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849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政治思想史形.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外政治思想史形一、单项选择题 1. 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政治哲学发生重大转型,兴起,并在元代被立为官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 A. 儒学 B. 理学 C. 古文经学 D. 今文经学 2. 理学内部流派众多,但他们在政治取向上高度一致,都以为归宿。 A. 社会改革 B. 民族统一 C. 维护君主政治 D. 富国强兵 3. 王守仁把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 A. 良知 B. 行 C. 君 D. 民 4. 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 A. 吏治与财政改革 B. 税币改革 C. 税制改革 D. 整顿纲纪 5. 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

2、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 A. “以夏变夷” B. “理一分殊” C. “三教合一” D. “性品说” 6.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启蒙学派”。他们从万物一体、人性自然出发,否定道德神圣性和凡圣差别,肯定个人利益和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师友的平等社会。 A. 桐城学派 B. 谶纬学派 C. 泰州学派 D. 公羊学派 7. 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史罪恶。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了调整对君权的具体设想。 A. 唐甄 B. 戴震 C. 王守仁 D. 黄宗羲 8. 在努力下,理学进入了国家最高学府,理学经典成了

3、国子诸生的教科书。这是元代理学官学化的标志性事件。他为元代理学的官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A. 朱熹 B. 郝经 C. 许衡 D. 赵复 9.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 A. 周敦颐 B. 胡瑷 C. 韩愈 D. 邵雍 10.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A. 基督教 B. 天主教 C. 科学技术、思想文化 D. 伊斯兰教 、名词解释 1. 范仲淹 参考答案: 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

4、,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2. 黄宗羲 参考答案: 明末清初思想大师。黄宗羲是复社的主要成员之一。明亡后,他曾参加国抗清斗争,失败后,拒绝与清合作,家居著述。其著作有一百余种。其中,学术史方面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政治思想方面有明夷待访录及孟子师说、破邪论、汰存录等,今有黄宗羲

5、全集传世。其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有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积极因素,对清末维新思潮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3. 用夏变夷 参考答案: 元初,一些儒生主动与蒙古统治者合作,推动统治者接受汉法,以儒学为政治指导思想。郝经、刘秉忠、许衡等人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中,郝经提出了“用夏变夷”论。郝经认为,儒道是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如果蒙古统治者能尊崇儒学,重用儒生,推行儒道,就可以合法地据有天下,统治权及其他各族人民。对于这样的政权,儒生也应积极合作,为之尽忠出力。这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用夏变夷体现了儒家文化强大的适应能

6、力,客观上有利于汉蒙文化的交流,也使儒学得以保存和延续。 三、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宋初改革思想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宋朝建立不久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其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主要表现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及地主阶级内部官僚地主和普通地主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政治上,过渡集权的负面效应暴露。而且,在与西夏、辽的对峙中,宋居于劣势,奉行守内虚外、屈辱求和政策,每年奉送大量的银、绢,称为“岁币”。这又进一步恶化了宋的财政状况。各种因素影响使宋的局势更加严峻。这种情况下,旨在富国强兵的改

7、革思想兴起,其重点主要是吏治与财政改革。br/神宗之前,统治集团内部的改革要求在实践和思想上都有反映。前者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在仁宗支持下实行的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德庆历新政。后者自是以李觏为代表的富国强兵思想。两者都着眼于解决严重的三冗问题,缓解危机,增强国力,以巩固宋朝的统治。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同时,前者着重于社会政治实践,李觏则专门从事理论探讨和论证。改革官员的选拨于管理制度,减少冗员,提高效率。改善经济和国家财政状况,达到富国的目的。整顿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实现强兵的目的。 四、论述题 1. 王守仁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

8、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br/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了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理想的政治模式并非人人平等,而是区分亲疏等级,讲究君臣上下、夫妇、父子等伦常关系。民众也只是安分守己,忍受

9、剥削和压迫的义务。所以其理想只是儒家仁政理想在新的条件下一种翻版。但他的这一理想没有体现社会进步和时代特点的因素,即无法实现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致良知”与“破心中贼”。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的是非之心,良知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自然本能。纯善无恶的良知本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但人的私欲会蒙蔽良知,而使人的表现出恶,就须重新发明良知,即所谓“致良知”。王守仁重点探讨了如何致良知的问题。他认为修身、诚意、致知、格物密切相连,是正心即修习的不同侧面,致良知是为了存理灭欲。存理去欲得方法是克己。致良知是王氏心学的基本结论。其主观目的是通过强化封建道德来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心学在弥补程朱理学弊端的同时,

10、自身也在理论上陷入严重矛盾中,其中包含自我否定的因素。知行合一思想。致良知是要实践良知,即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动。王守仁以“心即理”为理论依据,批判程朱的观点,并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他认为知是行前提,行则知的行为体现,是知的归宿,知行在实践中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说是要用封建道德去指导和规范行,又在行中更深刻地理解、领悟封建道德,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强化从思想到行动对人的控制。知行合一的政治意义是维系封建统治、矫正时弊。王守仁的心学是理学发展的新高峰。他以反传统、反对程朱理学权威的姿态出现,但又以纠偏补弊、维护封建统治归宿。王守仁心学思想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为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