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43246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农业大学栽培学复习资料常规油菜:按常规方法育成的高产油菜。 优质油菜:按常规方法育成的具有优质特性的油菜。 杂交油菜:利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油菜品种或品系,采取一定的生产杂种的技术措施得到第一代杂交种。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增加,是一个不可逆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生育期: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出苗成熟天数。 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上,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特别是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可将整个生育期划分若干个生育时期,或

2、称生育阶段。 始花期:全田25%以上植株主茎花序开始开花。盛花期:全田75%以上的花序开花。 终花期:全田75%花序完全谢花。 壮苗:是指在移栽时有足够适宜的苗龄,长足一定数量的绿叶数,还要求一定的长势长相。 叶片僵化:在早晨叶片全部僵化,颜色油绿,脆而易折。主要是叶片细胞间隙结冰引起的。 叶片皱缩:由于叶背表皮细胞受冻,气孔关闭,生长受阻,但叶肉仍能生长,使叶片表皮与叶肉分离。当温度回升,叶片继续生长,表皮不增大,造成叶片皱缩。 茎:胚芽生长发育形成主茎,主茎直立,主茎由15-25个节组成。主茎高是花生植株考种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节的长度。 株型指数:花生第一对侧枝的

3、平均长度与主茎高的比值。 种子萌发出苗期: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种子萌发出苗期。 苗期:从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 种子的休眠性:新收获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发芽或不能完全发芽,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贮藏和“后熟”才能达到完全发芽的特性叫。 休眠期:种子休眠所需时间。 开花下针期: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简称花针期。 从幼果出现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产量形成期:结荚期和饱果期的合称。 清棵:指花生基本齐苗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 小麦的一生: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 生长:指细胞数

4、目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 发育:指生长过程中导致性器官形成的内在质变。 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指小麦完成其生活周期,必须在内部发生一系列质变基础上,才能使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叶片的功能期:指叶片面积达最大后到开始衰退持续的时期。 有效分蘖:拔节后具有3叶以上的分蘖,由于具有自身的根系能独立营养,可继续生长抽穗结实。 无效分蘖:拔节后具有3叶以下的小蘖。 动摇分蘖:拔节后具有2叶一心的分蘖,条件好可发展为有效分蘖,条件不好则成为无效分蘖。 拔节:基部节间伸长至离地面1.5-2.0cm时为拔节。 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

5、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群体结构: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及其动态变化。 小麦品质:即籽粒品质,是一个随用途而改变的相对概念。 壮苗:是指在移栽时有足够适宜的苗龄,长足一定数量的绿叶数,还要求一定的长势长相。它与一定的栽培技术和当时产量水平相一致的,不同产量水平对壮苗要求不同。 小麦品质的概念:小麦品质即籽粒品质,是一个随用途而改变的相对概念;小麦籽粒的品质一般指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流通领域通常用形态品质。 小麦 1、世界小麦高产国家主要增产措施:1推广高产、优质、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2增加施肥量,合理施肥 3扩大灌溉面积,改进灌排技术 4小麦生产实现高

6、度机械化 5采用综合性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小麦的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殖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 3、阶段发育理论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正确引种 有助于决定不同品种的播期、密度 加速育种世代 4、分蘖节的作用: 1发生分蘖、节根和叶片2是麦苗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输的枢纽3贮藏养分,使细胞液浓度提高,增强抗寒力。 5、三适播种技术:适期播种;适量播种;适墒播种 6、小麦高产栽培途径:1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2主茎和分蘖并重的途径3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 7、合理施用化肥: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地力、肥料数量等情况,施肥于最大效应期。注意N、P配合,适当配比合理施用底肥追肥深施、开沟10cm以上,盖严

7、埋实。因土壤质地而异,沙土,少吃多餐,粘土,应提前施,多吃少餐。 8、苗期主要田间管理措施:查苗补缺与疏苗;分蘖期肥水运筹;化学除草;控制旺长 9、中期主要田间管理措施:追施适量拔节孕穗肥,促壮秆大穗;春灌与防渍;预防倒伏;防治病虫害 10、预防小麦倒伏的技术措施: 一要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的中矮秆品种;二要科学运筹肥水,防止氮肥过量,实行配方平衡施肥,严格掌握追肥时间;三要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四要防小麦病虫害,特别是要及时防治小麦纹枯病;五是应用化控技术,看苗喷洒多效唑、壮丰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壁厚度和抗倒性。 11、后期主要

