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462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 精简.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炮制学 精简中藥炮制學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及贡献 雷公炮炙论 雷斅 炮炙大法 修事指南 南北朝刘宋时期 300种 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 创建了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作用 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439种 总结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 232种 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缪希雍 明代 张仲岩 清代 一 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

2、净制 除去杂质 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 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 2加工切制 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如盐制知母 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如米泔水制苍术 二 具体方法 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 制其性:改变性能 制其味:调整

3、五味或矫正劣味 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四气:寒凉温热 五味:辛、甘、酸、苦、咸 有三种情况: 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 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 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性 3.增强药物的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4、6.便于调剂制剂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 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 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 2有毒成分 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 避免醋制; 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 2非有效成分: 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有效成分: 水处理不宜浸润、闷润,要抢水洗 热处理时,最好在500C以下或以阴干为主

5、。 2有毒成分: 加热处理引起量变或质变,如苍术、荆芥。 本教材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这种分类方法 液体辅料 1酒 黄酒,白酒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矫臭矫味、引药上行、增加溶出等 2醋 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增加有效成分溶出等。 3蜂蜜 作用: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解毒、缓和药性、矫味矫臭等 4食盐水 作用:引药入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等。 5生姜汁 作用:性味辛,温,具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缓和药性等作用。 6甘草汁 作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增溶等 7黑豆汁 8米泔水 9胆汁 10麻油

6、固体辅料 1麦麸 作用:健胃益脾、缓和燥性、矫臭、增效 常以麦麸制的药物有枳壳、枳实、僵蚕、苍术等 2稻米: 作用: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降低毒性和刺激性。 炒制药物; 用于指示炮制程度; 3白矾 又称明矾 作用:解毒、祛痰杀虫、防腐; 4. 蛤粉 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使药物质地酥脆; 常用来烫制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 5滑石粉 6. 土 作用: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止泻,能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 7. 河砂 常作为中间传热体拌炒药物,温度高、传热快 作用:便于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破坏药物毒性成分,除去非药用部位;常用来炮制马钱子、穿山甲等 8. 豆腐 9. 朱砂 炮制品的

7、质量要求: 外观质量:净度、形色气味、包装等; 内在质量: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毒及有效成分、卫生学检查等; 1净选加工的含义: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目的 1)分离药用部位 如麻黄、莲子等 2)除去非药用部位 保证剂量准确和减少副作用,如山茱萸去核、枇杷叶去毛等。 3)大小分档 便于在水处理和加热处理中均匀一致, 如川乌 、草乌、半夏等; 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筛选 目的:筛去砂石、杂质等;大小分档;筛去辅料; 3去毛 目的:避免机械性刺激,引起咳嗽或其他副作用; 可使药

8、物外观洁净; 4去心 目的:1除去非药用部位,如百部、贝母及牡丹皮等;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如莲子; 3.消除副作用 饮片 广义: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狭义:为调配处方而切制成的片状药物。 饮片切制的目的 1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2利于炮炙,便于控制火候和辅料均匀吸收 3利于调配和制剂 4. 便于鉴别 5. 利于贮存 切制前的水处理目的:1软化药材,便于切制 2调整药性,降低毒性 3洁净药材,除去泥砂杂质 原则: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常用水处理方法:有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 类型 极薄片 薄片 厚片 斜片 直片 丝 段 块 规格 0.5mm 12mm 24m

9、m 24mm 24mm 适用范围 木质类、动物骨、角质类药材 质地致密坚实、不易破碎的药材 质地松泡、黏性大的药材 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物 性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的药材 皮类、叶类、较薄果皮类 23mm 5细丝 10mm 宽丝 1015mm 812mm 全草、形态细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 如阿胶丁 各種炮制方法: 第九章 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适当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分类1.清炒法:根据火候和程度不同 炒黄牛蒡子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2.加辅料炒: 麸炒枳壳 米炒党参 土炒山药 砂炒鸡内金

