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重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重点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上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广泛意义上的含义,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生产设备和劳动力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第二狭义上是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
2、支平衡是指一国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充分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工资或是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在一个经济体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的过程中需要时间。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
3、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经济总产量(GDP总量),又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经济增长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
4、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特征: 一个经济周期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和萧条是经济周期的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复苏是两个过渡阶段。 繁荣阶段是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投资增加,信用扩张,生产迅速增加,物价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萧条阶段:是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产品滞销,生产减少,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预期持悲观态度。 衰退阶段: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阶段,这时经历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复苏阶段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
5、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二: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成员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关系:与GDP的核算原则不同,GNP的核算原则是所谓的国民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中。特别的,一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应计入本国的GNP中,而国外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则不应被计入该国的GNP中。根据以上说明,GNP和GDP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
6、的要素收入额-国外公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额 显然,在一个封闭经历中,GDP与GNP完全相同,因为上面等式右边的后两项均为零。 正确理解GDP的含义: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为了解决现实经济中不同种类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考虑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计入GDP。所谓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避免价值核算中的重复计算问题,以使GDP指标能真实
7、地反映经济的成果。 第三,GDP是一国(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地区的GDP中。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段时间或者是一个季度,或者是一年。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二者的关系:名义GDP/实际GDP=折算指数。 NI: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生产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
8、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GDP衡量的三种方法: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是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的核算值。 收入法是由于一国境内的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相应的,相关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从中获得收入,这种收入流提供了收入法。 支出法是基于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用支出法衡量GDP,就是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宏观经济模型:投资=储蓄 三: 均衡产出:(均衡国民收入)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说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的变化: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9、,实际国民收入(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国民收入(产出)却是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实际产出正好相等;非计划存货投资就等于零,或者说就不存在。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 Y=C+I+G+(X-M) 消费需求和储蓄 凯恩斯消费理论: 消费理论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储蓄增加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APC)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MPC)总是大于0并小于1 平均消费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APCMPC 储蓄理论 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
10、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增加 平均储蓄倾向可能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边际储蓄倾向大于0并小于1 边际储蓄倾向始终大于平均储蓄倾向,MPSAPS 消费与储蓄的关系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消费和储蓄之和等于收入。 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MPC+MPS=1 APC+APS=1 *需求的影响: 在内容上,*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持自身正常活动所涉及的消费需求,另一类就是*为自身或公共设施建设等所产生的投资需求。 *对社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直接支出的影响
11、 *直接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会通过*采购来实现。这个数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社会总需求的大小。 税收的影响 税收对于社会总需求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增税或税收较高的直接影响是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其间接影响是导致了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再影响和调整消费和投资需求。减税和较低的税收的作用则相反。 转移支付的影响 *转移支付往往会转给个人或企业,从而形成他们的投资或消费需求。 制度和政策的影响 *对需求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制度和政策。*一些固定的制度会对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经济活动中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
12、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需求的增加,具有积极的作用。 两部分三部分国民收入 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K=Kg=1/1- Kt=-/1- Ktr=/1- Kb=1-/1-=1 四: 产品市场均衡公式及它的计算: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的情况。 均衡收入的公式为:Y=+e-dr/1- 计算:I=S I=e-dr(e代表恒定的外生投资,d代表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r代表利率) S=Y-C=-+(1-)Y (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 IS曲线的经济学含义:表示在产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时,总需求等于总供
13、给,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关系,收入和利率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is曲线上的点,左边点和右边点的经济学含义: is曲线上的点I=S,右边的点S,有超额的产品需求。 IS曲线移动的因素(e,g,t,tr) e代表自发性投资,代表储蓄意愿或消费,g代表*购买,t代表税收,tr代表转移支付。 投资增加,会导致is曲线右移 储蓄意愿下降,消费增多,is曲线右移 *购买增加,is曲线右移 税收减少,is曲线右移 转移支付增多,is曲线右移 四: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认为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所以,凯恩
14、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它随时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动机,从而形成自身的货币需求理论。他认为货币需求存在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指的是个人和企业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就越大 预防性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指的是个人和企业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也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用于预防性需求也就越大 投机动机,指的是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即利率越高,持有的用于投机动机的货币也就也少。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陷阱的内容: 当利率极低,人们这时会
15、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 “流动偏好陷阱”。 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取决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则取决于利率,因此,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L=L1+L2=L(Y)+L(r)=kY-hr 式中,L,L1,L2,都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k和h是常数,k表示收入增加时
16、,货币需求增加多大比例,这是货币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系数(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h表示当利率提高时货币需求的增加比率,这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货币市场均衡公式 Y=hr/k+M/k 它的计算M=kY-hr LM曲线的经济学含义:货币市场上,L=M(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呈正方向变动的函数。 LM曲线上的点,左边和右边点的经济学含义: 左边的点,表示LM,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有超额的货币需求 LM曲线移动的因素(m)(此时忽略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斜率k/h,考虑实际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曲线移动,LM曲线向相同方向移动。 产品市场和货币
17、市场均衡的计算。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 当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移动,国民收入提高,利率上升;IS曲线向左移动,收入和利率都下降 当IS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移动,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LM曲线向左移动,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相同方向移动。同时右移,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确定。同时左移,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不确定。 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反方向移动。IS曲线右移,LM曲线左移,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不确定。IS曲线左移,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不确定。 五: 财政政策的概念:*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近而形象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
18、策之一。 财政政策工具及使用 财政政策工具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其中*支出包括*购买、转移支付等,*收入包括征税、发行公债等。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及使用: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的,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调控金融市场的三大货币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其他货币工具作为辅助性措施: 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