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0128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 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猜猜猜 1.1 猜猜看 教学要点 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 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 教学过程 1、大胆猜想 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

2、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 2、讨论猜想的依据 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通过刚才的猜想,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并说一说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 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1.2 猜对了吗 教学内容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 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 3、培养重

3、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纸杯、火柴、水槽、烧杯、镊子、铁棒、纸团、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生:眼睛。 2、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生:花生。 3、身体生来瘦又长,五彩衣裳黑心肠,嘴儿尖尖说黑话,只见短来不见长。生:铅笔。 4、小铁驴,真是好,又不踢,又不咬,屁股后面把烟冒,突突突叫着跑。生:摩托车。 这几则谜语你猜对了吗?生:猜对了。 二、猜想和

4、验证 1、大胆猜想 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请同学们来猜想。 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 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 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 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2、学习使用酒精灯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 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 生阅读。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灯。 师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3、验证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

5、验,是巡视指导,生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4、我进步我成功 课件出示:在几次猜想中,我的猜想与实验结果: 总是不一样嘿,没关系! 有时不一样呵,再努力! 总是一样的瞧,我真棒! 指名说,是鼓励。 5、你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收获? 师: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 样的,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三、课外延伸 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 1、 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 2、 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条会被烧着吗? 想知道你猜对了吗?怎么办? 第二单元 风啊,你吹吧 2.1 起风了 教学要

6、点 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 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接龙 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 二、猜想与假设 大家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想和解释吗? 学生猜想。 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 三、设计与制作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

7、说一说你找的风。 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学生制作。 你们的纸风车转得快吗?解释一下原因。 我们的纸风车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 2.2 风的观测 一、设计思路 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

8、,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五、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 六、教学环节 1、导入 风是什么样

9、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 、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 、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

10、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 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 、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2.3 可爱又可恨的风 教学要点 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让学生通过辩论,争取

11、用事实说服对方。 教学目标 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 2、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 教学过程 风是好还是坏,课下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根据不同的意见分成两个小组,我们来开一个辩论会。 准备好了吗?好,我们的辩论会现在开始! 总结。 第三单元 神奇的指南针 3.1 制作小磁针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第二部分自制小磁针。认识磁极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利用“悬挂法”、“支撑法”、“水浮法”等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出磁铁的性质

12、;制作小磁针,按照“学习方法-自行制作-评价交流”的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目标: 、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

13、学引入 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 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 、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 、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 、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 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 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 、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 、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

14、他来干什么? 有没有可以指南北的物体? 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自制指南针 二、自制小磁针 、谈话:你能不能把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做成指南针呢?组织学生交流方法。 、媒体播放自制小磁针的方法,问:在制作小磁针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交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磁铁不要来回磨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磨擦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意别扎手。 、自制指南针 、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 、判断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 、组织交流: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 三、总结本课

15、 3.2 有趣的磁铁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材分析: 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磁铁感受体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与探究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极等性质,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16、,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备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主题磁铁有什么性质?利用文字图示方式提出了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建议: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准备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磁铁、曲别针、钉子、剪刀等;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是探究的主体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一是玩磁铁,看有什么发现;二是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三是制作磁铁玩具。自由活动是玩自制的磁铁玩具及自我评价。拓展活动安排了“调查、了解磁铁还有哪些应用,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课后活动指向,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着让学生经历“准备材料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

17、”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学科学、做科学。这节内容安排了两课时进行,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和“活动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磁铁、木架台等 学具准备:曲别针、钉子、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铜器、铝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活兴趣,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 2、课件播放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宫门防刺客的故事。 3、提问: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4、引入:其实,磁铁不仅能吸铁,它还有许多重要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来进一步认识这位老朋友。 5、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6、引入: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

18、认识磁铁,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开始以听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自觉产生学习的需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观察交流,实验探究 认识磁铁 1、谈话: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磁铁,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拿出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交流:磁铁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S、N两个字母。 3、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个名字,认识常见的碲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 4、介绍磁铁的两个磁极:S极、N极。 设计意图:认识磁铁探究磁铁性质的基础。让学生对准备的磁铁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磁铁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

19、。由于学生对形状的描述也是不确定的,因此教师将磁铁命名的权利交给学生,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对磁极的介绍重点采用讲解的形式,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探究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磁铁,知道常用的磁铁形状各不相同,但却都有两个极:S极、N极。下面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探究其中的科学知识。 2、说明:每个组都有一个材料盒,阶梯教室还有许多现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 3、讨论:小组的同学先商量商量,你们打算玩哪些游戏?在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4、强调:同学们的玩法可真不少,在玩磁铁的时候请你做到以下几点: 玩一玩:注意用不同的方法 看一看:仔细观察,每一种玩法至少要