10、蛤粉炒阿胶 滑石粉炒刺猬皮 火力和火候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有文火,中火,武火等 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 炒法 :预热的目的是便于掌握温度,使药物迅速获得热能,缩短药物在锅内停留的时间,以提高质量和工效,防止某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 第一节 清炒法 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目的1增强疗效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3缓和药性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注意事项1火力适当,掌握好炒制的程度; 2药材要大小分档; 3炒前锅要预热; 4. 翻炒均匀,出锅迅速; 一 炒

11、黄 文火或中火 炒制程度: 黄而不焦 外表颜色加深 有爆鸣声 逸出固有香味 药物断面呈黄色 发泡鼓起 质变酥脆 槐 花 1.槐 花:取原药材,除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2.炒槐花: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槐花炭: 取净槐花,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炒干,取出凉透。 生 品:清肝泻火,清热凉血,多用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肿痛。 炒槐花: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凉血止血 一 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芦丁、槲皮素等 芦丁含量:炒品生品炭品 二 药理作用 炭品止血的机理:1.鞣质含量增加 2.槲皮素含量增加

12、3.异鼠李素含量降低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投入热锅内,用中火迅速炒至大部分爆花,取出放凉。 注意事项: 1药材干燥 2试温 3少量多次 4勤搅拌,炒好后迅速出锅 5. 要求爆花率要达到80%以上 生品活血通经、下乳消肿,长于消痈肿,如王不留行散 炒品质地松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關 莱菔子 炒莱菔子 取净莱菔子投入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 生品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长于涌吐风痰 炒品缓和药性,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降气化痰 苍 耳 子 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投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

13、焦黄色,刺焦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生品有毒,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作用,长于消风止痒 炒品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 毒蛋白为毒性成分之一,炒制后可凝固变性 二炒焦 标准 1表面呈焦褐色或焦黄色 2 内部颜色加深 3 有焦香气味 4 质地酥脆 目的 1增强健脾消食的作用 2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 3 . 产生焦香气味 注意事项 火侯适中,防止炭化失效。 山 楂 1山 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核和果柄 2炒山楂 取净山楂,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 3焦山楂 取净山楂,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4山楂炭 取净山楂,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1山 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

14、瘀停滞、产后腹痛、经痛、胸痛 2炒山楂:酸味减弱,缓和对胃的刺激性,长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神倦乏力。 3焦山楂:酸味减弱,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如保和丸 4山楂炭:味涩,化瘀止血。 1.化学成分 去核的方法经研究是合理的。 有机酸、总黄酮含量:生品炒品焦品炭品 2药理作用: 助消化:消食以生品和炒品为好。 抗菌 槟 榔 1 槟 榔 原药材净制 水处理切薄片干燥 2 炒槟榔 取槟榔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 3 焦槟榔 取槟榔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透香气。 生 品:力峻,杀虫破积,行水消肿。用于虫积、水肿、疟疾等 炒槟榔: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长于消食导滞 焦槟榔:药性

15、更加缓和,增强消导功能 浸泡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易流失;加热時間越長。槟榔碱的含量越低。 工艺研究: 用减压冷浸软化法,阴干,對槟榔碱損失最少 栀子 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取出晾凉。 炒栀子:缓和苦寒之性,清热除烦 焦栀子:苦寒之性更加缓和,对胃肠的刺激性减弱,清热除烦 栀子炭:味涩,凉血止血。 三、炒炭 炒炭要求存性。 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侧柏叶、

16、荆芥之类。 目的 1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2增强固涩收敛止泻的作用 注意事项 1、火力适宜 质地坚实的如根和根茎类用武火;质地疏松的如花、花粉、叶、全草用中火 2洒水除去火星,防完全炭化 3炒炭存性 4放凉入库,防止复燃。 干 姜 炮姜 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 姜炭 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 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 干姜:辛热,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味苦辛,性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 姜炭:辛味消失,长于止血温经 1挥发油含量按高低次

