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77076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合太和乃利贞.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合太和乃利贞 摘要: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在周易里有集中的体现。周易哲学可以说是一和谐哲学。本文从天地絪緼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周易的保合太和思想,揭示了周易以天地万物始于睽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因其保合太和,故能生生不已、恒久常新的易学原理。绵延不绝的中国哲学长河,周易无疑是其源头。 关键词:保合太和天地絪緼阴阳和会刚柔相摩男女和合感应相通 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周易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所谓保合太和,保谓常存,合谓常和。唯常存常和,万物始得利而贞正。细观周易一书,无不表现天地絪緼有常生、阴阳和会以施化,刚柔相摩以

2、成形,男女和合成夫妇、感应相通成变化的思想。周易的絪緼、和会、相摩、和合、相通,都涵和合、融和义,都是保合太和的具体表现。正是周易的这一和合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的特征。 一、天地絪緼有常生 在周易里,天地都是实体。天是积气,故有其象,日月星辰附丽而行;地是积形,故有其状,动植百物附著而生。天以广大而覆物,地以深厚而载物;天是万物之父,地是万物之母。故序卦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唯万物。 但是,天地并不是不可分的同一实体。而是相对而又相反。天圆而地方、天玄而地黄,这是相状不同。天尊而地卑、天上而地下,这是地位不同。天覆而地载、天道易而地道简,这是功能不同。但

3、天地虽相反而相成,虽相睽而相用。易睽云: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天高地低,其体相反,而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男女异质,性别相反,而相求之志则通;生物万殊,类别不同,而得天地之和,禀阴阳之气则同。二程说: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成殊,而圣人为能同之。 需要指出的是,天地所以相反而相成,相睽而相用,是因为天地絪緼。系辞下云: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所谓絪緼,指天地交感和合,亦即太和自然变化之貌。孔颖达说:天地絪緼,万物化醇者,絪緼,相附著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絪緼,共相和会,万物感之变化而精醇也。二程则说:絪

4、緼,交密之状。天地之气,相交而密,则生万物之化醇。醇谓浓厚,浓厚犹精一也。男女精气交构,则化生万物,唯精醇专一,所以能生也?quot;可见,所谓絪緼,即天地之气和合交密、和谐变化。这一絪緼变化,以状态言是自然,以性质言是太和,以程度言是交密。天地以其絪緼,故能常生常化、恒久日新。 周易又用乾坤交合来表现天地絪緼。周易的乾坤即天地。所不同的是,天地是定体之名,而乾坤是体用之称。故天者乾,而地者坤。乾坤交感和合,即泰即通;乾坤离合,即否即塞。乾本在上,坤本在下,泰卦以其乾上坤下,将复其处,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故为泰为吉。相反,否卦以其坤下乾上,天地不交?quot;则是天地不交而

5、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故为否为凶。 !-empirenews.page-周易强调,乾首坤腹,八卦一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八卦完全是一体之象,虽有上下之别,却和谐而不相悖。周易又强调:乾父坤毋,八卦一家: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再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再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索谓求,乾父坤母,得父气者为男,得母气者为女。坤初求得乾气者为震,故谓长男;二求得乾气者为坎,故谓中男;三求得乾气者为艮,故谓少男。而乾初求得坤

6、气者为巽,故谓长女;二求得坤气者为离,故谓中女;三求得坤气者为兑,故谓少女。在周易看来,乾坤八卦是一家之亲,虽然男女异质,却彼此和谐而无矛盾。 故虽天高地卑,乾父坤母,却以其絪緼,始于睽而终于和,虽有分而终于合。以其和,故能变化相续;以其合,故能生生不已。故絪緼和合,乃天地之道。汉董仲舒说: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诚择其和者,以为大得天地之奉也。天地之道,虽有不和者必归之于和,而所为有功;虽有不中者必止之于中,而所为不失?quot;这是深得易的精义的。 二、阴阳和会以施化 周易所谓阴阳,是元气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阳二气。阴气积则沉,沉则凝为地;阳气升则飞,飞则散而

7、为天。故天地亦是一阴阳,天为阳而地为阴,乾为阳而坤为阴。区别是,称天地以体言,称阴阳则以气言。天地万物不能有阳而无阴,亦不能有阴而无阳。故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谓道者,言阴阳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张载说: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是知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quot; 在周易里,阴阳是相反的,阳实而阴虚,阳散而阴聚,阳辟而阴翕,阳动而阴静,阳施而阴受。程颢说: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减。朱熹说:阴阳有相对而言者,如东阳西阴,南阳北阴是也;有错综而言者,如昼夜寒暑,一个横一个直是也。故阴阳相薄,八卦相错。以气象言,阳为阴累,则为雨

8、而降;阴为阳得,则飘扬而为云。以时令言,秋冬阴盛阳衰,阳为阴所包,故少雷;春夏阳长阴消,阳奋击而出,故多雷。 但是,阴阳相反而不相违,相睽而不相悖。八卦相对相反,而又相成相济。说卦云: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孔颖达疏云:此言水火相逮者,既不相入,又不相及,则无成物之功,明性虽不相入而气相逮及也。上言雷风相薄,此言不相悖者,二象俱动,动若相薄,而相悖逆则相伤害亦无成物之功,明虽相薄而不相逆也!以阴阳相反而不相悖,八卦相错而不相害,故天地之间,品物流形,山峙川流,草木峥嵘,鸟翔于天,鱼游

