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里的故事.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里的故事标题 医院里的故事 案例描述 有一段时间班里生病的幼儿非常多,孩子在医院里打针的时候,能碰到自己的好朋友,回到幼儿园他们也经常聊在医院打针的事情。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向幼儿提出问题,“人什么时候会去医院?”“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等。幼儿谈论非常积极、激烈,这时孩子们提出想玩“医院”游戏,于是我班的“医院”游戏开展了。区域活动刚开始,医院里的摆设、医生的白大褂和白帽子吸引着幼儿,为了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我还在医院里投放了各式各样的玩具,自制的听诊器、打针器、血压表、盐水瓶、药瓶,还分了部门,有挂号、门诊、注射室、住院部。经过精心的准备,医院终于开张了。由于初次玩,幼儿特别
2、新奇,来的人很多,医院一下子门庭若市,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很多孩子都争着来“看病”,医生忙的不亦乐乎。可好景不长,过了几分钟,我就发觉特别混乱,幼儿们也没有部分区分,不知道看病的流程,没有人去事先排队挂号,很多幼儿都拥挤在打针室,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在拿着针筒给不同的病人打针,他们的兴趣点在于打针上了。只有门诊医生单单的坐在那里等待着“病人”来看病。十几分钟过去了,医院马上就冷清下来,幼儿的新鲜劲已经过了,都各自到别的区域活动去了,再也没有人来“看病”,医院里医生也按捺不住,都想到别的区域去玩。 反思和分析 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医院”是在幼儿对它产生兴趣的条件下生成的,幼儿都有去医院看病的
3、生活经验,他们对医生特别感兴趣,在角色游戏里也乐于模仿医生,为幼儿的表达与表现欲望提供了条件。在游戏前,教师虽然为幼儿游戏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材料,对“医院”进行分部门游戏,但是为了能够使环境中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需要给幼儿给予适当的引导,并且充分的利用材料,对环境材料进行合理的组织。但是教师在材料提供的过程中并未给幼儿做相应的介绍,介绍游戏的玩法,所以在活动中幼儿其实还不会玩,不懂得如何玩。同时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以方便幼儿活动为出发点,与幼儿共同设计、安排活动区域,使活动区域更科学化、系统化、生活化。比如,桌椅该如何摆放?怎样摆放
4、能够把医院构成不同的部门,同时怎样的选择材料?投放多少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过多的材料只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提供区域活动材料上,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孩子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每位幼儿的发展特点,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在游戏前教并未对各种游戏材料进行介绍,所有的玩具只是摆设,象听诊器,“门诊医生”并不懂得如何给“病人”看病。对于幼儿来说,虽然“医院”对于他们来说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教师应该通过游戏,把这个生活经验提炼出来,然后升华,再运用到游戏中。在这里,幼儿根本不懂得如何看病,也不知道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游戏,所以到后来很混乱,对活动内容幼儿只停留在生活经
5、验基础上。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保证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应当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材料,以保证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选择、探索、组合和改造。 1、教师以自身为媒介,干预幼儿的游戏。 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多元的教师角色才能与幼儿进行多元化的互动。幼儿游戏时,要做好观察者;幼儿遇到困难疑惑时,要做好支持者、引导者,而此时不适宜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孩子,不要急于给予孩子、甚至于代替孩子,而是要有足够的
6、耐心“等待”。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让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幼儿需要帮助时,要做好合作者。根据需要在幼儿游戏中及时转换角色,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比如:教师以“病人”的身份“看病”,先挂号看门诊拿药注射室,这样一个个玩下来之后,幼儿就懂得了“医院”的流程。同时教师以“病人”的身份,指导“医生”看病。 例如: 教师扮演病人,幼儿扮演医生 病人说:“医生,我很不舒服。” 幼儿说:“你哪里不舒服啊?” 病人说:“我好象有点发烧了!” 幼儿摸了一下额头,说:“好象是有点发烧,我给你开点药吧!” 病人说:
7、“我的脸色好吗?有没有变白? 幼儿看了一下脸说:“是有点白。” 病人说:“我还有点咳嗽,你听听我的心脏有杂音吗?。 幼儿说:“我听到了,那我给你打一针,你就会舒服的!” 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2、以材料为媒介。 除了以自身为媒介教以外,还可以通过提供的材料的方法来支持幼儿。材料是幼儿隐性的老师,是幼儿认识的终结和桥梁,因此老师要细心观察
8、,精心创设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材料才能使孩子玩得开心的同时,得到有意义的发展。例如当幼儿到医院去看病没有秩序时,教师可以设计挂号纸或者病历卡,让幼儿拿着病历卡通过挂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玩,这样幼儿就了解的每个部门的流程和职责。 3、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与“医院”相配套的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
9、、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医院”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教师预设活动与幼儿教育的自发生成活动不是对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衬托的。区角活动中教师的预设活动必须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上的。丰富的教育环境,多变的组织形式,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过多的材料,无序的规则会使幼儿显得不知所措。通过教师的适时干预,幼儿学会了游戏的玩法,幼儿顺利的开展游戏,而作为老师应该知道何时需要退居幕后,而不是时时刻刻在孩子的活动中扮演一贯积极的干预者。幼儿园必须重视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创设利于幼儿主动游戏的环境,结合幼儿游戏特点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并结合幼儿需要不断更新材料,给予幼儿有目的性的指导,以游戏伙伴的身份指导幼儿的游戏,使孩子快乐健康地进行区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