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6532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伐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伐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伐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伐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伐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伐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伐檀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伐檀教学设计课题:伐檀 课时:4 篇二:伐檀教案 1 2 篇三:教学案例伐檀 教学案例伐檀 西安综合职专李艳芳 诗经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背景文化,语言习惯古今含义差异,因此学生通常觉得读起来拗口艰涩,难以理解。而对于基础普遍较弱烦扰职校学生而言更是尤为困难,且缺乏兴趣。研究教学内容我发现伐檀是一片典型的描写努力繁重的劳动生活,讽刺揭露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和残酷剥削,表现奴隶的不满与反抗和愤懑。内容较为简单,形式上一唱三叹反复渲染,因此我将这篇文章作为突破口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认识诗经特征艺术,并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改变对诗经艰涩难懂的认识进而爱上诗经这一中华文学

2、精粹。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与实录: 一、了解识记诗经文学常识 师:同学们依据你的资料和阅读学习印象感受,回顾整理总结诗经有什么特点,每组至少一点并分享。生积极讨论归纳整理后选出小组代表并发言。 小组一:自周至春秋 305篇 兮字较多,杂言为主; 小组二:艺术上体现赋比兴 小组三: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 小组四:内容上写民间生活,有爱情也有努力劳动生活,以及奴隶主的剥削 师:赋比兴指什么?风雅颂又指什么?谁知道。 生:. 师:文学中“赋比兴”分别指. 二、反复诵读感知 师: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诵,找出你不认识的字,查阅注释,也可互相请教,争取一会儿勇敢站起来正确流利的诵读全篇。 生:积极朗读并能互相请教

3、。 师:现在举手挑战一下吧,相信朗读对你们来说小事一桩,在朗诵时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记下错别字和停顿有问题的地方。 生1:朗读第一小节 生2:第二小节 生3:第三小节 师:很高兴你们能专心倾听,尊重他人,现在谁能对这几文同学的朗诵点评? 生4:整体上很好,没有错别字,但是每小节第5、7行停顿语气有问题,应该是质问语气,应该这样读. 师:非常聪明会学,结合注释知道是质问语气,能关注到朗诵处理正确流利还应当注意感情,听得认真细心,点评更是全面深刻。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点评吗?如果没有大家一起读,记得带上感情。 生:齐读 师:很不错哦,如果语气夸张一点,感情表达的会更好,现在听一遍范读,注意感

4、情与停顿。然后我们在集体挑战一次,相信你会超过范读。 生:听范读 生:齐读 三、自主合作结合注释译读,想象体会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互相讨论翻译第一小节,一共9行48个字,每组用最快的速度翻译,看看哪组翻译的又快又好。 师:现在给你机会提问,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 生1:“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君子大人呀可不白白吃饭哪!到底是白吃饭还是不白吃饭? 师:有没有那位同学能帮助这位同学呢? 生2:注释上说可不白吃饭,当然是不白吃了。 生3:可是上面说不种不收为什么要拿三百捆粮食,还说他不狩猎。 生4:不种不收,不狩猎说的不是君子大人吧! 生5:这些君子大人是奴隶主只有他们才不种不收,不狩猎

5、,但是却享受成果,但是为什么注释却说可不白白吃饭呢? 师:微笑问到为什么?谁能解释。 生6:这是反语,是讽刺,因为上面是努力质问奴隶主不种不收。 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就请各组选出代表翻译,其他人倾听之后点评。 小组一:翻译 小组二:翻译 师:意思都正确,翻译是不是值关注大意呢?如果能加上想象描述,会不会更能让人感受努力劳动生活的繁重,奴隶主不劳而获卑劣行为的不满呢? 小组三:翻译 小组四:翻译 生:后两组加上想象,描述更为生动,尤其是第四组学委用了很多形容词,让人觉得更真实。 师:其实每组都不错,能及时借鉴别人的不足加以完善,都很聪明敏捷。 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更短的时间翻

6、译第二小节、第三小节。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实际上后两小节与第一小节几乎一样,只有个别字词的变化,结合注释略略改动即可。 小组一:翻译第二小节 小组二:点评 小组三:翻译第三小节 小组四:点评 四、研读概括主旨 师:大家果然效率高,翻译又快又好,点评也是精准到位,相信内容上你我们没有任何问题,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为抒情为题这首诗经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生1:表达奴隶劳动生活繁重艰辛,和对奴隶主的不满愤懑。 生2:讽刺奴隶主不劳而获。 生3:反应社会黑暗不合理。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对,怎样把这几个内容整合起来呢?通过.表达.谁来用这种顺序把主旨整理一下,注意多角度哦! 生“通过描写奴隶繁重艰辛的

7、生活,表达努力对奴隶主的不满愤懑反抗,嘲讽奴隶主的不劳而获的卑劣行为,反应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师:大家给予掌声,不愧是咱们班的学委,概括非常全面,能从奴隶主、奴隶、社会三个角度概括,希望大家也能借鉴。 五、合作鉴赏诗经艺术特点 师:这首诗经每节9行我们一起按照内容进行分层:1-2写伐木繁重场景;3是描写伐木岸边美好的自然风光;4-7是质问奴隶主不劳而获;8-9讽刺奴隶主。大家概括的很好,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点呢?可以讨论。 生1:1-2是体现“赋” 师:非常不错,能结合赋的概念特点判断。 生2:写的是自然属于由它物起“兴”; 师:这个表述更胜一筹,不知观点明确,而且将文章与“兴”的概