17、序依次为:干姜炮姜 姜炭 2具有抗溃疡、止血作用。 荆 芥 炒荆芥 取荆芥段 ,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荆芥炭 取荆芥段,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生品:解表散风,用于感冒头痛等 炒品:祛风理血,用于产后血晕等 炭品:止血 第二节 加辅料炒法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 按照所用辅料不同,分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目的: 1增强疗效 2缓和药性 3降低毒性,矫臭矫味 4易于粉碎和煎煮,利于制剂 固体辅料的作用 1中间传热体 药物受热均匀,温度易上升。 2使药性发生变化 如降低药物毒性,缓

18、和药性,矫臭矫味等。 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要求使用不同火力 2恰当掌握翻炒速度、炒制温度和时间 3灵活掌握辅料用量 4某些辅料可重复使用 5贵重药材可先试温 6. 炒过毒剧药材的辅料要妥善处理。 A 麸炒 目的:1.增强疗效 2.缓和药性 3. 矫臭矫味 麦麸用量:10% 注意事项 1. 辅料用量要适当。 2. 火力适宜,麸炒一般用中火。 3. 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 药物要求干燥。 5. 出锅迅速。 苍 术 麸炒苍术 麸入热锅,中火加热至冒烟时投入苍术片,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放凉。麦麸用量:10% 焦苍术 取苍术片,用中火加热,炒至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再文火炒干,

19、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用于风湿痹痛 麸炒品: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健脾和胃作用增强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缓和辛燥之性,降低副作用 扩大药用范围 1.化学成分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苍术醇、苍术酮。麸炒后,挥发油含量下降,刺激性下降。 2.药理作用: 过量的苍术挥发油有一定的副作用。 僵 蚕 1僵 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 中火热锅,撒入麦麸,待烟起投药炒至表面黄色出锅,筛去麦麸,放凉。麦麸用量:10% 生 品: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麸炒品:缓和辛散之性,矫正不良气味,便于粉碎和服用,长于化痰散结 水溶性浸

20、出物含量:清炒品麸炒品生品 枳 壳 麸炒枳壳 均匀撒入麦麸于热锅,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炒至淡黄色、麸焦黑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生品:偏于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枳壳: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B米炒 米的用量为20% 目的:1. 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3 .判断药物的炮制程度 操作方法 1.先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炒拌至一定程度,取出,去米,放凉。 2.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去米,放凉。 注意事项 1昆虫类药物以米的色泽变化来

21、观察火候 2植物类药物以药物变黄为度 党 参 米炒党参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党参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米用量20% 蜜炙党参 取炼蜜用适量冷开水稀释,与党参拌匀,稍闷,待蜜水吸尽后,投入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翻动,至党参呈黄棕色,不太粘手时取出,放凉。炼蜜用量20% 党 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长于益气生津 米炒党参:能增强和胃、健脾止泻作用 蜜党参: 增强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 片型规格:斜厚片有利于水溶性成分的煎出 补气作用:蜜炙品生品米炒品 斑 蝥 米炒斑蝥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斑蝥微挂火色时,取出,筛去米,

22、除去头、足、翅,摊凉;或者投入去头、足、翅的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放凉。米用量:20% 注意事项:火力不宜过大,否则易焦化 炒时应有通风及防毒工具 生药去头、足、翅后应及时洗净手。 炒制过的米要妥善处理,以防中毒。 生斑蝥:多外用,攻毒蚀疮,用于治疗顽癣等 米炒品: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降毒、矫味 米作指示程度用 1化学成分: 炮制降毒原理:斑蝥素可升华,84开始升华,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适合斑蝥素升华,含量降低。 2药理作用:米炒后LD50升高 3工艺研究:用低浓度药用氢氧化钠浸泡,使转化为斑蝥酸钠,从而可降低毒性,保存药效。

23、C土炒 目的: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土用量:30% 注意事项 1. 灶心土的温度要适当,土温过高,药物易焦糊;过低药物内部水分及汁液渗出较少,粘不住灶心土。 2. 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烫焦。 3. 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灶心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山 药 土炒山药 将土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麸炒山药 热锅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麦麸用量:10% 注意事项: 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及时干燥。 及时换新土,以保持药色美观。 山药:

