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42700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民族志笔记整理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民族志笔记资料整理2005版(人类学系03级整理)第一篇 概述一、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概念:民族(nation)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与国家权力领土相联系的概念国族民族是人类民族主义观念形成之后形成的 族群 ethnic groups 族群性 ethnicity 作用:材料基础;民族定位;民族理论 大洋洲各国及其文化 跨文化研究(异文化)(inter-cultural彼此之间对比),跨文化比较研究(crosscultural独立的对比)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学术意义:1、是民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2、民族理论的建设;3、对我们国家的世界民族研究的补充完善,目前我国的研

2、究水平还很低。现实意义:1、民族问题;2、多元文化:跨文化应用研究、跨文化管理、国际谈判、国际援助、国际合作;4、民族发展与自治;5、泛民族主义;6、宗教民族主义(伊朗);7、国际贸易的民族情绪化;8、民族问题广泛化。大国操纵下的国际制裁。二、世界民族研究概况 外国民族志研究 (一)民族学产生之前,资料积累时期 (二)民族学产生,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两个角度) 1、欧洲人对自身民族社会发展的认识; 2、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对欧洲以外民族的研究。 (三)二战后的时期 人类学发展的转折点,由于殖民地独立,人类学失去原有的便利条件,转向国内研究和地区研究。分类计划 OCM Outline Culture

3、 Materials *人类关系区域档案HRAF 民族志电影The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ms 优点:1、量化统计的方便。材料丰富,分类科学,相同的现象记录到一起,形成一个资料库,方便查找资料2、跨文化交流训练的材料。跨国公司、机构在进行工作前,进行跨文化训练,HRAF对这些机构提供材料。3、资料库的详细。积累了大量的民族志电影。十四万米胶片,七万幅照片,三十八个国家的材料。缺点:1、社会资料的分类,分散化,不便于整体性研究,没有将同一社会的材料放在一起。材料被隔离,违背了人类学的整体观。 2、使用者本身对该社会的文化不了解,以至于对材料的性质不了解,研究者对所研究的

4、材料不了解。 3、分类系统的问题,其分类时,并给予了其一定的定义,即对材料的强行解释,自身存在分类的不合实际。中国的世界民族研究(一)资料积累时期:尚书山海经经史子集 二十四史 史记外国列传 西南夷列传 地理类游记:A、政治活动家考察出访;B、经贸活动;C、出游 ;D、高僧出游 笔记类:鸦片战争以后 林则徐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 早期,对外国的理解重点在人种方面。世界人种问题世界人种志论世界文化和民族关系(二)解放后时期: 50年代到70年代末,奠定基础时期。分散、不平衡:附属于民族理论研究,政治性、现实性倾向。集中于对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的研究。重点放在民族团结,民族自主、民族斗争上。 7

5、0年代末至今。世界民族研究新时期。研究服务于现实。三、 世界民族概说第一节 人种、民族、族群(一)人种和研究人种的意义 人种:生物学范畴,指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表现在: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头发、头颅和脸庞的形状,眼、鼻、嘴唇、颔部的结构,胡须和体毛的多少,以及四肢长短和身材高矮。 种族:当人种问题引起了社会、政治等问题时就将其称为种族。种族歧视问题的存在。社会结群:人们主动集合的行为与集结社会分群:人民确定自己的同时对其他人也分为不同的群体人种研究的意义:1、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人种的起源是一源还是多源。 2、生物学的意义,给生物学的研究规律性的启示。 3、解

6、决历史问题,如民族起源问题。(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人种跟西亚相似,从西亚迁徙过来)4、有助于思考和批判种族主义5、应用型的研究帮助,如人种体质测量和特征描述对工业生产的帮助。6、基因研究的发展。(二)划分人种的历史 1、前科学时期 (传说种的人物及由此划分的人种)圣经中,埃及壁画中,印第安人的传说 2、生物学和体质人类学对人种的研究1)1684年,法国内科医生伯尔尼埃欧洲人、远东人、黑人、拉普人2)瑞典生物分类学家林耐1735年: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1758年将人类分为四个“亚种”:欧洲人、亚洲人、美洲人、非洲人)3)其他方法:1775年,“人种分类之夫”布鲁门巴赫五分法,人体测量学。五分:高

