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32895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速度=距离s 符号:v= 时间t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S2; 7、测出小车从斜

2、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S1= S2= t1= t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V1= 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3、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 时间t/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沸腾前: 化情况 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

4、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 入射角i 反射角r 实验结论: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

5、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 蜡烛到平面镜次数 的距离/cm 1 2 3

6、实验结论: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实验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7、;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实验数据: 凸透镜焦距f 10cm 物距与焦物距u/cm 距的关系 u2f u=2f fu2f u=f uf 实验结论: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实验6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目的: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主要使用天平和直尺这两种测量工具。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三个形状规则且大小不同的铝块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测出三个大小不同的铝块的质量,填入表中; 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三

8、个铝块的有关长度,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填入表中; 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m为纵坐标,在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从而绘制成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5、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数据: m / g V / cm3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实验7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液体的密度,特别是学会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 符号: =m体积V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3、将烧杯中的

9、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则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m总-m余;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 m总-m余m5、根据公式 = ,计算盐水的密度,则 = 。 VV实验数据: 杯和盐水的杯和剩余盐水的量筒中盐水的量筒中盐水体盐水的密度 质量 m总/g 质量 m余/g 质量m/g 积 V/cm3 /(kgm-3) 实验8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目的:学会测量固体的密度,特别是学会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m 符号: =体积V实验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块、烧杯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

10、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0; 3、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总,则小石块的体积V=V总- V0; mm4、根据公式 = ,计算石块的密度,则 = 。 V总-V0V实验数据: 小石块的质水的体积小石块和水的总小石块的体小石块的密度 量 m总/g V0/cm3 体积V总/cm3 积 V/cm3 /(kgm-3) 实验9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目的: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实验原理:当木块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砝码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1、: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即测出了图甲中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填入表中; 2、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填入表中; 3、在木块上放砝码,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填入表中; 4、比较三次实验数据,归纳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实验结论: 压力/N 摩擦力/N 实验10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学习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学会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

1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柱状固体、烧杯、水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分别为物体的1/4、物体的2/4、物体的3/4时,分别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浮力F浮/N 实验11 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物体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F浮=G-F。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溢出杯、小桶、水、线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和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

13、填入表中; 2、将溢出杯中注满水,把石块浸入溢水杯中,让排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中;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G总,则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桶; 4、根据F浮=G-F算出浮力,与G排比较大小。 实验数据: 物体的次重力数 G/N 小桶的重力G桶N 物体在液体中测力计示数F/N 小桶和排浮力液的总重F浮/N G总/N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N 1 2 3 实验结论: 实验1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杠杆,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细线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如图所示,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把支点右边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 、F2 、l1 、l2的数据填入表中。 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将测出的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数据: 次数 1 2 3 实验结论: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