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9138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郁达夫与《沉沦》分析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郁达夫与沉沦,小说集沉沦是新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集,1921年出版后引起文坛重大反响,一时毁誉参半。,图2-2-21 沉沦书影,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1、沉沦之主题:郁达夫在小说集的“自序”中说:“第一篇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ria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但是我的描写是失败了。”,“病的青年的心理”之表现,1、自大狂“有时在山中遇着一个农夫,他便把自己当作了Zaratust-(h)ra,把Zaratust(h)ra所说的话,也在心里对那农夫讲了。”,2、自卑狂:疑心病“他的Megalomania也同他的Hypocho

2、ndria成了正比例,一天一天的增加起来。”,郁达夫自认集中的第二篇小说南迁是“描写一个无为的理想主义者的没落”(沉沦自序),这也很能说明沉沦的主人公的情绪何以在两极之间快速转换:有抱负而无行动,耽于幻想而又迷恋事功,所以情绪经常从低沉的自怨自艾跳跃到激昂的愤世嫉俗。这种情绪在当时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边缘知识人中间有一定代表性。,周作人认为:“这集内所描写是青年的现代的苦闷,似乎更为确实。生的意志与现实之冲突是这一切苦闷的基本;人不满足于现实,而复不肯遁于空虚,仍就这坚冷的现实之中,寻求其不可得的快乐与幸福。现代人的悲哀与传奇时代的不同即在于此。理想与实社会的冲突当然也是苦闷之一,但我相信他未必能

3、完全独立,所以南归的主人公的没落与沉沦的主人公的忧郁病终究还是一物。”(自己的园地沉沦),“现代人的苦闷”:“生的意志与现实之冲突”,1、生理需求:肉欲沉沦等作品充满肉的气息并明白表示出“性的要求”,是遭受礼教束缚的青年在精神觉醒之后,被禁锢已久的身体所产生的最真实、最自然的需求。沉沦中的“他”、南迁中的“伊人”、银灰色的死中的“Y君”以及茫茫夜、风铃、秋柳中的于质夫等,都有着强烈的亲近异性的生理冲动与渴望。,2、精神需求:“爱的要求或求爱的心”1 沉沦中,“他”是一个“孤冷得可怜”的留学生,为了排遣精神上的寂寞,常常是手握一本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诗集走入野地,在茫茫天野下随意吟

4、咏;南迁里,“伊人”常常以感伤者自命,有一颗“爱人爱物”的心,但由于“社会的因习,国民的惯俗,国际的偏见”的阻隔而难以达成愿望,自然觉得苦闷不堪了;银灰色的死中的Y,在对日本女子静儿的幻想的另一面,是对亡妻的怀念,他所渴求的是“能互相劝慰的知心好友”。1 成仿吾:沉沦的评论,创造季刊第1卷第4期,1923年2月1日。,周作人强调指出:“所谓灵肉的冲突只是说情欲与压迫的对抗,并不含有批判的意思,以为灵优而肉劣。”。(自己的园地沉沦)因此准确地说,郁达夫所表现的性的苦闷不过是生的苦闷的一种表现。人为要追求解放与自由,与戕贼个性的一切外在戒条一直有着长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正因为郁达夫对“灵肉

5、一致”的人的生活欲望与追求做出了最本色的肯定,自然就获得最热烈的社会反响了。,2、零余者:沉沦的主人公形象“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无损的零余者”(茑萝行),是浓缩一代青年遭际的典型形象。,1)、思想愤激:厌弃人世,亲近自然,但又难以完全忘却 世事2)、行动乏力:自卑而有道德洁癖,不过自身又难免做出 不道德的事情,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五四”以后,知识青年面临着觉醒以后无路可走的困境。他们在尝尽求索的艰辛之后,寂寞与苦闷正如鲁迅所谓“大毒蛇”,“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缠住每个人的灵魂,而因此产生“无端的悲哀”,如果不具有清醒的自我反省意识,就极其容易流入“愤懑”1,成为一个个的“孤独者

6、”。青年人的知识与阅历自然难以与鲁迅相当,所以几乎在整体上陷入愤懑之中,无节制的哀怨、愤恨也就成为他们笔下倾泻的主要情绪。在这一点上,郁达夫不过启其端绪,表现出“生的闷脱儿”(南迁对英文感伤一词Sentimental的汉译),且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倾向。1 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7页。,郁达夫后来在一个人在途上(1926)中提及卢梭孤独散步者的梦想(今译名为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开头几句:自家除了己身以外,已经没有弟兄,没有邻人,没有朋友,没有社会了。自家在这世上,像这样的,已经成了一个孤独者了。自然地以孤独者自况了。,3、佯狂:作者之文学气质郭沫若