7、加索人种(白种人)蒙古人(黄)亚美利加人(红)埃塞俄比亚(黑),马来亚人种(棕)4)赫奢黎等5)更多的分类方法,更细致的分类方法,从3到300种不等。(三)人种划分的标准:1、体表特征;2、骨骼测量;3、人体测量常数;4、血型;5、个别人群的遗传性状。(四)几种主要的人种划分法:三大人种、地理人种、地域性人种A。三大人种(黄白黑):1950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种的声明:尼格罗分支、高加索分支、蒙古利亚分支其他分类方法:1、hooton的三大人种的系统划分,20世纪50年代。类蒙古利亚,类尼格罗,类高加索2、中国采用的分类方法3大人种20分支 。三大人种下的分支,下面又包括地区性区分。B。地理人种S

8、.M.Garn 九大地理人种:美洲印第安人、波利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澳大利亚人、亚细亚人、印度人、欧罗巴人、阿非利加人C。32个区域性人种 (1)欧洲地区: 1、西北欧地域性人种;2、东北欧地域性人种;3、阿尔卑斯地域性人种;4、地中海人种;5、拉普人种; (2)亚洲地区: 6、德拉维底人种(印度南部,锡兰少数民族);7、典型蒙古人种(泪腺发达);8;华北人种;9、东南亚人种;10、虾夷人种(北海道阿伊努人,肤色白,面阔);11、西藏人种;12、印度人种;13、伊朗人种(身体强壮,鼻隆起);14、土耳其人种(身体强壮,面阔); (3)美洲地区: 15、北美人种(印第安人);

9、16、北美有色人种(黑人);17、中美人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18、拉丁诺人种(中美洲安第列斯群体);19、南美人种(秘鲁等地);20、爱斯基摩人种;21、福吉安人种(火地岛等) (4)大洋洲地区: 22、太平洋“尼格利陀”地域性人种(身材矮小,头发卷曲);23、卡本特澳大利亚人种(澳洲东北部);24、英瑞澳大利亚人种(澳洲东南部);25、新夏威夷人种(夏威夷地区,杂合人种) (5)非洲地区: 26、森林尼格罗人种(西非,刚果盆地,发达唇部,外屈);27、班图地域人种(非洲中部、南部);28、东非人种(身躯细长);29、苏丹人种(黑人,唇厚);30、非洲小黑人人种(俾格米人,身材矮小);3

10、1、布须曼和霍屯督人种(肤色黑,身材矮小);32、南非有色人种。 第二节 世界民族概况(一)当代世界上有多少民族?为什么不能确定民族数目?1、普遍的识别、划分的难度2、人口普查并不是普及3、不是所有国家都划分民族身份4、对民族概念的不统一人口在亿以上的民族,占现在人口的40%:汉、印度斯坦、美利坚、孟加拉、俄罗斯、巴西人、日本人、亿一下千万以上的,总共65个民族:32在亚洲(南亚13个;10个在非洲;欧洲13个;9个在美洲;1个在美洲)百万到一亿的民族总共有300多个,占全世界总人口的96%大民族越来越多:人口自然增长、小民族联合(二)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考察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心理

11、、民族性(三)世界民族的经济类型民族经济类型的比较研究分类:1、渔猎类型;2、游牧类型;3、刀耕火种类型;4、锄耕山地农业;5、畜牧灌溉农业;6、机耕农业工业;7、现代工业农业(四)民族和宗教1、三大宗教、民族宗教、地区宗教、原始宗教信仰,以及无宗教信仰群体 4个1/4,1/4的人信仰基督教,佛教与伊斯兰教共有1/4的人信仰,民族宗教、地区宗教和原始宗教信仰也共有1/4的人,此外还有1/4的人是无宗教信仰的。*如何界定“宗教信仰”?2、民族和宗教的关系,是否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一个民族一个宗教(早期行为,但并不确切),一个民族多个宗教,一个宗教跨多个国家。宗教信仰和民族认同关系3、宗教作为民族/

