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分类评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角形的分类评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架起的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 张老师作为我校数学学科组专题研究中的成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专题研究的视角,重视引入专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借助专题研究中动手操作策略,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良好思维品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巧用实践操作策略,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张老
2、师利用操作材料、操作活动的特点,变教数学为做数学。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给三角形分类时,张老师没有给出分类的标准,也没有给学生其他提示,而是让同桌相互商量该怎样来分。这样的放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能充分展现学生最原始的想法。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按一定的标准给三角形分类。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激发了学生探索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 二、巧用实践操作策略,探究分类标准。 本节课围绕“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进行分类,探究分类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往往能找
3、出答案,但对于“为什么这样分”,却需要每个学生动手实践后深度思考的。学生在探究三角形分类过程中,很容易接受按照三角形角的大小进行分类这一内容,不容易进入到按照三角形的边给三角形分类的层面上。对于这个问题,张老师首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按边分类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还有什么新发现。这样的设计,1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突出。 三、巧用实践操作策略,加深知识理解。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扩展了数学教学直观手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助于调动多种
4、感官、多种心理因素的优势形成合力,化静为动,将三角形分类的方法具体化,从而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明确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很浅显的向学生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四、巧用实践操作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本节课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操作去获取三角形分类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现场展示、同伴合作等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三角形的分类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而
5、且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巧用实践操作策略,凸显资源整合。借助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 1、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电子白板的人机互动,很容易地理解了。 等边三角形是等殊的等腰三角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学生只会孤立地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为了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张老师借助电子白板在老师的不断拉长或缩短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的过程,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只
6、不过比较特殊。特殊就特殊地两腰和底边相等。当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和底相等时,就变成了等边三角形。因此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样复杂的知2 识变得简单;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练习效率 本课三角形按角分类后,利用电子白板互动功能设计“猜角”游戏,想通过练习考察学生对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利用电子白板的显露器开始只在白板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三角形?再露出一个钝角,让学生再猜是什么三角形?让学生理解判断属于哪种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但当只露出一个锐角的时候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就说的不够全面了,此时张老师将白板中隐藏的三角形一一展示出来,学生就清晰而直观地只知道不管哪种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然后,在白板上又出示另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告诉学生这个角是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在不断猜测中,明确了要判断三角形属于哪一类,可以观察三角形最大的角。在电子白板的动画演示中,将观察和操作结合,促使学生的操作与思考从无序走向有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