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5444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 1、无意识:主要是指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种族遗传得到的、不曾出现过的、被压抑的、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在人格中占有优势地位。 2、安娜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 3、性敏感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是性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情绪冲突。 4、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其基本含意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5、阿

2、德勒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不同,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 6、阿德勒机能自主:指成人的行为动机一旦由原初的生物性动机形成为现在的社会性动机,就具有自主支配行为的独立机能,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7、斯金纳强化相依原理:斯金纳认为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进,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 8、马斯洛自我实现: 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作为一

3、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9、维特金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10、米歇尔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关于自己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构。“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对自我的认知发现。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 11、弗洛伊德能量投注:能量或力必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12、弗洛伊德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13、荣格情结:情结就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14、弗洛姆社会性格:同一社会中绝大多数

4、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源于群体的基本和共同的经验。 15、斯金纳强化:在一种刺激情境中个体的某种反应后果有使该反应出现机率提高的作用。 16、班杜拉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报的信念。 17、马斯洛约拿情结:天才长陷于一种内心冲突:一方面他像每个正常人一样愿意表达自我,发挥自己全部的潜能;另一方面,他有发现自己要学会像圣经中的约拿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这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就是约拿情结。 18、罗杰斯现象场: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对感知过、经历过的事物都赋予一定的主观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 19、罗杰斯自

5、我概念:在个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这就是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 20、凯利构念:构念是对个体的行为所以如此的解释,是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1、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定义有那几种类型。 罗列式的定义: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整合的定义:一个人的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多种模式的一个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 层次性的定义:倾向性的层次,通常以统一的或综合的原理行事; 适应性的定义:人在

6、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区别性的定义: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统一,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同群中任何其他成员的特征; 阿尔波特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一个人对环境独特的适应; 2、 弗洛伊德的性心哩发展阶段。 口腔期:前口腔期,后口腔期,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最重要的成就;肛门期:前肛门期:主要目标是通过排泄来解除内部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后肛门期:快感来自于保持而不是排泄;性器期:儿童的性感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官,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里比多的满足。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

7、情绪冲突;潜伏:解决了恋父、恋母情结后,里比多暂时潜伏。性兴趣被探索自然、知识学习、文艺体育获得等取代;生殖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性冲动再次萌发。从“自恋”转变程“异性恋”。 3、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看法。 人格中最原始,最隐蔽、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无意识的深层。其内容一方面来自本能,另一方面来自被自我所压抑的内容。代表人的自然性或动物性的一面,没有逻辑,没有道德,善恶等,服从于快乐原则。 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组织中的管理和执行机构,保持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协调关系。贯穿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部分对本我的压制与防御,前意识部分涉及到对以往经验的利用,意识

8、部分处于支配地位,同现实接触,接受现实的影响和超我的监督。遵循现实原则。 从自我中分离出来并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心理的高级的和超越个体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来自于父母和儿童身边重要他人、社会典范的影响,体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4、阿德勒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出生顺序:老大-有强烈的权力和优越感,被过度保护,有较高的焦虑;老二 -有强烈的社会兴趣与手足竞争性;老么-被娇纵,缺乏独立性。独子-较少社会兴趣,期待别人的照顾。 .早期记忆 :揭露个人生活型态的最佳引导,是人们投射他们的生活风格的型版,它是个人人格的一部份。 .潜意识梦境的分析:梦境包含我们对于目前问题

9、的感触,以及我们想要如何去做。亦即:梦境具有情绪与动机的意义。 5、奥尔波特提出的人格特质有哪些特点。 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特质具有动力性。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 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质仅是相对独立的。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 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任何特质都是独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6、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把人格结构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个水平: 最底层特殊反应水平,是个体对一次实验性试验的反应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个别反应”,属误差因素;