12、族群认同的标志之一(五)民族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内部交流、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的语言种类:(2000030000种)使用人数上亿的12种语言:汉、英、印地语、孟加拉、日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11种语系关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非洲),南岛语系(东南亚、大洋洲),非亚语系,阿拉伯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孤立语系统:对人类迁徙研究的帮助第二篇 世界各地的民族第一部分 亚洲民族一、概述1、对民族政策的看法各国不同的民族政策不同(1)中国、越南、缅甸,承认国内有不同的民族(2)日本,阿衣努人、大和民族(3

13、)土耳其,不同民族区分,不承认库尔德人为单一民族,巴基斯坦,四个民族,或一个民族四个兄弟(4)印度,承认不同的语言群体,宗教信仰不同,不同的种姓,承认部落存在2、亚洲民族结构各国民族的情况(1)主体民族压倒多数(2)少数民族占一定的比例,主体占70(3)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一半,阿富汗50%(4)国家由几个大民族组成,印度、印尼、菲律宾3、蒙古利亚人种特点,泪,铲型门齿,蒙古分为亚洲支系和美洲支系,其中亚洲支系又分为:1、北亚类型,长城、昆仑山以北,北至北冰洋;2、东亚类型,长江流域以北至长城一带;3、南亚类型,昆仑山以南,长江以南,包括整个东南亚。亚洲民族分区介绍第一讲 东亚蔡颜胡笳十八拍

14、蒙古民族日本:大和民族一、日本概况岛国文化,混合多元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19世纪末,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海顿南洋列岛民族考察记二战时期,战争中的表现。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文化模式,社会心理学,国民性的研究。(民族心理,文化冲突与种族)八十年代,经济奇迹的创造二、国民性研究国民性研究的特点:假定:童年的哺育方式影响到人以后的性格特征;间接研究的方法,对民族性格界定模糊,材料不是来自实地不足之处:无法证明其真实性;材料来源有问题;概括过于简单,不准确;只适应于简单社会,不重视内部阶层关系的研究。菊与刀的研究:应用型研究的重要体现,针对战争以及战后政府的要求而做。(一)研究的困难:

15、1、田野无法进行,导致材料不足2、日本国民性的复杂性3、敌对关系下对研究的影响4、可依赖的研究成果较少5、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差异6、国民性研究为开创性研究7、作者从未去过日本(二)解决困难的方法:1。采取一种在美国接触日本的方式,接触美国的日本人,用美国已有的研究日本的材料。2。大量收集相关的材料。提问、文献、影视资料,越不好理解的越重点分析3、比较研究的方法,与太平洋的其他岛国的比较研究4、特别关注差异性和行为,注意行为的制约性5、特别注意去研究日本日常生活琐事,人的行为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学来的6、提倡综合系统的研究,对细节置于整个文化架构中去研究、整合7、采取“硬心肠”研究,强调并承认文化

16、差异,但又要有宽容的态度,避免产生歧视和偏见8、在研究日本国民性时,定量研究于统计研究并不适合,注重定性研究。(三)菊与刀的研究意义:1、文化人类学应用研究的范例2、国民性研究的成果3、文化人类学研究文明社会的范例4、参与了当时学术界关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争论,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采用定性或定量要按照具体情况而定。5、体现了对于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四)菊与刀篇章结构民族性格?战争中的日本人等级观念(历史现象分析)“恩”的观念对“洁净”的看法“人情”观(物质生理的需要与配置)民族性格的形成与生活细节战争中的日本人(研究的原因来源于战争)“观念行为”的分析“切入点”历史情景“战争信条”的介

17、绍(日本人和西方人的差别)1、发动战争的原因,战争正义性问题,为建立等级秩序(社会内部的等级秩序向国际关系的扩广)2、日本人对精神力量的崇拜(精神主义战胜物质主义的战争)对军队、国民的战争动员3、日本人始终有一种感觉,任何东西都要处于人的控制之下(即使自己做不到,其内心也要迫使这样的想法产生),置于自己的安排之中。4、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你,将自己置于高高的舞台上5、对天皇的尊崇和效忠(凝聚力),“模糊的”天皇理论?6、日本人的牺牲精神。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六种研究日本的学说:耻感学说;重视社会学说;集团说;杂交文化说;状文化说;感情文化说;另一本日本研究的书籍是日本社

