤色镜实验进一步研究光和颜色。 10、研究物体与颜色的关系,动植物和光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