8、念特点结合进行了分析。 生3:4-7展开质问应该是“铺陈”,8-9是反语嘲讽。 师:大家总结的非常好,我们还可以从形式语言上看看有什么特点? 生1:句末兮字很多。 生2:四至七言为主,又有杂言,整体句式短灵活。 师:我们总结整理一下啊从艺术语言形式上看这首是经有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生:5个 师:现在我们一起按照每小节的内容来一起背诵 案例反思与分析:本节课以任务主导推动课堂,用点评启发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通过利用资料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理解是经内容,体会是经感情,欣赏是经的艺术。上完之后,学生普遍反映觉得诗经没有想象中的难,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确实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深刻的认识到只要能

9、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感受阅读乐趣,他们是会爱上语文的,语文课也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篇四:4 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诗经:两首 授课时间;10月8_10日 第6周 星期四、六 授课班美术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了解文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重点: 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

10、创作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与探究 参考资料:诗经研究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伐檀第 1 页 1了解诗经有关知识。 2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导入:有一个成语,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知大家是否熟悉,它的意思是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后来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误的朋友。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呢?它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有关诗经的知识。 二、了解诗经: 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光辉

11、起点;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汉代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知道古代的“四书五经”指什么? 伐檀第 2 页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的成书过程: 、诗歌口头流传。千千万万首民间歌谣,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而失传。 、采诗。自周代始,歌谣始被采集记录下来。 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

12、除了采集的民间诗歌外,也有一些诗歌是由乐师们或贵族大夫们制作的。这些民间乐歌和贵族乐歌,是诗经的基础。 、删诗。由于周王朝版图广大,交通不便,所以,乐官采集到的诗歌,不过是九牛一毛,散佚者正不知有多少。收集到的诗,大约在春秋中期,经过执政者及乐官们按照他们的标准再淘汰许多。 史传“孔子删诗”,实不可信。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游鲁观周乐,鲁国乐师为之表演风、雅、颂,其体制 伐檀第 3 页 与数目与今本差不多。而孔子当时只有八岁,当然不能删诗。 3、诗经的内容: 、年代: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内容: a.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控诉统治者不劳而获,表现抗争精神

13、。伐檀、硕鼠等。 b.抨击当时恶政。正月、君子于役等。 c.歌颂爱情:关雎、木瓜等。 4、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上风格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风土之音。各诸侯国的民歌,15国风。风,又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160首。“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朝庭之音。西周都城及附近的乐歌。 “雅”诗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首。基本上是周王朝的史诗,其中有些讽喻性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对我们了解当时历史,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伐檀第 4 页 阶级在宗庙祭祀活动中所用的乐歌。“颂”诗由“周颂”“鲁颂

14、”“商颂”三部分组成,共40首,对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思想和风俗礼仪,有一定认识价值。 5、诗经的艺术手法: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铺陈、抒写、叙述,把要表达的思想明确地、有层次的说出来,给人以明确的印象。赋: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这是一种直接叙事,反复铺陈的艺术手法。如七月叙写了一个农夫一年十二个月的劳动和生活。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再比如,说一个人长得对不住观众,用赋的笔法,你可以说:你丑,你真丑,你很丑,你非常丑,特别丑,丑极了,丑死了,丑得要命,你怎么这么丑啊,你这个丑八怪! 比:朱熹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这是一种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

15、进行叙事描写的艺术手法。如你还是说一个人长得丑,若用“比”的手法来说,就比较委婉:“你这 伐檀第 5 页篇五:诗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了解文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设想 本课为此单元的首篇课,讲读应具有示范性,向学生示范应如何按照单元要求阅读一篇课文。本课教学拟以伐檀为示范重点,带动二、三章的学习;以伐檀的学习带动硕鼠的学习;以这一课的学习带动全单元的学习。落实单元要点的主体目标之一。 赋、比、兴等表现手

16、法的鉴别是一难点,将通过比较阅读解决。 本课安排2课时。伐檀、硕鼠各1课时。 伐檀第 1 页 第一课时 1了解诗经有关知识。 2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导入:有一个成语,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知大家是否熟悉,它的意思是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后来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误的朋友。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呢?它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有关诗经的知识。 二、了解诗经: 1、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汉代以前

17、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诗”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伐檀第 2 页 经。 诗经是“五经”之首。知道古代的“四书五经”指什么?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的成书过程: 、诗歌口头流传。千千万万首民间歌谣,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而失传。 、采诗。自周代始,歌谣始被采集记录下来。 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除了采集的民间诗歌外,也有一些诗歌是由乐师们或贵族大夫们制作的。这些民间乐歌和贵族乐歌,是诗经的基础。 、删诗。由于周王

18、朝版图广大,交通不便,所以,乐官采集到的诗歌,不过是九牛一毛,散佚者正不知有多少。收集到的诗,大约在春秋中期,经过执政者及乐官们按照他们的标准再淘汰许多。 伐檀第 3 页 史传“孔子删诗”,实不可信。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游鲁观周乐,鲁国乐师为之表演风、雅、颂,其体制与数目与今本差不多。而孔子当时只有八岁,当然不能删诗。 3、诗经的内容: 、年代: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内容: a.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控诉统治者不劳而获,表现抗争精神。伐檀、硕鼠等。 b.抨击当时恶政。正月、君子于役等。 c.歌颂爱情:关雎、木瓜等。 4、诗经的分类: 按音乐上风格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风土之音。各诸侯国的民歌,15国风。风,又叫“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民歌,共十五国,160首。“风”诗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中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