18、会,参看笔记第二讲 东南亚第一节 概述一、两大人种和文化区域半岛区、群岛区(海岛区)的区分区域 人种 语言宗教中南半岛区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南亚语系,汉藏语系小乘佛教(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大乘佛教(越南)海岛区(南洋群岛)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中的马来人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尼格利陀类型,巴布亚类型南岛语系(也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亚洲第三大语系),巴布亚诸语 伊斯兰教(逊尼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 二、两大文明之间介于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之间的地带 表现在宗教情况和文字使用情况(例如越南)以及 印度文化对菲律宾的影响三、殖民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 欧洲殖民从14、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期

19、1、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日本,在该地区殖民统治的影响,大部分国家都有被殖民的历史2、天主教的影响3、民族构成的成分发生变化,殖民、宗教文化的不断变迁和融入。此外1)华人移民进入;2)劳动力因素,引入劳工东南亚地区华人社区的研究新加坡 7677为华人,马来西亚 3233为华人,泰国12,印尼30,越南90万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的人种一、蒙古利亚人种那亚类型二、马来人种,为蒙古利亚人种的一支上眼睑比较突出,鼻梁比较突出,胡须比较多,颔部稍突,身材较矮,内眼比较少,“海洋蒙古人”三、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1、维达类型(维达人种) 2、尼格利陀类型(安达曼人,亚洲小黑人,俗称“亚洲俾格米”人

20、) 3、巴布亚类型,解释澳大利亚山大群岛原住人的来源时起到一定的联结作用(过渡类型)第三节 主要的民族一、汉藏语系的民族 (一)藏缅语族:西藏以南地区 1、缅甸:(占人口,土地的90) 缅人、克伦人、钦人、克钦人、那加人、克耶人、巴侗人(克耶人支系)2、泰国:克伦人、阿卡人(哈尼人)、粟粟人、拉牯人)3、老挝:拉牯人,哈尼人4、越南:人口最少的民族(二)壮侗语族(泰语族):1、泰国:泰人(主体民族),佬人,山地泰人,掸人2、缅甸:掸人,山地泰人、泰人3、老挝:佬人、山地泰人4、越南:岱人、泰人、侬人、高栏人、贾伊人(三)苗瑶语族1、苗人2、瑶人(四)华汉族:华人二、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1、柬埔

21、寨:高棉人(85),山地高棉人 2、缅甸:缅人(得锡人),崩龙人、珉人3、泰国、越南、老挝:高棉人、山地高棉人、孟人、越人(90%) 三、南岛语系 (一)印度尼西亚语族 马来人、爪哇人、翼他人、马都拉、巴厘、米南卡保 菲律宾的民族:比萨扬人(米沙鄢人),他加碌人“塔萨代人”骗局:当代原始部落漫游(二)美拉尼西亚语族:四、巴布亚语系:东南亚的文化小乘佛教(东南亚地区)与国家政治的结合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出家的习俗)东南亚习俗与中国习俗的比较:“槟榔”习俗的传播文化的解读泰国的调查:边地、金三角、北部军队、当地人、毒品及其他的关系生育文化的研究宗教仪式生育文化变迁的策略“生育禁忌”的研究内容:对

22、环境、基础的地理条件的解释都以便服务于自己的中心论点观念与人的行为生育过程给个案的介绍(例子)“公德观点”“仪式的记录和介绍”对现实东西(医疗)的看法,现代化的进入变化(行为和观念)*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详见笔记第三讲 南亚地区第一节 概括:一、人种(一)欧罗巴人种印度类型(南欧人种印度地中海人种类型之一)分布:南亚次大陆北、中、西部语系:印欧语系雅利安语族各民族(二)达罗毗荼人种:(亦称南印度人种,欧罗巴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分布: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及其诸多混合类型分布:南亚的北部和东南部,主要是喜马拉雅山麓(四)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1、尼格利陀类型

23、:安达曼人2、维达人种类型:维达人二、语言:(一)印欧语系:1、印欧语族:印地语(印度国语),乌尔都语(巴基斯坦国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僧伽罗语(斯里兰卡语),旁遮普语; 2、伊朗语族:普什图语、俾路支语(二)达罗毗荼语系:1、南部语族:泰米尔语,堪那拉语、马拉雅兰语2、东南语族:泰卢固语3、贡德语族:贡德语(三)南亚语族:蒙达语等(四)汉藏语系:宗卡语(不丹国语)、那加语三、民族200多个民族。斯迪习俗:寡妇殉葬四、宗教印度教:印度人口83尼泊尔人口89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扩张时期的影响,伊斯兰化过程。巴基斯坦93%,孟加拉80佛教:锡克教:南部地区畲那教:印度(300万),是民族资本大