20、有一个发现 想一想:通过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记一记:把自己的发现用简单的语言、图画或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各组至少进行一种游戏: 6、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可以吸引哪些物体; 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察能不能吸住;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吸引的数量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到它静止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磁铁碰磁铁游戏:用一块磁铁的两端分别

21、去靠近另一块磁铁的两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用磁铁接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感受到磁铁会影响无线信号的接收。 6、师生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南北,干扰信号。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个体研究综合整理”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时候能自主地探究、发现,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结论,在学生思维困惑处进行点拔,进而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

22、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学科知识,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三、介绍资料,交流应用 1、提问:刚才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发现了磁铁这么多的重要本领,谁能来读一读? 2、联系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谁能举个例子说明它们分别运用了磁铁的哪个性质 3、谈话: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磁铁最早的国家,“司南”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磁铁的实例。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卡介绍司南,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列举生活当中磁铁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星期天,王小明的妈妈到

23、河边去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她想个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捞上来呢? 2、讨论: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进两个大头针,谁想办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1、提问:这节课,你都知道了关于磁铁的哪些知识? 2、评价:你觉得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怎样?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3、布置作业: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玩磁铁游戏,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课后你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个玩具?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永无止境,课的最后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总结,进行

24、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态度的评价。在学生意犹未尽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保持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3 磁的应用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图片,调查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理解磁铁的发现、指南针的发明的重要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目标: A 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 B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 科学知识目标: A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B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5、: A 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B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事例。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四、 设计特点 查阅资料和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 五、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份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以及制作磁悬浮列车的材料。有关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件。 六、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一 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完成下列评价表。 1、我找到磁铁_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_。 3、我找

26、到磁铁的方法: _。 活动二 哪里有磁铁 1、 每小组发一包已准备好的材料。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 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检验方法由学生设计。 3、 活动完毕,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 电用了磁铁。 磁记忆 1、 出示磁带、软盘,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2、 要学生自己说说磁记忆的内容。 悬浮列车 1、 悬浮列车的原理 请学生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极相斥。然后出示相关课件。 2、 制作磁悬浮列车 注意点:1)注意轨道和列车底部磁条的极性。 2) 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 制作完毕之后,进

27、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者。 第四单元 水和盐的故事 4.1 把盐藏起来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 二、自主探究 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那么,要做

28、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 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 2、实验揭秘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宣布,第一关成功!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 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 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29、 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好,现在实验开始。 汇报交流。 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 生总结汇报。 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奋得告诉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 4、联系实际学科学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第三关闯关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

30、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4.2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能:学生能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 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 学生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滴管、小烧杯、烧杯、放大镜、白纸、药匙、食盐盒、毛巾、筷子(每组各一份) 教师材料:一杯饱和的盐水溶液、清水、药匙、食盐、笔 1为使加热分离实验更为简便快捷,可以用汤勺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2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

31、所以应在课前或课内对酒精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作详细的讲解。 3用比较的方法来确定白色物质是不是食盐有些困难,建议用近距离的放大照片进行比较。 4在用加热的方法分离盐与水时,当水快蒸发完时,蒸发皿的盐粒会四溅,很不安全。建议用一种透明的安全罩罩在蒸发皿的上方。 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 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师生交流采用加水的方法。 4学生上台演示。 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 1师导: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

32、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 师导:对,给盐水加热加快它的蒸发,这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加热的材料。同学们能用这些材料给盐水加热吗?你准备怎么做? 6师导:同学们可真聪明!那么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请各组材料员领取材料。 (提示:加热后勿碰;盐水未完全干,熄灭酒精灯;酒精灯的使用) 7酒精灯的使用

33、: 8学生分组实验。 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1师导: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你怎么能确定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一定是盐?或许盐水加热后变成了另一种白色的物质呢?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它就是盐呢? 3师导:对!拿它和生活中的盐比较一下!为了方便研究,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盐、放大镜。同学们可以用药匙把蒸发皿上的白色物质取到白纸上,和盐比较一下是否相同。请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4交流汇报: 师导:从外部特征看,白色物质和盐很相像,那它是否具有盐能溶解于水的性质呢?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5师导:请同学们把白纸上的白色物质放入烧杯中搅拌几下,看它