10、 其上为习惯反应水平,例如重复实验或生活情境重新出现,一个人就会以相似的方式反应,属特殊因素; 特质水平,是由一个人的习惯反应所构成的个人的人格特质,属群因素; 最上层的类型水平,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型,属一般因素。 7、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注意过程:选择和吸取何种信息;保持过程:心象表征系统、言语表征系统; 动作复现过程:表征转化为动作的再现;强化和动机过程:对榜样行为的直接强化会直接影响模仿者的自发的行为表现,被奖赏的榜样行为会得到更多的表现,而被惩罚的榜样行为则更少得到表现。 8、威特金的心理分化理论。 分化是有机体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形态特征。 分化较小的系统处于比较同质

11、的状态,而分化较大的系统处于比较异质的状态。 分化主要表现为自我与非我的分裂或自我与外界之间出现一定的界限。 分化在各领域机能中表现为自相一致性 9、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和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人格的社会性: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

12、特有的; 10、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所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反过来又进一步塑造其人格。 11、弗洛伊德无意识纯在的理由。 催眠现象 梦是无意识的一个有力证据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 灵感、直觉心身疾病以无意识冲突为基础 精神分析技术疗效的有效性 12、荣格中年危机理论。 人处于中年时期时,许多中年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社会上获得了令人羡慕的地位,有了美满的家庭,但他们往往感到人生仿佛失去

13、了意义,心灵变得空虚而苦闷。荣格认为这是在人生的外部目标获得之后所出现的一种心灵的真空。他称之为中年期的心理危机。 要使中年人振作起来,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价值来填补这个真空,扩展人的精神视野和文化视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深思和冥想,把心理能量转向过去所忽略的主观世界,由外部适应转向内部适应。 13、特质论人格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格特征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在某一天喜欢跟很多人在一起,而第二天就害羞地逃避社交场合,就很难说其善于交际”人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攻击性较强的人在家庭纠纷和在足球场上表现出的攻击性都高于平均水平”。 14、卡特尔因素分析的材料来源。 生活记录材料:来源

14、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个人行为的记录。其关键作用在于,由于被试没有直接提供信息,因此较少欺骗和吹捧的成份。 问卷材料:来源于人格的问卷调查。易收集,常使用。但报告中有关个人自己的能力和倾向会影响到这类材料的精确性。 客观测试材料:是诸多方式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主要考察被试进行行为测验时的反应。卡特尔认为这类材料比较客观,因为被试往往并不知道测试的真正目的。 15、罗特简述行为预测理论。 Behavior potential:在达成某种目标的特定情境中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Expectancy:指个体对自己在某特定情境中以某种方式行动会产生预期强化的信念。 a.特殊预期:个体对于自己在某一特殊的情境

15、中做出某种行为的成功率的预期 b.类化预期:个体对于自己在一般性的、相关或相似的多种情境下做出某种行为的成功率的预期。 Reinforcement value: a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化物的相对价值大小 b心理价值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某一行为发生率的预测一定要与特定的心理情境密切联系 b没有哪一种行为在任何情境下都可能带来同等的强化效价 16、米歇尔提出的个体认知变量有那些。 能力: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的建构能力。 译码和分类策略:反映了人们在注意、解释和分辨事件时存在的差异。 预期:从经验中我们能够预见某一特定的反应会导致某一确定的结果,米歇尔

16、称之为行为结果预期。 主观价值:个体对刺激价值的主观估计。 自我调节系统与计划:米歇尔认为,个体通过自我表扬和自我强化,通过认知来激发自己的行为。 米歇尔认为上述五种稳定的认知变量,构成了复杂的认知情感系统。 三、论述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临床研究取向:对个体做系统的深入考察。 优点:a可以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 b可做探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 c对个体可做深度研究 缺点:a会导致非系统观察 b会导致资料的主观解释 c变量间的关系纠缠不清 相关研究取向:指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业已存在差异的测量集之间相关程度。 优点 a可以研究众多变量 b可以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 缺点a探讨的关系