24、量占有者,“苦刑”习惯祆(xian,显音)教:源于西亚波斯,主要是印度从事商业的人信仰,控制经济军事第四讲 西亚地区第一节 概括:一、人种类型1、欧罗巴人种南支;印度地中海类型:西亚各民族2、蒙古利亚人种:哈扎拉人(阿富汗人,蒙古军队与当地人的后代)3、尼格罗人种:黑人奴隶的后代,源于阿拉伯的奴隶贩卖二、民族“文字的创制”民族的名称众多西亚重点部分:1、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2、费基尼人3、宗教,犹太人,圣经,对当今宗教的影响4、波斯人文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化5、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三、语系(一)闪含语系(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1)阿拉伯与2)古希伯来语3)亚述语(二)印欧语系1、伊朗语族:普什图语

25、(阿富汗,巴基斯坦)、波斯语、库而德语、塔吉克语、俾路支语2、希腊语族:塞浦路斯人口的80为希腊人3、亚美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三)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阿塞拜疆语(阿塞拜疆人占伊朗人口的20),土库曼语(四)高加索语系:格鲁吉亚语四、宗教信仰1、在西亚,伊斯兰教作为国教,阿拉伯半岛一般都为政教合一。伊斯兰教有两大教派:什叶派、逊尼派。逊尼派被认为是正统派,人数较多。什叶派是伊朗国教,伊朗是唯一一个什叶派教徒占优势的国家。2、犹太教:3、祆教:原波斯帝国国教,公元前7世纪,苏鲁支语录4、奢那教:阿拉伯、伊朗5、基督教:塞浦路斯,黎巴嫩5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五、经济类型 与自然

26、地理条件相联系 1、绿洲定居农业 2、绿洲边缘、三角洲半农半牧3、平原半沙漠地区的游牧4、现代经济类型:游牧、农业、石油开发六、社会组织制度游牧民族保留的部落组织、游牧公设部落分支合成游牧部落重点民族介绍七、(一)阿拉伯人 在西亚和北非,构成阿拉伯国家的这些地区。欧罗巴人种,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分布广泛,白衣大食叙利亚,黑衣大食伊拉克,绿衣大食开罗。(二)伊斯兰教相关情况介绍伊斯兰教五功:1、念功:口述清真言2、拜功:五种:每天五次礼拜:晨礼、晌礼、脯礼、昏礼、宵礼 朝向麦加方向3、斋功:斋月4、课功:课税。商业税1/4,农业税1/30。5、朝功:去麦加朝圣(三)贝都因人 以游牧

27、经济为主,信仰什叶派伊斯兰教。长距离迁徙游牧生活,以养骆驼为主,部落组织,实行部落内婚制。使用黑帐篷。(四)波斯人诗歌郁金香集(五)犹太人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分支(根据来源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别),90的以色列人为建国后移入西方系犹太人:即阿希肯纳兹犹太人:长期生活在西欧的主要在建国前移入,占移民总数的47东方系犹太人(占移民总数的53):1、塞法尔丁犹太人:生活在地中海沿岸国家2、东方犹太人:生活在伊拉克、也门、伊朗被赶离家园的过程(巴比伦、阿拉伯时期)犹太教犹太复国过程犹太人在各地被迫害的历史世界各地文学作品中犹太人的形象(六)土耳其人(七)库尔德人第五讲 中亚地区第一节 概括:中亚五国一、人

28、种情况人种类型为过渡类型,混合人种。由北向南,欧罗巴人种特征越强。由西向东,蒙古利亚人种特征越强。北部地区:锡尔河以北地域,哈萨克斯坦人,吉尔吉斯斯坦人,南西伯利亚人种(以蒙古利亚人种特征为主,兼有欧罗巴人种的部分特征) 中部地区:阿姆河,锡尔河之间流域,乌兹别克斯坦人,塔吉克斯坦人二、语言系属(1)阿尔泰:突厥语族(绝大部分)(2)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塔吉克语三、宗教伊斯兰教(绝大部分)萨满教四、经济类型(1)绿洲定居农业(2)绿洲边缘和三角洲地区的半牧半农(3)畜牧业五、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1、农业民族的土地制度2、牧民社会的所有制六、社会组织(等级制)1、阶层2、父权家长制3、部落残余七、