8、田间管理措施: 1酌情施肥,根外喷肥,维持植株适宜的氮素水平。2灌溉与排水防渍 小麦种子贮藏技术要点:1严格控制入库种子水分 2. 采用密闭防湿贮藏3. 热进仓杀虫 12、国际上按湿面筋含量将面粉分为四个等级:一级30% 高筋粉;二级 2630% 中高筋粉;三级 2025中低筋粉;四级 20% 低筋粉 玉米 1、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营养丰富: 重要的工业原料:综合利用价值高 2、玉米的分类:籽粒特征分类: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糯质型,爆裂型,甜质型,粉质型;生育期分类:早熟,中熟,晚熟;株型分类:紧凑型,平展型,半紧凑型 3、玉米在国民经济重点地

9、位:玉米是高产作物;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在作物之一;玉米的综合利用价值高:淀粉工业原料,制糖工业原料,榨油工业原料,酿造工业原料;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4、生长与发育对温、光的要求和反应 1.)玉米从播种至新的种子成熟,经过种于萌动发芽、出苗、拔节、孕穗、抽雄开花、抽丝、受精、灌浆直到新的种子成熟,完成了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苗期:种子发芽至拔节,25-40天;穗期:拔节至抽雄,30天;花期:抽雄至受精,10天 粒期:受精至成熟,30-40天 2.)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出苗期 幼苗出土高约2厘米的时期;三叶期 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23厘米;拔节期 植株雄穗伸长,基部茎节总长度达23厘米,叶龄指数30左

10、右;小喇叭口期 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指46左右;大喇叭口期 雌穗小花分化期,雄穗四分体期,叶指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厘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抽雄期 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厘米。开花期 植株雄穗开始散粉。抽丝期 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厘米左右。子粒形成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乳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蜡熟期 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以划破。完熟期 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色泽。 五、玉米的根系 根的种

11、类:胚根、节根根的功能:吸收养分和水分,支持植株和合作的作用 玉米茎的形态和与形成 1)茎的形态: 玉米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玉米节间书一般有15-24个.茎粗自下而上逐渐变细,节间长度逐浙增长,至果位附近为最长,后又递减。(2)茎的结构与生长:茎由表皮、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表皮外有明显的角质层,维管束在茎中星散排列。玉米茎杆伸长,靠节间的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增长。茎的功能1.运输水分和养分2.支撑叶片,使其合理分布于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和尸首二氧化碳。3.储存养料,后期转移到果穗和籽粒。4.茎秆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可以使倒伏的茎秆后期弯曲向上生长,减少损失。5.茎是发生和支持果穗的器

12、官。 茎的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着生果穗部位的茎节与过素生长相一致;基部茎节的粗度与根系生长呈正相关;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茎秆生长与叶片的关系。 茎秆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主要与温度、水分、土壤养分等有密切关系。 六、叶的形态与功能: 叶的形态特征: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不规则的互生排列。分叶鞘、叶枕、叶环、叶舌四部分。 叶的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是植珠各器官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的来源。节位叶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别,一般中部叶片贡献大于上部叶片,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以穗位极其上下叶穗三叶对产量贡献作用最大. 叶片与根层的相关性(1)1、3、5叶全展与1、2、3层节根出现同伸关系;6、7、8叶全展

13、与4、5、6层节根出现同伸关系;玉米第8-10叶全展后,节根已基本形成。 花和花序雄花序属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端,由主轴,分枝,小穗和小花组成;开花特点:抽雄25d开始开花。开花顺序是从主轴中上部开始,然后向上向下同时进行。雌花序为肉穗花序,着生在穗柄顶部 五种子1.种子的结构:种皮,胚乳;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2.种子的形成过程: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玉米资源高效利用 一、玉米矿质营养和合理施肥 玉米所需的矿质元素:玉米一生中对矿质元素吸收量最多的为氮素。生育期长、植株高大、适合密植的品种需肥量大。氮、磷、钾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是在拔节至抽雄期。玉米施肥:基肥:玉米的基

14、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施用。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基肥应重视磷钾肥。种肥:施用种肥可满足苗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壮苗作用。种肥采取条施或穴施,氮磷钾肥混合施用。追肥:包括苗肥、穗肥、粒肥和杆肥。 二、玉米水分生理与水分管理 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一生中土壤棵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总量。玉米一生需水遵循“前期少,中期多,后期偏多”的规律。播种到拔节耗水量占总的18%,拔节到吐丝占总的38%,吐丝到灌浆耗水量占总的32%左右,灌浆到成熟耗水量占总的10%到30%。 玉米灌溉指标:1、土壤水分 2、叶面膨压 3、植株形态 4、叶面水势 玉米灌溉技术:1、灌水时期:底墒