34、是否溶解了? 6结论:白色颗粒外观和盐一样,又能溶于水,它肯定就是盐了。现在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 1师导: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师导:对呀,说起海水中的盐,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惊人的数字,你们想听吗?如果把海水中所溶解的盐全部提取出来,重量将达5亿亿吨。这是多少盐啊!如果把这些盐平铺在陆地上,全世界的人和房子都将被埋没,只剩下几幢特别高的摩天大楼露在外面,因为盐的厚度将达到150米。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

35、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 4.3 沉与浮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水中的物体”、“感知浮力”、“谁主沉浮”、和“拓展活动”四部分内容。其中对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提出猜想与假设、对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1、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

36、能力。 材料准备: 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材料 2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 8分钟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 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 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 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

37、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测。 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 三、感知浮力。 1分钟 师:刚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 学生亲身体验。 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 学生猜想。 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 学生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汇报交流。 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

38、力。 四、谁主沉浮 10分钟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 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实验。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you are very clever,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比赛。 游戏。 五、拓展活动 分钟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 六、课堂小结 2分钟 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 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

39、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 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5.1 电与我们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的来源,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4、体验讨论与交流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了解电的来源。 四、教具准备:有关发电站的图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1、展示课本的组图, 师:两幅图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生活,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请说一说电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新课活动 1、认识电

40、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发明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 小组讨论:结合组图,说说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 鼓励学生从“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关于电的问题,并展开交流。 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家电资料,说说各有什么用途和功能,使学生对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认识电是如何传送到各个地方的。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的看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但是电是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认识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VCD:电从

41、哪里来了解人类发现电的历史,使学生懂得电的发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电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 布置节约用电的小调查活动。 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 3、拓展及作业:了解近年来新型的生产电能的方法。 5.2 让灯亮起来 设计理念: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欲望; 2、老师尽量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老师更大程度上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起来; 3、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开展赏识

42、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多元智能的发展,包括语言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交流智力等方面。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感知科学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开展探究交流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2)学生学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包括:根据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组织、选择材料,根据材料开展科学探究。 2.知识与技能: 1知识:知道电可以转变成光;知道简单电路所需的基本元件。 2 技能:能根据探究需要选择材料;能动手拼装简单电路;能画出简单电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 2)学生对科学探究充满兴趣; 3)学生乐于合作学习,乐于交流。 4)

43、学生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学生分组拼装电路。 2.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具:各种漂亮的灯饰,霓虹灯拼出的各种图案,在讲台桌上展示,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示。 2.物品超市:1简单电路的基本元件分类装好,贴好标签。 3.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备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5分钟) 1.好看吗? 2.可惜同学们桌上的小灯笼都不亮,要亮起来多漂亮啊,你们能设法让小灯笼亮起来吗? 3.要想使小灯笼亮起来,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 二、尝试实验,开展探究 (20分钟)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 2.由组长统一到物品超市来挑选:1 )一种最好只选一件;2

44、)各组要团结协作;3)还需要器材可以再选。 3.学生分组练习。 4. 给灯亮的同学发奖! 5.说说你是怎么组装的? 6.请你把组装的方法画在纸上告诉老师。 7.比一比谁画得好,发给奖品。 8. 说说他们组装方法的相同的地方。 9.强调组装电路的方法。 10.给说得好的同学发奖。 11.尝试一下别的方法能使灯亮起来吗?不知道装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三、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尝试 (10分钟) 1.这小灯笼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控制他多好啊!你有办法吗?大家试试。组长可以再来选材料。 2.请你讲讲你的方法,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3.鼓掌表扬。 4.大家再试试。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5

45、分钟) 1.你见过哪些开关? 2.老师演示声控开关,给学生展示各种开关样品,延伸到楼道的触摸开关、家用的遥控开关。 3.请你想想还可以设计哪些开关? 4.给有创意的学生发奖。 5.你见过哪些电池? 6.用完后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7.电池污染严重,能不能设计出没有污染的电池。 8. 发奖。 9.让我们在课后来设计一个电池回收装置吧。 第六单元 地球真的不动吗 昼夜的形成 本课概述 本课从“白天黑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究昼夜成因。活动开个学术讨论会,通过讨论引导学术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的解释,帮助学生懂得仅凭直接的观察有时是不正确的,科学是需要反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在线”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况昼夜的成因。活动模拟昼夜的形成,指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