29、婚姻:夫兄弟婚第六讲 北亚地区一、人种北亚类型:中央亚细亚类型;西伯利亚类型北极类型(东北部)乌拉尔人种二、语系1、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布里亚特共和国);突厥语族(拉库特人,普洱人,阿尔泰人,咯卡斯自治州);通古斯语族。2、乌拉尔语系 乌戈尔,萨莫迪3、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亚细亚语系)三、民族构成1、图瓦人(唐努乌梁海人是其祖先),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的混血畜牧民族;2、阿尔泰人,俄罗斯北亚西南部阿尔泰边疆区。3、布里亚特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有自治共和国,收蒙古影响极大4、雅库特人,畜牧、游猎民族,突厥人北迁形成的。5、楚克其人四、经济类型(一)与自然地理完全融合狩猎畜牧业农业1、捕鱼兼

30、狩猎2、狩猎为主,兼养鹿3、畜牧业与农业混合4、定居捕鱼(二)五大文化区 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西南地区;东部地区;东北部地区(三)宗教:萨满教几种观点:1、普遍存在于北亚、东北亚、满通古斯语族地区 2、整个北半球的温带亚寒带地区普遍的文化现象 3、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4、凡是属于原始宗教性的,都可以看为萨满教第二部分 亚洲地区以外的民族第七讲 大洋洲地区第一节 概况:大量非独立领土,由不同国家管辖一、人种(一)三大人种:1、澳大利亚人种(总人口的20)2、欧罗巴人种(总人口的75,其中在澳大利亚占96,新西兰占76)3、蒙古利亚人种(占总人口的3,主要为中国人、日本人和东南亚国家的人)。除澳

31、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外,其他国家以土著人种为主。(二)澳大利亚人种1、澳大利亚人种类型: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身材修长,鼻翼突出,嘴唇厚,胡须浓密,头发为波状2、美拉尼西亚人种类型:分布于美拉尼西亚群岛,身材略矮,头发为卷曲状 美拉尼西亚本支:头发稍卷 巴布亚类型:头发极卷 尼格利陀类型:头发是点状分布的瑙鲁新几内亚类型:波纹状 3、波利尼西亚人种类型:混合人种,蒙古利亚人种和澳大利亚混血而成 4、密克罗尼西亚人种类型:东边地区的人种接近波利尼西亚人种类型,南边接近美拉尼西亚人种类型。二、语言系属:1、土著语言2、南岛语系:1)美拉尼西亚语族(19世纪创造了文字,但不能大量推广,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32、) 2)波利尼西亚语族(航海技术发达,分布广,“复活节”岛) 3)密克罗尼西亚语族(其中马绍尔人由文字) 4)印度尼西亚语族3、澳大利亚大陆诸语:比较特殊,内部区别性较大,有待研究4、巴布亚岛诸语:研究不是很深入,内部差异较大,种类较多三、大洋洲土著人研究与人类学发展(所谓的文化落后性,导致其为研究对象) 1、早期的探险家、殖民者、传教士对这一地区收集材料2、很多人类学理论流派的提出都是基于大洋洲地区的民族志材料 A、进化论派泰勒“三阶段论”,摩尔根古代社会,弗雷泽不朽信仰和死者崇拜,马瑞特“万物有灵”论,美拉尼西亚的“马那”观念。最早的宗教观念来自于人们的敬畏意识。 哈登南洋列族考察志 B、

33、传播论派 格多纳“六个文化层”理论,八个文化圈,(美拉尼西亚) 史密斯:文化传播路线 詹姆斯C、法国社会学派 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莫斯礼物,美拉尼西亚库拉圈,北美夸富宴D、功能学派马凌诺夫斯基澳大利亚的家庭原始宗教与分化两性社会学E、历史学派,心理学派 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研究萨摩亚人的童年F、结构主义 列维施特劳斯忧郁的热带第二节 澳大利亚土著介绍一、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研究澳大利亚土著起源问题,可以了解人类起源与早期迁徙情况(“非洲说”“印度说”“尼格利陀”说,多元起源说)尼格利陀人由南亚东南亚的人迁徙而成:人类体质发展史,多元起源说:约翰.马修巴布亚、印度人、尼格利陀人共同构成)