17、是联系性的而不是因果性的 b问卷的自陈报告信效度低 实验研究取向:指控制无关变量,系统地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探寻人类心理机能的普遍规律。 优点:a可以操纵具体变量 b可以客观记录资料 c可以建立因果关系 缺点:a有很多人格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 b人为情境限制了发现的推广 2、人格研究对立取向。 自由意志对决定论: a自由意志:指个人感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一切,自己在遇到问题时不受外在的支配和控制,能随心所欲地自行抉择。 b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均有其原因,任何思想和行为莫不受内外因素的限定,如遗传、环境、早期经验等都是决定以后行为的原因。 理性对非理性: 理性:亦既理智,言行合理。 在理性对非

18、理性维度上表现为个人是否有理性,其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其理智调节和支配。 整体论对元素论: a 整体论:强调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必须从整个人去考察而不能仅以片段行为作为普遍推论的依据。 b 元素论:亦称还原论,主张把复杂的人性现象分解为彼此独立的元素逐地加以探讨。 体质论对环境论:体质论:强调体质或素质对人格起决定性作用。环境论:强调环境影响对人格的决定作用 主观性对客观性: 主观性:认为人不是根据客观事实行事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觉和主观经验行事的。 客观性:认为人没有主观经验,人格就是刺激反应间的联结。 前动性对反应性: a前动性:指个人的行动具有主动性、超前性。 b反应性:指个人的行动没有主动性

19、、超前性,只是对刺激的反应。 稳态对异态: 稳态:指个体内部的平衡状态。异态:指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可知性对不可知性:可知性:指人格或人性是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的。不可知性:指人格或人性是不能被人类所认识的。 可变性对不可变性: 可变性:指人格是可以改变的。不可变性:指人格是不能改变的。3、社会学习理论中多拉德和米勒对学习的看法。 学习的定义: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学习的四个要素 a内驱力: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刺激 b线索: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 c反应:由内驱力和线索诱

20、发出来,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可以是外显动作或行为,也可以是内部心理活动 d强化: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 学习的实质 a如果一个线索导致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又能导致强化作用,线索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最后则会形成牢固的习惯。 b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一种线索可能会同时引起许多种反应,其中某些反应可能是最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它们是优先反应,而另一些则只有当那些优先反应被阻碍时才得以被选择表现出来。 c根据这些不同反应发生的概率,可能组成一个习惯族系等级。 学习与环境的关系: 人出生之初时,由于遗传模式的规定会拥有一些先天性反应级,这些先天性反

21、应级一般只保留很短时间,很快,这些反应的优先等级就会因抚养者在社会文化及规范的要求之下进行选择性强化而发生改变 学习困境: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 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意识、潜意识。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人格结构观或人格 的层次模型,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三个水平不同的部分组成。其中,意识是人格最表层部分,能随意想到、清楚知觉到的主观经验。它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只占人格的很小部分,它是由可知觉的、能清晰回忆的主观经验构成的。前意识是人格结构中的中间层,它是由那些经过努

22、力回想就能进入意识的主观经验构成的。它具有督察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检查。前意识与意识一起构成人格中的前意识系统。无意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它是由我们无法回忆不可能觉察的主观经验构成的。它是不曾出在意识中现过的心理活动或者是意识但已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意识和前意识。意识和前意识可以相互转换,同属于一个系统;而无意识与前意识属于不同的系统,无意识的东西由于受检查作用的压抑不能进入意识领域。) 后期的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作了较大的修改。他取消了检查作用的概念,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新概念,用本我、自我和超我 的三部人格取代了较

23、为简单的二部人格说。但在三部人格说中,他仍保留了无意识的概念。 在三部人格说中,本我概念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隐蔽、最不易把握的部分,无意识的深层。其内容一方面来自本能,另一方面来自被自我所压抑的内容。代表人的自然性或动物性的一面,没有逻辑,没有道德,善恶等,服从于快乐原则。 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组织中的管理和执行机构,保持心理活动的完整性、协调关系。贯穿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部分对本我的压制与防御,前意识部分涉及到对以往经验的利用,意识部分处于支配地位,同现实接触,接受现实的影响和超我的监督。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并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心理的高级的和超越个体的部分,遵循道德原则。来自于父母和儿童身边重要他人、社会典范的影响,体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目的是通过自我压抑本我的冲动和欲望,功能是观察和监督自我,并对自我实施奖励和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