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0609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说课稿 吴涵慧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课题2的内容。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培养的具体应用的学习,既承接和巩固了之前所学,又为后一课题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育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

2、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说出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微生物的原理,学会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学会进行一项实验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两个统计实验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参与实验设计,提高团队协作、综合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好要有详细的计划,否则一点小问题将导致前功尽弃。 3. 重点:配制选择培养基筛选菌种,对细菌进行计数。 难点: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上表现

3、为好动,比较关注自我,因此,采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方法,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本节内容当中出现的一些知识技能学生在之前已有所训练,但时间略为久远,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恰当的提醒和引导。 2、教学理念及方法: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理念,本节内容教学主要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导学式讨论教学法和在老师引导下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介绍尿素的相关知识,然后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问题提出:我们能把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吗?每克土壤中含有多少这样的细菌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4、极性,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为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简要总结:1.选择培养基是什么 2.微生物的计数方法。该部分基础知识学生易于掌握,稍加讲解便可。 分离筛选菌种选择培养基的配置: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配方,让学生根据基础知识指出起选择作用的关键成分并解释原因。该环节将之前的基础知识应用起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巩固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完成教学重点之一。 分析计数实例,提升能力:课本上有两个进行该实验的实例,但计数的结果都是有争议的。学生活动:假设你是他们的老师,请你给出他们公平公正的判断并提出合理解决办法。活动设置使学生有代入感,体现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

5、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可以总结出每个实验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对学生稍有难度,通过分析问题的争议点,提示学生从设置对照组的角度入手,学生可以回答出来。最后引导学生从两个实例所犯错误中总结归纳出计数实验的要求和方法。整个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计数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的设置,锻炼学生的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学以致用:从上一个环节学生体会到若缺乏严密科学的计划将可能使整个实验前功尽弃,据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设置学生活动:以学习小组的为单位,拿出一个详实的“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设计方案,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别的小组或补充或质疑或点评。该环节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可加强团队合作,提高综合归纳与表达交流能力,并让学生自觉运用到本节课及之前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对知识点强化巩固。此外,该环节也是对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反馈。 根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 分离:选择培养基 二、 计数:1、方法:涂布平板计数法 2、实验 重复组:3组取平均值 对照组:空白对照 三、实验设计 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