24、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 D、砂炒 特点:温度高、时间短、受热均匀 目的 1 .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制剂 2 .降低毒性 3 .利于去毛 4 .矫臭矫味 注意事项: 1砂温和用量要适中。 2武火加热,去砂应迅速。 3砂可反复使用,油砂反复使用前需加油拌炒。 4 .炒过毒性药物的砂妥善处理,不可炒其他药物。 马钱子 注意:马钱子毒性大,炒时应防毒操作,炒用过的砂和水要及时处理。 制马钱子 砂烫 砂炒法炒至棕褐色或深棕色,鼓起,内部红褐色,起泡,酥脆时取出,筛去砂,放凉。 油炸 取麻油加热至230左右,投入马钱子,炸至呈老黄色、酥脆,取出。 马钱子粉

25、 取砂烫马钱子,粉碎成细粉,加淀粉稀释使士的宁的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生马钱子:有大毒,质地坚硬,仅供外用,用于痈疽初起,关节肿痛,外伤瘀血肿痛。 制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是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降毒原理:受热易分解破坏 ;马钱子碱破坏较多; 砂烫后生物碱种类增多,总生物碱含量变化不大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型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产生了共熔现象;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毒性分别比其氮氧化物大10倍和15.3倍,药理作用相似; 马钱子碱

26、氮氧物的镇痛、化痰作用强于马钱子碱; 3. 工艺研究:以砂烫法为佳 现做不去毛的法定要求 鸡内金 炒鸡内金 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 砂炒鸡内金 砂烫法炒至鼓起卷曲、酥脆、金黄色取出,去砂。 醋鸡内金 压碎,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醋量:15% 注意事项: 1砂炒宜用中火; 2选用中粗河砂炒制,以免粘砂。 生品:长于攻积,通淋化石,常用于泌尿系结石和胆道结石 炒制品:质酥易碎,矫臭矫味,增强健脾消积作用 醋制品:质酥易碎,矫臭矫味,疏肝助脾 E、蛤粉炒 火力小、传热慢 蛤粉用量:30%50% 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 2.降低药物的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 3.可增

27、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 操作方法:将蛤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滑利状态,减小火力,投入药物,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注意事项: 1.大小分档炒制。 2.火力不宜过大。 3.翻炒要速度快而均匀。 4.蛤粉颜色加深后需及时更换。5.试温。 阿 胶 阿胶珠性狀: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呈蜂窝状、外表灰白色或灰褐色,气微香,味微甘。 1阿胶丁 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切成小丁块。 2蛤粉炒阿胶 中火炒蛤粉至灵活状态,投入阿胶丁,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呈蜂窝状、颜色由黑褐色变为灰白色,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蛤粉3050% 3蒲黄炒阿胶 中火加热适量蒲黄至稍微变色,投入

28、阿胶丁,炒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 注意:1辅料用量以充分掩埋阿胶丁为度。 2阿胶丁大小要均匀 3勤翻动,炒制前试温。 生品:补血滋阴,用于血虚证,如黄连阿胶汤。 蛤粉炒品:降低滋腻之性,质地酥脆,矫味,长于益肺润燥、止咳化痰,如补肺阿胶汤。 蒲黄炒品:以止血安络力强,如胶艾汤,适用于脾胃虚热者。 F、滑石粉炒 传热慢、受热均匀 辅料用量:40%50% 目的: 1.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 2.降低毒性和矫正不良气味 操作方法:用中火加热辅料至灵活状态,再投入药物,不断翻动,炒至酥脆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其余同蛤粉炒。 注意事项: 1一般用中火,操作时要适当控制火力,防止药物生熟不均或焦化

29、。 2滑石粉可重复使用,颜色变灰暗时需及时更换。 第十章 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分类:酒炙大黄,黄连 醋炙甘遂,元胡 盐炙黄柏,知母 姜炙厚朴,竹茹 蜜炙紫菀,甘草 油炙淫羊藿,蛤蚧 目的 1降低毒性,抑制偏性 2增强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协同增效 3矫臭矫味 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 第一节 酒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多用黄酒。 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3.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操作方法 辅料用量:黄酒10%20% 1先拌酒后炒