9、于渊。如果阴阳不和,八卦相害,则天地亦要毁坏了。 !-empirenews.page-周易把这种阴阳和合变化,称为神。系辞上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又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周易所谓神,不是人格神,而是神妙的神。韩康伯说: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他把神看成是阴阳和合变化的极致,以其神妙不测,故谓之神。张载说: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天之化也运诸气,人之化也顺夫时,非气非时,则化之名何有?化之实何施?正蒙神化张载思想不同于韩康伯,但他亦把神解释成阴阳和合的变化。天地阴阳的神化,集中反映了周易的太和之道。 周易强调

10、在阴阳和合中,阳的主导性和阴的从属性。以天地言,天阳而地阴,天尊而地卑,卑高以陈,贵贱位焉。以乾坤言,乾健而坤顺,故坤道从乾,承天而时行。以男女言,男刚而女柔,故女顺男而不是男顺女。以四时言,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道先春夏而后秋冬。以昼夜言,昼阳而夜阴,故以夜继昼。汉董仲舒言123下一页 :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董仲舒的这种阴阳主从思想,虽是汉人的思想,但亦是周易原有的,只不过是进一步发挥罢了。三、刚柔相摩以成形 刚柔义同阴阳,刚是阳而柔是阴,故阴阳刚柔并提。但周易的刚柔与阴阳亦有不同。阴阳主要是从

11、二气言,故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刚柔是从积形言,故说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韩康伯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阴阳者言其气,刚柔者言其形。变化始于气象,而后成形。万物资始乎天,成形乎地,故天曰阴阳,地曰柔刚也。或有在形而言阴阳者,本其始也,在气而言柔刚者,要其终也。 刚柔相摩又称刚柔相推,谓二者互相切磋、互为消长、互相作用、互相转化。以昼夜言,昼变为夜,是刚变为柔;夜变为昼,是柔变为刚。以四季言,暑消寒来,是刚变为柔;寒去暑复,是柔变为刚。以地质言,高岸为谷,是刚退柔进;川泽为陵,是柔退刚进。以人事言,自吉趋凶,是刚趋于柔;自凶趋吉,是柔趋于刚。朱熹说:刚柔变化,刚了化,化了柔,柔了变,变便是刚,亦循环

12、不已。又说:盖柔变而趋于刚。是退极而进;刚化而趋于柔,是进极而退。既变而刚,则昼而阳;既化而柔,则夜而阴。犹言子午卯酉,卯酉是阴阳之未定,子午是阴阳之已定。故刚柔相推,是刚柔互为消长,此进彼退,彼退此进。 因为刚柔相摩,才有天地万物的和谐,来往变化的有序。系辞说: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天地之间,寒暑有节,昼夜有时,屈伸有序,故天有其象,地有其形,百物绵延不绝。 !-

13、empirenews.page-刚柔相摩相推,是天地太和的表现。故刚柔切磋相推,皆要处中。韩康伯注易云:夫所贵刚者,闲邪存诚,动而不违其节者也。所贵柔者,含弘居中,顺而不失其贞者也。若刚以犯物,则非刚之道;柔以卑佞,则非柔之义也。刚不犯物,是说刚健而不暴;柔不卑佞,是说柔顺而不佞。刚暴柔佞都是失中失和的表现。故刚柔相推必得常度,要适于变而宜于化。故系辞下云: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重要的是以柔顺刚。易巽云: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孔颖达云:柔皆顺乎刚者,刚虽巽为中正,柔若不顺乎刚,何所申其命乎?柔唯有顺刚而行,始有吉可言。二程云:夫以刚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者,虽有时而然,非顺道

14、也。以暗而临明,以刚而事弱,若黾勉于事势,非诚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诚,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为乎?以刚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当升之时,非诚意相交,其能免于咎乎?在二程看来,以刚事柔,以阳从阴,虽欲恒久而不能,虽欲有为而无功。唯以柔顺刚,才可免于咎。他说的是人道,但依据在地道,即以柔顺刚之道。 周易认为,刚柔有序,上下相应,此即天地恒久之道。易恒云: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quot;刚上柔下,是指恒卦震上巽下,震为雷,巽为风,雷刚风柔,故刚上柔下。雷风相与是说阴阳相成。巽而动是说动而无违。刚柔皆应指恒卦六爻皆相配。故恒为长久之道。这也就是说,恒卦既是刚柔相应匹配,又为

15、刚上柔下,符合柔以顺刚原则,故为天地长久之道。于此可见周易对柔以顺刚的看重。 四、男女和合成夫妇 周易所谓的男女,虽泛指天地之间的雌雄,但就主要方面说,是指人类的男女。周易认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者说,得阳刚者为男,秉阴柔者为女,二气交感,生生不已。 周易把男女之道看成是人伦之始。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与儒家以君臣为人伦之道的传统观点不同,周易把夫妇视为人伦之始。 周易认为,男女虽然异质,而其相求之志则通。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天地虽然相反,但阳降阴升,