34、2、文化研究的原始性和古老性,经济生产以采集、狩猎为主的文化为相对较原始、古老的代表。二、澳大利亚土著社会经济 1、物质文化: 采集狩猎经济类型,狩猎技术(积极的方式)“迷宫捕鱼”取火技术:锯木取火,耕耘法(波利尼西亚人较多)2、土著人社会制度:“胞族”通婚婚姻级别划分:四级婚姻组;八级婚姻组单个集团内部划分不同的团体,不同的集团之间的相应团体通婚,保持一致性。三、美拉尼西亚人1、经济类型:砍伐农业(刀耕火种):种植技术、使用工具、两性分工,为该生产类型的特点“库拉圈”研究,实实在在的研究,文献综述与自己研究的相关性2、宗教信仰马那信仰必考:宗教起源问题研究,灵力为一种超自然力量。世界其他人群

35、中的相同类似的现象“巫术”研究:巫术宗教科学神话马凌诺夫斯基提出:往往在人的常力不能达到的时候,人就会使用巫术(巫术与危险性高低有关)巫术仪式的核心为情绪表演和咒语相关经济人类学研究:夸富宴与库拉圈的对比,莫斯礼物,阎云翔礼物的流动用传统人类学交换理论来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交换,礼物流动的情况。四、波利尼西亚人最大的特点为岛群分布广而多,但其土著人语言的高度一致性,生产水平比澳大利亚土著和美拉尼西亚人要高。1、经济:人工灌溉农业的影响,渔业的大量存在以及研究材料,及渔业过程中集体活动仪式的研究。2、社会组织:大家族形式,农村公社,典型的等级社会3、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亲属称谓制夏威夷式亲属称谓制:

36、只有四种基本称谓,性别不同,辈分不同,称谓不同,不分父系母系(堂表一样)。根据描述或亲属表来区别描述,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根据性别不同而区分称谓;2、是否根据辈分、父系母系、龄上的不同而区分称谓。环太平洋文化假说:亚洲大陆于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在古代文化上有同一性。如咀嚼,犬祭,吐舌人像,玉石文化等,还有亚洲和美洲艺术中的“拆半”现象。第八讲 非洲地区第一节 概述:一、人种类型1、欧罗巴人种:占总人口的25,分布在北非的为地中海类型,与地中海周围的欧洲国家关系较大,有阿拉伯的联系。南非地区,早期荷兰人的后代,叫阿菲利坎人。后期为英国人后代。2、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最主要的人种66

37、有两种类型:尼格罗类型;尼格密罗类型 (1)、尼格罗类型(占绝大多数) A、苏丹类型:占人口34,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国家,身材较高,肤色极黑,卷发,黑直,宽鼻,扁鼻孔,唇性非常厚且翻翘,吻部鼓胀。苏丹类型可再分为西苏丹人,中苏丹人,东苏丹人。西(尼日尔河)、中苏丹人(乍得湖)农耕文化发达,共同创造了苏丹农业文化,东苏丹人(努尔人则是其中之一)又称尼罗特人,是身材最高的人种,平均身高180cm。B、班图类型(占人口的32,非洲中北部大三角地区,形成较晚,向南迁移过程形成。由于排挤其他人种,对非洲人种影响极大。农牧业混合,经济发达(2)尼格利陀类型(俾格米人):受班图尼格罗人排挤,分布在刚果盆地热

38、带森林,东非大裂谷,身材矮小(140cm142cm),肤色较淡,棕黄肤色。(3)科伊桑人种类型:布须曼人(现称桑人),霍屯督人。早期为东非、南非土著,受班图尼格罗人排挤,现为非洲西南部和东非。身材矮小(145150cm),有脂臀。3、其他情况:(1)东非部分:A、埃塞俄比亚人种,8,这是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的混合人种B、克里奥尔人:非洲周边岛屿上,白人于当地人的混血。(2)西非岛国的人,马尔加什人(马达加斯加群岛),蒙古利亚人种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人种混合。东部更像蒙古人种,西部像尼格罗人种。 二、语言系属四大语系,700多种语言,混杂较多1、非亚语系(闪含语系)分布在北非,东北非 A、闪米特