7、在论郁达夫一文中认为,“李初梨说过这样的话:达夫是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这话最能表达了达夫的实际。”1 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文学周报合订本第5卷,开明书店 1928年版,第328页。,“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1,郁达夫服膺法郎士的这一观点,因而他的创作与他本人的真实经历往往真伪难辨。郁达夫愤世嫉俗的狂士姿态,顾影自怜的颓废样子,固然是一种率性流露,其实也不乏自我标榜的做作,而无论如何,这都是他用以化解自我精神危机、痛苦的一种方式。当郁达夫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挫折、冷遇和侮辱的时候,内心深处激起强烈的反抗意识,然而他又是一个柔弱的人,反抗的思想只是郁结在心中,反复蕴藉,造成个

8、人的若干病态情状,于是只好在写作中排解。,卢梭像,郁达夫在思想、气质、创作方面受卢梭极深的影响。他在思想上如同卢梭一样,追求人性解放,反对一切压迫、束缚;在性格气质上,都有大胆的自我暴露的一面,也有极度自卑的一面;而在创作方面,两人也都有“返归自然”的主张。,不过,郁达夫亦另有精神资源。历史小说采石矶(1922)可见端倪。主人公黄仲则是作者的自况,郁达夫体会最深的地方,是“于许多啼饥号寒的诗句之外,还是他的那种落落寡合的态度,和他那一生潦倒后的短命的死”1。“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的传统士大夫风骨 在郁达夫身上体现为名士气度。1 郁达夫:关于黄仲则,郁达夫文集第6卷,花城出版社、香港三联书店

9、1983年版,第113页。,郁达夫的沉沦受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5)流行的“私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狭义的私小说即是脱离时代与社会,单纯地描写身边琐事与心境的。按久米正雄在私小说与心境小说一文中的看法,就是直接把作者自己暴露出来的小说。这是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变化。,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抒写的是人生乃至人性固有的“寂寞”,而沉沦所表现出的孤独、忧郁、苦闷却植根于人的现实处境。,佐藤春夫像,4、沉沦所显示出的郁达夫的小说特点:1)、摹写自我,但致力于捕捉个人的情绪流动,重在传达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即“赤裸裸的把我的心境写出来”1。2)、细腻、流丽的笔致造就的感伤的抒情格调

10、。3)、结构与叙事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情节似乎随情绪的流淌而任意发展,虽然不无枝蔓的地方,但也正因为以情绪自然带动情节,高明者或能达致“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的自如境界。如果用他本人所设定的标准“情调”衡量,那么说他绝大多数小说都在水平线以上就绝不为过。1 郁达夫: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郁达夫文集第7卷,花城出 版社、香港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55页。,郁达夫认为,“批评作品的好坏的标准,是情调两字。只教一篇作品,能够酿出一种情调来,使读者受了这情调的感染,能够很切实的感着这作品的氛围气的时候,那么不管它的文字美不美,前后的意思连续不连续,我就能承认这是一个好

11、作品”。1这番夫子自道,是理解郁达夫小说叙事零散而精神不失的关键。1 郁达夫:我承认是“失败了”,晨报副镌1924年12月26日。,郭沫若漂流三部曲的主人公爱牟“每每要现出一个极端的飞跃:便是他要从极端的憎恨一跃而为极端的爱怜。这在旁人看来无论怎么也是不很自然的行为,但在他却要感受着一种不得不然的冲动”。,鲁迅:志愿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处就愈少,可以自解之处也愈多。(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作家的这种精神或曰心灵体验,鲁迅以西洋文学为鉴,早有结论:“人生不可知,社会不可恃,则对天物之不伪,遂寄之无限之温情。”1 1 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5页。

12、,中国新文学中的“零余者”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之比较:相同点:他们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遭到排挤从而沦为社会边缘 人的知识青年群体不同点:1、身份不同:“多余人”一般是贵族,而“零余者”则是底 层知识青年;2、追求不同:“多余人”行动乏力但有社会理想,“零余者”同样充满无力感,不过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广义)诉求 3、结局不同:“多余人”多在精神幻灭后浑噩度日,“零余 者”则肉体毁灭后仍留有精神上的期待,郁达夫在病闲日记(1926)中,记载了当三十岁生辰时所作的一首词风流事:小丑又登场,大家起,为我举离觞。想此夕清樽,千金难买。他年回忆,未免神伤。最好是,题诗各一首,写字两三行。踏雪鸿踪,印成指爪,落花水面,留住文章。明朝三十一,数从前事业,羡煞潘郎。只几篇小说,两鬓青霜。谅今后生涯,也长碌碌。老奴故态,不改佯狂。君等若来劝酒,醉死无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