16、阴阳和合以成万物则同,男女虽然异体,而男女相爱之情则通。又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之间,以有男女合气,才有万物之生,以有夫妇合精,才有人类繁衍。有学者认为,周易的哲学是一性推理哲学,它把人类的性原理,推及天地万物,这是有见地的。 是故男大必婚,女大必嫁。归妹云: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归妹犹言嫁妹,天地以阴阳相合得生万物,人伦以男女交合而得子嗣。故归妹是天地之大义,人伦之始终。相反,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为什么呢?二程云:女之少也同处,长则各适其归,其志异也。言睽者,本同也。本不同则非睽也。二女同居,以其性同而终归各适其所。男女相处,以其性异而可以结成夫妇

17、。周易无异是把性爱看成是婚姻家庭的基础的。 !-empirenews.page-至于如何维护男女之间的和合,周易认为必以女顺男,而不是以男顺女。易咸云: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柔上刚下,是说咸卦兑上艮下;止而说,是说兑艮皆悦;男下女,是说以男求女,然后女应男。意思是,以男求女,以女应男,男女以此相合,则吉。故二程说:阴阳二气,相感相应而和合,是相与也。以男下女,和之止也。相感之道如此,是以能亨通而得正,取女如是则吉也。 周易论及处家之道说: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quot;女正乎内,是说女柔卑而主内,男正乎外,是说男刚尊而

18、主外。男尊女卑,男刚女柔,男外女内,这是天地大义。二程说:尊卑内外之道,正合天地阴阳之大义也。又说:以柔顺处中正,妇人之道也。故在中馈则得其正而吉也。处家之道,男女固然要相爱,但相爱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男主女顺的基础上的。 要之,男女和合而有夫妇,男尊女卑、男主女顺而家道正。周易的这一思想,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家庭道德的思想基础。 五、感应相通成变化 周易又表达了感应相通以成变化的思想。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天下之故即天下之物,天下之至神指神妙至极之变。易有神妙至极之变,故与万物相感通。又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

19、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观其所感,是察天下感应变化。天下万物,无不处于感应变化之中,察其所感,也就认识了万物情状。从横面上说,周易的思想只是一个和合,争必归于和,分必归于合,以其和合,万物方得相反而相成,相睽而相用。从纵面上说,周易的哲学思想只是一个感应,感必有应,应必有感,自然万物,以其感应相通,才和谐发展,变化日新。 所谓感应,是指交相感动。周易认为,物无孤立之理,有动必有感,有感必有应。感是就主动方面言,应是从受动方面言。感应一体,有其感必有所应,有所应又必有所感。二程说:感,动也,有感必有应。凡有动皆为感,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感复有应,所以不已也。朱上一页123下一页 熹说:凡在天地间

20、,无非感应之理,造化与人事皆是。且如雨晹,雨不成只管雨,便感得个晹出来;晹不成只管晹,晹已是应处,又感得雨来。是感则必有应,所应复为感。寒暑昼夜,无非此理。如人夜睡,不成只管睡至晓,须著起来;一日运动,向晦亦须常息。凡一死一生,一出一入,一往一来,一语一默,皆是感应。中人之性,半善半恶,有善则有恶。古今天下,一盛必有一衰。圣人在上,兢兢业业,必日保治。及到衰废,自是整顿不起;终不成一向如此,必有兴起时节?quot;可以说,上面所述的天地絪緼、阴阳和会、刚柔相摩、男女和会皆是一种感应。絪緼、和会、相摩、和合是从万物情状言,感应是从动静变化言。 !-empirenews.page-周易的感应有两种

21、方式,一种是同类相感,一种是异类相感。同类相感是同类间的感应和合,易乾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quot;又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宇宙自然万物,莫不以同相顺,以类相应,牛鸣牛应,马鸣马应,风马牛是不相及的。 异类相感,指磁石吸铁,琥珀拾芥之类。天下之物,凡相反者必有感应。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水与火,雷与风,山与泽都是相反之物,但相反不相悖,彼此

22、感应而和谐,故能以变化而成万物。 周易指出由感应而引起的变化,其发展过程有四个阶段:元、亨、利、贞。元为始,亨为通,利为和,贞为正。感应变化,有其始而后顺通,顺通而后和谐,和谐而后贞正。如此循环不已,犹一年四季变化相继一样。 有没有感而不应,应而不感呢?就宇宙自然和人事而言,应该说是没有的。日中则仄,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日中为感,日仄为应,月盈是感,月食是应。天地日月尚且迭相盛衰,盈虚相继,更不要说人事鬼神了。但就人的认识言,周易认为因为有滞后于天地万物的变化,常有见感而不能应,见应而不知感,知进而不知退,顾前而不知顾后,昧于开物成务之道,暗于人事盈虚之理,蔽于一曲而不知阴阳刚柔之变,故圣人设卦以逆睹来事,以资民用。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在周易看来,圣人设教的用心即在此,八卦的意义亦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