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的建议.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的建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的几点建议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接受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思修、近现代史纲要等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扪心自问,除了迫于高考、考研比较认真的学过一段时间的政治外,几乎没有重视过这门课程。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为研究生的一门政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不容忽视。那么,这门课程怎样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每一个专题由不同的老师讲授。思政课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所以可以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安排不同的专题进行教学。而且一个老师讲课也略显枯燥,可能上了几次课就不想上了。而不同的专题由不同的老师讲授更有针对性,我们也可以接触不同的老师,领略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另外,专题的分类可以多样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有选择性的听取。比如一共开设15个专题,我们只需选择上其中的10个专题即可。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本科阶段的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厌倦了课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如果研究生阶段教学仍继续这种方式,甚至教学的内容也相似,
3、我们上课的积极性势必会大打折扣。既然是理论课,当然不能与实践脱离。像分小组开展社会调查这种实践活动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亲自参与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小组并没有实际调查,或者小组当中只有部分成员在劳动。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认为,不能是几个熟悉的同专业同学为一组。虽然同专业的同学沟通交流方面更方便些,但是避免不了会有“偷懒”现象。而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更加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社会调查应该鼓励同学们到校外进行调查,而不是局
4、限于校内,或者是网上给好友发发问卷了事,这样收集的问卷没有什么代表性。除了社会调查外,还可以进行户外教学。比如前一段时间在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动,那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并开展辛亥革命的专题讲座,这样既结合时事又结合实践。 3、增加教学互动环节。在以往,我们基本上接受的都是老师“一言堂”的教学,因而学习起来很被动。我认为应该从多渠道增加教学互动,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比如,结合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发言;开展趣味性的辩论赛;教学中参差一些小游戏来活跃气氛;让学生走上讲台授课等等。 4、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如果局限于PPT文字讲解的话,大部分同学都
5、会感到厌倦,希望能够适当增添一些其他的内容。老师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这一专题时,参插了许多环境污染严重的图片,这样的证据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实情况,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除了图片,我们还可以观看电影如建党伟业、辛亥革命;播放相关视频如重要会议和报告;相关的新闻报道等等。直接看这些原始材料比由老师进行讲解更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全面而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老师可以给我们一些引导。 以上是我本人的一些建议,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成为研究生真正喜爱的一门课程,真正用心学知识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