15、水 大喇叭口期灌水抽雄开花期灌水粒期灌水 1、灌水方法:有畦灌、沟灌和喷灌三种方法。 三、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玉米的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 1、密度与穗数的关系:穗数是构成产量的因素之一。2、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每穗粒数越少。3、密度与千粒重的关系:玉米的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越大,千粒重越小。 合理密植的原则与种植方式:合理密植的原则:根据肥水条件定密度 根据日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定密度;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 宽窄行种植 四、整地技术:高产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2、疏松通气 3、耕层有

16、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较高 4、酸碱度适宜玉米整地技术:1、春玉米整地:包括秋季整地和春季整地,秋季整地要求在前作收获后立即灭茬,施入有机肥进行早秋耕、晚秋耕。春季整地要求尽量减少耕地次数,必须春耕的地块,应结合施基肥早春耕,并做到翻、压、耙等环节相结合。2、夏玉米整地技术:在冬小麦收获之前灌好麦黄水,收获之后灭茬、施肥、浅耕之后播种。局部整地 采取旋耕机旋耕或圆耙浅耕灭茬后播种 硬茬直播 五、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种子准备:1、因地制宜选用优质杂交种:根据玉米种植类型选用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喜肥水和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搭配种植。2、精选种子:使用优质种子,达到高产优

17、质目标。3、种子处理:晒种、浸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 播种技术:1、确定播期:玉米的适宜播期主要根据玉米的种植制度、温度、墒情和品种来决定。2、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和点播两种,点播按计划的行距、株距开穴,施肥、点种、覆土,较费工,套种玉米多采用此法。条播用机械播种,工效较高,适宜大面积种植。3、播种量:因种子大小、发芽率高低、种植密度。播种方法和栽培目的而不同。4、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基肥与种肥施用:基肥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以集中的条施和穴施效果较好。种肥宜穴施和条施,施用化肥应与种子隔离,避免烧苗。 六、玉米田间管理:苗期管理:玉米

18、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苗期主攻目标是,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壮苗标准是根系发达,茎基扁宽,叶片宽厚,叶色深绿,新叶重叠,幼苗敦实。具体措施如下:1.间苗、定苗 2.蹲苗促壮 3.中耕除草 4.病虫害防治穗期管理:玉米从拔节到抽雄为穗期,穗期主攻目标是通过水肥措施等壮秆、促穗,使穗多、穗大。具体措施如下:1.追肥、灌水 2.中耕培土 3.去蘖 4.病虫害防治 5.化控调节花粒期管理:从抽雄到成熟为花粒期,主攻目标是提高总结实粒数和千粒重,栽培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衰老,增加群体光合量,促进有机物质向籽粒运输。具体措施如下:1.追施攻粒肥 2.浇灌浆水 3.隔行去雄 4.适时收获

19、油菜 类型 白菜型 荠菜型 甘蓝型 白菜型是基本种、荠菜型是复合种黑荠与白菜型杂交的复合钟、甘蓝型是甘蓝与白菜型杂交的复合种 染色体数 特征特性 植株 20 白菜型 较矮小,分枝性强,分枝部位较低 根系 不发达 36 荠菜型 高大、松散、分枝性较弱强,分枝部位较高 38 甘蓝型 中等,分枝性中等,分枝较粗壮 主根发达,根系木质化早,发育中等,支细根发达 木质化程度高 叶 椭圆,有或无茸毛,薄被蜡粉,叶片较大,粗糙有茸毛,有明显缺刻,薹茎叶无柄、包茎 密被蜡粉,叶缘锯齿状,薹茎叶有叶柄 较小,花瓣平展分离,花苗期叶色较深,叶面被蜡粉,缺刻明显,薹茎叶无柄、半包茎 较大,刚开时花朵低于花蕾,花瓣平

