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249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附件7: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非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工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

3、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6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 础 模 块 第一部分 电路基础 教学单教学内元 教学要求与建议 认识实训室 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 通过现场观察与讲解,了解电及电工电子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对电工电子课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学习兴趣; 了解电工实训室的电源配置,了解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及工具的类型及作用 掌握实训室操作规程及安全用电的规定,树立安全用电与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

4、 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手段,了解人体触电的类型及常见原因,掌握防止触电的保护措施,了解触电现场的紧急处理措施; 通过模拟演示等教学手段,了解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常识,能正确选择处理方法 通过拆装简易电器装置等实践活动,认识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过查阅电工手册及相关资料,会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能自己动手操作,安装简单电路 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能、电功率等常用物理量的概念; 能对直流电路的常用物理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 结合实物,了解电阻器和电位器的外形、结构、作用、主要参数,会计算导体的电阻,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和超导现象; 能区别线性电阻和非线

5、性电阻,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应用; 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及电路特点; 会计算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电功率 电路 直流电路 电路的常用物理量 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电阻的连接 续表 教学单元 直流电路 教学内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要求与建议 理解基尔霍夫定律,能应用KCL、KVL列出电路方程 会使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万用表,会测量直流实训项目 电路的电流、电压; 会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电阻,并能正确读数 电容与电感 电容 电感 结合实物,了解实际电容元件,会识别不同类型的电容结合实物,了解实际电感元件,了解电感的概念,会识通过现场观察与讲解,了解实训室工

6、频电源;了解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钳形电流表、单相调压器等仪器仪表; 认识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电的产生,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过程,掌握交流电波形图; 掌握频率、角频率、周期的概念及其关系; 正弦交掌握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及其关系; 流电路的了解初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会进行同频率正弦量相基本物理位的比较; 量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理解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了解其有功功率; 纯电阻、理解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了解其感抗、有功纯电感、功率和无功功率; 纯电容电路 串联电路 交流电路的功率 理解RL串联电路的阻抗概念,了解电压三角形、阻抗理解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理解功率

7、三角形和电路的功率因数,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 续表 教学单元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内教学要求与建议 了解照明电路配电板的组成,并能安装照明电路配电板,会单相电能表接线; 通过调查企业生产用电现状,了解三相交流电的应用; 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相序的意义; 实训项三相第二部分 电工技术 教学单教学内教学要求与建议 元 了解发电、输电和配电过程,了解电力供电的主要方式和特点,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力用电技术 了解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的方法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用电了解其应用; 保护 照明变压器 常用电器 了解常见照明灯具,了解节能新型电光源及其应用,会结合实物,了解

8、单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额定值及用途; 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变压比、变流比的概念; 结合实物,了解三相笼型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铭牌参数; 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了解旋转磁场的产生与转子转动的原理;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分类、符号; 交流电动机 常用低压电器 结合实物,了解熔断器、电源开关、交流接触器、主令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起动控正反转控制 实训项目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控制及单向点动与连续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组会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及安装; 会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配电板的配线及安装 第三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单教学内元 容 认识实训

9、室与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要求与建议 认识基本技能训练 了解电子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安全用电的规了解焊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焊接要领; 常用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 通过实验或演示,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符号、特性和主要参数,能识别引脚,并合理使用; 能识别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典型二极管,了解其实际应用; 了解三极管的结构、符号、特性和主要参数,能识别引脚,并合理使用; 三极管 能正确搭接桥式整流电路,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会用万用表测量相关电量参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整流及滤波电路 整流能识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复式滤波电路图; 滤波电路 可通过示波器演示滤波

10、电路的输出波形,了解滤波电能识读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图,理解共射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和主要元器件的作用; 了解小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性能指标的含义; 基本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实训项目 会安装和调试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了解反馈的概念,了解负反馈应用于放大器中的类型; 通过实验,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了解集成运放的电路结构,了解集成运放的符号及器件的引脚功能;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四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单教学内教学要求与建议 元 容 了解数字信号的特点; 了解二进制的表示方法,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了解8421BCD码的表示形式;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了