30、药 定量黄酒+药材拌匀,闷润至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密封贮存。适应于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如大黄等。 2先炒药后喷酒 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注意事项 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黄 连 酒黄连 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黄酒用量:12.5% 姜黄连 生姜12.5%或干姜4%,绞汁或煎汁。方法同酒黃連。 萸黄连 吴茱萸用量:1

31、0% 方法同酒黃連。 缓和药性 引药上行 扩大用药范围 生黄连:苦寒性强,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如治热毒雍盛黄连解毒汤,血热妄行泻心汤 酒黄连:引药上行,并缓和苦寒之性,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强,如治胃热呕吐半夏泻心汤 萸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如治湿热泻泄香连丸,肝火郁结戊己丸 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宜抢水洗,多用时捣碎;炮制温度升高,小檗碱含量減少;酒制可增加小檗碱的溶出;生成小檗红碱;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抗菌 大 黄 酒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

32、,色泽加深,取出晾凉。 黄酒用量:10% 熟大黄 药材与黄酒拌匀闷润,装入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炖或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为度。黄酒用量:30% 大黄炭 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呈焦黑色时,取出,晾凉。 醋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米醋用量:15% 清宁片 水煮黄酒拌煮后,晒干蒸闷润切厚片 1.生品:苦寒沉降,泻下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作用 2.酒炙大黄:缓和苦寒泻下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3.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4.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5.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

33、主 6.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含有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类衍生物、鞣质类等成分 1、加热炮制后结合型蒽醌含量下降; 2、结合型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炮制后泻下作用减弱或消失; 3、具有解热抑菌作用,抑菌活性各有特点;4、炮制能降低毒副作用; 当 归 1当归 2当归头 3当归身 4当归尾 5. 酒当归:药材与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至老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6. 土炒当归:取当归片用土炒法炒至挂土色,透香气,取出。 药:土 100:30 7. 当归炭:取当归片至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微黑色,取出晾凉。 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止

34、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酒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 土炒当归:补血而不致滑肠 当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 阿魏酸:归尾归身归头 阿魏酸受热易破坏 川 芎 酒川芎 定量黄酒与药材拌匀闷润,再文火炒至棕黄色,取出。黄酒用量:10% 注意事项:闷润时要注意检查,防止出油变质; 忌高温干燥; 生 品: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头痛等 酒炙品: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用于血瘀疼痛、偏头痛等 第二节 醋炙法 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3矫臭矫味; 二、操作方法 米醋用量:20%30%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定量醋拌

35、匀,闷润吸尽,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放凉。适用于大多数植物类药材 2先炒药后喷醋 药物炒至一定程度,喷洒米醋,炒至微干。适用于树脂类:表面熔化,发亮动物类:腥气溢出 药:醋100:2030 四 注意事项 药材要大小分档。 若醋的用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开晾干。 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药物,要采用先炒药后喷醋的方法,且出锅要快,防熔化粘锅。 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匀 。 柴 胡 .醋柴胡:取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柴胡片每100kg,

36、用20kg。 鳖血柴胡: 药材+鳖血+冷开水拌匀,闷润,文火炒干。 药材+鳖血+黄酒拌匀,闷润,文火炒干。 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3kg,黄酒25kg。 生 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如治寒热往来小柴胡汤 醋柴胡: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如治肝郁证逍遥散 鳖血柴胡:增强清肝退热,截疟的功效。用于治骨蒸潮热及疟疾等 主要含有挥发油、柴胡皂苷及多糖等 1.化学成分: 水溶性浸出物:醋柴胡酒柴胡柴胡; 总皂甙:酒柴胡醋柴胡柴胡; 挥发油:生柴胡酒柴胡醋柴胡; 生柴胡中多糖含量最高。 2.药理作用:醋炙柴胡能明显增强胆汁的分泌量,证实能增强疏肝解郁作用 。 延 胡 索 醋延胡索

