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5851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牛郎织女的故事看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的基本形式和类型之一,民间传说是亿万民众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文艺形式和知识宝库,在民众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娱乐作用,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传说之所以能流传于世更因为它的传奇性。民间传说的传奇性表现在奇特的想象和巧合、离奇的情节上,它们每每打破故事结构的平衡状态,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如牛郎织女,牛郎这个可怜的小牧童,在被迫分家时意外得到了一头神奇的老牛,在老牛的指点下娶到了天上最心灵手巧的织女。两人本已在人间男耕女织、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的生活,不想王母却横加破坏,甚至在牛郎织女之间,以一根金钗划出了天河,这是多神奇的想象啊!牛郎再次得到了神牛相助,追

2、到天上,但王母以各种难题刁难,这时织女一次次以智慧和神力协助牛郎。王母终于允许它们七日一见,可情节又陡转直下,喜鹊传错了话,两人一年只见得一次面。最后,喜鹊被罚搭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 民间传说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和人物为主要蓝本或凭依和根据,经过群体的口口相传,在传递中被添枝加叶,逐渐附会和融合上一些与本事相关联的时间、人物、故事、情节和细节。构成传说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的现实中的事物和人物,在日本学者柳田国男笔下,叫做“核心”或“纪念物”。因传说的讲述是散文叙事模式,每一个讲述者以自己独特的情节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讲述,故同一个母题的传说,出自不同的讲述者之口,就颇显不同,即使

3、同一个讲述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里的讲述,也可能出现差异甚至颇不相同。 牛郎织女传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广为流传,且在流传过程中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也产生一些异说。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到了魏晋之际,牵牛与织女故事有了更加完整详实的故事内容及时代背景,并指出牛郎、织女结合与愤慨之缘由,同时,亦指出二人被迫愤慨后,被准许一年相会一次。 其后神话故事中融入了仙话的色彩,并有当时较著名的方术之士参与其中。 “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

4、。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注:严君平,汉时蜀人,以卜筮闻名。 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正逐渐向民警传说转化,天河与人间相连,人可以和神交流,且与当时人间出现的天相正相吻合。天帝、牛郎、织女等神均已具有人性化的性格和特征。 到了隋唐时代,文人骚客把牛郎织女作为歌咏爱情坚贞的对象写入诗歌中,亦或在牛郎织女这一传说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借以寄托己之情怀。 唐代以后,故事大致框架已定;至宋、元、明清,故事日趋完善,定型,虽有各地区之差异,但大致情节相同。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有所丰富,亦有所改变。最初拆散二人的天帝在流传过程中亦变为西王母,这是汉代的说法。到了唐代以后,西王母的使者青鸟又成

5、为诗人笔下爱情的使者。如:“杨花雪落覆自革,青鸟飞去衔红巾”;“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可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拆散二人的主角亦有所改变,老牛,喜鹊也融入故事中,成为在故事中起重要作用的角色。 民间传说是由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这使群体性成为它的一大艺术特色。无论是最初的构思,还是在后世的流传中,这个特色都紧紧与传说相随,并越来越明显。 劳动人民创作传说,修改传说,也是传说的最基本听众,所以传说在构思中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人民群众的感情、理想和愿望。进入农业社会的人们,从现实生活中积蓄起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及夫妻恩爱、美满幸福的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于是牛郎有牛勤于耕,织女会织巧在心,

6、一人一仙生儿育女,幸福地拥有了一段惬意的生活。但人们美好的愿望总被无情地打击,现实生活中的劳动人民,不断受着暴政的压迫,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当自己的思想无法实现时,人们就在船上中强烈地反抗。牛郎织女不畏王母的专横与刁难,争得了鹊桥相会的机会;孟姜女为夫报仇戏弄秦始皇,让他颜面扫地;祝英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死后与山伯化蝶,双宿双飞。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许多传说都体现了这一人类的共同理想,四大传说全以追求爱情为主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四大传说全以追求真爱,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为主人公,这也反映了广大劳动妇女的思想与愿望。传说总的来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但有时也被统治阶级

7、或宗教利用,以麻木人民或加强统治。如孟姜女一度成为统治阶级标榜的贞女烈妇;蛇仙成了害人魅人的蛇妖,最后败在法海手下等等。但人民不允许消极传说的弥漫,最终使传说以积极光辉的一面呈现。传说在流传中得到人民群众的加工和润色,作为传说的传播者和修改者的创作群体,不是固定于一时一地的,是存在于不同时空、不同民族中的最广泛的群体,他们对穿上后的改动使传说出现了一枝多花的特点。人类的发展进化由低到高,对社会、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所以不同时期的传说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群的心理状态。 最初的白蛇传,即明编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白蛇是食人心肝的恶妖,整个故事告诉人们要以色为戒,只是志怪而无深刻的社会内容。随着人们的觉醒,白蛇不但变得善良多情,而且具有了反封建、争自由的时代主题。 民间传说产生于早期劳动工人民之中,先民质朴的遗风被保留了下来。而后来的人生活与社会底层极少受到较高的教育,这使得传说流传于民间时,不曾受到极尽矫饰之类的文人学风的影响,保持了其质朴性。从反面说,如果传说的语言不是质朴的,不是劳动人民常用的、喜闻乐见的语言,就不可能在民间如此广泛的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