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就是一位班主任了,在这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以宽人都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个人认为对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康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内加强教师德育教育。要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先对老师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
2、,学校应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并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从而加强学校思想教育。针对品德学科特点,教师一定要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同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各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启发他们对学习必要性与目的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弄懂起码的人生道理。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当中,德育教育要齐抓共管,不仅仅是德育处的事情,应该是全校老师的事情,老师的一举一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的体会得到的教育。 第二、课堂内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
3、康,二者不可偏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4、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和同事面前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第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一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却忽视品德教育,有不少家长或家庭成员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却忽略孩子的品德教育。 很多家长忙于做生意,将孩子送到学校,就把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了,而孩子在家庭中缺失爱,或者得到的爱不完整,就会造成心理缺失,学校应该跟家长及时,经常进行沟通,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的
5、方法。当孩子出现思想道德上的偏差时,有的家长对学校或者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而已,也不采取任何教育措施。更有一些家长,当子女在学校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时,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当老师告诉其孩子生病时,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闻讯而至。可见,对类似的家长来说,孩子身体有病才是病,而思想道德上的“病”则不是“病”,认为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二是如果家长不注重品德教育,必将给孩子带来很大危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要小看孩子思想道德上的小毛病,哪怕是课堂上经常讲话的现象,也是孩子不良习惯的一种表现。“小毛病”会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6、,产生厌学。如果此时再受不良风气的引诱、不健康的影视节目和书刊的腐蚀,必将走上歧途,甚至犯罪。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孩子身体的疾病只会危害一时,而思想上的“病”往往会危及孩子一生。 第四、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母亲的心理健康水平同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父母患有精神疾病或人格有缺陷,会使其子女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同父母心理健康的子女相比,这些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性会显著升高。首先,父母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家庭的人际关系和气氛,心理健康的父母会为孩子营造一个人际关系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而心理不健康的父母则导致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其次,父母的心理特点和健
7、康状况会影响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的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不良,则会有不良的期望和教养。 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长应配合学校,针对孩子逆反心理的增强,狠抓德育教育。对孩子在思想认识上的任何偏差和错误,包括言行举止,家长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比如吃、穿、贪玩厌学、自私等等,家长都应及时纠正。并应主动联系学校及学生的老师,及时沟通达成共识,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家庭、学校密切配合,重视品德教育,才能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不是无法转变的,孩子从学语、学步到入学乃至高等学校,都处在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环境中。孩子上学之前,家庭对其影响极深,家长在其心中的威信较高,也很服从家长的教育。而且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利用这一时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