20、滑,侧叠,花药内向开裂 花 刚开的花朵高于花蕾,花药外向开裂,花瓣重叠或呈覆瓦状 药内向开裂 角果 籽粒 较肥大,与果轴夹角中等 大小不一,千粒重24克,种皮表面网纹较浅 细而短,与果轴夹角小 小,千粒重2.5-3.5克,种皮表面网纹较明显,有辛辣味 长,多与果轴垂直 较大,千粒重3.0-4.5克,种皮表面网纹浅 授粉 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自然异交率75-95% 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率20-30% 中等 耐寒性、抗旱性、耐瘠性较强,抗(耐)病性居中 不易角裂 抗倒伏 产量较高 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率10-20% 较长,90-260天 耐寒、耐湿、耐肥、抗(耐)病性都较强 易裂角 多数品种抗倒

21、伏 产量高,潜力大 农艺性状 生育期 抗逆性 裂角性 倒伏性 产量潜力 短,幼苗生长较快,60-80天 耐冻力较强,幼苗较耐湿,耐旱性较弱,抗(耐)病性较差 不易裂角 易倒伏 产量低 主要栽培地区 加拿大、中国西北部、巴基斯坦 印度、俄罗斯、中国西北部 中国长江流域,加拿大、欧洲等 双低油菜高产超高产栽培 1、选用半冬性油菜高产杂种;2、隔离防杂,连片种植。3、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壮苗标准:无高脚苗,弯脚苗,茎节密集不伸长。 6片叶左右,叶片厚实,叶色正常,叶柄粗短,主根粗壮,支细根多。 无病虫危害。前促后控管理 :増施基肥,早施苗肥 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多效唑促壮 追施起身肥 防治病虫害4

22、、开好三沟,精细整地。5、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配方施肥,必施硼肥。7、防寒防冻:预防冻害:a、选用抗寒品种,适期播种,培养壮苗;b、合理施用氮、磷、钾肥c、.结合増施蜡肥,培土保根;d、.适时排涝防旱,灌水防冻;e、.施用多效唑等增加油菜抗寒力;f、.摘除早苔。8、防治病虫草害。9、药剂防治:10、草害防治 二)油菜缺硼症状:油菜对硼的吸收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初花至收获期的吸收量占总量的87%左右。因而千粒重油菜缺硼苗期虽然可以观察到一些表现症状,但症状的明显出现是在开花后期到结果期,特别是出现大量油菜亩产量=每亩角果数X每果粒数X1000X10000.3mg/kg时即出现的“花而不实”现象

23、,或花瓣干枯皱缩,不能开花,减产严重。一般土壤中有效硼低于缺硼症状。油菜缺硼越早,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越严重,因而硼应早施,一般作基肥施用。 花生 一、花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花生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花生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花生是我国主要出口作物;花生适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6花生的医用价值 三、花生生产中存在问题:产量不稳定、产量悬殊大。沙区100kg左右,高产达500kg以上。施肥不稳学,P、K、Ca肥施用不均。管理粗放。旱、涝、薄、粗、杂、抗灾力低密度不合理,行株距离配不当。 第二节: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花生的品种类型 栽培花生的植物学归属 :一个染色

24、体基数为10的异源四倍体种花生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合萌族,柱花草亚族,花生属。所有花生属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花为黄色蝶形花,一体雄蕊,花萼下部伸长成花萼管。 花生开花型 1、交替开花型,主茎着生花序 2、连续开花型 主茎不着生花序;花生亚种和变种的生物学特点 :1、亚种间的差异 :分枝性 ;生育期 ;生理特性 ;生化特点 ;2、变种间的差异:普通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多粒型;3、中间类型: 两大特点:一是连续开花、连续分枝。开花量大、受精率高,双仁果和饱果指数高。荚果普通形或葫芦形,果型大或偏大。网纹浅,种皮粉红,出米率高。株型直立,中熟或早熟偏晚。二是适应性广,丰产性好。

25、生产上或科研上的分类:生育期: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种子大小: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 株型:直立型;半蔓型; 蔓生型。 二、花生器官的特征特性 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1、根和根瘤根的形态与功能根瘤的形态与识别 根瘤的形成和发育 根瘤菌与花生的营养关系:幼苗期,“寄生”关系; 开花初期,“共生”关系。开花盛期,提供氮素最多 ;生育后期,根瘤破裂, “腐生”生活。影响根瘤菌生长发育的因素 1)氧气:根瘤菌为好性细菌,因此需结构疏松的土壤,深耕整地、中耕松土。2)温度:18-28。3)水分:60%。4)PH:5.5-7.2。5)营养元素:根瘤生长和固氮需P.M0元素。N过多,尤其硝态N过多,对根瘤固

