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35476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的重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的重点 1、“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3、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4、试述嵇、阮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特征。 1、解释“太康诗风”。 2、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直承建安风骨? 3、两晋时期文学发展概况和文风特点。 4、什么叫“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咏史8首是他的代表作,借古人 、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乃抒怀。借古讽今

2、,恰当深刻,笔力矫健,气势充沛。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写寒士的不平与抗争,其诗多引史实,不再是“就史叙史”。而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抒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1、试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意义和价值。 2、试析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3、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1、背诵并赏析谢诗中写景的名句; 2、从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将陶诗与谢诗作比较。 谢诗与陶诗的比较 从写意到摹象。 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谢诗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陶

3、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 谢诗中的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单调章法。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 。 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深涩难懂,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 3、简述山水诗兴起的原因。 4、试述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5、试述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6、试析鲍照乐府诗的贡献和意义。 精读作品 谢灵运 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 拟行路难 1、解释永明体。 2、试比较大、小谢山水诗的异同。 3、简述齐梁文风的特点。 4、解释宫体诗。 精读作品 庾信拟咏怀 (榆关断音信、摇落秋为气) 寄王琳 1、试评价庾信“故国乡关之思”诗赋的意义和价值。 2、

4、为什么说庾信是南北文学的集大成者? 精读作品 西洲曲 木兰诗 敕勒歌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写一个居住在西洲附近的江南女子对江北情人的等待和深沉不尽的思念。 西洲曲的艺术成就 1、紧扣季节及客观景物的变化,表述人物深厚缠绵的感情,情景交融。 2、把人物的相思之情化成一连串的行动。 3、运用 “接字”和“钩句”以及谐音双关的手法。 4、用韵自由,音调优美 。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长篇叙事诗木兰诗 塑造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突出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保家卫国的精神。 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繁简恰当。风格粗犷、豪放。 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开展故事情节的。 重

5、迭、排比,反复咏叹,比喻新颖;句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1、试比较南朝和北朝乐府民歌题材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差别。 2、比较赏析西洲曲和木兰诗,并进一步辨析南北诗风的区别。 1、简述小说从先秦、两汉到魏晋的演变过程。 2、认识理解优秀志怪小说的人民性精华 3、简述世说新语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露魏晋统治者凶狠残忍和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 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 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突

6、出人物的性格 3、语言精炼含蓄隽永 刘勰文心雕龙对建安文学作了多角度的论述,他认为: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慷概以使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惟取昭晰之能 他把三曹乐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述酣宴”,另一类为“伤羁戌”。邺中文士“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刘勰对建安文学的论述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他能够联系汉末时代背景来探讨建安文学的成因,识见高远;二是他对建安诗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评价,这些评价大多是较为中肯的;三是他第一次论述了诗歌的“风骨”,为后

7、人提出“建安风骨”创造了条件。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他具有浓厚的宗经思想,他说: 至于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戌,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 将曹操反映战乱之作和曹丕游子思妇之词一概斥为“郑曲”,不言而喻,论者是站在封建正统诗教的立场上的。 5 | 评论 什么是太康诗风? 答: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太康诗风的特点? 答;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

8、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直承建安风骨 风骨一词最早大量应用于魏、晋、南朝的人物评论,大体上“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 看左思的三都赋,与曹操父子、建安七子的诗风,就可以看出来了,左思西晋直接汉魏,是影响左思诗风的重要原因。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钟嵘诗品中写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亢,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