11、解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门,了解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等复合逻辑门的逻辑功能,能识别其电路图符号; 了解TTL门电路的型号及其使用常识,能识别引脚; 逻辑门电路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读图方法和步骤; 组合编码器 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种类 了解编码器的基本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译码器 了解典型集成编码电路的引脚功能,会根据功能表正了解译码器的基本功能; 了解典型集成译码电路的引脚功能,会根据功能表正确使用; 了解半导体数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组成,可通过实验体验RS触发器所能实现的逻辑功能; 触发器 寄存器 计数器 了解寄存器的功能、基本构成和常见类

12、型; 结合集成移位寄存器典型产品的应用,了解其功能及工了解计数器的功能及计数器的类型; 理解二进制、十进制等典型集成计数器的外特性,掌握选 学 模 块 第一部分 电路基础 教学单教学内教学要求与建议 元 容 了解磁场及电流的磁场; 磁场 磁路的物理量 铁磁性物质 电磁感应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串联了解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 了解磁路、主磁通和漏磁通的概念 了解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现象; 了解常用磁性材料的种类及其用途;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定律; 理解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理解RLC串联电路的阻抗、功率和谐振的概念 了解星形联结方式下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及线电流、相电流和中性线电流的关系,了解中性线的作用;

13、 了解三角形联结方式下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及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磁场及电磁感应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实训项目 会连接一个三相负载电路,会观察三相星形负载电路在第二部分 电工技术 教学单教学内元元 三相变特殊变压器 交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 教学要求与建议 了解三相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了解电焊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用途; 了解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用途; 了解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电器 续表 教学单元 常用电器 普通车床控制电路 现代控制技术 教学

14、内实训项教学要求与建议 会使用兆欧表测试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绕组间的及绕组对铁心的绝缘电阻; 会使用钳形交流电流表测试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电流; 了解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的一般知识,能识读简单的生了解PLC的基本原理与用途 了解变频器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用途 普通车可编程变频器 传感器 第三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单教学内教学要求与建议 元 常用了解晶闸管的结构、符号、特性和主要参数,能识别引半导体晶闸管 脚,并合理使用; 器件 能用万用表判别晶闸管的极性和好坏 整流电实训项目 稳压电路 了解晶闸管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原理 能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 能识读集成稳压电源电路图,能列举出

15、集成稳压电源的实际应用; 了解开关稳压电源的主要特点 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会使用万用表调试三极管静态工作点; 了解温度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放射极输出器 低频功率放大器 振荡器 整流及稳压电路 了解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参数要求和分类; 了解典型集成功放的引脚功能及应用 了解常用振荡器 第四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 教学单元 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的应用 教学内教学要求与建议 熟悉JK触发器的电路图符号,了解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边沿触发方式的特点,会使用集成JK触发器; 触发器 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应用

16、; 数字电实训项目 了解模数转换、数模转换的特点 用555时基电路组成应用电路 五、教学实施 学时安排建议 模块 教学单元 认识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直流电路 电容与电感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用电技术 常用电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 认识实训室与基本技能训练 常用半导体器件 整流及滤波电路 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磁场及电磁感应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常用电器 普通车床控制电路 现代控制技术 常用半导体器件 建议学时数 2 8 2 8 2 1 6 54 2 2 4 4 4 2 7 4 2 6 8 42 1 3 2 电

17、路基础 基础模块 电工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电路基础 选学模块 电工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续表 教学单元 建议学时整流及稳压电路 模拟电子技4 选学模术 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6 块 数字电子技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2 数字电路的应用 4 术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 1. 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工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不同专业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教学内容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

18、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2.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1. 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学模式编写相应教材。 2. 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3. 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

19、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块 六、考核与评价 1. 考核与评价要坚持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考核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考核与评价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改革单一考核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