26、氮有抑制作用,但在花生长初期,适量供N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对后期固氮有促进作用。 了解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及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上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花生氮素来源的60%来自自身的根瘤固氮; 而且固氮高峰是在开花盛期结果初期; 根瘤菌的供氮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硝态氮明显抑制花生根瘤菌固氮。 我们在施肥应注意:适量适期追施氮肥。氮素化肥以一次性基施为宜。适宜花生的氮素化肥种类为硫酸铵,尿素、碳铵。注意苗P、Mo肥的施用。 茎和分枝 茎:主茎分枝株型 :株型指数:花生第一对侧枝的平均长度与主茎高的比值。根据花生植株的株型指数和主茎与侧枝所成的角度分为3种株型:蔓生型半蔓型直立型 3、

27、叶 形状: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叶和完全叶两类。不完全叶有:子叶鳞叶苞叶 完全叶。是由托叶、叶柄、叶枕和叶片四部分构成。叶片为4个小叶片组成的羽状复叶,小叶片的形状有椭圆的、长椭圆,倒卵圆和宽倒卵圆四种 。功能: 光合性能:花生虽属于C3作物 吸收作用:能吸收营养元素,补充养分 特性 感夜运动:叶片昼开夜闭的现象;向阳运动:早晚阳光斜照时,植株上部叶片常竖立起来,以其正面对着太阳,并随着太阳辅射的变化,不断变化其位置。 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1花序和花 花序:短花序、长花序、混合花序、复总状花序2、花芽分化:每一个花芽分化的整个进程大致可分为八个时期:花芽原基形成期;花萼分化期;雄蕊、心皮分化期;

28、花冠分化期;胚珠、花药分化期;大小孢母细胞形成期;雌雄生殖细胞形成期;胚囊及花粉粒成熟期。 花芽分化特点:花芽分化早,出苗时或出苗前就分化;花生团棵期,花芽分化最盛,形成的花多为有效花。盛花后再分化的花芽多数为不结果的无效花。3、开花顺序、开花期和开花量:按由内向外,由下向上 花生属无限开花型植物,花期很长。 珍珠豆型早熟品种花期最短,出苗始花2025天,始花终花5060天; 普通型中熟品种花期较长,出苗始花2530天, 始花终花8090天。 4、果针 :果针的形成和伸长:受精后,子房基部的一部分细胞开始分裂、伸长,大约在开花后46天,即形成明显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位于其先端的子房合称果针

29、。 特性:果针虽然是入土结实的生殖器官,但具有与根相似的吸收性能和向地生长的习性,可以弥补根系吸水肥的不足。影响果针形成因素:一是花器发育不良,没有正常授粉受精能力。二是开花时气温过高或过低。三是开花时空气湿度过低。影响果针入土的因素: 一是果针的穿透力。二是土壤阻力。三是果针的着位置。 5、荚果:荚果的形态、大小:荚果的形状因品种而异有七种:普通形、茧形、斧头形、葫芦形、蜂腰形、曲棍形、串珠形:荚果的大小:通常在栽培上以随机样品的平均每公斤荚果个数来表示。荚果膨大阶段。主要表现为荚果体积的增大。 荚果充实阶段。主要特点是荚果干重迅速增长,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影响荚果发育的因素: 1)黑

30、暗 2)水分 3)氧气 4)结果层的矿质营养 5)温度 6)有机营养的供应情况 7)机械刺激 6、花生种子 形态特征:花生的种子通常花生仁着生存荚果的腹缝线上,成熟种子的外形,一般是一端钝园或较平,另一端胚根突出。外形:椭圆形、圆锥形、桃形、三角形、园柱形五种种子大小:品种间相差1倍以上。种子的休眠性:新收获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发芽或不能完全发芽,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贮藏和“后熟”才能达到完全发芽的特性叫种子的休眠性。 三、花生生育的时期及其特点 1、种子萌发出苗期 :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种子萌发出苗期。特点:子叶半出土。 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水分: 播种需要适墒

31、是相对含水量为6080%。;温度:发芽最适温度为2537 ;氧气:萌芽出苗期间,呼吸旺盛,需氧较多 2、苗期 从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苗期 。主要特点:主要结果枝已经形成。有效花芽大量分化。根系和根瘤形成。营养生长为主,氮代谢旺盛。 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温度:苗期长短主要受温度影响,苗期生长最低温度为1416,最适温度为2630。水分:苗期是一生最耐旱时期,干旱解除后生长能迅速恢复,甚至超过未受旱植株。营养:对氮、磷等吸收不多,但苗期适当施氮、磷肥能促进根瘤的发育,有利于根瘤菌固氮,显著促进花芽分化数量,增加有效花数。 3、开花下针期 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

