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执笔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3060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执笔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执笔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法执笔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法执笔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法执笔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法执笔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执笔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书法执笔法书法执笔法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笔。”可见 择合适的执笔法并加以训练适应,是如何的重要。 初学者开始往往忽视这些基础训练,随着书写水平的逐步提高,渐渐就会感到不合适的书写习惯成为书艺进步的障碍,想要纠正却已积习难改。因此,学习者在入门时便通过加强基础训练,养成良好而科学的执笔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执笔无定法 执笔跟选老婆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大书法家苏东坡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绝对标准的方法,只要手心留有活动空间,执笔灵便就行。 前人传下来的执笔方法很多,有龙眼法、凤眼法、拨灯法、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单钩法、双钩法、捻

2、管法、撮管法、握管法、搦管法、双手回腕法,等等。 对于非研究者,不建议过多去钻研这些名词,了解执笔法的主要意义,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或努力训练和适应公认比较合用的执笔方式便可。 二、科学执笔法 执笔无定法,话虽如此,却也并非无章可循。历代书法家在考察手腕生理特征和用笔规律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相对科学的执笔方法,对初学者而言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说你一方面告诉我执笔无定法,一方面又说有一定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好比美食,它有最科学、最有益的搭配比例和吃法,也有最适合你自己的吃法。如果你已经有最喜欢的吃法,比如蘸酱吃,比如你用左手吃最顺手,那么,吃下去就可以

3、了,不存在错与对的问题。如果你家有刚学会吃饭的小孩子呢?你肯定会尽量为他选择科学、营养的饮食方式。一样的道理。 好了,继续讲。 什么是最常用而且比较科学的执笔法呢?历代公推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相传是由“二王”传下来的,唐代陆希声得到后,再传至宋代钱若水,才公开出来。 三、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也称五字执笔法,以“擫、押、钩、格、抵”五字诀阐明了五指的作用。 擫:指“五字执笔法”中拇指的作用。擫即指按之意。以拇指骨上节出力紧贴笔管内侧,略斜而仰。如吹笛时以指擫住笛孔一般。 押:亦作压,指“五字执笔法”中食指的作用。押有约束、管束之意。用食指第一指节斜而俯地出力,贴住笔管的外侧,位置和大指

4、内外相当,和大指相对地配合一起,约束住笔管。 钩:指“五字执笔法”中中指的作用。在大指和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再以中指的第一、第二两个指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的外侧。 格:指“五字执笔法”中无名指的作用。格有挡住之意。无名指用指甲肉之际紧贴笔管,用力将中指钩向内的笔管挡住。此动作亦称“揭”,揭有挡住和往外推之意。 抵:指“五字执笔法”中小指的作用。抵有托着。小指衬托于无名指之下,以增加力量,挡住中指的“钩”。 五指执笔法使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将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对立而统一于笔管。五指执笔,其中留有空间,执笔就轻松自然,用笔也能灵活自如。苏东坡

5、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他这里虽说无定法,其实“虚而宽”正是“指实掌虚”这是一定法。“实践证明五指执笔法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五指执笔法,有一套口决: 大指食指对着捏, 中指向里顶勾天, 无名指头向外顶, 小指帮忙不要歇。 指虚掌实虎口开, 腕平掌竖笔直立。 四、执笔要领 1、指实掌虚 “指实”,即五指齐力,力聚管心;“掌虚”,即手掌空虚,形同握卵。实践证明:指实就能和稳定;掌虚就会用笔灵活。而要做到指实掌虚,最好采取人们常用的“五字执笔法”。 2、管直腕平 管直,指笔管与纸面垂直;腕平,指手腕与纸面平行。康有为说:“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竖其锋”。因为管直则锋正,锋正则能够“令笔心常

6、在点画中行”,以利用笔四面势全,八方出锋;腕平肘则自然会提起,这样悬肘用笔,既灵活又有力。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认为掌竖则管直,因而强调执笔要竖掌。其实不然,管直并不取决于掌竖。从五指执笔法的各个手指的作力点来看,五个和指在笔管的上下左右均匀布点,四面八方平衡用力,这样自然将笔官执得竖直。如果将手掌竖起来,腕部肌肉便受到牵制,处于紧张僵硬状态,既容易疲劳,又不便于运腕,尤其是写大点的字,更加感到不便当;倘若站着写掌则根本无法竖起来。因此我们认为,和不一定要掌竖,而以掌面同纸面成45.夹角为宜。为了便于掌扫这一要领,可先将右臂松驰,垂身侧,手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并保持原样,抬至桌面书写位置

7、,然后,左手再将毛笔递给右手,按五字执笔法的要求执住。 3、松紧适度 执笔要不松不紧,灵活掌握。一般情况是:写大字或初学写字执笔宜紧些,但也不能过松过紧。执笔过松,运笔无力;执笔过紧,指死腕僵,转换不灵,甚至发抖。张旭给颜真卿传受笔法说:“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 世传王献之幼年练字,其父王羲之从身向后突然抽他手中的笔,竟没有抽动,因而得到他亲的称赞。不少人常以这个故事,作为传授笔法的要诀;也有些仿效此法以检验自已执笔的松紧程度,实不足取。且不说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如果执笔真的紧到了如此地步,怎好动笔写字?“不然,则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4、高低相宜 执笔高低可根据字的大小和不同字

8、体灵活掌握,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说,写大字宜高些,写小字宜低些;写行草书宜高些,写楷书宜低些。 执笔高度要根据字体的类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一般来说,写小字执笔要低些,离笔头一寸左右,太低了笔画局促不自由。写中楷或大字,执笔要高一些,约二寸左右;写大楷和草书笔管要再执高一些,约三寸左右。执笔越高,适当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挥运。但过高了,影响用笔力度,下笔飘浮,无力无筋骨。执笔太低则使转笨拙。 五、关于执笔的更多知识 1、枕腕、悬腕与悬肘 枕腕是执笔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书写的方法。也有采用一种叫“臂搁”的竹片来搁手的,一般用于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将纸洇潮。用枕

9、腕法书写毛笔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稳,适宜于写小楷或一寸见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搁死了难于移动。如果再写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悬腕来书写。 悬腕是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仍靠在桌上的书写方法。这种方法,手腕活动范围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关节还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较平稳,可写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写对联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悬肘法来书写。 悬肘是执笔的手臂全部悬空来书写毛笔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没有一点妨碍,可以任意挥洒,是写大字与草书的常用书写方式。世传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蒂,连写小楷字都用悬肘法来写,以此表示他功力有多深。 其实书法君完全不认同这点,一是我不认为米芾会悬肘写小字,即使偶

10、尔如此也是表演或标榜所需;二是小字悬肘纯属吃饱了撑的,很多书法家故意悬肘以示功力深厚,我实在觉得大可不必。除了特殊场合,写小字很少需要悬肘,故意悬肘更无必要。 当然,初学者悬肘练习对毛笔的掌控力度与稳定度是有必要的,能悬肘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功,但没必要刻意悬肘来创作。正如我们扎马步练功,却没必要扎着马步来打拳。 2、执笔的高低与松紧 毛笔执得高,毛笔活动范围大,运动灵活性强,因此,这种方法有利于写行书和草书。但由于执笔高,手中之力传递到笔尖的距离远,笔画容易浮滑。相反,执笔低,笔力易于到达笔尖,笔圆较沉稳,有利于写篆书、隶书及楷书。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初学者练正楷,执笔应该低一些,使笔画稳健些

11、。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 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3、运指、运腕与运肘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由手臂和肘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