39、语族:北非、阿拉伯语、苏丹 B、柏柏尔语族:北非当地的土著人,图阿要格人。他们是沙漠、绿洲、山区的土著人,男子都戴面罩,贵族使用黑面罩,地位低的人使用白色面罩。 C、科普特语族:古埃及人的后裔,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教派 D、库希特语族:非洲之角,索马里人,吉布提人,埃塞俄比亚人 E、乍得语族:处于西南非洲的乍得湖尼日尔,尼日利亚人,豪萨族(曾建立古代王国)2、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占人口的52,大三角,以及几内亚沿岸 A、科尔多凡语族(苏丹科尔多凡省,几十万人口) B、尼日尔刚果语族,下分五个语支:其一为斯瓦西里语,在东非各国广泛使用 西大西洋语支:非洲吉普赛人 克瓦语支:约努巴民族 爱德语支3、

40、尼罗撒哈拉语系:包含6个语系,分布在苏丹的中部、东部地区,努尔人属于这一语系。4、科伊桑语系:布须曼语族、霍屯督语族4、南岛语系,分布在马达加斯加5、印欧语系,分布在南非三、非洲的宗教1、基督教 科普特教派:埃及;天主教徒(10)、新教(10)均为殖民产物。2、伊斯兰教:几乎全是逊尼派(99.8%),分布在北非、东北非、西非地区。3、传统信仰:40 尼日利亚较多4、印度教:毛里求斯(印度人迁去形成),南非5、犹太教:北非、东非较多四、非洲的经济类型黑非洲(13个经济文化区)采集狩猎,畜牧业,农业。采集狩猎:俾格米人,霍屯督人;畜牧业:纳米比亚、撒哈拉沙漠畜牧。霍屯督人为原始的畜牧业,撒哈拉地区

41、为沙漠畜牧文化(食奶文化)。东非地区为畜牧文化。农业:苏丹尼格罗人,西苏丹地区,东苏丹发达的锄耕农业。中部苏丹有发达的热带锄耕农业。尼罗河中游地区为发达的灌溉农业,几内亚湾是锄耕农业,刚果盆地是热带锄耕农业。五、民族1、北非阿拉伯人 占非洲1/5的人口,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由于部落残余,民族内部分支较多。2、北非贝都因人 分布在荒漠地区,讲阿拉伯语。跨国游牧集团的畜牧业,内部支系多。3、柏柏尔人 埃及以西的土著人,较多地保存了传统文化。4、图阿雷格人分布在撒哈拉地区,有很多骆驼商队组织,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对他们交流中大量细微的身体和表情的研究,材料丰富。(由于面罩产生的社会中人们的社会距

42、离研究)5、科普特人:被认为是古埃及人的后代。六、社会制度1、社会政治组织:队群社会,部落社会,家长社会,国家社会队群社会主要为俾格米人,布须曼人,是一种索取性经济类型。队群社会研究的关注点:1)队群人数组合、组成情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时聚时散);2)活动地域、整体和局部迁徙情况;3)队群的婚姻情况,如何结合,初级的社会组织是否是产生初级婚姻制度的原因?4)领导体制的情况研究:权力分配与控制情况;社会控制机制及情况。2、婚姻家庭制度 一夫一妻制仍占多数,还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有些学者认为是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 一妻多夫:尼日利亚 男性同性婚:阿赞得(娶不起女人) 女婚:努尔人(无生育能力)3、亲属制度 原则:黑非洲:父系继承(占多数),两可继承,母系继承 称谓制:苏丹亲属称谓制:每个人的称谓都不一样,一种描述式的称谓制,非常复杂,由于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直系旁系、性别宗亲姻亲不同,而称谓不同。4、亲属关系和行为 (1)回避关系(Avoidance Relationship):亲属中某一些人不能发生某种接触,如不能说话、直视,或相处,一般是年级轻的回避年长的,地位低的回避地位高的,一般发生在异性、不同辈分之间。霍屯督人成年后同胞兄弟与姐妹之间回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