32、花针期。 4、结荚期 从幼果出现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5、饱果成熟期 :特点营养生长逐渐衰退,生殖生长为主。根系吸收下降,固氮逐渐停止。叶片逐渐变黄衰老脱落,叶面积迅速减少。果针数、总果数基本上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大量增加。 对环境要求:温度:气温影响饱果期长短,温度低于15荚果生长停止。水分和营养:饱果期耗水和需肥量下降,若遇干旱已无补偿能力,会缩短饱果期而减产。 一、花生产量形成 花生产量的构成因素 :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株数X单株果数X果重。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花生产量的决定因素:1、群体光合物质的生产能力光合面积光合速率;2、产量形成期所生产的光合产物分配到荚果中的

33、比率;3、产量形成期的长短 二、花生的品质形成 :优质花生的品质指标 花生根据其用途不同,品质指标分为 :1.油用型花生2.食用、加工用花生3.出口专用花生优质花生品质形成过程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油脂的形成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形成 ;优质花生品质形成的调控 第四节 花生的栽培技术 种植安排;选地与整地;花生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花生的需水量及其需水规律;合理密植;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收获与带壳贮藏 一、种植安排1、种植方式 麦垄套种夏花生 麦后直播夏花生 一年一熟的春花生花生和其它作物间作种植2、轮作倒花: 花生重茬的原因: 加重了病虫杂草的危害 连作可造成花生根系自身中毒

34、。 连作间造成土壤养分失调。 目前,花生集中产区:深耕、加深耕层,将病原积菌深埋土壤深处。增施有机肥料,增施P、K肥,改善土壤结构。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二、选地与整地:花生要求的土壤条件: 第一注意不要重茬;第二土层深厚50cm以上。第三土质要疏松、透气、上沙下壤、上虚下实。 第四花生耐盐、耐碱性不强,较耐酸。 土壤耕作 :1、深耕:时间、深度、结合施肥。 2、整地:深耕细耙、地面平整 做到三沟配套,能灌能排。 三、花生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所需的营养元素 :N、P、K、Ca这四种元素花生的需求量较大,被称为花生营养的四大元素。 需肥量 每生产100kg荚果,全株吸收的 N平均为5.4

35、50.68kg, P2O5 1.040.238kg, K2O 2.6150.6728kg,CaO1.53.5kg,一般为22.5kg。大约比例N:P:K:Ca=5:1:3:2 (三)花生需肥特点 :1、花生需要的N系大部分来自根瘤。 2、叶片吸收的营养物质能运转到植株的各部位。3、果针、幼果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4、吸收高峰在盛花期 。 花生施肥效应与施肥量 1、花生施肥效应主要取决于土壤养分的丰缺。2、施肥量 (五)花生的施肥技术 :1、施肥原则 :重视前茬施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重施基肥,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原则。2、施肥方法 基肥钙肥追肥 叶面喷肥 四、花生的需水量及其需水

36、规律:花生每生产1kg干物质,约需耗水450kg 。播种出苗期: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苗期:最耐旱的时期,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 ;盛花期 :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饱果成熟期: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应为50%60%。 总之,花生需水规律可概括为“两湿两润”规律 。 五、花生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增产理论依据 1、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2、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合理密植可增加有效结果枝数合理种植密度与方式 六、花生适期播种 1、种子准备: 选种 催芽 药剂拌种 种衣剂包衣2、适时播种 目前夏花生的播种方式有两种:麦垄点种和麦后直播 七、花生加强田间管理

37、:1、清棵2、化学除草3、中耕培土4.合理灌排 5、生长调节剂应用 6、防治花生病虫害青枯病叶斑病7、花生覆膜栽培技术主要环节施足基肥适时播种施用除草剂及时破膜放苗8、做畦与播种 小麦的一生:小麦的生育期;小麦的全育时期;小麦的生长阶段 生长阶段 起始时间 生长中心 营养特点 幼苗阶段 出苗至返青 生根、长叶和分蘖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穗数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器官建成阶段 起身到抽穗 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穗数、粒数 调节群体合理发展 籽粒形成阶段 抽穗到成熟 开花受精籽粒形成及灌浆结实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 粒数,粒重 防止叶片、根系早衰 产量形成 主攻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