37、醋炙法 药材加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药:醋100:20 醋煮法 药材加定量米醋与适量水置煮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6成干,切厚片晒干,或晒干捣碎。 药:醋100:20 酒延胡索 药材与定量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 炒干,取出晾凉。药:黄酒100:15 醋制品: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增强,用于身体多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如平安丸,乌金丸,元胡止痛片 酒炙品: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1.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延胡索经醋炙后,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高。 季铵碱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含量:生品醋炙品盐炙品酒炙品 2.工艺研究 以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

38、标,温度:40,加热时间:4h,加醋量:80% 乳 香 醋乳香 先文火炒药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定量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药:醋100:10 炒乳香 文火加热炒药至冒烟,表面熔化显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 生 品: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刺激性强,易引起呕吐 醋制品: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矫臭矫味;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作用 炒制品:作用同醋制品 第三节 盐炙法 目的:1 .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2 .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3. 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操作方法 食盐用量:2% 1.先拌盐水后炒药:食盐水药物拌匀,闷润至吸尽后文火炒至一定程度适用于大

39、多数需盐炙药物 2.先炒药后喷盐水:药物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食盐水,文火炒干 适用于含粘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 注意事项:食盐:水=1:45,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含粘液质多的车前子、知母等药物,不宜先用盐水拌润; 火力宜小; 黄 柏 盐黄柏 取黄柏丝或块,用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食盐用量:2% 酒黄柏 取黄柏丝或块,用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黄酒用量:10% 黄柏炭 取黄柏丝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取出晾干。 1.生 品: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如治疗湿热痢疾

40、白头翁汤 2.盐黄柏: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作用 3.酒黄柏:引药上行,缓和苦寒之性,清湿热、利关节 4.炭 品:清热止血 含有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等成分 小檗碱易溶于水,加热易破坏; 含量:黄柏黄柏丝盐黄柏酒黄柏黄柏炭; 酒黄柏和盐黄柏小檗碱含量较生品增加; 杜 仲 盐杜仲 取杜仲丝或块,加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时,取出晾凉。食盐用量:2% 生杜仲: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临床应用较少 盐杜仲:引药入肾;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增强;临床多制用 车 前 子 1车 前 子 取原药材,除杂,筛去灰屑。 2炒车前子 取净车前子

41、 ,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香气逸出,取出晾凉。 3盐车前子 取净车前子 ,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声,喷淋食盐水,炒干,取出晾凉。食盐用量:2% 生 品:清热利尿、渗湿通淋 炒车前子:缓和寒性,提高煎出率,长于渗湿止泻、祛痰止咳 盐车前子:引药下行,泻热利尿而不伤阴 為什么先炒后加輔料?含黏液质较多的車前子,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第四节 姜炙法 目的:抑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操作方法 辅料用量:药:姜100:10或103 姜汁炒 生药姜汁 拌润吸

42、尽 文火炒干 姜汁的制备:生姜榨汁 干姜煎汁 姜汤煮 姜片水 姜汤净药 煮至液尽,取出干燥。 注意事项.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姜汁与生姜的比例1:1为宜。 .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否则,达不到姜炙的目的。 厚 朴 姜厚朴 炒法: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煮法: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另取刮净粗皮的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并用微火加热共煮,至姜液被吸尽时取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厚朴丝每100kg,用生姜10kg。 .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 .姜制品:消除刺激性 ,可内服。 协同药力,增强宽中和胃作用。如治湿滞脾胃平胃散 主含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及生物碱类成分。 姜炙品中厚朴酚的含量高于生品 挥发油含量:姜汁炒品姜汁煮品生品 竹 茹 姜竹茹:取竹茹团或段,加姜汁拌匀,稍闷,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两面成微黄色取出晾凉。药:生姜100:10 生品:具有清热化痰、除烦的作用,如治疗肺热咯血,虚烦不眠 姜制品: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如治疗胃虚有热呕吐橘皮竹茹汤 第五节 蜜炙法 蜜炙用的是炼蜜:1、炼制使蜂蜜纯净;2、炼蜜性能更能适合炮制的需要; 目的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